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学生系统化学习文化知识的初始时期,而语文又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学科对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注重适时整改语文教学结构,致力于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与水准,从而兼顾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品质的双项发展。基于此种思想,教师应摆脱固化的课堂讲解模式,积极为学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其进行深度体验,以此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强化其课程收获,推动其素养能力水平的多元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教学质量;策略探究
教师若想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需明确教学思想,那便是活动开展的原则必须能服务于课堂教学,并与语文教学进度相匹配,以此才能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强化学生整体课程学习成效。此外,教师还要注重课外活动的多元化创设理念,积极引入侧重性不同的课外活动,塑造学生各方面的素养能力,强化其各领域的学习成果,以此深切贴合综合性的教育目标,以发挥课外活动的最大教育价值。
一、开展多种类竞赛活动,夯实学生语言知识基础
夯实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对于学生之后的深度语文探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所拓展的课外活动需与语文教学进度保持均衡,以课堂教学为活动组织的主要出发点,保证活动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流程都能体现出教育性原则;同时与实际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以求深切贴合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最佳教学效用。据此,教师可积极开展多种类别的竞赛活动,以不同的比赛方式奠定学生的各项语言知识基础。而参与这种竞赛活动形式的对象范围,教师可与其他班级进行密切的协作,在年级内部召开,也正是如此才能深入激发全体学生的比赛求胜欲望,使其积极参与到竞赛活动中得到能力的深化。
为了与课程教学进度相匹配,年级小组可考量整体教学进度,在每个单元结束后针对单元内容加强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考查,具体开设的竞赛形式包括:单元写字竞赛、单元有感情朗读课文竞赛与单元习作话题写作竞赛等活动。以这种多元形式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检测,学生会在赛前针对单元的相关语言知识展开充分的复习与巩固,为竞赛做足准备。这种活动可以学生对比赛的挑战欲望间接强化其知识内化效率,夯实其语言基础;同时,能使其通过相关比赛成果的取得来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有助于激发其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与探究过程有着助力性作用。
二、大力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全力深化学生学科素养
课外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教学课堂,为课堂做好补充来强化学生的整体课程学习效果。因此,教师便可在课外活动的设计与构思中将课本教材纳入考虑范围内,认真分析每个单元整本教材所突出的核心教育思想,并据此来为课外活动明确主题,让学生能够围绕核心主题与他人展开深度的交流互动,以此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情感,并深化其学科素养。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教材《北京的春节》这课内容后,教师可以“中华传统文化节日”为主题召开探究性活动,并将班级整体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有关主题活动的深度探究与讨论。具体过程中,每个学生可首先就自己家乡过春节的方式进行观点的叙述,表述在春节前所做的准备、春节里所吃的食物、所穿的服饰与所进行的系列文化风俗活动等内容。之后在小组内部形成讨论,彼此之间根据地域的不同来了解文化之间的细微差异性,据此来认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包容性特点。这种方式既能够强化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深度认知,使其领悟主旨教育思想;同时也可实现学生文化意识素养的提升,充分调动其爱国情感,使其能以更为包容的心态去认知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思想,以此获取充分的学习体验。
三、开展兴趣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受到课堂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可以在课外成立兴趣小组,让若干个兴趣一致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交流学习。比如,学生对文学感兴趣,就可以成立一个文学小组,给予他们专业的指导,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还比如学生对朗读有兴趣,就可以成立一个朗读小组,纠正他们的发音,培养他们朗诵的能力……这些兴趣小组的成立,让学生积极开展兴趣活动,在活动的同时加深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自身语文水平。
四、注重渗透实践体验活动,满足课程综合教育目标
教师除了在学生的课业生活中进行相关课外活动的引入外,还可适当放宽教学目光,注重课内外教学模式的整合,积极为学生创设真实化的实践性体验活动,以此让其去往真正的课外阵地中展开活动探究,从而了解到一些在教学课堂上无法学到的内容,助力其综合素养能力水平的提升。
与此同时,教师课外活动的设置仍需与课程教学目标相匹配,充分发挥其补充与完善性的教学作用。在五年级《梦想的力量》中,这一课内容涉及到了有关梦想内涵的诠释与人物探究梦想的艰难过程。从另一方面来讲,文本具有积极性的教育教学思想,能给予学生良好的情感熏陶,塑造其正确而健康的人生价值观。而展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其他教学内容,其中也或多或少的体现到了这种积极而正面的教育价值观。因此,教师可专门围绕此项话题进行活动的设置,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与体验来深刻领悟此种教育思想,以此兼顾其语文能力与素养品质的全面性发展。例如,教师就“梦想的定义”为核心主题,积极带领学生去往社会各个阶层了解不同职业下人们对职业发展与未来规划的不同想法,明白不同职业中人们所拥有的期望以及對未来的畅想。这种活动形式能帮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拓宽其认知视野,有助于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此外,学生在活动的深入实践过程中,也会通过对他人梦想的了解来对自身进行反思,这能使其从小便对未来充满希望且有所期待,使其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更好的心态与行为完善个人品格,并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向着更为优秀的目标迈进。
结语
总的来说,基于课外活动拓展探究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提升整体教学质量,需从不同的角度积极创设多元教学活动,全面兼顾学生语文能力与学科素养品质的培养与塑造,以此保证其高效的学习收获,并推动其综合素质能力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祥顺.拓展语文课外活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8(06).
[2]庄晓兰.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有效性探究[J].小学语文教育,2018(2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教学质量;策略探究
教师若想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需明确教学思想,那便是活动开展的原则必须能服务于课堂教学,并与语文教学进度相匹配,以此才能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强化学生整体课程学习成效。此外,教师还要注重课外活动的多元化创设理念,积极引入侧重性不同的课外活动,塑造学生各方面的素养能力,强化其各领域的学习成果,以此深切贴合综合性的教育目标,以发挥课外活动的最大教育价值。
一、开展多种类竞赛活动,夯实学生语言知识基础
夯实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对于学生之后的深度语文探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所拓展的课外活动需与语文教学进度保持均衡,以课堂教学为活动组织的主要出发点,保证活动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流程都能体现出教育性原则;同时与实际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以求深切贴合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最佳教学效用。据此,教师可积极开展多种类别的竞赛活动,以不同的比赛方式奠定学生的各项语言知识基础。而参与这种竞赛活动形式的对象范围,教师可与其他班级进行密切的协作,在年级内部召开,也正是如此才能深入激发全体学生的比赛求胜欲望,使其积极参与到竞赛活动中得到能力的深化。
为了与课程教学进度相匹配,年级小组可考量整体教学进度,在每个单元结束后针对单元内容加强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考查,具体开设的竞赛形式包括:单元写字竞赛、单元有感情朗读课文竞赛与单元习作话题写作竞赛等活动。以这种多元形式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检测,学生会在赛前针对单元的相关语言知识展开充分的复习与巩固,为竞赛做足准备。这种活动可以学生对比赛的挑战欲望间接强化其知识内化效率,夯实其语言基础;同时,能使其通过相关比赛成果的取得来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有助于激发其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与探究过程有着助力性作用。
二、大力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全力深化学生学科素养
课外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教学课堂,为课堂做好补充来强化学生的整体课程学习效果。因此,教师便可在课外活动的设计与构思中将课本教材纳入考虑范围内,认真分析每个单元整本教材所突出的核心教育思想,并据此来为课外活动明确主题,让学生能够围绕核心主题与他人展开深度的交流互动,以此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情感,并深化其学科素养。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教材《北京的春节》这课内容后,教师可以“中华传统文化节日”为主题召开探究性活动,并将班级整体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有关主题活动的深度探究与讨论。具体过程中,每个学生可首先就自己家乡过春节的方式进行观点的叙述,表述在春节前所做的准备、春节里所吃的食物、所穿的服饰与所进行的系列文化风俗活动等内容。之后在小组内部形成讨论,彼此之间根据地域的不同来了解文化之间的细微差异性,据此来认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包容性特点。这种方式既能够强化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深度认知,使其领悟主旨教育思想;同时也可实现学生文化意识素养的提升,充分调动其爱国情感,使其能以更为包容的心态去认知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思想,以此获取充分的学习体验。
三、开展兴趣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受到课堂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可以在课外成立兴趣小组,让若干个兴趣一致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交流学习。比如,学生对文学感兴趣,就可以成立一个文学小组,给予他们专业的指导,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还比如学生对朗读有兴趣,就可以成立一个朗读小组,纠正他们的发音,培养他们朗诵的能力……这些兴趣小组的成立,让学生积极开展兴趣活动,在活动的同时加深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自身语文水平。
四、注重渗透实践体验活动,满足课程综合教育目标
教师除了在学生的课业生活中进行相关课外活动的引入外,还可适当放宽教学目光,注重课内外教学模式的整合,积极为学生创设真实化的实践性体验活动,以此让其去往真正的课外阵地中展开活动探究,从而了解到一些在教学课堂上无法学到的内容,助力其综合素养能力水平的提升。
与此同时,教师课外活动的设置仍需与课程教学目标相匹配,充分发挥其补充与完善性的教学作用。在五年级《梦想的力量》中,这一课内容涉及到了有关梦想内涵的诠释与人物探究梦想的艰难过程。从另一方面来讲,文本具有积极性的教育教学思想,能给予学生良好的情感熏陶,塑造其正确而健康的人生价值观。而展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其他教学内容,其中也或多或少的体现到了这种积极而正面的教育价值观。因此,教师可专门围绕此项话题进行活动的设置,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与体验来深刻领悟此种教育思想,以此兼顾其语文能力与素养品质的全面性发展。例如,教师就“梦想的定义”为核心主题,积极带领学生去往社会各个阶层了解不同职业下人们对职业发展与未来规划的不同想法,明白不同职业中人们所拥有的期望以及對未来的畅想。这种活动形式能帮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拓宽其认知视野,有助于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此外,学生在活动的深入实践过程中,也会通过对他人梦想的了解来对自身进行反思,这能使其从小便对未来充满希望且有所期待,使其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更好的心态与行为完善个人品格,并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向着更为优秀的目标迈进。
结语
总的来说,基于课外活动拓展探究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提升整体教学质量,需从不同的角度积极创设多元教学活动,全面兼顾学生语文能力与学科素养品质的培养与塑造,以此保证其高效的学习收获,并推动其综合素质能力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祥顺.拓展语文课外活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8(06).
[2]庄晓兰.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有效性探究[J].小学语文教育,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