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效课堂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本文通过论述加强教师自身技术修养、设计最佳教学方案、营造和谐课堂氛围、重视运用现代手段、精心设计有效活动等途径,力求创建高效的通用技术学科课堂教学。
关键词:通用技术 高效课堂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3-0030-02
课堂要以教学内容为载体,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发展基本技能。课堂上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从而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就如何创建高效的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与同行们探讨如下:
一 加强自身技术修养
通用技术课的内涵很宽广,几乎包含了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且有技术特色的语言、概念、方法等,不是有些教师认为的劳动技术课。通用技术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与劳动技术课有本质的不同,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单纯的技术工人,而是具备技术设计能力的工程师;不是单纯培养劳动的技能,而侧重于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作为通用技术的教师,就必须加强自身的技术修养。如果要给每个学生一碗水,那我们至少要有一桶水。很多教师以前都没有接触过这门科学,课本上有很多的知识自己都不明白,而且相关的书籍也很难找到。这就要求我们要吃透教材,钻研教参,还要多看其它版本的课本,空余时间还可以看一些其它技术方面的书籍。各个版本的教科书互相借鉴,人教版和苏教版的可以互相补缺,有许多的概念经过对比,理解得才会比较清楚。
我们还要钻研课程标准,吃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目标体系的建构,明白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了解每节课具体的要求,每章要完成的能力目标。如果不注重钻研课程标准,就容易泛泛而讲。另外,在技术课上要学会并规范使用技术语言,注意技术语言与其它学科语言的区别。
二 设计更佳教学方案
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备课中要根据课标,学习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典型题例。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概念。
把握好时间安排和学法指导,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一堂通用技术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节时提效。比如:对于学生通过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讲,解决不了的问题精讲,遗漏的问题予以补充。以课堂作业、来回巡视等手段督促学生自学,最大限度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外作业要分层,要有弹性,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练习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进行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三 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教师要经常听取学生对于本学科学习的建议,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要尽最大可能地尊重学生意愿选取学习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要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氛围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教师必须主动承担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
四 重视运用现代手段
由于课时紧张,用传统的黑板和粉笔的教学工具已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只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方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制作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基础,制作多媒体课件前需要准备大量资料,制作前要对已掌握的有关资料进行认真筛选,不能随便拿来就用。要注意收集一些与课堂教学主题相关、相近的音像、文字资料,然后按照脚本的需要对资料的内容进行分类、梳理、取舍。如:在准备《初识结构》这节课时,事前要准备诸多典型建筑的图片,从中挑选最合乎要求的,这样才能达到突出主题的效果。课件构思要严谨,切忌过分修饰。选择好课件资料后,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来设计课件。设计课件时应从整体到局部通盘考虑,逐层深入,就像导演一样,在脑子里形成课件的基本框架,做到胸有成竹。先备课,再设计课件。同时,设计课件要虚实结合,主要画面突出显示,次要画面可以作为背景或搭配使用,使整个内容排列错落有致,避免纷杂拥挤。多媒体手段具有很强的图文声像处理和演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达到模拟真实的效果。
一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由于过分依赖这种手段,认为多媒体如此精彩,学生好奇心又强,看比讲的印象深、效果好,就大量使用图片、录像或动画资料,这样做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确切地讲,应该叫多媒体辅助教学,虽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教学节奏要适当,切忌“走马观花”。多媒体引入课堂后,学生的主体性变得更为突出,但不可由此而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多媒体课件呈现信息的速度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的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合拍。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善于控制教学节奏。
五 精心设计有效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其面对的主体是学生,目的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活动应具有实效性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发现什么?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帮助,即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想到活动的目的,明确学生通过活动能够达到什么效果。如果活动进行后,学生收获甚少或一无所获,那么,这样的活动不如不要。如观看动画,目的通常有两个: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为新知的学习设下疑问。如果学生对动画内容兴趣不大,产生问题的效果不佳,那么这个活动的设置就显得意义不大。再比如:小组合作交流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如果安排一个大家几乎都能掌握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会感到乏味,既浪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又不能产生良好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必须精心思考,充分结合学生水平、兴趣等多方因素,让学生都能乐于参与,从中受益。
2.活动应具有全面性
一项活动的安排,如果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发挥其作用。比如:学到“设计的一般过程”时,笔者布置学生一项作业,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设计并制作一张小凳子。四个学生可以分工:查阅资料、画设计图、搞制作、负责解说。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3.活动应具有完整性
有些教师在安排学生活动时,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即当学生没有得出结论时,教师便将其打断,终止了活动的正常进行,变成了教师告诉学生结果,而不是学生自己发现结果。对于学生来说,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远比教师塞给他的要好。总之,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有所收获,或有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通用技术实施指导意见(2006年).
关键词:通用技术 高效课堂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3-0030-02
课堂要以教学内容为载体,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发展基本技能。课堂上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从而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就如何创建高效的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与同行们探讨如下:
一 加强自身技术修养
通用技术课的内涵很宽广,几乎包含了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且有技术特色的语言、概念、方法等,不是有些教师认为的劳动技术课。通用技术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与劳动技术课有本质的不同,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单纯的技术工人,而是具备技术设计能力的工程师;不是单纯培养劳动的技能,而侧重于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作为通用技术的教师,就必须加强自身的技术修养。如果要给每个学生一碗水,那我们至少要有一桶水。很多教师以前都没有接触过这门科学,课本上有很多的知识自己都不明白,而且相关的书籍也很难找到。这就要求我们要吃透教材,钻研教参,还要多看其它版本的课本,空余时间还可以看一些其它技术方面的书籍。各个版本的教科书互相借鉴,人教版和苏教版的可以互相补缺,有许多的概念经过对比,理解得才会比较清楚。
我们还要钻研课程标准,吃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目标体系的建构,明白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了解每节课具体的要求,每章要完成的能力目标。如果不注重钻研课程标准,就容易泛泛而讲。另外,在技术课上要学会并规范使用技术语言,注意技术语言与其它学科语言的区别。
二 设计更佳教学方案
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备课中要根据课标,学习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典型题例。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概念。
把握好时间安排和学法指导,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一堂通用技术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节时提效。比如:对于学生通过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讲,解决不了的问题精讲,遗漏的问题予以补充。以课堂作业、来回巡视等手段督促学生自学,最大限度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外作业要分层,要有弹性,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练习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进行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三 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教师要经常听取学生对于本学科学习的建议,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要尽最大可能地尊重学生意愿选取学习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要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氛围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教师必须主动承担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
四 重视运用现代手段
由于课时紧张,用传统的黑板和粉笔的教学工具已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只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方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制作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基础,制作多媒体课件前需要准备大量资料,制作前要对已掌握的有关资料进行认真筛选,不能随便拿来就用。要注意收集一些与课堂教学主题相关、相近的音像、文字资料,然后按照脚本的需要对资料的内容进行分类、梳理、取舍。如:在准备《初识结构》这节课时,事前要准备诸多典型建筑的图片,从中挑选最合乎要求的,这样才能达到突出主题的效果。课件构思要严谨,切忌过分修饰。选择好课件资料后,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来设计课件。设计课件时应从整体到局部通盘考虑,逐层深入,就像导演一样,在脑子里形成课件的基本框架,做到胸有成竹。先备课,再设计课件。同时,设计课件要虚实结合,主要画面突出显示,次要画面可以作为背景或搭配使用,使整个内容排列错落有致,避免纷杂拥挤。多媒体手段具有很强的图文声像处理和演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达到模拟真实的效果。
一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由于过分依赖这种手段,认为多媒体如此精彩,学生好奇心又强,看比讲的印象深、效果好,就大量使用图片、录像或动画资料,这样做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确切地讲,应该叫多媒体辅助教学,虽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教学节奏要适当,切忌“走马观花”。多媒体引入课堂后,学生的主体性变得更为突出,但不可由此而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多媒体课件呈现信息的速度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的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合拍。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善于控制教学节奏。
五 精心设计有效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其面对的主体是学生,目的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活动应具有实效性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发现什么?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帮助,即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想到活动的目的,明确学生通过活动能够达到什么效果。如果活动进行后,学生收获甚少或一无所获,那么,这样的活动不如不要。如观看动画,目的通常有两个: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为新知的学习设下疑问。如果学生对动画内容兴趣不大,产生问题的效果不佳,那么这个活动的设置就显得意义不大。再比如:小组合作交流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如果安排一个大家几乎都能掌握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会感到乏味,既浪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又不能产生良好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必须精心思考,充分结合学生水平、兴趣等多方因素,让学生都能乐于参与,从中受益。
2.活动应具有全面性
一项活动的安排,如果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发挥其作用。比如:学到“设计的一般过程”时,笔者布置学生一项作业,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设计并制作一张小凳子。四个学生可以分工:查阅资料、画设计图、搞制作、负责解说。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3.活动应具有完整性
有些教师在安排学生活动时,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即当学生没有得出结论时,教师便将其打断,终止了活动的正常进行,变成了教师告诉学生结果,而不是学生自己发现结果。对于学生来说,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远比教师塞给他的要好。总之,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有所收获,或有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通用技术实施指导意见(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