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虚拟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的关系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feng2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虚拟博物馆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存在的博物馆,它既是传统的实体博物馆面向新世纪、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的产物,又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利用信息时代的先进科学技术对博物馆业务的有益探索和尝试。虚似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共同生存、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关键词]虚拟博物馆;实体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84-03
  
  虚拟博物馆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存在的博物馆,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数字博物馆或数字化博物馆,它既是传统的实体博物馆面向新世纪、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的产物,又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虚拟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的关系
  传统的实体博物馆可供人们参观文物、古迹等人类历史长河的文化遗存,观众通过参观博物馆,对文物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有了全面的了解,在启迪智慧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虚拟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一样,具有对文物的保管、研究和陈列功能,其实质内容就在于如何尽可能地保存与发现文物已知和未知信息,使之成为数字化数据,然后用喜闻乐见的手段加以展示和传播。与传统博物馆相比,虚拟博物馆具有其特殊性,并因之与传统的实体博物馆区别开来,其根本标志在于数字化技术、互联网及通信技术的运用。虚拟博物馆超出实体博物馆“馆”和“物”的地理、物理限制,把博物馆的所有管理和业务内容全部转化到信息平台上,使博物馆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从“实体导向”转变为“信息导向”,把现场服务拓展到超越时间、空间的虚拟服务。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博物馆作为实体博物馆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无论它发展完善到何种程度,永远不可能代替传统的实体博物馆,只能作为传统的实体博物馆有益的、必要的补充。
  二、虚拟博物馆对实体博物馆的冲击
  当前,博物馆的信息化工作蓬勃开展,尤其是网络上的虚拟博物馆大量涌现,在欣喜之余,人们也不免产生一丝忧虑:虚拟博物馆的繁荣是否会对目前已明显呈疲态的实体博物馆带来冲击。
  事实上,这种忧虑略显多余。从虚拟博物馆来看,它的优点非常突出,如它保存文物信息不受空间限制,也不存在因展出空间、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展示的问题,而且参观者通过电脑的界面可以更有效地得到所展示文物的多方面信息,更好地满足不同参观者的不同需求,而这却恰恰是实体博物馆目前在展示中存在的一个难点。概括地说,虚拟博物馆在资源的公开化、使用者的自主性以及展示手法的多元性等方面,确实突破了实体博物馆的局限。然而,传统实体博物馆拥有的实物优势不容替代。人们在观看真实器物时所容易产生的认同感,以及真实器物所带有的文化意蕴也并非数字化的影音文字所能完全呈现的。此外,在参观时,同伴之间或参观者与讲解人员之间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参观兴趣和求知欲,这种温馨的感觉是冷冰冰的电脑屏幕所无法带来的。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虚拟博物馆和实体博物馆完全可以做到共存共荣。在某些方面,两者之间还可以互为补充、共求发展。如博物馆的最新展览,展示时间及地点等信息可由网络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观众也可通过网络更多地了解博物馆,产生参观博物馆的兴趣,以此增加他们的参观机会。
  三、虚拟博物馆和实体博物馆是今后博物馆发展的两大方向
  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共同发展的局面。因此,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也应从实体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虚拟博物馆的建设两方面进行。
  实体博物馆是公众熟识的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是以时间过程(历史过程)为主、以空间方位(地域差异)为辅的信息的集散地。实体博物馆的信息工作要是利用计算机、通信等技术,收集、整理、保存、加工、展示、研究各类文物信息。既然博物馆是基于藏品而存在的,那么实体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就在于藏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另外,还应包括博物馆建筑本身的各个方面,如安全监控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由于实体博物馆受限于地域,于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催生了虚拟博物馆。
  虚拟博物馆则完全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存在的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是实体博物馆在网络上的代言人,即“离岸博物馆”,也就是建立并依托于网络环境的网上博物馆,是与任何一家实体博物馆毫无关系的博物馆。它可以没有固定的专有建筑、人员和实体藏品,但具备了博物馆的其他一些特征,如有一定数量的藏品资料、图片,有展览等。虚拟博物馆一般通过个人或社团的努力而建设起来,不具备各方面的文物专业人员和丰富的藏品,多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阶段的文物展示。现在,我国实体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处在“点”的状态,在实体博物馆信息化工作发展为“面”的情况后,即整合共享文物信息资源后,虚拟博物馆将出现飞速发展,它可借助各个实体博物馆的文物信息举办丰富多彩的展览。如建立中国古代兵器博物馆、钱币博物馆、汉民俗博物馆、战争博物馆等专题博物馆。虚拟博物馆还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打破实体文物不可触摸的限制,推出大量的交互式展览。
  虚拟博物馆是博物馆的发展方向之一,它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更大范围地服务于社会,但并不能代替实体博物馆的存在。实体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最终将打破博物馆之间的壁垒,实现文物资源的全人类共享。
  四、虚拟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
   传统的博物馆展览模式由于受到开放时间规定和展览场地的限制,运作的舞台已经越来越显得狭小。如目前博物馆的陈列多以展品配说明牌、图片的形式面向观众,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观众已不再满足于只欣赏美妙的展品,更多想探求藏品背后所蕴藏的文化积淀,甚至渴望将某一部分特别喜爱的文化层面移出博物馆,融入自己的生活中。为了适应世界文化潮流、满足社会文化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博物馆的数字化代表着世界博物馆社会化发展的方向。
  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计算机信息科技的日新月异,给人类生活创造出既令人诧异又令人欣喜的变化。数字生活已经开始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无论数字化被运用于什么领域,比如影像、声像资料,甚至社会管理,它最终的成效是使应用对象更清晰、更具有高品质、更易于把握和传播。以博物馆系统的资料储存为例,数码照片再不会出现霉变、褪色、划痕、老化等普通胶片通常出现的问题,而且一次投资以后,可以无限使用,而储存的数码照片档案又可以按照类型检索查阅,这也意味着档案管理人员劳动强度降低。
  显然,数字化博物馆离我们越来越近。国外众多博物馆已普遍应用数码影像技术,而数字化博物馆建立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数码影像技术的运用,即从展示静态的展品图像到全方位介绍三维立体动态的展馆环境,从进入现实的博物馆空间到进入遗址、遗迹的虚拟历史空间,数码影像技术让人们从沉寂的展品中感受到人类文明、历史长河在眼前流过,是一个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只有这样,博物馆的展品在观众的面前才能“活”起来,遗址、遗迹也不再是静止的,而是通过虚拟现场,活灵活现的成为某一个历史阶段的生活场景。
  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例,其主要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在网站系统中体现博物馆场景和文物藏品的三维图像以及举办展览的介绍。通常博物馆网站上的展览可分为以下两类:固定陈列,即实体博物馆的固定陈列在网上的重现,通常以展室来表现。实体博物馆临时展览,主要是对已举办的或正在举办的博物馆临时展览进行内容介绍。
  西方博物馆推出的“虚拟之旅”代表了展览介绍方面新的趋势。罗浮宫网上博物馆的“罗浮宫虚拟之旅”运用360度摄影立体图解等,让参观者有走进罗浮宫各展览室的临场感。虚拟展厅同样运用多媒体技术,强调视觉、听觉感受,使观众远在千里之外就能感受到博物馆展厅的设计与陈列艺术,是博物馆网站吸引参观者的亮点。
  五、对博物馆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作为一种新型资源,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正如约翰·奈斯比特所说:“在工业社会里,战略资源是资本;在信息社会里,战略资源是信息。”
  笔者认为,网络化、数字化博物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是博物馆在信息社会里的发展方向。因为这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信息化新阶段的标志,同时也是博物馆的一项长期的基础业务工作。博物馆可以充分培育、利用信息资源的政策环境、标准环境、技术支撑体系等,应用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成果,对文物藏品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进行规划建设。文物藏品信息资源建设将有助于提高文物保护技术手段并利于文物保护;提高文物藏品的利用率,利于研究;提高藏品的展出率和展出效果;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博物馆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手段将藏品大量地制作成各种类型的影像,如三维立体的、动画的、平面连续的等,来展示藏品生动之原貌。“虚拟现实”技术不仅提供了脱离藏品原件的非视觉感受的技术手段,还可以透过网络技术将资源统一整合起来,全面、生动地向社会传播,同时在丝毫不影响藏品安全的前提下,广而告之。博物馆还可以利用细致拟真的虚拟技术来预先展现文物修复后的影像,从而检验修复技术、手段的可行性,进一步和视图计算技术相结合,考察修复过程中的各项环节和修复后的耐久性。另外,虚拟技术可以完好地、多角度地保护文物,以利于文物寿命的延长。
  六、结语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将其所累积的知识宝库及文化资产传送到世界各地,成为人们取得信息的主要来源,这是今后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虚拟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行,有助于解决传统博物馆内部存在的藏品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客观上最大限度地保护藏品免受来自人为或自然的损害。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传统模拟信息方式难以采集的藏品内部构造和微观细节等深层信息的采集,为藏品价值评估、保护提供了准确依据。网络传播技术实现了博物馆展示、研究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延伸、扩展,实现广泛的资源共享,对博物馆影响力的增强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虚拟博物馆只有与传统的实体博物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共同发挥与现实博物馆所应具备的职能。以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带动虚拟博物馆的建设,以虚拟博物馆促进实体博物馆的发展。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博物馆技术作为具有巨大潜力的高新技术,必将越来越广泛地被各类博物馆采纳。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虚拟博物馆建设及其运行模式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其基本规律,指导和促进我国博物馆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总之,虚拟博物馆的发展依赖于实体博物馆的发展,并会对实体博物馆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实体博物馆的发展则是虚拟博物馆发展最强大、最稳固的保障。虚拟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一虚一实,相互推动,必将共同谱写文博事业的壮丽华章。
其他文献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我和友人与河西走廊的名城有了从仰视到亲密的经历。出兰州,经永登,雄阔壮美的大地尽展姿容。微风和煦,群山叠嶂;田野如织,油菜如锦。抛去都市的尘嚣,让繁杂的心融入白云盛放、绚烂莹玉的天空。伴着西去的风、飘逝的云,那风味独具、广博浑厚的历史文化的古铜色包浆向我们层层掀起。  武威是甘肃城市的一个亮点,说它是一个文化名城当之无愧。文达陇右、清幽西北的文庙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明清
期刊
在一眼望不到边的黄土高原上,却耸立着一处神奇瑰丽、多姿多态的丹霞地貌景观,让人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造化神奇。  这就是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西来第一山”——崆峒山。崆峒山位于甘肃、陕西、宁夏三省区相交处,属六盘山支脉。因其山势险峻、峰岭奇异为道教异人青睐,更因其气象万千、气势雄伟的丹霞地貌景观为天下人注目,入选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之列。  中国的丹霞地貌以南方为盛。而地处北
期刊
在我的心目中,黑河是个博大的体系,它从高大的山系喷薄而出,流戈壁、过盐泽、穿凹地,收纳万川之水,神奇地点化了荒芜的沙漠。广阔的区域内,绿洲勃起,葱翠的光泽就像熠熠生辉的宝石。  黑河是一条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的八宝山,依次汇聚了山丹河、梨园河、摆浪河、讨赖河之水,穿莺落峡、平原堡、临泽、高台,跨镇夷峡进入金塔境内,过营盘又注入居延海,总长800多公里。  黑河流入金塔的天仓之后,折向西北茫茫的戈壁
期刊
猎鹰,鹰猎。一个古老遥远的故事。老得不由地让人想起茹毛饮血、逐水草而徙的时光。驯养鹰隼,指望这猛禽的捕获而饱腹,填补食物匮乏以为生计,是古老游牧渔猎民族的一种生态选择。那时,鹰隼完全充当着为主人猎取食物、养家糊口的猎手角色。驯养鹰隼完全是一种谋生工具。  当历史的脚步走近21世纪,文明之光穿过落后愚昧的樊篱,照射到人类和自然的每一个角落,曾经被人类肆意杀戮的野生禽兽开始受到关怀,其生命同人类一样被
期刊
[摘要]范振绪是曾享誉陇上甚至京华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甘肃书画大家。关于他的研究文章虽然不少,但都是“意乖言拙,未详其旨”。本文从传统文人角度入手探析范振绪的书画艺术,通过对其“古到极点就是新到极点”的山水画“四王情结”和书法“苏味遗韵”的分析,得出人心进入古的境地,作品也就能够体现这一境地。这就是他对中国书画艺术“吐纳传统”式的真继承、真发扬,也是我们真正理解范振绪艺术思想之所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符号是人类文化活动的核心问题。正是符号功能建立起了人之为人的主体性,也正是因符号现象构成了人类文化世界。本文通过对传统舞蹈“拧”、“倾”、“曲”、“圆”等形态符号的研究,与太极所揭示的人文价值相对应,提出了中国传统雕塑中最为本质的造型原理和形态机制。  [关键词]雕塑;符号语言;太极图景;本体自足  [中图分类号]J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
期刊
[摘要]对于鲁迅先生《过客》的解读向来是鲁迅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对于《过客》意义之探寻是否穷尽,没有人可以作出定论。有关“两性中心世界”的话题,在《过客》的研究中似乎未曾引起学界足够注意。本文就《过客》中暗含的“两性中心世界”问题作一浅显探讨。  [关键词]《过客》意象;两性世界;鲁迅研究  [中图分类号]I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62-02 
期刊
一  这两年,一位后生小子,其书法作品连连在国内各大书展中获奖,因之名声鹊起,于是大家送他一个雅号:“获奖专业户”。此人就是“80后”的在读研究生曹恩东。  书法是国粹,它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东方古老文明的符号。彩陶刻画而甲骨辞,钟鼎石鼓而秦篆汉隶,魏晋章草而隋唐行楷,尽管时风不居,节物各异,书法呈现的时代性大异其趣,如秦汉之尚势、魏晋之品韵、隋唐之尊法、宋元之崇意等。但作为中国文化之核心
期刊
[摘要]张承志的散文集《谁是胜者》,展示了他勇于捍卫人类正义的热诚和敢于冷静自我审视的真挚。同时,呼唤雄强人格、关怀弱势群体也是此文集的闪光点所在。  [关键词]张承志;《谁是胜者》;自我审视  [中图分类号]I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64-02    “我觉得窒息。我也没有可供表演的舞台和签证,佯做公正的诗人。我只有绝望,如同那迎着坦克掷出石
期刊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大明宫是唐朝的皇宫,规模宏大,格局完整,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巅峰。唐大明宫遗址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唐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已作为丝绸之路跨国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节点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大遗址是世界各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历来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我们必须站在复兴中华民族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认识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