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泪水中照见亲人(散文)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仔细想想,这人生实在是欢笑的时候少,流泪的时候多,“浮生长恨欢娱少”。有人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是的,如果人生没有经过历练和审视,或许这样的生命要苍白许多。如果我们把泪水比作一面镜子,我们是不是可以经常在这面镜子里照出自己的人生呢?我们不妨一边擦着泪水,一边让泪水擦洗着我们的底色……

岳父的智慧


  岳父还是走了。临走时,他把后事安排得妥妥帖帖的,几乎细微到头发丝。后来丧事果真如他所安排的那样,照“安排”进行。出殡的时候,一共办了20桌,这是他预料的;共收了两万多块钱的礼金,这也是他预料的;那天午饭过后,天开始下起毛毛雨,奇怪的是,这也是他预料的。岳父亲自跟我妻子讲,出葬的那天,应该是下着小雨,虽然能打湿衣服,但不碍事。这是怎样的一种精明和智慧?到底是他料事如神,能掐会算,还是七十多年的人生经历,把他历练成了一个世道高人?
  岳父平时的确能掐会算一些。记得一家人过年过节时喜欢围坐在一起,如果有谁还没有回来,我们就说,爸,打一下时吧,看看姐回来没有,到了哪里?岳父就竖起几根手指,叽里咕噜地算开了,一会儿说,火猪促面,木木在眼前。果然,话音未落,塘堤上就响起了笑声、问候声,姐就到屋门前了。
  其实在我看来,这些能掐会算的人,往往就是乡村的知识分子。他们读过一些古书,知书识礼,对于儒家的那一套礼俗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把握。因此,他们总能在婚丧嫁娶的事情上,充当主事的身份。我的岳父就是这样一个人。大凡村里有个什么事,人们总是喜欢来向他问个主意,求其指条出路。遇到红白喜事,总是来请他帮着安排一下,称多少肉,买多少鱼,办多少桌,估计能收多少礼金,进出账目如何。岳父替人安排的事情,总是八九不离十,几无出入。岳父的账也都是算在明处,亏多赚少,绝不含糊。渐渐地,岳父就小有名气了,方圆几十里,都有请他的;特别是他那一把算盘更是打得风生水起,条理分明。岳父晚年拽着几个人,硬是白手起家,在一个人流如织的路口,建起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王氏祠堂,给王姓人祭拜。据说建这祠堂,前前后后花了几十万,一本账就是岳父管着的。现在岳父走了,也没听见有人对这祠堂的账目说三道四。不知这算不算岳父最有成就的一件事,岳父生前,我没有来得及问他。
  但我认为岳父最重要的智慧,是在教育。岳父原是乡村农技员,后来转到教育口,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小学老师、小学辅导员、中学老师、中学主任、中学校长、乡镇教育组工会主席,为乡村教育整整工作了41个春秋。说他的足迹踏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怕也不为过。岳父有四个孩子,一儿三女都是老师,一个儿媳三个女婿也都是老师;岳父的一个弟弟、妹妹也是老师,一个妹夫、弟媳也是老师;三个侄儿、侄儿媳妇也都是老师,这些人若集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办一所学校。我的姨妹原本是可以不教书的,高考那年,姨妹想报一个经济学院,岳父一顿吼,说是当老师如何如何好,天干旱不着,天涝淹不着,旱涝保收,工资稳当,还有两个假期,有什么不好?他就当了一辈子老师。结果姨妹就把第一志愿填成了“湖北师范学院”,做了老师。我想,岳父是一个受过苦的人,少小多病,过继给他叔父做儿子,好不容易才撑持起一个家,他决不允许这个家出现什么闪失。再说自己做了多年的老师,虽然很艰苦,可也深知做老师的稳当和体面。所以,把一家人都培养成读书人,缔造一个乡村教师之家,应该算是一种生活智慧吧?
  岳父干得最得心应手的应该是小学辅导员。小学辅导员帮助各个小学安排一些工作,比如教师培训、预算经费、组织活动、发书领书等,是一个良心活儿。岳父干得很勤,东奔西走,宵衣旰食,忙得不亦乐乎。岳父的家乡是鄂东南的一个山区,一些乡村小学散落在大山里,从教的多半是民办教师。这些老师一半时间在教室,一半时间在农田。为了把学校管好,岳父就经常上学校串门,询问校况,管理老师,乡村的田埂上就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瘦瘦弱弱的,走路快速如风。岳父非常注重培训教师。我回家就被岳父请去给他们讲过课,听过我的课后,有几个民办老师居然还转正了,成了国家教师。岳父并不总是那么温文尔雅,生活中他总是喜欢戗人、杵人,尤其是话不投机的时候。不过印象中,他总是张弛有致的。我在岳父的悼词里说,“他为人正派,却不乏幽默;作风硬朗,却不乏柔情。”这的确是岳父为人处世的鲜明特点。我记得,岳父经常把一些老师请到家里来开会,岳母办吃的办喝的,岳父领着一帮老师开会,商量工作。开会时岳父认认真真,一板一眼;开完会后,嬉笑怒骂,插科打诨,那气氛是极为融洽的。岳父可能认为,在乡村工作,领导着一帮“农民知识分子”,需要这样来处理。事实也证明岳父的这种待人接物方式是见效的,岳父从岗位上退下来十多年了,那些老部下、老同事仍然对他十分尊敬,与在职时并没有什么两样。没有一点处世智慧,怕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从性格上来说,我认为岳父是一个认真的人,尽管他表面极尽幽默风趣。因为他的认真,很多人怵他。岳父有一种不怒自威的尊严。有一次,我陪他打麻将,一副牌他和了,少算了十几块钱,往前推十几年,少算十几块钱,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我要替他重新算,结果他不高兴了。大概他认为这笔账是不会算错的吧,这个一辈子都用算盘跟人打交道的人,怎么会将一笔小小的麻将账算错呢?他说着说着,就愤怒地把麻将抚了一桌子,结果弄得岳母出面制止他。第二天早上起来,我上厕所时,他低声又认真地对我说,“昨晚上,我睡在床上,又重新算了一下,发现你算的是对的。”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赶紧去上厕所。这就是我的岳父,即便是打麻将这样的小事,他也是认真的,认真中又自有一种灵活和机变。这又算不算一种生活智慧呢?

碎片中的大大


  一直想给大大写篇文章,一直没有动笔。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我觉得对大大的印象,不完整,比如大大小时候是怎样的?年轻时又是怎样的?她和爹爹的婚姻是幸福多还是遗憾多?
  大大其实不是我的亲奶奶,甚至也不是我爱人的亲奶奶,她是我岳父的养母,也就是我爱人的养奶奶。但她在我心中、在我爱人心中,却比自己的亲奶奶还要亲。说实话,我对我的亲奶奶没有多少记忆,印象中,我似乎总是在她的脚头睡觉,帮她热被窝,至于奶奶长什么样,已经完全不记得了。但我对大大的印象却忘不掉,永远也忘不掉。   我第一次进我爱人家的门,是在灶下见到大大的。那时大大还健朗,眼睛因为患过眼疾,戴着一副眼镜,显得特别干净。大大总是光洁着脸,白而细腻的皮肤,凹进去的嘴,花白的头发,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干干净净的老太太。黄昏时,大大总喜欢做完家务活儿,端一个小方凳,坐在门口,那样子,像极了一个刚下课的教授,仿佛是刚上完课,小坐一会儿。这时,过来过往的人总要问一句,“五大大,事做完了唦?”(大大随爹爹,爹爹在弟兄中排行老五)大大总要回一句,“你今天做么事去了?忙得这么黑才回。”问者无心,答者也无意。我想,这大概是大大与塆里人约定俗成的一种寒暄吧。可是碰到我们,就不一样了。我们总是会大声问,“大大,你做么事?”大大总是稍稍将身体向后仰过去一点,也大声回答说,“我做坐啦,伢!”说完,我们就大笑起来。正准备进鸡笼子的鸡在我们的大笑声里,仿佛受了惊吓,又都跑出去了。那时,我们是多么快活啊!这种快乐,却是因为一个没有读过书的老太太,一句智慧的回答带来的。
  大大仿佛总是比我们起得早。常常是我起来一看,岳母已经在灶下忙开了,岳父也端了一杯茶坐在门前。这时,不容怀疑,大大一定开始大扫除了。她总是先打扫屋里,再打扫屋外。扫完了门口,她就会顺着门前的路一直扫到塆里的塘堤上。大大的眼睛因为动过手术,视力不太好,所以她总是一边打扫落叶、纸屑,一边踩到屎上,或者是鸡屎,或者是牛粪。看见的人,总是会对她说,“五大大,你踩了鸡屎了。”大大就会絮絮叨叨地说,“这些鸡到处屙,屙得癞死死了!”(鄂东方言,脏的意思)一遍又一遍地说。这对大大来说,是够闹心的。因为,大大是一个极爱干净的老太太。从我看见她的那一刻起,发现凡是她和爹爹的衣服、鞋袜、床单、被子,都是她自己亲自洗。不仅如此,我的舅兄——她的孙子,以及后来舅兄的儿子的衣服,也都是她来洗。可一个如此爱干净的老太太,却天天早上起来扫垃圾,扫完了屋里扫屋外,扫完了外面扫路上,扫完了路上扫塘堤,一面扫,一面总会踩到鸡屎。唉,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持着她做这些事呢?而且几十年如一日。我真不知道,平日觉得司空见惯,也就没有问过她。现在大大不在了,我更没有机会问她了。
  大大是一个能帮我们创造快乐的人。我在上海工作时,曾把大大接到上海去住过一段时间。在火车上,大大要上厕所,我就守在厕所门口,虚掩着门,怕她关在里面出不来。大大走出来时,说,丢死人了。我则哈哈大笑。大大喜欢吃包面(一种馄饨,鄂东叫包面)。有一次,我们晚上吃包面,大大吃了两碗就放下了。我就逗她,大大,再来口下一碗。(指不盛满)大大说,那就来口下一碗。吃完了,我又说,大大再找几个。(意思是再添几个)大大说,找几个就找几个。又吃完了,我又说,大大,再找三个,三个肯定不多,肯定吃得下。大大摇了摇头。我就去厨房又添上几个,端给大大,没想到,大大又吃了。第二天早上,大大就消化不良,胀气,还呕吐。妻子骂我,说我蠢里蠢气的。我心里也很自责,没想到会这样。这一回吃包面就留下笑话了,以后大大吃饭,我们就抢着说,大大,再来口下一碗。于是一家人就都大笑起来,笑声里,大大会羞红了整个脸庞。
  最快乐的是,有一年吃年夜饭。一家人正高高兴兴吃着,我却突然说,大大,你总说你最爱我,可我不知道,今天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你大声说,何郁,我爱你,我才相信。起初,大大不肯说。我就变换方式,不断地逗她,后来她终于说了,不过声音很小。我又逗她说,刚才说的我听不见。于是大大突然就很大声地说,何郁,我爱你!一桌子人都笑翻了。我的大大就是这样,一个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老太太。
  我这么说,你肯定感觉到了,我的大大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的确,大大没读过书,也没出过远门,但她记性好,耳朵灵,心气高,天生语言敏感,心里冰雪聪明。她说话条理分明,分寸恰当,总不混乱。她做饭、洗衣服、扫地、喂猪,总是干干净净的。我总在想,她要是生在一个殷实人家,读了书,会是怎样的一个前程呢?
  可大大常对我女儿说的一句话是,我啊,我这一生都赶不上你脚趾缝里的一坨泥巴。大大说这句话时,心中一定是苦痛多于幸福吧!据说,大大年轻时经常哭,眼睛的疾患可能就是那时留下的。那时候,爹爹在外面做木匠,能搞点钱,脾气很大,稍不顺气,就打她。大大不哭又能怎样呢?可怜的大大……
  责任编辑 张 哲
其他文献
世间纷杂,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出现在你的耳边。这些声音有肯定的,有否定的,有羡慕的,有讨厌的......声音各式各样,人们大都习惯于倾听,却忘记了晒出自己的声音。   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随着我们升入更高的年级,大家的发言次数越来越少。更多時候,大家好像更愿意听老师讲,而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   记得有一次化学课,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难,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我们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就
过去,讲究扁担挑水,挑水一般是男人的活儿,树青婶是井台上极少见的挑水的女人。  挑水的扁担长五尺左右,扁担头的铁钩勾住水桶探进井里,挑水人手腕一拧,一桶水五六十斤,开着水花一跃而出,外人看轻飘飘的,其实使的是手腕上的巧力。有时候,赶上手腕不给力,铁钩子一歪就脱离了水桶,偌大的桶就掉进井里。掉水桶的人骂着娘急忙回家带竹竿和几十米的绳子前来打捞,挑一担水几分钟的事,这下就得折腾大半天。于是,我们这地方
如东民间绘画源远流长,相传在清同治年间由苏州传入,为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一个分支。  南黄海民间绘画工作坊是一个极具时代与地方特色的“民间作坊”,于2016年诞生在文化与艺术气息浓厚的如东县实验中学,辅导老师冒孪国从事民间绘画近30年。整个画坊散发出“农耕渔捕”的气息。粉隙砖墙,插栓板门,木格壁窗,坊内几案、条台、桌椅、锅灶等朴素大方,构成了自然淳朴的“农渔之家”。 各式老物件在老师与孩子们的精心描绘
“我愿用一生行走在那遥远的路途,走尽苦难,走尽人生,不贪近,不惧远。”  这句耐人寻味的话出自一位14岁初二少年的现场决赛作文,而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就是张家港市大新实验学校的付港同学。正是这篇意蕴深厚且富含哲理的优秀作品,使付港荣获第十七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特等奖第二名,成为60万参赛选手中的佼佼者。    这篇金句频出的考场作文如何在短短一个多小时中诞生?付港的身上又有哪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名师简介  朱莉莉: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曾获徐州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徐州市评优课一等奖,多次开设省、市级公开课。现任教于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  升格支点  同学们知道开头与结尾的重要性吗?优秀的文章,总能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开头先声夺人,吸引读者;结尾让人意犹未尽或者深有感触。好的开头和结尾还能相互照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虽然每篇文章的开头、结尾并不相同,但也有规律可循。本
亲爱的同学们,本单元是以民俗为主题的单元。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民间流行的风尚和习俗,也是一种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民族性。我国是历史悠久、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传统文化习俗极为丰富,如除夕吃团圆饭,元宵节赏花灯,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各民族的节日也很多样,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很多民俗文化日渐消亡。我们多了解和学习一些民俗知识,对延续、传承民间文化有一定的
我是云南大理读者史滇君,一直喜爱贵刊,因为贵刊每期内容丰富,有精品力作,令人欣喜和期待。比如今年夏天以来,先后读完第7期季栋梁的《行行重行行》、第8期迟子建的《空色林澡屋》、第9期阿袁的《苏黎红小姐》等精彩小说,刚刚出版的第10期贵刊又奉出荆永鸣的《远去的喧嚣》、叶兆言的《江上明灯》,真的是“篇篇好看,期期精彩”!据我所知,荆永鸣十几年前在贵刊发表《外地人》,便声名鹊起,不断为我们奉献优秀小说,像
技法指点   生活中,不爱看戏、不爱读散文的大有人在,但不爱听故事的寥寥无几。人们不仅爱听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传奇故事,也爱听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原因无他,故事有趣呗!因此,我们不妨围绕“有趣”这一圆心,来学写故事。譬如,学习《驿路梨花》,在故事开头,设置悬念,故意布下迷阵,让读者欲罢不能;学习《紫藤萝瀑布》,在故事讲述中,运用插叙,使情节更摇曳,人物更饱满;学习《一滴水经过丽江》,运用联想、想
江苏省东海县实验中学枣花文学社成立于2001年。“枣花”一名寓意朴实、纯真,意在培养社员们“求朴求真”的美好品德。魏书生、钱梦龙等著名教育家曾为文学社题字,勉励社员们拥抱文学。   文学社为社员们配备了“晶苑书屋”,让他们擁有汲取文学甘露的小天地。社刊《晶苑》、校报《实验中学》是社员们展露才华的平台。汉字寓言创作大赛,“春草杯”“夏荷杯”“秋菊杯”“冬梅杯”征文比赛,读书节,课本剧展演......
技法指点  同学们读到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往往会认同之,羡慕之,进而意欲仿写。仿写的确是写作入门的一条捷径,因为在仿写中,我们可以渐渐领悟奥妙,“学之既久,自然纯熟”。但是,对于一篇佳作,若只改其中名姓、詞句,其余都照搬照抄,这不算仿写。  一般来说,仿写有三重境界:从范文选材上得到灵感,也写一篇题材相似的文章,是初级仿写;模仿范文的语言形式、结构特点、表现手法、体裁等,写出一篇骨架相似的文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