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衰退,中国怎样“确保复苏”
“世界经济衰退将长期化,不平衡的复苏比平衡的衰退要好。”在中国官方的文件里,我们还很少见到这样悲观的表述,外国媒体则用了“很不寻常”加以注解。这是2011年11月21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中美商贸联委会上发出的警告。对于类似警告,市场并不陌生,其实很多经济学家早就提出来了。但由王岐山发出,意义显然不一样。此前不久,乐观情绪还洋溢于北京高层,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表述就是:世界经济目前正处在缓慢复苏之中。而在短短的半个月之内,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态度就发生了逆转。对此,不管亚洲股市,还是欧美市场,显然都受到了这种悲观判断的影响,近日来均出现连续下跌的走势,目前这种情绪还在不同市场继续蔓延。乐观者认为,王岐山的全球萧条论和不平衡复苏论,是在为国内货币政策的整体转向作铺垫,转向只是时间问题。悲观者则重温了一遍一度甚嚣尘上的“硬着陆”论,并给投资者描绘出如下一副恐怖图景:在不久的将来,信贷危机、房地产危机以及汇率危机将会使中国银行业遭受沉重打击。王岐山有关“世界经济衰退将长期化”的警告,显然有“国际博弈”的需要。但是,我们认为,这话也不仅是说给美国人听的,也是说给中国人听的,尤其是说给那些希望重走刺激老路的人听的。前期的刺激政策不但没有解决经济发展中亟须解决的很多重大问题,而且还产生了更多危险:消费领域的通胀、信贷过度引发的金融隐患及其相关的房地产泡沫,这些都正在不同程度地折磨着中国经济。既然全球衰退将长期化,那刺激是不管用的,只会像上次那样制造更多问题,而只有下决心“办好自己的事情”,才能真正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这个“自己的事情”,按照我们的理解,其实主要就是“改革”和“转型”,而这也正是当前中国经济最需要的东西。
最大风险在于货币政策开闸放水
2011年11月,吴晓灵在中国工程院演讲时表示,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到8-9%是大概率事件,最大的风险在于转型遇到痛苦就放弃,货币政策的开闸放水。不过定向宽松这样的微调是应该允许的。吴晓灵表示,目前各方呼吁和预期的针对中小企业、三农及保障房领域的定向宽松不应算作货币政策开闸放水,而是进行微调;任何政策都应该允许微调。但无论怎样,伴随着危机而来的转型痛苦是无法避免的。此外对于全球复苏,吴晓靈认为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与制度改革同步的缓慢复苏的时代;而此次危机是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信用货币时代积累矛盾的大爆发。她的看法同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日前表达的一样不乐观。“世界金融危机能否走出低谷、或者二次探底。我不存在乐观的想法,因为现在危机的原因并非短期形成,而是长期制度性原因,如果不进行彻底的制度性改革,彻底走出危机是不可能的。”吴晓灵指出,世界各国都在面对严肃财经纪律、安抚民意、维持增长的三难问题;而G20集团意识到了危机根源并有了6个指标的一揽子计划,但缺乏有效地约束机制。她称,全球需要一个新的货币锚,制约各国的财政货币政策,SDR有望成为这个锚。中国处于可以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同研究、建立新的货币体系、新的规则的状态。
对中小企业应该像对待三农问题
凤凰网财经报道:在北京召开的2011第三届中国管理咨询培训业大会上,经济学家、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表示,我国的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三荒两高”,即人荒、钱荒、电荒、高税费、高成本。人荒是指用工荒,表现是招工难,流失多,招不到人,留不住人;钱荒是指融资难、融资贵;电荒是指江浙一带的由于电荒导致的企业停产半停产。辜胜阻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存在融资难,但是2011年特别难。“根据我的调查,我们只有10%的中小企业在升级,20%的中小企业在转型,60%和70%的中小企业面临生存或者是被淘汰的困境。不借高利贷是等死,借了高利贷也是找死。” 辜胜阻坦言,民间资本大量的游离于实体经济是融资乱的表现之一,要解决企业的困境必须以强力来推进改革,必须重整实业经济。“我们实业经济在衰退,温州现象表面看起来是高利贷,但是实际上是实业的空心化,大量的热钱和游资没有投资渠道,感到很困惑,感到很彷徨,感到很寂寞。实业是一个国家的根基,要稳固这个根基,重振实业精神,我觉得首先要放开市场准入,特别是要强力推动垄断行业的改革和鼓励中小企业进入新兴产业,一个是放,另一个是扶,我认为对中小企业,就应该像对待三农问题一样,应该少取多予,要减税、减费、减幅,来使民间资本回归实体经济。”
把房地产打下去能否挽救实体经济?
凤凰网日前刊登时评家童大焕的文章说,包括不少经济学者都天真地认为,是房地产绑架了中国民营实体经济,把房地产打下去就可以挽救中国的实体经济。他们错了,恰恰是各种形式的垄断绑架了中国经济。今日中国经济的根本矛盾,是垄断和反垄断的矛盾,是投资型政府和自由市场的矛盾。而房地产,则是被绑架得最深重的一个行业。投资型政府使各地方政府都储备了大量从农民、市民手中征过来的土地,而土地储备资金(亦即征地费用)都来自银行。这便是14万亿元地方债的由来。如果房市不利,房价不涨或房地产交易停滞导致土地卖不出去,地方政府将还不起债,中国金融乃至中国经济必出问题。正是这一系列经济规律和逻辑支撑,使房价物价不断走高。如果要断然让房屋交易停滞或房价大跌,那就是中国经济硬着陆,是整个社会都无法承受之重。即使彻底改革了投资型政府,经济的规律和逻辑因此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最终使房价物价趋于合理,也是让收入涨幅超房价物价涨幅的软着陆形式,而不是让房价物价跌下来或停止不动等待收入上涨的经济硬着陆形式。今天,我们特别要警惕围绕房地产的民粹情绪,他们把房价下调当作社会的惟一目标,而不想顾及更底层民众的下岗失业、整个金融和经济体系的安全等问题。愿望与现实是两回事。如果自认为理想高尚愿望美好就可以无视规律和规则,那就陷入了危险的乌托邦强制,一定会种下龙种收获跳蚤。
“世界经济衰退将长期化,不平衡的复苏比平衡的衰退要好。”在中国官方的文件里,我们还很少见到这样悲观的表述,外国媒体则用了“很不寻常”加以注解。这是2011年11月21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中美商贸联委会上发出的警告。对于类似警告,市场并不陌生,其实很多经济学家早就提出来了。但由王岐山发出,意义显然不一样。此前不久,乐观情绪还洋溢于北京高层,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表述就是:世界经济目前正处在缓慢复苏之中。而在短短的半个月之内,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态度就发生了逆转。对此,不管亚洲股市,还是欧美市场,显然都受到了这种悲观判断的影响,近日来均出现连续下跌的走势,目前这种情绪还在不同市场继续蔓延。乐观者认为,王岐山的全球萧条论和不平衡复苏论,是在为国内货币政策的整体转向作铺垫,转向只是时间问题。悲观者则重温了一遍一度甚嚣尘上的“硬着陆”论,并给投资者描绘出如下一副恐怖图景:在不久的将来,信贷危机、房地产危机以及汇率危机将会使中国银行业遭受沉重打击。王岐山有关“世界经济衰退将长期化”的警告,显然有“国际博弈”的需要。但是,我们认为,这话也不仅是说给美国人听的,也是说给中国人听的,尤其是说给那些希望重走刺激老路的人听的。前期的刺激政策不但没有解决经济发展中亟须解决的很多重大问题,而且还产生了更多危险:消费领域的通胀、信贷过度引发的金融隐患及其相关的房地产泡沫,这些都正在不同程度地折磨着中国经济。既然全球衰退将长期化,那刺激是不管用的,只会像上次那样制造更多问题,而只有下决心“办好自己的事情”,才能真正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这个“自己的事情”,按照我们的理解,其实主要就是“改革”和“转型”,而这也正是当前中国经济最需要的东西。
最大风险在于货币政策开闸放水
2011年11月,吴晓灵在中国工程院演讲时表示,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到8-9%是大概率事件,最大的风险在于转型遇到痛苦就放弃,货币政策的开闸放水。不过定向宽松这样的微调是应该允许的。吴晓灵表示,目前各方呼吁和预期的针对中小企业、三农及保障房领域的定向宽松不应算作货币政策开闸放水,而是进行微调;任何政策都应该允许微调。但无论怎样,伴随着危机而来的转型痛苦是无法避免的。此外对于全球复苏,吴晓靈认为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与制度改革同步的缓慢复苏的时代;而此次危机是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信用货币时代积累矛盾的大爆发。她的看法同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日前表达的一样不乐观。“世界金融危机能否走出低谷、或者二次探底。我不存在乐观的想法,因为现在危机的原因并非短期形成,而是长期制度性原因,如果不进行彻底的制度性改革,彻底走出危机是不可能的。”吴晓灵指出,世界各国都在面对严肃财经纪律、安抚民意、维持增长的三难问题;而G20集团意识到了危机根源并有了6个指标的一揽子计划,但缺乏有效地约束机制。她称,全球需要一个新的货币锚,制约各国的财政货币政策,SDR有望成为这个锚。中国处于可以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同研究、建立新的货币体系、新的规则的状态。
对中小企业应该像对待三农问题
凤凰网财经报道:在北京召开的2011第三届中国管理咨询培训业大会上,经济学家、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表示,我国的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三荒两高”,即人荒、钱荒、电荒、高税费、高成本。人荒是指用工荒,表现是招工难,流失多,招不到人,留不住人;钱荒是指融资难、融资贵;电荒是指江浙一带的由于电荒导致的企业停产半停产。辜胜阻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存在融资难,但是2011年特别难。“根据我的调查,我们只有10%的中小企业在升级,20%的中小企业在转型,60%和70%的中小企业面临生存或者是被淘汰的困境。不借高利贷是等死,借了高利贷也是找死。” 辜胜阻坦言,民间资本大量的游离于实体经济是融资乱的表现之一,要解决企业的困境必须以强力来推进改革,必须重整实业经济。“我们实业经济在衰退,温州现象表面看起来是高利贷,但是实际上是实业的空心化,大量的热钱和游资没有投资渠道,感到很困惑,感到很彷徨,感到很寂寞。实业是一个国家的根基,要稳固这个根基,重振实业精神,我觉得首先要放开市场准入,特别是要强力推动垄断行业的改革和鼓励中小企业进入新兴产业,一个是放,另一个是扶,我认为对中小企业,就应该像对待三农问题一样,应该少取多予,要减税、减费、减幅,来使民间资本回归实体经济。”
把房地产打下去能否挽救实体经济?
凤凰网日前刊登时评家童大焕的文章说,包括不少经济学者都天真地认为,是房地产绑架了中国民营实体经济,把房地产打下去就可以挽救中国的实体经济。他们错了,恰恰是各种形式的垄断绑架了中国经济。今日中国经济的根本矛盾,是垄断和反垄断的矛盾,是投资型政府和自由市场的矛盾。而房地产,则是被绑架得最深重的一个行业。投资型政府使各地方政府都储备了大量从农民、市民手中征过来的土地,而土地储备资金(亦即征地费用)都来自银行。这便是14万亿元地方债的由来。如果房市不利,房价不涨或房地产交易停滞导致土地卖不出去,地方政府将还不起债,中国金融乃至中国经济必出问题。正是这一系列经济规律和逻辑支撑,使房价物价不断走高。如果要断然让房屋交易停滞或房价大跌,那就是中国经济硬着陆,是整个社会都无法承受之重。即使彻底改革了投资型政府,经济的规律和逻辑因此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最终使房价物价趋于合理,也是让收入涨幅超房价物价涨幅的软着陆形式,而不是让房价物价跌下来或停止不动等待收入上涨的经济硬着陆形式。今天,我们特别要警惕围绕房地产的民粹情绪,他们把房价下调当作社会的惟一目标,而不想顾及更底层民众的下岗失业、整个金融和经济体系的安全等问题。愿望与现实是两回事。如果自认为理想高尚愿望美好就可以无视规律和规则,那就陷入了危险的乌托邦强制,一定会种下龙种收获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