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双J输尿管支架治疗上尿路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上尿路梗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大部分采取逆行留置双J输尿管支架管进行治疗,小部分需切开置管,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肾积水病情。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周、6周平均集合系统分离及肾积水病情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发生血尿12例,膀胱刺激症状10例,经治疗并发症得到缓解。结论:采用逆行留置双J输尿管支架管治疗上尿路梗阻可有效改善患者肾积水病情,治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双J输尿管支架;上尿路梗阻;泌尿系统
【中图分类号】R69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117-02
上尿路梗阻是指泌尿系统的各种疾病及邻近尿路的其他脏器病变导致输尿管、肾盂发生梗阻致肾积水,而保持泌尿系统管道的通畅才能维持泌尿系统正常功能,当管腔发生梗阻时会影响尿液的分泌与排泄,因此上尿路梗阻是临床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之一[1]。双J输尿管支架管是目前治疗上尿路梗阻的常用方式,但对于不同病种的上尿路梗阻其临床疗效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为观察双J输尿管支架治疗上尿路梗阻的临床疗效,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筛选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上尿路梗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CT、B超或静脉肾盂造影诊断为上尿路梗阻致肾积水,其中男41例,女79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5.3±4.6)岁,其中15次为双侧置管,105例为单侧置管,膀胱病变致输尿管开口狭窄12例,肾盂输尿管狭窄23例,输尿管结石72(双侧15例,其余为单侧结石),输尿管扭曲8例,肿瘤压迫5例,所有患者对本组实验完全知情,排除严重泌尿系感染、多囊肾、重度肾功能不全、输尿管畸形患者。
1.2方法以硬膜外阻滞或局部黏膜麻醉下进行手术,采用输尿管镜下逆行留置双J输尿管支架管治疗,管径5.0~7.5F,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支架管长度,约在26~32cm,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对留置支架管患者的肾积水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并评估所有患者平均集合系统分离指标。
1.3统计学处理采用IBM SPSS 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x±s)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平均集合系统分离指标改善情况统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平均集合系统分离指标,结果显示治疗前平均集合系统分离为(27.1±4.8)mm,而3、6 周后平均集合系统分离分别为(23.3±5.5)mm、(22.2±7.5)mm,治疗后3周、6周均较治疗前平均集合系统分离指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生腰痛82例,血尿12例,膀胱刺激症状10例,采取饮水、服药治疗及注意休息后症状明显缓解。
2.2不同类型上尿路梗阻的肾积水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6周患者肾盂输尿管狭窄、输尿管结石、输尿管扭曲类型上尿路结石治疗后肾积水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3、6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病因治疗后3周与6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不同类型上尿路梗阻治疗前后肾积水改善情况(x±s,mm)
治疗前后肾盂输尿管狭窄输尿管结石输尿管扭曲肿瘤压迫
治疗前27.3±2.123.5±1.724.6±2.234.3±3.0
治疗后3周22.7±1.5*18.9±1.0*19.5±1.6*27.5±1.9#
治疗后6周21.0±1.3*17.4±0.9*18.3±1.5*32.3±2.6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比较,#P<0.05。
3讨论
双J输尿管支架管逆行留置术是目前治疗上尿路梗阻致肾积水、肾功能衰竭的常用方式,但有报道称双J输尿管支架管对不同类型上尿路梗阻疗效存在差异性,并且肾积水改善效果不明显,而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对于肾盂输尿管狭窄、输尿管结石、输尿管扭曲治疗后可显著改善平均集合系统分离程度及肾积水病情,而对于肿瘤压迫输尿管病因,双J输尿管治疗后肾积水病情波动,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治疗,并加强监护严密程度,及时处理治疗[2]。
通过回顾分析可知,留置双J输尿管支架治疗后,不是通过改变患者生理性输尿管蠕动方式输送尿液,而是以非蠕动管腔开放形式通过管周输送尿液,同时患者膀胱内的尿液可通过输尿管逆流至集合系统并引起输尿管蠕动进而达成与支架管侧孔形成尿液循环的目的,能够明显增加输尿管蠕动频率及尿量,减轻患者肾积水症状[3]。对肿瘤压迫患者双J管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邻近器官的侵犯及自身结构性病变时,双J管侧管易被黏液、坏死组织、血块等阻塞,造成侧枝尿路循环再次阻塞,肾积水病情反复。因此对于上尿路梗阻行双J输尿管支架管患者治疗时应给予适当的利尿治疗,并加大饮水量,防止尿路循环的再次阻塞,或应用无侧孔的双J输尿管支架管[4]。
综上所述,采用逆行留置双J输尿管支架管治疗上尿路梗阻可有效改善患者肾积水病情,并且治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子忠,郭君其. 输尿管支架管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10,7(11):164-165.
[2]杨念龙,张涛,阿里木·太来提,等. 双J输尿管支架管在上尿路梗阻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142-143.
[3]张俊庆.朱国熙. 双J管置入术治疗上尿路狭窄38例临床疗效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5(14):1902-1903.
[4]马忠平. 输尿管支架管在泌尿系统中的研究及其并发症分析 [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10): 175-176.
(收稿日期:2015.03.03)
【关键词】双J输尿管支架;上尿路梗阻;泌尿系统
【中图分类号】R691.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117-02
上尿路梗阻是指泌尿系统的各种疾病及邻近尿路的其他脏器病变导致输尿管、肾盂发生梗阻致肾积水,而保持泌尿系统管道的通畅才能维持泌尿系统正常功能,当管腔发生梗阻时会影响尿液的分泌与排泄,因此上尿路梗阻是临床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之一[1]。双J输尿管支架管是目前治疗上尿路梗阻的常用方式,但对于不同病种的上尿路梗阻其临床疗效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为观察双J输尿管支架治疗上尿路梗阻的临床疗效,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筛选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上尿路梗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CT、B超或静脉肾盂造影诊断为上尿路梗阻致肾积水,其中男41例,女79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5.3±4.6)岁,其中15次为双侧置管,105例为单侧置管,膀胱病变致输尿管开口狭窄12例,肾盂输尿管狭窄23例,输尿管结石72(双侧15例,其余为单侧结石),输尿管扭曲8例,肿瘤压迫5例,所有患者对本组实验完全知情,排除严重泌尿系感染、多囊肾、重度肾功能不全、输尿管畸形患者。
1.2方法以硬膜外阻滞或局部黏膜麻醉下进行手术,采用输尿管镜下逆行留置双J输尿管支架管治疗,管径5.0~7.5F,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支架管长度,约在26~32cm,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对留置支架管患者的肾积水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并评估所有患者平均集合系统分离指标。
1.3统计学处理采用IBM SPSS 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x±s)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平均集合系统分离指标改善情况统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平均集合系统分离指标,结果显示治疗前平均集合系统分离为(27.1±4.8)mm,而3、6 周后平均集合系统分离分别为(23.3±5.5)mm、(22.2±7.5)mm,治疗后3周、6周均较治疗前平均集合系统分离指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生腰痛82例,血尿12例,膀胱刺激症状10例,采取饮水、服药治疗及注意休息后症状明显缓解。
2.2不同类型上尿路梗阻的肾积水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6周患者肾盂输尿管狭窄、输尿管结石、输尿管扭曲类型上尿路结石治疗后肾积水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3、6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病因治疗后3周与6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不同类型上尿路梗阻治疗前后肾积水改善情况(x±s,mm)
治疗前后肾盂输尿管狭窄输尿管结石输尿管扭曲肿瘤压迫
治疗前27.3±2.123.5±1.724.6±2.234.3±3.0
治疗后3周22.7±1.5*18.9±1.0*19.5±1.6*27.5±1.9#
治疗后6周21.0±1.3*17.4±0.9*18.3±1.5*32.3±2.6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比较,#P<0.05。
3讨论
双J输尿管支架管逆行留置术是目前治疗上尿路梗阻致肾积水、肾功能衰竭的常用方式,但有报道称双J输尿管支架管对不同类型上尿路梗阻疗效存在差异性,并且肾积水改善效果不明显,而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对于肾盂输尿管狭窄、输尿管结石、输尿管扭曲治疗后可显著改善平均集合系统分离程度及肾积水病情,而对于肿瘤压迫输尿管病因,双J输尿管治疗后肾积水病情波动,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治疗,并加强监护严密程度,及时处理治疗[2]。
通过回顾分析可知,留置双J输尿管支架治疗后,不是通过改变患者生理性输尿管蠕动方式输送尿液,而是以非蠕动管腔开放形式通过管周输送尿液,同时患者膀胱内的尿液可通过输尿管逆流至集合系统并引起输尿管蠕动进而达成与支架管侧孔形成尿液循环的目的,能够明显增加输尿管蠕动频率及尿量,减轻患者肾积水症状[3]。对肿瘤压迫患者双J管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邻近器官的侵犯及自身结构性病变时,双J管侧管易被黏液、坏死组织、血块等阻塞,造成侧枝尿路循环再次阻塞,肾积水病情反复。因此对于上尿路梗阻行双J输尿管支架管患者治疗时应给予适当的利尿治疗,并加大饮水量,防止尿路循环的再次阻塞,或应用无侧孔的双J输尿管支架管[4]。
综上所述,采用逆行留置双J输尿管支架管治疗上尿路梗阻可有效改善患者肾积水病情,并且治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子忠,郭君其. 输尿管支架管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10,7(11):164-165.
[2]杨念龙,张涛,阿里木·太来提,等. 双J输尿管支架管在上尿路梗阻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142-143.
[3]张俊庆.朱国熙. 双J管置入术治疗上尿路狭窄38例临床疗效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5(14):1902-1903.
[4]马忠平. 输尿管支架管在泌尿系统中的研究及其并发症分析 [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10): 175-176.
(收稿日期:201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