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心迹 奔逸绝尘

来源 :艺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n159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琴棋书画”是中国文人“艺术化”的人生追求,书法因其是一种既实用又能寄情抒怀的艺术形式,自古为文人士大夫所推崇,而大多书家皆出于这一阶层。“书,心画也”,他们将强烈的思想感情、审美感受,即将“心”寄予笔墨线条之间,从而打开了一扇超越时空、神游古今的智慧之门,同时也赋予了这些物质线条以灵魂。在冗杂政事之余,从笔墨情调中寻求一种现实中无法达到的神游心迹、奔逸绝尘的人生境界,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时至今日,雖然石烂松枯,物转星移,但“书为心画”这一“道”恒古不变,众多书家得先辈之衣钵,神游于这一境地,不断寻求精神的安宁与快乐,正是如此推动了这一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陈吉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
  第一次见到先生的字是在茶界泰斗、中华茶人联谊会名誉会长、百岁老人张天福老先生家里,是陈吉先生为天福老人创作的王维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草书中堂。老人的秘书林杰先生介绍说:“很多书家都有赠送作品给先生,老人家都束之高阁,唯独这幅作品吩咐装裱后挂于家中。”观此作品行笔洒脱、直抒胸臆,笔锋含蓄内敛,点画之间流露“天然”之趣,布局空灵,一股超然飘逸、和静清远的气息扑面而来,其艺术形式充分体现诗句的内涵,这正与天福老人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俭、清、和、静”中国茶礼精神相契合,无怪乎老先生爱之甚笃。
  后有幸看到先生现场行草作品创作,其运势开张,裹笔锋于万毫,绞转、提按收放自如,奔放而又不失法度,无怪乎先生的恩师、已故著名书法家沈觐寿评价:“陈吉仁弟其人以形神言心迹,舒畅倜傥不羁,多才蕴蓄,故其笔调利落开展,甚得赞赏,诚书如其人也。”之后又欣赏了先生的行草、隶、楷多幅作品,奔放而法度严谨,实有种“入则重规叠矩,出则奔逸绝尘”之感。
  北宋著名书家黄庭坚提出的“入则重规叠矩,出则奔逸绝尘”艺术倡导,正是千古书家所追求的得乎于法,而又超乎法外的艺术境界。正如其恩师沈觐寿勉励他:“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陈吉先生心领神会,在法中求法,在法外求法。纵观先生的习书历程可谓求法于“重规叠矩”,几十年如一日,工作之余手不释卷,常学书于夜分,可谓“操千曲而后晓其声,观千剑而后识其器”,“天道酬勤”终将得法于古圣先贤。
  在《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词典》收录的陈吉“词条”中如是介绍:“……师从沈觐寿、朱棠溪,请教过潘主兰、陈奋武等书法名家,学书临习由唐楷入手而溯汉魏碑版,兼及宋明清行草,以传统为本,自创新意,所作法度严谨,气韵通达,洒脱不凡。”如其楷书作品楷书条幅《屈原·橘颂》远看通篇气韵平和,布白均匀,字形整殇瑰丽,如橘颗颗散落玉盘,近观其笔法遒劲,法度森严,点画一丝不苟,深得朱棠溪结构严谨,用笔秀劲之法;如观其隶书作品《真善美》其运笔结字深受清末著名书家伊秉绶的影响,运笔劲健沉着、含蓄内敛,结体充实宽博、气势雄浑,足以体现其深厚的运笔功底。再配以秀美行书题跋,形成一静一动、一雄浑秀美的对比效果,给人高雅朴质的艺术感受;其隶书在点的写法上十分考究,变化丰富,如隶书横幅《祥云瑞气》中“气”字的六个点的写法无一雷同,且每个点中的笔毫行动轨迹依稀可见,使看是静态的隶书赋有内动力。在结字上,大胆损益笔画,形成新的结构模式,就如“气”字大胆缩短了主笔横折弯勾而夸大了“米”部分撇捺笔画,使整个字重心下移,字形更加庄重而疏朗,雄浑的气势更加凸显。其行草则得益于二王并“兼及宋明清”,且每幅作品各不相同,其充分考虑了艺术形式与书写内容的关系,作品风格因内容而变,尽力表现所书写文字的内涵。如行草作品《松高梅老五言联》行笔干劲利落,使转纵横,融二篆而贯八分,下笔之时千钧一发,收笔之处意犹未尽,行笔疾驰而无烟火味,结字松紧合度,错落有致,线条粗细、浓淡变化丰富,极富韵律,虽寥寥数字,然气象万千,如见松之挺拔、如梅之傲骨,林凛然如闻琴曲《听松》与《梅花三弄》。再如行草作品《李白诗·下江陵》咋一看犹如潺潺流水,无声无息奔流而去,给人以“逝者如斯”的淡淡伤感。作者吸收了怀素的笔意、王铎的结字方法以及董其昌的布白,运用书法线条来表达诗人在流放的途程,心情非常苦抑之际忽然得到被赦免的既喜又悲的复杂心情。如作品第一列,以凝重的笔调开笔,加上“帝”字中颤笔的运用以及“朝”、“云”字中几个波碟笔画的出现,表现出诗人当时百感交集之情;第二列中的两个横向长笔画的运用,给人豁然开朗、如卸重负之感,诗人舒畅的情怀跃然纸上;第三列笔调平和,而富律动感,这与诗人心归现实情境的感受不谋而合;第四列首字直率、径直的一撇以及“过”与“山”字的开张的结构,在其他几个字紧缩结构的对比下,更富张力,诗人激昂的情绪以及豪放的性格现于毫端。可谓一副一面目、一字一境界。如此种种,非“日积月累”,非 “入则重规叠矩” ,何来“出则奔逸绝尘”、“ 神游心迹”也!
  然而“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书法的意趣归于书家的天赋才情和修养品格。非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尚情操者,无以达到“出则奔逸绝尘”之境界。陈吉先生为官法度严谨、沉着稳重,并不失大局观念和继往开来的创新意识。始终秉承福州先贤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圣训。身为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的陈吉,在当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中,每天都要处理许多公务,虽然政事繁忙,他都能身体力行,勤政敬业,知晓的人无不感慨,先生如此繁忙竟能写出“奔逸绝尘”之佳作,实为不易!作为艺术家,积极投身于社会文化活动,兼任中华书法家协会副会长、中国艺术家交流中心副主席兼书画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香港书法院名誉院长、福建省海峡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福建省人大书画院画师、福州市人大书画院院长、寿山印社名誉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近年来,上门找先生求字的人越来越多,只要是出于公益和慈善事业的,他总是有求必应,精心写就。这是作为书法家的陈吉对社会尽到的一点责任。先生乐于艺术又不过于沉溺其中。可谓行为政辅、艺为政用,心境之所然也。
  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自古以来士大夫无不渴求在万机之暇,能将心性复归平静,提笔忘尘,寄予书事,“以形神言心迹”,以“多才蕴蓄”之情“舒畅倜傥不羁”之心。故“笔调利落开展”,达到“神游心迹,奔逸绝尘”之境界,非“人书合一”不能为也。
  参考文献:
  [1]王志雄.外国名曲辞典(下)[K].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菲利普·法卡斯.铜管乐器演奏艺术[M].姚文华,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3]布赖恩·吉廉.理查·施特劳斯传(前言)[M].黄经松,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陈奋武 1941年11月生于福州,1965年毕业于福建艺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自1992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0年筹备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发起人之一。  其书法循唐楷,溯秦汉、六朝,博采众长,一手多体,独辟蹊径,自成一格。作品参加国内外诸多大型展事并为有关部门所刊印或收藏,传略收入多种版本的专业辞书。出版有《陈奋武书法艺术》等。曾多次出访世界多国和中国港、澳、台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系全国
期刊
【摘要】 清初画坛著名的“四僧画家”,他们深入自然、寄情山水、借古开今的创新精神对后世画坛有很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馆藏“四僧画家”的作品及其艺术风格的介绍、分析,让大家走进他们粲然若新、异彩纷呈的山水画世界。  【关键词】 四僧画家;历史背景;时代气息;个人意境  一、“四僧画家”产生的历史背景  由于朝代的更替,清初的山水画坛,存在着不同的艺术观念和画风,有崇尚“摹古”与追求“创新”两派
期刊
当代著名书法家陈奋武先生的书法作品再一次结集出版,他的个人书法展也于2012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办,我由衷感到高兴并致以热烈的祝贺!翻开这本书法集,陈奋武先生独特的书法风格和丰富的书写内容犹如闽海热风,扑面而来。福建省委宣传部高度重视他在北京的展览,省文联为展览作了精心的筹备组织工作,使书法集的出版和展览的举办不仅让首都书坛同仁与广大公众认识和了解陈奋武先生在书法创作上的丰硕成果,也透过他的作
期刊
【摘要】 蒙克(Edbard Munch)作为表现主义的先驱,他漫长的一生都在探寻灵魂的深度和韧性。他睁大了眼睛看,直视灵魂的深渊,并以毫不粉饰的强烈感情来呐喊和悲悯,描绘这一属于整个人类的灵魂图景,生活的残酷和阴影,而这些来自底层的真相,是长期被掩埋和被忽视的。生命、爱情、孤独这三类主题是蒙克画作的主旋律。蒙克是用画笔思索的哲学家,他以最敏感的心灵倾听人的苦难境况,用画笔抗议“生之诅咒”,他描绘
期刊
【摘要】 翁振新长期致力于写意人物画创作。从不同时期梳理考量翁振新写意人物画创作的心路历程,我们发现,他从不随波逐流,而是始终以忠实自己的心灵方式,把握时代文化脉搏,不断突破与超越,寻找艺术与心灵的最佳表达,使写意人物画的艺术语言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拓展出新的艺术力量,彰显出写意人物画的大美境界,为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范例,其艺术所蕴含的学术价值与启示意义是值得关注的。  【关键词】 翁
期刊
【摘要】《视觉语言探析》是关于视觉文化与图像学研究的一部学术专著。它以生物学意义的视觉认知经验和范式为基础,对符号化的图像和图像语言的构成形态与法则进行了系统考察和分析,对语言符号学视域下的图像形态、经验、意义和功能等一系列命题进行了结构性解剖与阐述,并就图像表征与修辞的视觉话语艺术做出深度的哲学诠释与理论构建。  【关键词】 视觉语言;图像;艺术;符号化  如果说图像是视觉的“语言”,在艺术学界
期刊
【摘要】2010年,《街舞狂潮》获得了第47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年仅28岁的导演苏哲贤成为金马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导演。《街舞狂潮》以阿伦和“八个小孩”两条线索交叉叙述了当下台湾年轻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从中也得以窥见苏哲贤导演对电影所抱有的热情和执着,以及他所坚持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 苏哲贤;《街舞狂潮》;纪录片;人文精神一、引言  2010年,第47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为金马奖带
期刊
【摘要】香港电影《桃姐》描写了桃姐和罗杰“主仆”之间犹如亲人的亲密关系,本文主要分析其受到观众欢迎并取得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 《桃姐》;文艺片;许鞍华;真情至爱香港电影《桃姐》在2012年3月上映的时候,一开始,可以说是当月 31部影片中最不起眼的一部。在春节“贺岁片”大行其道之后,3月往往是淡季。而且它一登场,又遇上了好莱坞科幻大片《异星战场》、俄罗斯大型战争片《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韩国
期刊
编者按:“第六代导演”包括王小帅、张一白、管虎、娄烨、贾樟柯、王全安、张扬、王超、张海洋等,他们上承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下启更年轻的一辈,是当前中国影视界最令人瞩目的一个导演群体。“第六代导演”没有构建起电影精神的统一面貌,也不像他们前辈那样追求宏大叙事。他们的作品更加写实,执著于关注草根人物、边缘群体的冷暖人生,农民工、无业青年、小偷、妓女等在他们作品中经常出现,他们将人物命运与现实
期刊
我与邵晓峰先生都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习过,后来我到了上海,又到了北京,不断听到他的消息:到南京林业大学工作,读了博士,又在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读博士后,破格评上教授,担任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等等。他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较为广博,从实践到理论,多有涉猎。在中国的艺术家中,他读到了最高学位。在70后艺术家中,他的學养达到了很高层次,因此就某种意义而言,他是中国70后画家中的文人画家、学者型画家。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