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简要介绍了建筑保温基本情况,分析了不同的保温材料应用,重点分析容易忽略节点保温做法,以期达到提高施工质量目的。
关键词:建筑节能外墙保温节点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国家于1995年颁布执行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住宅建筑的外围护墙均需另行铺设保温隔热材料,以便既能满足该标准的隔热节能要求的同时使维护结构使用的平面(不可使用的无效面积)尽量减小。
墙体保温隔热材料主要采用:聚苯板、挤塑板、矿棉毡。
挤塑板的隔热效果较好,但价格较贵,故目前推广使用受限(其价格为同厚度的聚苯板的2倍以上)。
矿棉毡虽价格低廉,保温隔热效果较好,但其无自主性,需粘贴于刚度较大的基层上,且目前能用的粘胶在长期工作中将易出来流淌,矿棉毡发生自沉,致使保温效果逐渐下降,聚苯板、聚塑板保温材料面世,矿棉毡作墙体保温已渐消失。
聚苯板因其价格较低廉,耐久性、与维护墙基体间的黏着力、定型稳定好,目前应用最广。
以上保温材料都不具抗撞击能力,具有一定的吸温(水)性,且当吸温(水)后,保温能力急剧下降,故在其外表面尚需设置保护层,防止大气降水浸入。
保温材料表面设置的保护层目前多用二~三层网格布,加弹性腻子及塑料砂浆面层。20世纪80年代,塑料砂浆尚未研制面市前,曾采用普通水泥砂浆,但因水泥砂浆在硬化过程中伴随产生收缩多发生干缩裂缝。据故20世纪80~90年代中期多采用240(砖外围护)+60(50聚苯板保温层)+120(砖内围护)做法。此做法无法克服内墙与外墙交界处产生“冷桥”的技术难题(图la),也有采用内保温加钢丝网抹灰保护的做法(图lb)。
以上二做法的优缺点比较,见表1。
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防裂砂浆(塑料砂浆)防裂腻子及防裂外墙料材料抗裂性的改进,外墙外保温做法开始迅速推广,从理论分析可以看出,这一做法可完全克服“冷桥”现象,其典型做法大样如图2所示。
当保温层外的网格布改为钢丝网抹灰做法后,外墙可做瓷砖贴面。当保温层外布设龙骨时外墙可做铝塑板、石材饰而幕墙。
保温层置于建筑物围护墙面侧目前已可适用任何外墙装饰材料做法,保温层置于外侧的做法已十分普遍。
外保温做法也应注意下列几个节点。目前相应外保温做法的标准施工图节点详图不常见,设计人对一些较特殊的细部缺乏细致的推敲,有时为“省事”直接沿用并不相吻合的节点大样,以致给建筑物引入某种潜伏的缺陷。
(1)外飘窗上、下二面的保温做法往往被忽视:漏做保温;飘穿上顶板顶面排水坡度过小引起滞水浸入上板保温层,下底面外沿附近漏做滴水(或鹰嘴)引起窗户受水下滑时在窗台底表面滞水,从而使滞水下底板板底保温层内,使该处保温效果恶化,飘窗室内上顶面或窗台面出现结露(“冷桥”),俗称“出汗”。
改进措施:
①飘窗上顶面、下底面外侧应做保温;
②加大上顶面找坡(大于2%)并加刷防水层,防止保护层开裂可能使滞水下渗;
③窗台下保护层的外边沿做“滴水”或“鹰嘴”。
(2)窗洞口做法。按目前的习惯做法(图3)仍有发生冷桥的可能,与窗框与墙面间间隙(理论间隙10mm)是否打泡沫胶(发泡胶)有关。
(3)建筑平面中有凹槽,且凹槽全宽开有窗时,窗的宽度应二侧减小各保温层及保温保护层总厚,见图4。
(4)当层顶女儿墙的外皮与下部墙面对齐时,外墙做法应做至女儿墙顶,虽然女儿墙部分理论上已并不需要做保温,以免“破坏”造型,且女儿墙顶的压顶应向外放出保温做法及保温保护层总厚度(见图5);
(5)退台屋顶。室内外界处外墙下泛水外挑长度应加长一保温层及保温保护层做法总厚度,使泛水外露在做完保温后仍维持有一外挑60的“净挑出”尺寸,以便设防水层的收口(见图6)。
(6)铝塑板墙面,石材墙面门窗的做法(见图7)。
(7)目前外墙外保温做法还多局限于外形平整的墙面,相信随着生活对建筑美学的要求,外形会向多样化发展,其中外立面凹凸线条的应用是建筑处理的基本手法一。目前对复杂外形的装饰面做法多采用专业厂家打制专用模具。
在生产车间里预制成型后运至现场安装固定,此做法造价较高,从聚苯自身具有一定的刚度、强度看,一些建筑线条采用不同厚的聚苯在现场预制定型定位,也许也是一种较经济实用的方法。但需解决局部超厚聚苯的固定,黏结强度及保护层施工的技术操作问题。
(8)目前外墻保护层上有不少工地发生开裂的事故,特别当墙面面积较大时,及施工期接近不利低温时(≥5℃)时,对于大面积涂料墙,仍需设置“线条”,使可能发生的收缩缝发生在这些线条处,防止发生不均匀无规律的龟裂(一般每二层设一“线条”,“线条”由专用塑料条制成)。
关键词:建筑节能外墙保温节点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国家于1995年颁布执行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住宅建筑的外围护墙均需另行铺设保温隔热材料,以便既能满足该标准的隔热节能要求的同时使维护结构使用的平面(不可使用的无效面积)尽量减小。
墙体保温隔热材料主要采用:聚苯板、挤塑板、矿棉毡。
挤塑板的隔热效果较好,但价格较贵,故目前推广使用受限(其价格为同厚度的聚苯板的2倍以上)。
矿棉毡虽价格低廉,保温隔热效果较好,但其无自主性,需粘贴于刚度较大的基层上,且目前能用的粘胶在长期工作中将易出来流淌,矿棉毡发生自沉,致使保温效果逐渐下降,聚苯板、聚塑板保温材料面世,矿棉毡作墙体保温已渐消失。
聚苯板因其价格较低廉,耐久性、与维护墙基体间的黏着力、定型稳定好,目前应用最广。
以上保温材料都不具抗撞击能力,具有一定的吸温(水)性,且当吸温(水)后,保温能力急剧下降,故在其外表面尚需设置保护层,防止大气降水浸入。
保温材料表面设置的保护层目前多用二~三层网格布,加弹性腻子及塑料砂浆面层。20世纪80年代,塑料砂浆尚未研制面市前,曾采用普通水泥砂浆,但因水泥砂浆在硬化过程中伴随产生收缩多发生干缩裂缝。据故20世纪80~90年代中期多采用240(砖外围护)+60(50聚苯板保温层)+120(砖内围护)做法。此做法无法克服内墙与外墙交界处产生“冷桥”的技术难题(图la),也有采用内保温加钢丝网抹灰保护的做法(图lb)。
以上二做法的优缺点比较,见表1。
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防裂砂浆(塑料砂浆)防裂腻子及防裂外墙料材料抗裂性的改进,外墙外保温做法开始迅速推广,从理论分析可以看出,这一做法可完全克服“冷桥”现象,其典型做法大样如图2所示。
当保温层外的网格布改为钢丝网抹灰做法后,外墙可做瓷砖贴面。当保温层外布设龙骨时外墙可做铝塑板、石材饰而幕墙。
保温层置于建筑物围护墙面侧目前已可适用任何外墙装饰材料做法,保温层置于外侧的做法已十分普遍。
外保温做法也应注意下列几个节点。目前相应外保温做法的标准施工图节点详图不常见,设计人对一些较特殊的细部缺乏细致的推敲,有时为“省事”直接沿用并不相吻合的节点大样,以致给建筑物引入某种潜伏的缺陷。
(1)外飘窗上、下二面的保温做法往往被忽视:漏做保温;飘穿上顶板顶面排水坡度过小引起滞水浸入上板保温层,下底面外沿附近漏做滴水(或鹰嘴)引起窗户受水下滑时在窗台底表面滞水,从而使滞水下底板板底保温层内,使该处保温效果恶化,飘窗室内上顶面或窗台面出现结露(“冷桥”),俗称“出汗”。
改进措施:
①飘窗上顶面、下底面外侧应做保温;
②加大上顶面找坡(大于2%)并加刷防水层,防止保护层开裂可能使滞水下渗;
③窗台下保护层的外边沿做“滴水”或“鹰嘴”。
(2)窗洞口做法。按目前的习惯做法(图3)仍有发生冷桥的可能,与窗框与墙面间间隙(理论间隙10mm)是否打泡沫胶(发泡胶)有关。
(3)建筑平面中有凹槽,且凹槽全宽开有窗时,窗的宽度应二侧减小各保温层及保温保护层总厚,见图4。
(4)当层顶女儿墙的外皮与下部墙面对齐时,外墙做法应做至女儿墙顶,虽然女儿墙部分理论上已并不需要做保温,以免“破坏”造型,且女儿墙顶的压顶应向外放出保温做法及保温保护层总厚度(见图5);
(5)退台屋顶。室内外界处外墙下泛水外挑长度应加长一保温层及保温保护层做法总厚度,使泛水外露在做完保温后仍维持有一外挑60的“净挑出”尺寸,以便设防水层的收口(见图6)。
(6)铝塑板墙面,石材墙面门窗的做法(见图7)。
(7)目前外墙外保温做法还多局限于外形平整的墙面,相信随着生活对建筑美学的要求,外形会向多样化发展,其中外立面凹凸线条的应用是建筑处理的基本手法一。目前对复杂外形的装饰面做法多采用专业厂家打制专用模具。
在生产车间里预制成型后运至现场安装固定,此做法造价较高,从聚苯自身具有一定的刚度、强度看,一些建筑线条采用不同厚的聚苯在现场预制定型定位,也许也是一种较经济实用的方法。但需解决局部超厚聚苯的固定,黏结强度及保护层施工的技术操作问题。
(8)目前外墻保护层上有不少工地发生开裂的事故,特别当墙面面积较大时,及施工期接近不利低温时(≥5℃)时,对于大面积涂料墙,仍需设置“线条”,使可能发生的收缩缝发生在这些线条处,防止发生不均匀无规律的龟裂(一般每二层设一“线条”,“线条”由专用塑料条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