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英语教学新模式,提高大专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hua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我国、我市、我校大专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调查,达成共识,必须提高大专院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试探了相关教学新模式,取得了初期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教学现状 价值取向 教学模式 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08—0057—04
  
  1 引言
  
  21世纪是一个有强烈交往意识,信息万变的世纪。
  21世纪国际竞争的特点是在交际中竞争,在竞争中交际。
  在中国彻底融入国际大家庭的今天,在地球村的时代,如何培养和提高大批具有较高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能适应国际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是摆在我国高等教育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大课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2 试探英语教学新模式,提高大专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1 我国大专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2.1.1 生源英语水平偏低
  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大专学生英语基础普通较差,2005年进入我校的570位大专生中,高考英语(总分150分),60分以下者共160人,占总人数的28%,60—89分者共343人,占总人数的60%;90-150分者共67人,占总人数的12%。
  2.1.2 教材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都使用统一的教科书,教师围着教材转,学生抱着课本听,他们只能接触课本上的英语知识,缺乏真实的语言材料和语境。
  外语教学的模式是“书本+粉笔+黑板”。讲授的方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由教师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学生机械地和被动地接受。
  2.1.3 应试教育现象严重
  传统的外语教学为了追求过级率,升学率,过于强调知识本位,而不是以人为本,过于注重外在的机械操练,而忽视了内在信息加工过程。
  学习任务是阅读为主,听说很少。
  学习方式以课堂为主,教学缺乏个性。学生没有发挥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老师和学生只在乎答案的对错,不关心英语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2.1.4 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低下。
  所谓应用能力,既指应用语言基本功的能力,更指把这些基本功运用到实际涉外交际中的能力,
  根据统计:2005年——2006年,大专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
  2.1.4.1 笔试情况
  2.1.4.2 口试情况
  2005—2006年,全国14569人报名参加4次试点考试,通过率仅为58.59%。
  
  2.2 提高大专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价值取向
  2.2.1 提高大专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有利于教育功能的发挥。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任何历史阶段,任何形态的社会都是如此。但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的社会就有着不同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中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能力,或者说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强调:加强听说、加强表达、加强实用。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的能力。
  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是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竞争。众所周知,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而学校教育,尤其是课堂教育正是完成培养能适应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的主要渠道及基本途径之一。
  上述现状说明,提高大专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势在必行。
  2.2.2 提高大专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2003年3月,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英语教改的目的,就是把原来以阅读理解为主改到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英语的综合实用能力上来,学校要“打破沉默,开口说话。”
  沈阳工程学院调整了培养目标,改变了教学模式,改革了课程结构,重点突出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英语产出技巧的实践,全面提高了学生以听说为主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效果:
  2.2.2.1 参加“高等学生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通过率;74%-85%
  2.2.2.2 2300名学生参加口语考试,平均通过率为60%。
  2.2.2.3 4名学生三次参加全国英语应用能力口语大赛。
  上述教学效果表明:提高大专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是完成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条件,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内在要求。值得探讨。
  2.2.3 提高大专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发展。
  21世纪的人才应是能走向世界并能熟练应用,使用英语获得信息进行各种手段及方式交流的必备之一,而且具备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2.3.1 提高大专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有利于受教育者、肩负历史使命
  2.2.3.2 提高大专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有利于受教育者发挥个的本位价值。
  英语应用能力就是实力的表现,它将助使众多年轻人学业有成,事业成功。
  现实社会证明:提高大专学生应用能力能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的价值协调与整合。”成功的教育不仅促进社会进步,同时更能展示个人本位价值。
  
  2.3 改革的指导思想及改革目标
  2.3.1 改革的指导思想:
  加强英语综合应用互动的训练,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个化性人才培养模式。
  2.3.2 改革的目标:
  利用网络化教学平台和新的教学模式,在正常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之内,用现有的资源,现有的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语言产出技能的实践,全面提高学生以听说为主的综合应用能力。
  
  2.4 主要研究内容
  2.4.1 将信息技术引入大学英语教学
  现代外语的教学特色就在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要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代替传统的“书本+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是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大专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教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计算机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直观、形象、生动的,融声、光、色、语言、文字、图象于一体的语言学习的“真实”情景,使课堂教学,特别是听说课既直观生动又具有交互性,学生可以进行人人对话和人机对话,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语言实践,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2.4.2 创建英语教学新模式,提高大专学生英 语应用能力
  2.4.2.1 更新教学内容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我校采用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
  根据调查,我校2005级大专班570人,对《新编实用英语》这一教材表示满意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3%。
  2.4.2.2 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模式改革:课内
  过去:单纯知识传授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为主课本+粉笔+黑板
  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讲授为主
  现在;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听说能力。读写译课程的多媒体化+听说课程的计算机网络化
  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启发式+研讨式+交互式
  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打好语言基础,培养基本的语言技能,突出听力技能与口语技能的培养。 教学重点放在每单元的Section I:Talking Face to Face&SectionⅡ:Being All Your Ears,注重听说技能训练,从一开始将打好语言基础与培养实用能力相结合,并贯彻始终。
  第二阶段:培养基本的阅读能力,突出实用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放在每单元的SedtoⅢ:Maintaininga Sharp Eye,注重对实用文体阅读能力的培养,
  第三阶段:培养写作和翻译能力,突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放在每单元的SeconⅣ,Trying Your Hand,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和模拟套写常用应用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模式改革:课外
  课外:积极营造学习英语的语境与氛围
  1)每天定时校内英语无线广播。
  2)英语口语比赛。
  3)英语演讲比赛。
  4)英语戏剧表演。
  5)/b组课外活动。
  6)定期开放语音室、电子阅览室。
  7)教师指导的英语协会的英语兴趣活动。
  
  2.5 实施效果
  到目前为止,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在我校全面应用2年,受益学生人数1700余人。
  教改后学生的变化:
  过去:英语学习被动,被迫围绕应付考试学习,关注课堂学习。
  现在:英语学习主动,自觉围绕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尤其听说能力,关注课堂学习活动+课外英语学习活动。
  学生反馈:
  ①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100%)
  ②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83,5%)
  ③提高英语交际能力(69%)
  ④对授得方式十分感兴趣。(75%)
  ⑤英语应用能力有明显的提高(72%)
  教师反馈:
  ①英语教学从静态走向动态,面貌焕然一新。
  ②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更公平、及时、全面、合理。
  ③教师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④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发展。
  ⑤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构成挑战。
  2004级(非试点班)大专班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与2005级(试点班)大专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平均分值对比。
  2005级与2006级试点班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通过率”比2004级非试点班高出17.81%。
  上述教学效果表明:提高大专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是完成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条件,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内在要求。值得实施与推广。
  
  3 结语
  
  通过新模式的实施,我校大专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需进一步探讨、完善。还有许多尚等解决的问题,仍需进一步努力。值得研究与应用。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技术,与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相结合,改变原有的灌输武的枯燥、单调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动高效,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教育媒体技术 政治课堂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08—0020—03    在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08—0064—01    “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值,而存放者一生都会享受着他的利息,”一位大教育家曾说。一个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亦然。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我认为在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培养以下几个习惯;  第一、培养学生大胆说英语的习惯。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怎样课堂中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呢?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可见”问题“是激活学生潜能的刺激最直接因素,”问题“情境的合理有效创设最终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较好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新课程 创设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08—0062—02    初
期刊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concentrated on one important factor in pragmatics-distance. It classifies distance into several categories and tries to analyze them through some pragmatic phenomena from th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和当前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词汇教学模式这两个方面,分析了学生词汇量较小的原因,简单介绍了笔者在词汇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笔者采用“课外记,课上练”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处理了词汇记忆和运用的关系。  [关键词]英语词汇词汇教学 词汇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08—0038—04    1 引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08—0030—03    在从事教学工作以来,我一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教学,在不断的学习中,又以一种效仿的方式来教学。但是,效果均不明显,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我也有很多疑问,英语课到底怎么上,才算是有效教学?  在本次听课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从学习中也发现许多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英语阅读教学被看做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事实上,英语阅读教学是整个阅读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英语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主要渠道。本文旨在通过对任务型教学理念的阐述,探讨如何建构新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论文首先分析和反思了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阐述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目标的表述,然后,指出英语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
期刊
【摘要】交际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核心就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在不同场合中对不同对象进行有效的、得体的交际。本文对交际法的发展以及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并论述了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交际法;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001-01    二十一世纪的社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004-01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是关系到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提高,同时也关乎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及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而能使语文能够真正为学生们
期刊
【摘要】鉴于当前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学存在课时少、内容多、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笔者从文史结合、文论结合、讲读结合、中英结合四个角度,阐析了英美文学课教学策略。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文史结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00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