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教育游戏化的开展,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丰富幼儿情感体验,培养幼儿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等,强化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丰富幼儿游戏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幼儿游戏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化;意义;对策
游戏应当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近年来,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畸形发展了一段时期以后,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小学化教育对幼儿的危害,并将教育的焦点由过去的“小学化”到“游戏化”转变。对幼儿的成长而言,游戏在其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幼儿的认知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索能力等都可以在游戏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幼儿游戏,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幼儿教育改革,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收获经验与生活知识,并在快乐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童年应有的乐趣。本文结合幼儿教育游戏化的意义,探索现代教育背景下幼儿教育游戏化的对策。
一、 幼儿教育游戏化的意义
幼儿教育游戏化的开展,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发挥幼儿个性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 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时期的孩子,年龄基本集中在3-6周岁。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活泼好动、乐玩好玩的年龄。游戏化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展,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首先,游戏富有趣味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游戏是丰富多彩的,以传统游戏为例,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都能够让幼儿乐此不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其次,很多幼儿游戏都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能够让幼儿在富有趣味性的游戏中学习到知识。以丢手绢的游戏为例,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游戏活动,但对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能够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懂得团队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
(二) 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幼儿游戏能够实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效果,是丰富幼儿情感体验,发挥幼儿个性的有效途径。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游戏,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同时对幼儿具有较强的教育作用。例如,“拉小猪走”的游戏,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规则意识,还能够有效地锻炼幼儿的身体。因篇幅限制,笔者在这里简要叙述游戏过程:用小凳子围成很多“猪圈”,两名幼儿一小组,一人扮演拉猪人,一名扮演小猪,拉猪人为小猪戴上头饰,然后幼儿一边唱歌,一边把小猪送到“猪圈”即算完成。整个游戏活动通过接力赛的方式完成,拉猪人与小猪之间必须密切配合,不能脱线,脱线即失败;而小猪必须蹲着走,不能站起来。这种富有趣味性的幼儿游戏,是丰富幼儿情感体验,对幼儿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三)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
幼儿游戏尤其是很多儿歌,对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就通过很多“手指游戏”“肢体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对身体的各个部位有更加直观的认知,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标。例如,在幼儿小班教育中,为了让幼儿充分认知自己每个手指的名称,通过一个“手指游戏”并伴随儿歌的方式,取得了好的效果。游戏的过程很简单,以儿歌为主:“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嘟嘟嘟嘟……食指是妈妈,妈妈洗衣服,搓搓搓……中指是哥哥,哥哥拍皮球,啪啪啪……”等等,通过变成儿歌,边做手势的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手指名称有更加直观的认知,另一方面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 幼儿教育游戏化开展的对策
(一) 深入挖掘幼儿游戏,丰富游戏形式和内容
作为幼儿教师,要想实现幼儿教育游戏化的目标,必须深入挖掘幼儿游戏,学习丰富多彩的幼儿游戏,丰富幼儿游戏的形式和内容。首先,幼儿教师可以借助现代网络资源游戏,借助互联网资源优势学习幼儿游戏活动的形式等,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提高幼儿游戏教育的效果。例如,拍球游戏、绳球游戏、各种儿歌等,都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游戏活动兴趣,提高幼儿游戏教育的效果;其次,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交流活动中学习他人的教育的精髓,并将一些优秀的教育实践经验融入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体而言,幼儿教师要想实现好的幼儿游戏教育效果,需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游戏教育经验,方能取得好的游戏教育效果。
(二) 强化幼儿主体地位,提高游戏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学生主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阶段亦是如此。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化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强化幼儿的主体地位,提高游戏化教育的效果。首先,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教学游戏。并不是所有的幼儿都对同一个游戏感兴趣,并不是一个游戏能够激发所有幼儿的兴趣。因此,幼兒教师在设计游戏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把握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达到激发幼儿兴趣的目的。例如,在游戏方面,男宝宝和女宝宝的兴趣就有所差别,男宝宝格外喜欢运动类的如拍球游戏,而女宝宝则比较喜欢各种过家家的游戏活动,这就是性别导致的游戏兴趣差距;其次,在幼儿游戏设计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结构。如小班的宝宝,因年龄小,教师应当设计一些运动强度不大、游戏规则简单的游戏活动,而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适当提高活动难度、增加一些相对复杂的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幼儿游戏教育的效果。
综上所述,游戏应当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应当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的开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振莲,刘振佳.探析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方法[J].考试周刊,2017(82).
[2]杨瑛.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27).
作者简介:
罗付敏,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播州区直属机关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化;意义;对策
游戏应当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近年来,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畸形发展了一段时期以后,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小学化教育对幼儿的危害,并将教育的焦点由过去的“小学化”到“游戏化”转变。对幼儿的成长而言,游戏在其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幼儿的认知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索能力等都可以在游戏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幼儿游戏,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幼儿教育改革,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收获经验与生活知识,并在快乐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童年应有的乐趣。本文结合幼儿教育游戏化的意义,探索现代教育背景下幼儿教育游戏化的对策。
一、 幼儿教育游戏化的意义
幼儿教育游戏化的开展,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发挥幼儿个性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 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时期的孩子,年龄基本集中在3-6周岁。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活泼好动、乐玩好玩的年龄。游戏化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展,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首先,游戏富有趣味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游戏是丰富多彩的,以传统游戏为例,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都能够让幼儿乐此不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其次,很多幼儿游戏都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能够让幼儿在富有趣味性的游戏中学习到知识。以丢手绢的游戏为例,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游戏活动,但对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能够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懂得团队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
(二) 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幼儿游戏能够实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效果,是丰富幼儿情感体验,发挥幼儿个性的有效途径。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游戏,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同时对幼儿具有较强的教育作用。例如,“拉小猪走”的游戏,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规则意识,还能够有效地锻炼幼儿的身体。因篇幅限制,笔者在这里简要叙述游戏过程:用小凳子围成很多“猪圈”,两名幼儿一小组,一人扮演拉猪人,一名扮演小猪,拉猪人为小猪戴上头饰,然后幼儿一边唱歌,一边把小猪送到“猪圈”即算完成。整个游戏活动通过接力赛的方式完成,拉猪人与小猪之间必须密切配合,不能脱线,脱线即失败;而小猪必须蹲着走,不能站起来。这种富有趣味性的幼儿游戏,是丰富幼儿情感体验,对幼儿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三)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
幼儿游戏尤其是很多儿歌,对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就通过很多“手指游戏”“肢体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对身体的各个部位有更加直观的认知,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标。例如,在幼儿小班教育中,为了让幼儿充分认知自己每个手指的名称,通过一个“手指游戏”并伴随儿歌的方式,取得了好的效果。游戏的过程很简单,以儿歌为主:“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嘟嘟嘟嘟……食指是妈妈,妈妈洗衣服,搓搓搓……中指是哥哥,哥哥拍皮球,啪啪啪……”等等,通过变成儿歌,边做手势的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手指名称有更加直观的认知,另一方面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 幼儿教育游戏化开展的对策
(一) 深入挖掘幼儿游戏,丰富游戏形式和内容
作为幼儿教师,要想实现幼儿教育游戏化的目标,必须深入挖掘幼儿游戏,学习丰富多彩的幼儿游戏,丰富幼儿游戏的形式和内容。首先,幼儿教师可以借助现代网络资源游戏,借助互联网资源优势学习幼儿游戏活动的形式等,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提高幼儿游戏教育的效果。例如,拍球游戏、绳球游戏、各种儿歌等,都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游戏活动兴趣,提高幼儿游戏教育的效果;其次,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交流活动中学习他人的教育的精髓,并将一些优秀的教育实践经验融入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体而言,幼儿教师要想实现好的幼儿游戏教育效果,需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游戏教育经验,方能取得好的游戏教育效果。
(二) 强化幼儿主体地位,提高游戏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学生主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阶段亦是如此。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化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强化幼儿的主体地位,提高游戏化教育的效果。首先,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教学游戏。并不是所有的幼儿都对同一个游戏感兴趣,并不是一个游戏能够激发所有幼儿的兴趣。因此,幼兒教师在设计游戏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把握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达到激发幼儿兴趣的目的。例如,在游戏方面,男宝宝和女宝宝的兴趣就有所差别,男宝宝格外喜欢运动类的如拍球游戏,而女宝宝则比较喜欢各种过家家的游戏活动,这就是性别导致的游戏兴趣差距;其次,在幼儿游戏设计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结构。如小班的宝宝,因年龄小,教师应当设计一些运动强度不大、游戏规则简单的游戏活动,而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适当提高活动难度、增加一些相对复杂的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幼儿游戏教育的效果。
综上所述,游戏应当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应当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的开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振莲,刘振佳.探析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方法[J].考试周刊,2017(82).
[2]杨瑛.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27).
作者简介:
罗付敏,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播州区直属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