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学生“敢质疑、能质疑、会质疑”的精神不能局限在课堂上,还要通过课外时间。在课外培养大学生开放、独立、自信的优良品质,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对培养具有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质疑精神;大学生;课外培养
质疑精神是一种基本的但是重要的科研能力,“学贵有疑”,有疑问说明思考过,有思考才有进步。学生“只学不问”是一种可怕的状态。《辞源》说,“质疑”是“心有所疑,就正于人”,是利用证据来提出疑问。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当代大学生的质疑精神欠缺,只“学”不“问”,很大程度上是这一代人的中小学教育中依然存在的“填鸭方式”“应试方式”等传统教育方式的后遗症。而且,“在我国的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由于儒家文化的长期影响,教师和学生对注入式教学方法都感觉比较习惯”;中国传统的学校教育重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踏实严谨的求学态度,这些固然重要,但是在目前的大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是最适应时代发展的培养目标。“创新”是一种再创造的实践行为,它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创新意识是善于在看似完美的解释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进而解决问题。
质疑精神在高校教育中主要体现在学术方面,所以培养大学生质疑精神的主阵地是“课堂”,由任课教师通过相对开放性、启发性的授课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但是,毕竟大学的学习环境与中小学不同,大学生有更加多样的学习方式和途径,有更加自主和灵活的时间安排,课堂只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部分。在课堂外,大学生有多个学习圈子,如班级、社团、工作室等。这些都为课外培养提供了时间和机会。质疑精神有别于“怀疑态度”,要具备质疑精神除了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外,还需要其他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不局限在课堂内,并且形式的多样性和时间的开放性使课外在质疑精神培养上更具优势。
一、培养“开放的心态”,用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
“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开放的心态意味着包容和接纳,乐于接受各种可能。它包括开放的观念、开放的学习、开放的视野、开放的思维,打开思路,不局限在现有的结论和结果,从知识的源头开始,用发散的思维思考问题,多角度审视问题,发现独到的见解。
“批判性思维是自我控制、自我要求、自我监控、自我修正的思维方式。它不仅需要克服自我中心和社会中心的影响,还需要有效的沟通和问题解决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都把“批判性思维”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的《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第一条的标题就是“教育与培训的使命:培养批评性和独立的态度”。
当然,科学与哲学不同,科学上的批判性思维并不等同于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它要遵守科的局限。批判性思维的分析和评价具有严格的逻辑性,并且要经过科学而严谨的推理,这些都需要扎實的学科知识来支撑,所以学与思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质疑的提出和解答都必须伴随着大量的和长时间的学习过程。
在课外,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包容、大度、善接纳的人生态度和全面、换位、开放式的思考方式,这些既可以体现在与人相处的方式上,也能体现在个人的生活态度上。因此,课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培养大学生为人处事的良好心态入手。
二、培养“独立的人格”,通过学习发现问题
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意在独立的操守和独立的思考,大学生的科研素质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高尚的学术道德”,这是道德操守和人格独立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还要坚持谦虚的学习精神,保持严肃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独立的思考和学习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与“善思”从来都是结对出现,学习力包括学习的动力、态度、能力、效率和创造力。一个人学习的情况一方面要看数量,即学习知识的总量;另一方面要看质量,即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和效率。除此之外,学习的速度及扩充知识的能力也是学习能力重要的评价标准。
课外培养中,帮助学生树立独立的人格,学会独立的学习与思考,有独立的思想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力比帮助他们掌握知识重要的多,“授之以渔”就是不仅要在课堂内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也要在课堂外帮助大学生提升竞争力,因为学习力就是未来的竞争力。而且,学习能力与质疑精神也是相辅相成的。北宋张载说:“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是谓“学须有疑”。学习过程中要能提得出问题,“有疑进而学,学而再生疑”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三、培养“自信的态度”,用合理的表达提出问题
心理学概念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A.Bandura)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评估。简单的说,自信心源自对自我的认可,是一种积极的优良心理品质。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容易产生较强的自信心,但是也容易过分自信,过高地估计自己。当然还有另一部分学生,成绩优秀,学业水平也不错,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但是因为缺乏自信,不敢向已有的结论或者结果挑战。“自信体现了对所有人权利的真诚的尊重”,对个人见解的自信也体现在对前人结论的尊重,不随意推翻,合理质疑,而不是一副“谁都不放在眼里”的态度。对缺乏自信的大学生来说,建立这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一个优秀的批判性思考者一定是善于提问的,有了自信的态度,还要将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合理清晰地表达出来,自信的表达不是强势的、攻击性的,更不是焦虑担忧、闭口不谈。对自己观点的过于自信或不自信和缺乏有效表达自我的技巧是影响自我表达的两个障碍。
在课外,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使其建立自信心,学会合理质疑而不是盲目怀疑,培养学生自信地自我表达,训练学生自我表达的技巧,从而使其将自己的疑惑或者想法正面、清晰地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杨德广.高等教育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美)理查德·保罗(Richard Paul),琳达·埃尔德(Linda Elder).批判性思维工具[M].侯玉波,姜佟琳,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武宏志.何谓“批判性思维”[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4(4).
[4](美)罗伯特·阿尔伯蒂,马歇尔·埃蒙斯.应该这样表达你自己:自信和平等的沟通技巧[M].张毅,谭靖,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9.
[5]孙绍荣.高等教育方法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柯伟林(Kirby W.C.),金粒.学习力[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5.
[7](美)文森特·赖安·拉吉罗.思考的艺术[M].金盛华,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关键词:质疑精神;大学生;课外培养
质疑精神是一种基本的但是重要的科研能力,“学贵有疑”,有疑问说明思考过,有思考才有进步。学生“只学不问”是一种可怕的状态。《辞源》说,“质疑”是“心有所疑,就正于人”,是利用证据来提出疑问。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当代大学生的质疑精神欠缺,只“学”不“问”,很大程度上是这一代人的中小学教育中依然存在的“填鸭方式”“应试方式”等传统教育方式的后遗症。而且,“在我国的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由于儒家文化的长期影响,教师和学生对注入式教学方法都感觉比较习惯”;中国传统的学校教育重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踏实严谨的求学态度,这些固然重要,但是在目前的大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是最适应时代发展的培养目标。“创新”是一种再创造的实践行为,它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创新意识是善于在看似完美的解释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进而解决问题。
质疑精神在高校教育中主要体现在学术方面,所以培养大学生质疑精神的主阵地是“课堂”,由任课教师通过相对开放性、启发性的授课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但是,毕竟大学的学习环境与中小学不同,大学生有更加多样的学习方式和途径,有更加自主和灵活的时间安排,课堂只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部分。在课堂外,大学生有多个学习圈子,如班级、社团、工作室等。这些都为课外培养提供了时间和机会。质疑精神有别于“怀疑态度”,要具备质疑精神除了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外,还需要其他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不局限在课堂内,并且形式的多样性和时间的开放性使课外在质疑精神培养上更具优势。
一、培养“开放的心态”,用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
“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开放的心态意味着包容和接纳,乐于接受各种可能。它包括开放的观念、开放的学习、开放的视野、开放的思维,打开思路,不局限在现有的结论和结果,从知识的源头开始,用发散的思维思考问题,多角度审视问题,发现独到的见解。
“批判性思维是自我控制、自我要求、自我监控、自我修正的思维方式。它不仅需要克服自我中心和社会中心的影响,还需要有效的沟通和问题解决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都把“批判性思维”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的《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第一条的标题就是“教育与培训的使命:培养批评性和独立的态度”。
当然,科学与哲学不同,科学上的批判性思维并不等同于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它要遵守科的局限。批判性思维的分析和评价具有严格的逻辑性,并且要经过科学而严谨的推理,这些都需要扎實的学科知识来支撑,所以学与思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质疑的提出和解答都必须伴随着大量的和长时间的学习过程。
在课外,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包容、大度、善接纳的人生态度和全面、换位、开放式的思考方式,这些既可以体现在与人相处的方式上,也能体现在个人的生活态度上。因此,课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培养大学生为人处事的良好心态入手。
二、培养“独立的人格”,通过学习发现问题
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意在独立的操守和独立的思考,大学生的科研素质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高尚的学术道德”,这是道德操守和人格独立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还要坚持谦虚的学习精神,保持严肃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独立的思考和学习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与“善思”从来都是结对出现,学习力包括学习的动力、态度、能力、效率和创造力。一个人学习的情况一方面要看数量,即学习知识的总量;另一方面要看质量,即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和效率。除此之外,学习的速度及扩充知识的能力也是学习能力重要的评价标准。
课外培养中,帮助学生树立独立的人格,学会独立的学习与思考,有独立的思想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力比帮助他们掌握知识重要的多,“授之以渔”就是不仅要在课堂内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也要在课堂外帮助大学生提升竞争力,因为学习力就是未来的竞争力。而且,学习能力与质疑精神也是相辅相成的。北宋张载说:“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是谓“学须有疑”。学习过程中要能提得出问题,“有疑进而学,学而再生疑”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三、培养“自信的态度”,用合理的表达提出问题
心理学概念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A.Bandura)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评估。简单的说,自信心源自对自我的认可,是一种积极的优良心理品质。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容易产生较强的自信心,但是也容易过分自信,过高地估计自己。当然还有另一部分学生,成绩优秀,学业水平也不错,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但是因为缺乏自信,不敢向已有的结论或者结果挑战。“自信体现了对所有人权利的真诚的尊重”,对个人见解的自信也体现在对前人结论的尊重,不随意推翻,合理质疑,而不是一副“谁都不放在眼里”的态度。对缺乏自信的大学生来说,建立这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一个优秀的批判性思考者一定是善于提问的,有了自信的态度,还要将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合理清晰地表达出来,自信的表达不是强势的、攻击性的,更不是焦虑担忧、闭口不谈。对自己观点的过于自信或不自信和缺乏有效表达自我的技巧是影响自我表达的两个障碍。
在课外,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使其建立自信心,学会合理质疑而不是盲目怀疑,培养学生自信地自我表达,训练学生自我表达的技巧,从而使其将自己的疑惑或者想法正面、清晰地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杨德广.高等教育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美)理查德·保罗(Richard Paul),琳达·埃尔德(Linda Elder).批判性思维工具[M].侯玉波,姜佟琳,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武宏志.何谓“批判性思维”[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4(4).
[4](美)罗伯特·阿尔伯蒂,马歇尔·埃蒙斯.应该这样表达你自己:自信和平等的沟通技巧[M].张毅,谭靖,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9.
[5]孙绍荣.高等教育方法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柯伟林(Kirby W.C.),金粒.学习力[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5.
[7](美)文森特·赖安·拉吉罗.思考的艺术[M].金盛华,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