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6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必须遵循启发诱导,直观性,及时反馈,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设计问题一定要有梯度,有连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问题情境 ; 数学概念 ; 问题变式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教师,在教学时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绚丽多彩。下面,就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1.遵循启发诱导原则
  在教学中贯切启发诱导原则,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用通俗形象,生动具体的事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2.遵循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能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正确、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数学结论,掌握数学方法,应用直观性从不同的感觉渠道同时向大脑输送信息,自然能使信息互相强化,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
  3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从实际到理论,再由理论回到实际,从认识论上来说完成了两次飞跃,而且第二次飞跃比前一次飞跃更深刻,从学生学习的过程来说,学生带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即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的限度,使理论学习更加深刻.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觉地应用教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设计问题一定要有梯度,有连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良好的情感体念。
  1.通过设计概念的发生,扩展过程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来说要经历概念的形成、概念的表述、概念的辨析、概念的应用等阶段.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类比、猜想、归纳、抽象、概括、推广等思维活动,探究规律,得出新的数学概念.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概念的产生过程,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水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1)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
  中学数学中有许多概念具有相似的属性,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教师先引导学生研究已学过概念的属性,然后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尝试给新概念下定义,这样,新的概念容易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如:二次函数概念与一次函数概念的类比等等.有些数学概念是已有概念的扩充,若能揭示已有概念的扩充规律,便可以水到渠成的引入新概念.如:实数概念的教学,先回顾已经历过的几次数集扩充的事实:
  “正整数 →自然数→ 非负有理数 → 有理数”上述数集扩充的原因及其规律如何?(实际问题的需要使得在已有的数集内有些运算无法进行)数集的扩充过程体现了如下规律:①每次扩充都增加规定了新元素;②在原数集内成立的运算规律,在数集扩充后的更大范围内仍然成立;③每次扩充后的新数集里能解决原数集不能解决的问题.有了上述准备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入新元素“根号”,这样学生对根号的引入不会感到疑惑,对实数集概念的建立也不会觉得突然,使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步入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轨道中,同时为概念的理解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2)提供感性材料,创设归纳、抽象的问题情境。
  有些数学概念源于现实生活,是从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对于这些概念教学要通过一些感性材料,创设归纳、抽象的情境,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如:数轴概念的教学.,观察温度计的特点.进一步引导学生抽象出本质属性:①度量的起点②度量的单位③增减的方向.我们能否用一个更加简单形象的图示方法来描述它呢?由此启发学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进 “数轴”的概念.这样做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2.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注重问题情境的层次性
  问题情境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就是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简单问题或步骤,也就是说,教师应当依次提出一些适合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认识能力去发现和探求有关解决问题的依据,在解决所提出的一个个小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地克服困难,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过“简易方程”和“绝对值”后,对于解方程|X-2|=3这道题有较大的难度,若将它分解为几个有关联的小问
  题,把问题简单化。①、∵|3|=3-3|=3与-3的绝对值都是3。②∵|a|=3, ∴a=3或a=-3,即绝对值是3的数是3或-3。 3 ③、|b-1|=3,把b-1看作问题②中的a,于是,b-1=3或b-1=-3.同理,对于方程|X-2|=3,同样有:X-2=3或X-2=-3,由X-2=3,得X=5。由X-2=-3得X=-1,不妨将X=5或X=-1代入原方程检验,可知,X=5或X=-1是原方程的解。
  阶梯式问题情境的提出,分散了问题难度,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创设这种阶梯式问题情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创设这一例题的教学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还能起到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作用,使学生对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明确,同时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一种钻研精神,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上具有灵活性、多变性,避免了学生在几何证明中钻死胡同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一题多解的教学,特别在备课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适当地进行教材处理和钻研,要对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联系,这堂课才能做到丰富多彩,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要有应变能力,认真听取学生的一些方法,不能局限于自己的思想法。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五中学 563100)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社会已把运动竞赛达到空前迷人程度。北京奥运51块金牌,101块奖牌振奋国人精神。如何指导学生观赏体育比赛,如何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协作精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对促进体育锻炼的生活化和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育比赛 ; 观赏良好品质  观赏体育比赛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欣赏体育的
摘要: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已经成为我们探究的问题。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明确信息技术课开设的目的,精心制作教学设计,提高个人素质,这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的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 教材分析; 过程分析 ; 个人素质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它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而对于推广
农业节水技术的实质在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通过对冬小麦、棉花、玉米三种作物的管灌试验,结合对土壤水分、作物生长状况以及气象等诸要素的系统监测,初步确定了当地通常年份下的作物灌溉期和灌溉量,为建立适于当地条件的优化灌溉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要:浙江省自2008年10月起将信息技术学科列入高考科目,这一举措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也不例外。历经数年的实践,尤其通过对2011年以后笔试和机考相结合的考试方式下高考试题的研究,结合自身高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经验,笔者就高考背景下如何开展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素养 ;个别化辅导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从吃透课程标准入手,真正
20世纪30年代女性命运原型与英雄原型获得了深广的时代认同,成为中国话剧中着力表现的原型。民族意识与情爱纠葛的双向交错构成了“女性命运”原型的时代烙印,而“英雄”原型
摘要: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既有传统教学没有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都作了详细的概括,并对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中学生物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多媒体 ; 生物 ; 有效利用  现代基础教育的方向是素质教育,要求“精讲、善导、激趣、引思”。初中生物教育教学也不例外,特别是针对当前传统生物教学存在的教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成为教材的主人,而不做教材的奴隶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改变被动学习现状,培养自主
计算机已成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也是门重要的基础课,而且70%需要上机实践,但上机课难以管理和开展,出现偏移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如何上好上机课杜绝偏移现象的发生是每个教师最关心的话题。  一、从概念入手,分析上机课更容易出现偏移现象  偏移,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脱离预定的教学目标,并对教学过程及结果造成消极影响,最后导致课堂效率降低的种种行为。上机课满足了学生好动的心理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正是21世纪的人才,21世纪是一个新世界,需要一种新人。新人的本质特征将是有独立个性的人,一个有独立创造性的劳动者。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思想应转到培养创造性人才上来。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就实施,在我国现已得到广泛重视,推行素质教育就是具体的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
一、要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然而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下子就能养成,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因此,每次进行阅读训练,都应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例如:1)阅读时不要出声,要默读。默读是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速度要比出声阅读快得多。2)不要逐字逐词地读,而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逐字逐词的阅读过多地把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