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是整个小学阶段工作的重点,作为教育者,我们的教学管理,不是仅仅让学生按着既有的规章制度生活、学习,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其做人做事的道理,成长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可以看出,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一、转变提升教师的管理意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教师最好的形容。自古以来,“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新的教育形式已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广大教师不仅仅授业解惑,还应该具备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有很多人认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等的职责。这是一种错误的指导思想,肯定会导致小学教育教学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失误。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要求小学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还要转变观念,提升直接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意识,并逐步提升管理水平。因为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直接承担着管理学生的任务,是和学生最接近的人,所以教师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测试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在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时刻提醒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责任。这是提升小学教育教学有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教学管理中各方面的力量要团结一致
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成功的教学管理经验都可以证明,如果想提升教学质量,必须要联合校内外各种力量,包括校内的所有成员、家长以及社会,大家都积极的参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只有这样,教学管理的实效性才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我国在对学校的共同管理管理上做得还不够,因此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家长参与性不强,错误的认为:我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就负有完全的教育责任,教育不好都是学校的责任。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发展中”的阶段,经济还不富裕,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逐步克服的困难。但是在现阶段,要想真正的发挥教学管理的有效作用,必须要动员目前为止能动员的各种力量,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为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尽心尽力。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首先需要注意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积极调动校内的各个力量,与家长、社会及时取得联系,互通情况,以便尽快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其次,校内要建立教学监督组织,制定完善的监督制度,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可靠的、适用的改进意见,并督促建议落到实处。
三、构建优美的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众所周知一个好的教学环境,是保障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的重要保障。但是我们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尽最大可能地改善教学环境,而不能不顾实际,瞎干蛮干,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要想教学环境处于一种良好、平稳的发展状态,就需要做到:一是力争不断地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为学生构建一个舒适的、和谐的、优美的教学环境。二是加强安全保障措施,使学校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保障师生的安全,从而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三是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增添教学用品,并有职责监督器材使用情况,使其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学校的环境设计,教室的布置、班级纪律的制定等方面,都应以人为本,从学生的需求、心里性格特点出发,为学生创设的学习环境力求优美、和谐、安静,具有民主气息,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还能提高对学生各方面的有效管理。
四、改善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
“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俗话说明了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是通过考试来完成对教学实际效果的监督管理,这就片面的促进了应试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很多“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这些人才走进社会的大门后,“眼高手低”根本不能适应社会实际情况,所以,这样的教育后果,是我们对教学质量的管理片面理解和执行的结果。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继续延续,就要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有效管理。由于教学的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在管理上,我们要把工作重心进行转变,把以往仅仅对教学质量的检查,转变为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加强管理,一定要具体到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比如教师的备、讲、辅、批、考都要进行细致的管理。比如,对学生的家庭作业的管理还远远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家庭作业并没有真正的减负;二是各科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没有注意各科作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三是部分学校与学科相关的课外活动没有很好的开展。基于以上原因,要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有效管理,除了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学生的家庭作业外,还要提升教师布置作业的质量,注意各科之间的协调关系,从加强有效管理的实际效果。
五、以人为本实现教育目标终身化
教育大计,以人为本。教育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还必须把教育贯穿在人的发展的全过程中。教育终身化要求教师增强使命感,教师肩负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增强使命感,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使命。这其中要着重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崭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等。教育终身化要求教师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科研能力。教师追求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创新型”转化。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等。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把教育看成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能用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展开研究,并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教育终身化要求教师自身应拥有独特的个性。教育人性化要求新型教师具备一般教师必须具备的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等素质的同时,还要求教师是个性化的演员、演讲者、主持人、指导者,需要营造一个令学生愉快的学习氛围。敢于坚持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还应具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有比较高的自我期望值,不怕挫折,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把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六、加强对教师管理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业务素质,渊博的教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实现高效的教学行为。对于教师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进修、评价、培训等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教师校外进修与校内进修相结合。为方便起见,学校可以定期、定时聘请有关的专业人士,到校内为教师培训。这样既节约了教师培训成本,又避免了教师进修耽误教学的问题。同时,还要在校内充分利用资源,可以用讲座、教研、集体探讨、学科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学校要经常对教师进行评价,但是评价标准一定要公正、公开、合理、科学,不能因为不公平的评价而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对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一定要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重视,把它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不能管而无效。这不仅仅依靠合理、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在管理的全过程实现科学性、人文性。通过有效的管理,为师生提供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增强师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吴效锋 新课程怎样教 2002
[2]胡春洞 张思中中小学外语教学法 1996
【关键词】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一、转变提升教师的管理意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教师最好的形容。自古以来,“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新的教育形式已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广大教师不仅仅授业解惑,还应该具备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有很多人认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等的职责。这是一种错误的指导思想,肯定会导致小学教育教学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失误。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要求小学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还要转变观念,提升直接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意识,并逐步提升管理水平。因为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直接承担着管理学生的任务,是和学生最接近的人,所以教师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测试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在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时刻提醒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责任。这是提升小学教育教学有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教学管理中各方面的力量要团结一致
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成功的教学管理经验都可以证明,如果想提升教学质量,必须要联合校内外各种力量,包括校内的所有成员、家长以及社会,大家都积极的参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只有这样,教学管理的实效性才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我国在对学校的共同管理管理上做得还不够,因此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家长参与性不强,错误的认为:我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就负有完全的教育责任,教育不好都是学校的责任。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发展中”的阶段,经济还不富裕,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逐步克服的困难。但是在现阶段,要想真正的发挥教学管理的有效作用,必须要动员目前为止能动员的各种力量,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为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尽心尽力。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首先需要注意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积极调动校内的各个力量,与家长、社会及时取得联系,互通情况,以便尽快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其次,校内要建立教学监督组织,制定完善的监督制度,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可靠的、适用的改进意见,并督促建议落到实处。
三、构建优美的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众所周知一个好的教学环境,是保障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的重要保障。但是我们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尽最大可能地改善教学环境,而不能不顾实际,瞎干蛮干,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要想教学环境处于一种良好、平稳的发展状态,就需要做到:一是力争不断地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为学生构建一个舒适的、和谐的、优美的教学环境。二是加强安全保障措施,使学校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保障师生的安全,从而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三是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增添教学用品,并有职责监督器材使用情况,使其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学校的环境设计,教室的布置、班级纪律的制定等方面,都应以人为本,从学生的需求、心里性格特点出发,为学生创设的学习环境力求优美、和谐、安静,具有民主气息,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还能提高对学生各方面的有效管理。
四、改善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
“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俗话说明了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是通过考试来完成对教学实际效果的监督管理,这就片面的促进了应试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很多“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这些人才走进社会的大门后,“眼高手低”根本不能适应社会实际情况,所以,这样的教育后果,是我们对教学质量的管理片面理解和执行的结果。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继续延续,就要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有效管理。由于教学的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在管理上,我们要把工作重心进行转变,把以往仅仅对教学质量的检查,转变为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加强管理,一定要具体到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比如教师的备、讲、辅、批、考都要进行细致的管理。比如,对学生的家庭作业的管理还远远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家庭作业并没有真正的减负;二是各科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没有注意各科作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三是部分学校与学科相关的课外活动没有很好的开展。基于以上原因,要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有效管理,除了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学生的家庭作业外,还要提升教师布置作业的质量,注意各科之间的协调关系,从加强有效管理的实际效果。
五、以人为本实现教育目标终身化
教育大计,以人为本。教育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还必须把教育贯穿在人的发展的全过程中。教育终身化要求教师增强使命感,教师肩负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增强使命感,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使命。这其中要着重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崭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等。教育终身化要求教师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科研能力。教师追求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创新型”转化。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等。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把教育看成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能用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展开研究,并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教育终身化要求教师自身应拥有独特的个性。教育人性化要求新型教师具备一般教师必须具备的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等素质的同时,还要求教师是个性化的演员、演讲者、主持人、指导者,需要营造一个令学生愉快的学习氛围。敢于坚持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还应具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有比较高的自我期望值,不怕挫折,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把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六、加强对教师管理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业务素质,渊博的教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实现高效的教学行为。对于教师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进修、评价、培训等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教师校外进修与校内进修相结合。为方便起见,学校可以定期、定时聘请有关的专业人士,到校内为教师培训。这样既节约了教师培训成本,又避免了教师进修耽误教学的问题。同时,还要在校内充分利用资源,可以用讲座、教研、集体探讨、学科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学校要经常对教师进行评价,但是评价标准一定要公正、公开、合理、科学,不能因为不公平的评价而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对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一定要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重视,把它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不能管而无效。这不仅仅依靠合理、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在管理的全过程实现科学性、人文性。通过有效的管理,为师生提供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增强师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吴效锋 新课程怎样教 2002
[2]胡春洞 张思中中小学外语教学法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