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新课标注重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一直以来语文教学模式都呈现出一种比较单一的弊端,教师面对学生进行无差异的教导,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使得阅读教学的过程缺乏该有的灵动生气。
一、定位准确,学生为主
一直以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是学生的引导者,但新课标的要求需要教师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个性化阅读还是要以学生为主。学生作为个性化阅读的主体,教师不应过多干预学生的个人思维,只要起到一个好的引导作用就可以,更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思考,适当地向学生传递一些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自己阅读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自主地分析阅读这篇课文。课文通过“秋天的雨”将秋天的众多美丽景物都串联起来,展现出一个美丽的秋天。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见过的“秋天”是不是也如描写中那样,自己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秋天的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总结一下“秋天的雨”有怎样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一下自己对“秋天的雨”有怎样的看法。学生通过阅读,将自己独特的看法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在聆听同学的分享时,思考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推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思辨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白自己主要是作为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独特的思考会让语文课堂更加灵动。
二、重视交流,双向互动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每个学生在完成阅读的过程之后都会有自己的个性解读,而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说出来和别人进行交流。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也是思维碰撞的一个过程,不同的思想交融在一起,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重新整合自己的解读,从而形成一次完善的个性化阅读过程,也能起到灵动语文阅读课堂的作用。
例如,教学《四季之美》这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黎明、夜晚、黄昏以及早晨来对应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变化,春天最美的是黎明,夏天最美的是夜晚,秋天最美的是黄昏,冬天最美的是早晨。学生通读课文之后,去认真思考四季之美究竟是哪里美?自己是否认同课文中所描写的四季之美的场景。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四季之美”的看法,相互之间交流讨论一下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喜欢的原因又是什么?每个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季节都会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当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之后,也会引发其他学生的交流、讨论,学生的思辨能力,就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逐渐提升。
在语文课堂中,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其他学生展开交流讨论,是让语文课堂更加灵动的一种方式,而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会获得新的认知,开拓自己的思维。
三、良好氛围,轻松活跃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如果教师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激发学生内在的思维潜能。学生心情放松,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就更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不但能够达到个性化阅读的目的,也能起到拓展学生想象力的作用。
例如,阅读《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鲁迅的這篇文章刻画了一个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又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文中的一些事件、场景的描写也十分有趣。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课堂氛围烘托得更为轻松愉快,和学生共同探索少年闰土的种种趣事。在语文课堂中,学生之间展开对少年闰土看法的讨论,对少年闰土做过的哪一件事情最感兴趣,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讨论中来,调动课堂气氛,让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
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更能够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看法,有时候会出现让人耳目一新的答案。这对教师把控课堂气氛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给学生真正的话语权。
四、提出问题,归纳整理
阅读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非常有效,一个人的阅读理解往往能够体现出阅读者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以及这个阅读者的欣赏水平。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生长环境和家庭背景,所以对阅读的感悟也不尽相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之前,要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每个学生对于问题的解答都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答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作出合理的归纳、整理。
例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教师在学生开始阅读这篇课文前,先对学生提这样一个问题:“地球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边读边思考。地球在宇宙中是非常渺小的,但对我们人类而言,它却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需要水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这些资源都是地球提供给我们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给出自己的理解和答案,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地球是人类的恩人。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每一个学生在阅读完课文之后,都会有自己的理解。重要的是学生是怎样理解这个问题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答案作出归纳和整理。
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如果能带着问题去阅读,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学会归纳和整理自己得出的结论,以及通过别人的结论得到启发,是个性化阅读结果的展现。
五、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很多学生或许比较习惯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有时根本不愿意去自主地思考,这是语文阅读课堂中长期遗留的一个问题,也是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改善的一个问题。
例如,让学生阅读《扁鹊治病》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却是非常有意思的。扁鹊是春秋时期一个非常有名的医生,他多次看出蔡桓公身上有病,提出想要为他治疗,蔡桓公都没有放在心上,最后病重之时去请扁鹊,扁鹊却离开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去思考,为什么一开始扁鹊想要给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却不答应,而后来蔡桓公去请扁鹊,扁鹊却离开了呢?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思考这些问题,而不是去寻找所谓的固定答案。通过文中对蔡桓公和扁鹊的行为描写,去思考蔡桓公和扁鹊的心理变化,最终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时,注意要让学生学会自读自悟,不要一味地去寻找标准答案。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是个性化阅读的基本要求。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的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想法。教师要牢记自己的定位,明白学生才是个性化阅读的主体。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要避免教条化的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实现对自我的探究和对自我思想的体验,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将个性化阅读带到小学语文课堂中,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加灵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赵丹)
一、定位准确,学生为主
一直以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是学生的引导者,但新课标的要求需要教师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个性化阅读还是要以学生为主。学生作为个性化阅读的主体,教师不应过多干预学生的个人思维,只要起到一个好的引导作用就可以,更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思考,适当地向学生传递一些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自己阅读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自主地分析阅读这篇课文。课文通过“秋天的雨”将秋天的众多美丽景物都串联起来,展现出一个美丽的秋天。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见过的“秋天”是不是也如描写中那样,自己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秋天的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总结一下“秋天的雨”有怎样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一下自己对“秋天的雨”有怎样的看法。学生通过阅读,将自己独特的看法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在聆听同学的分享时,思考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推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思辨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白自己主要是作为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独特的思考会让语文课堂更加灵动。
二、重视交流,双向互动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每个学生在完成阅读的过程之后都会有自己的个性解读,而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说出来和别人进行交流。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也是思维碰撞的一个过程,不同的思想交融在一起,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重新整合自己的解读,从而形成一次完善的个性化阅读过程,也能起到灵动语文阅读课堂的作用。
例如,教学《四季之美》这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黎明、夜晚、黄昏以及早晨来对应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变化,春天最美的是黎明,夏天最美的是夜晚,秋天最美的是黄昏,冬天最美的是早晨。学生通读课文之后,去认真思考四季之美究竟是哪里美?自己是否认同课文中所描写的四季之美的场景。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四季之美”的看法,相互之间交流讨论一下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喜欢的原因又是什么?每个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季节都会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当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之后,也会引发其他学生的交流、讨论,学生的思辨能力,就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逐渐提升。
在语文课堂中,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其他学生展开交流讨论,是让语文课堂更加灵动的一种方式,而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会获得新的认知,开拓自己的思维。
三、良好氛围,轻松活跃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如果教师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激发学生内在的思维潜能。学生心情放松,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就更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不但能够达到个性化阅读的目的,也能起到拓展学生想象力的作用。
例如,阅读《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鲁迅的這篇文章刻画了一个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又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文中的一些事件、场景的描写也十分有趣。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课堂氛围烘托得更为轻松愉快,和学生共同探索少年闰土的种种趣事。在语文课堂中,学生之间展开对少年闰土看法的讨论,对少年闰土做过的哪一件事情最感兴趣,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讨论中来,调动课堂气氛,让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
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更能够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看法,有时候会出现让人耳目一新的答案。这对教师把控课堂气氛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给学生真正的话语权。
四、提出问题,归纳整理
阅读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非常有效,一个人的阅读理解往往能够体现出阅读者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以及这个阅读者的欣赏水平。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生长环境和家庭背景,所以对阅读的感悟也不尽相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之前,要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每个学生对于问题的解答都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答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作出合理的归纳、整理。
例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教师在学生开始阅读这篇课文前,先对学生提这样一个问题:“地球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边读边思考。地球在宇宙中是非常渺小的,但对我们人类而言,它却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需要水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这些资源都是地球提供给我们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给出自己的理解和答案,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地球是人类的恩人。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每一个学生在阅读完课文之后,都会有自己的理解。重要的是学生是怎样理解这个问题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答案作出归纳和整理。
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如果能带着问题去阅读,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学会归纳和整理自己得出的结论,以及通过别人的结论得到启发,是个性化阅读结果的展现。
五、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很多学生或许比较习惯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有时根本不愿意去自主地思考,这是语文阅读课堂中长期遗留的一个问题,也是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改善的一个问题。
例如,让学生阅读《扁鹊治病》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却是非常有意思的。扁鹊是春秋时期一个非常有名的医生,他多次看出蔡桓公身上有病,提出想要为他治疗,蔡桓公都没有放在心上,最后病重之时去请扁鹊,扁鹊却离开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去思考,为什么一开始扁鹊想要给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却不答应,而后来蔡桓公去请扁鹊,扁鹊却离开了呢?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思考这些问题,而不是去寻找所谓的固定答案。通过文中对蔡桓公和扁鹊的行为描写,去思考蔡桓公和扁鹊的心理变化,最终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时,注意要让学生学会自读自悟,不要一味地去寻找标准答案。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是个性化阅读的基本要求。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的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想法。教师要牢记自己的定位,明白学生才是个性化阅读的主体。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要避免教条化的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实现对自我的探究和对自我思想的体验,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将个性化阅读带到小学语文课堂中,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加灵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