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表明,混龄教育适合小班化,易创设近似家庭的生活学习环境;混龄教育是一种自然主义教育,易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笔者以自己所在的一所村办幼儿园——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刘海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从园所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问题,到尝试渗透混龄模式的过程。
关键词:混龄;农村幼儿园;渗透
刘海幼儿园是一所公办村园,园舍3间,包括园长在内教职工数4名,因前期园舍老化而生源严重流失,幼儿总数仅30人,大班6人,中班10人,小班14人,依照以往的教学形式采取按年龄段独立成班,由3个班级3个老师独立包班。近年来,该园对混龄教育在农村幼儿园的实践进行了研究。
存在问题与原因
教师包班压力大 从幼儿入园开始,全部进入相应班级,一日活动全由3名教师独立完成。为了能够安全带班,教师需要照顾到幼儿的每时每刻,甚至自己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空间利用不科学 3个班独立成班,班级午睡区域、游戏区域、生活区域都有,但又因幼儿数少,就引起了空间不能科学使用,造成各种浪费。
教研水平无提升 因为是各管各班,教师之间没有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即使开展业务学习,教师之间讨论的内容没有交集,无法产生共鸣,无法相互给出合理性建议,因此,教师业务学习积极性不高,业务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幼儿活动机会少 为了安全起见,又是因为包班,教师出于多种原因考虑,很少组织户外活动,更谈不上走出园门开展活动,3个班级的幼儿长期在室内进行活动,基本处在“圈养”状态。
幼儿社交能力差 班级幼儿人数少,相互交流的对象单一,以至于幼儿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弱。
幼儿发展不均衡 各班教师能力有差别,而且是班级固定一名教师进行一日的所有教学,因此班与班出现大的不平衡,也导致班级中个体差异更加明显。
合理统筹、调整策略
基于本园的现状和对问题的剖析,我们认为混龄教学模式的种种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本园各方面的发展。于是逐渐转换教育方式,尝试将混龄教学模式逐步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来。
合理统筹划分场所 将三间教室重新规划,进行合理划分功能,不再独立,如小班需要营造像家一样的环境,于是将原先小班的午睡室进行扩充,成为全园的午睡室,另空出一部分为幼儿活动场地;中班大的区域设置成全园的游戏室,创设不同层次的区域环境,提供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大班是活动室兼生活室,吃饭、餐点等活動,全园均在里面进行,为混龄教育创设适合的环境。
重置教师值班制度 由于场所的合理划分,有些生活活动时间,只需两名教师参与进行就能完成,其他教师就有时间空出参与环境的创设和资料的完成等。但因为人数少,孩子一日生活中的安全还是教育的首位。在教师的共同建议下,形成了合理的轮换值班表,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直至合理化、人性化、规范化。
寻找混龄活动环节 通过实践和业务会议时间,各班教师坐下来细细研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逐步将晨间接待、晨间活动、早操、自主游戏、午餐午睡、餐点、户外及离园时间确定为混龄活动时间,既保证了幼儿活动的安全性,又保证了幼儿拥有了充足的自主游戏时间和其他各类活动时间,更让大孩、小孩得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
尝试开发混龄课程 “园本化”成为开发混龄课程的出发点,“大带小”“小促大”“异龄互动”“注重个体差异”成为开发课程的核心要点。比如,我们带孩子到户外感受秋天的树之后,生发了美术活动《秋天的树》。我们制定的共性目标:大孩带领小孩共同感受秋天树的特征,体验美工活动的趣味性,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想象能力。分层目标:大班孩子能根据秋天树进行水粉画的创作;中班尝试使用撕贴彩纸的方式进行创作秋天的树;小班孩子练习大胆有力地用油画棒的线条绘画秋天的树。有了明确的共性目标和分层目标,教师在设计混龄活动方案时就有了依据,组织活动时也有了侧重点。
混龄组织方式多变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差异,对即将开展的活动内容必然有不同的兴趣点与思维方式;要兼顾差异,就必须灵活采用混龄、分龄、个别等多种组织形式。当所有幼儿对某一内容都感兴趣,而又无过多操作时,就可采取混龄集体活动形式,比如讲述与谈话等语言活动、发展社会性的活动、欣赏活动、游戏活动等;当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兴趣迥然不同时,分组活动的必要性就体现出来。
逐步提升教师能力 尝试混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教师的观察指导能力、材料提供以及环境设置能力等。于是,我们在尝试初期就让每位教师知道,混龄教育在本园实施的必要性,并分析有利因素,从教师观念上进行转变;同时,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共读混龄相关的理论知识书籍,了解混龄班级幼儿学习的方式、混龄班级管理经验、相关的课程等;另外,定期进行“观察记录”“学习故事”的分享,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倾听幼儿,观察记录混龄班级幼儿的互动形态,增强敏感度。
积极转变家长认知 在实施混龄教育初期,许多家长觉得浪费了大孩的时间,减少了小孩的表现机会,打破了固有的年龄分班,家长觉得“乱套了”。然而,我们借助各种节日及周边资源,开展了多次的混龄亲子活动,让家长们从中看到了“混中有层次”,并看到了大小孩子一起互动时的和谐,因此也渐渐接受,并积极将混龄拓展到了家庭之间的互动。
在尝试渗透混龄教育的探索实践中,本园多方面开端良好,幼儿的任务意识、合作意识、亲社会行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家长的认知也在不断的推进中悄然发生着变化。混龄教育带来的良性发展,必定会让我们的幼儿教育向更高更优质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混龄;农村幼儿园;渗透
刘海幼儿园是一所公办村园,园舍3间,包括园长在内教职工数4名,因前期园舍老化而生源严重流失,幼儿总数仅30人,大班6人,中班10人,小班14人,依照以往的教学形式采取按年龄段独立成班,由3个班级3个老师独立包班。近年来,该园对混龄教育在农村幼儿园的实践进行了研究。
存在问题与原因
教师包班压力大 从幼儿入园开始,全部进入相应班级,一日活动全由3名教师独立完成。为了能够安全带班,教师需要照顾到幼儿的每时每刻,甚至自己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空间利用不科学 3个班独立成班,班级午睡区域、游戏区域、生活区域都有,但又因幼儿数少,就引起了空间不能科学使用,造成各种浪费。
教研水平无提升 因为是各管各班,教师之间没有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即使开展业务学习,教师之间讨论的内容没有交集,无法产生共鸣,无法相互给出合理性建议,因此,教师业务学习积极性不高,业务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幼儿活动机会少 为了安全起见,又是因为包班,教师出于多种原因考虑,很少组织户外活动,更谈不上走出园门开展活动,3个班级的幼儿长期在室内进行活动,基本处在“圈养”状态。
幼儿社交能力差 班级幼儿人数少,相互交流的对象单一,以至于幼儿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弱。
幼儿发展不均衡 各班教师能力有差别,而且是班级固定一名教师进行一日的所有教学,因此班与班出现大的不平衡,也导致班级中个体差异更加明显。
合理统筹、调整策略
基于本园的现状和对问题的剖析,我们认为混龄教学模式的种种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本园各方面的发展。于是逐渐转换教育方式,尝试将混龄教学模式逐步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来。
合理统筹划分场所 将三间教室重新规划,进行合理划分功能,不再独立,如小班需要营造像家一样的环境,于是将原先小班的午睡室进行扩充,成为全园的午睡室,另空出一部分为幼儿活动场地;中班大的区域设置成全园的游戏室,创设不同层次的区域环境,提供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大班是活动室兼生活室,吃饭、餐点等活動,全园均在里面进行,为混龄教育创设适合的环境。
重置教师值班制度 由于场所的合理划分,有些生活活动时间,只需两名教师参与进行就能完成,其他教师就有时间空出参与环境的创设和资料的完成等。但因为人数少,孩子一日生活中的安全还是教育的首位。在教师的共同建议下,形成了合理的轮换值班表,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直至合理化、人性化、规范化。
寻找混龄活动环节 通过实践和业务会议时间,各班教师坐下来细细研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逐步将晨间接待、晨间活动、早操、自主游戏、午餐午睡、餐点、户外及离园时间确定为混龄活动时间,既保证了幼儿活动的安全性,又保证了幼儿拥有了充足的自主游戏时间和其他各类活动时间,更让大孩、小孩得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
尝试开发混龄课程 “园本化”成为开发混龄课程的出发点,“大带小”“小促大”“异龄互动”“注重个体差异”成为开发课程的核心要点。比如,我们带孩子到户外感受秋天的树之后,生发了美术活动《秋天的树》。我们制定的共性目标:大孩带领小孩共同感受秋天树的特征,体验美工活动的趣味性,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想象能力。分层目标:大班孩子能根据秋天树进行水粉画的创作;中班尝试使用撕贴彩纸的方式进行创作秋天的树;小班孩子练习大胆有力地用油画棒的线条绘画秋天的树。有了明确的共性目标和分层目标,教师在设计混龄活动方案时就有了依据,组织活动时也有了侧重点。
混龄组织方式多变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差异,对即将开展的活动内容必然有不同的兴趣点与思维方式;要兼顾差异,就必须灵活采用混龄、分龄、个别等多种组织形式。当所有幼儿对某一内容都感兴趣,而又无过多操作时,就可采取混龄集体活动形式,比如讲述与谈话等语言活动、发展社会性的活动、欣赏活动、游戏活动等;当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兴趣迥然不同时,分组活动的必要性就体现出来。
逐步提升教师能力 尝试混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教师的观察指导能力、材料提供以及环境设置能力等。于是,我们在尝试初期就让每位教师知道,混龄教育在本园实施的必要性,并分析有利因素,从教师观念上进行转变;同时,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共读混龄相关的理论知识书籍,了解混龄班级幼儿学习的方式、混龄班级管理经验、相关的课程等;另外,定期进行“观察记录”“学习故事”的分享,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倾听幼儿,观察记录混龄班级幼儿的互动形态,增强敏感度。
积极转变家长认知 在实施混龄教育初期,许多家长觉得浪费了大孩的时间,减少了小孩的表现机会,打破了固有的年龄分班,家长觉得“乱套了”。然而,我们借助各种节日及周边资源,开展了多次的混龄亲子活动,让家长们从中看到了“混中有层次”,并看到了大小孩子一起互动时的和谐,因此也渐渐接受,并积极将混龄拓展到了家庭之间的互动。
在尝试渗透混龄教育的探索实践中,本园多方面开端良好,幼儿的任务意识、合作意识、亲社会行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家长的认知也在不断的推进中悄然发生着变化。混龄教育带来的良性发展,必定会让我们的幼儿教育向更高更优质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