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各种原因,高校非专业英语大学生的口语水平一直偏低,还处于“单向交际”阶段,在互动交际中不能很好的应对。随着大学本科公共外语教学改革的推行,尽管“哑巴英语”现象有所改善,但是,很多学生仍无法用英语自如地交流。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互动交际
【中图分类号】H319
1 英语口语互动交际能力的定义及分类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 Hymes) 于 1972 年提出“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之后,卡内尔和维斯恩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海姆斯的“交际能力”概念,并提出了交际能力模式。交际能力模式包含四个部分: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这一模式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根据以上理论基础,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指英语学习者在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及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所处的语言环境、社会环境,与不同的交际对象进行不同交际话题的能力,并且在交际过程中能够适时采用不同的交际策略完善交际。从本质上来讲,交际过程需要“你来我往”,会话双方根据需要转换角色、转换话轮,英语语言作为媒介在会话者之间来回轮替,这便是交际所具有的互动性。
2 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2.1 词汇障碍
词汇是语言输出的基本材料,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背诵了大量的单词。但是在开口说英语的时候,很多学生搜肠刮肚却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汇,使用时也是错误百出。语言输出需要两个过程:词汇通达和产出策略。词汇通达是指为表达特定的含义而激活大脑词库中的某些词汇和其语法形式,词汇通达之后,利用产出策略,才可以进行语言输出。非英语专业的很多学生没有达到“词汇通达”的程度,只是记住了单词的中文基本词义,无法将词汇转化成产出性词汇,在口语表达时自主使用。
2.2 听力障碍
听力是日常交际活动的核心,在交际活动中占很大比重。听是获得语言信息的主要途径,是语言信息的输入,而说是表达语言感受的途径,是语言感受的输出。非英语专业的很多学生听不懂英语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记忆单词时发音关没有过,听到某个单词要考虑半天才能有所反应;二是对正常的连贯性说话中经常出现的语音变化,如失去爆破、弱读、连读、省音、同化和语音语调,缺乏识别能力;三是在听力过程中每逢听到生词时,学生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生词上面,因而错过了后面的内容,影响了整体的理解。此外英语中包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听力过程中会频繁接触到。学生缺乏基本的语言文化知识,必定影响对听力内容的理解,也制约开口能力。
2.3 母语干扰
许多实证研究表明,母语干扰是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是在基本掌握母语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及其他知识经验的影响。学生在开口说英语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先用汉语进行思维,然后转换成英语进行表达。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以及文化上存在很多的差异,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错误。
2.4 心理障碍
语言学习者的动机、 自信心及忧虑程度等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效果。学习者的心理障碍越小,即动机水平越高、自信心越强、焦虑程度越低,则情感过滤程度越低,那么他们的语言输入量就越大。反之亦然。心理障碍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影响尤为严重,对参与课堂口语交际活动反应冷淡;胆小,害怕开口讲话。开口讲英语时总会表现出一种很不自然的紧张。害怕自己说出来的英语因为某些错误遭人嘲笑因而不敢开口。心理上的障碍也制约了口语能力的提高。
3 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互动交际能力的对策
3.1 坚持交际教学法为教学导向
交际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语言教学法。它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技能,还要教他们将这些语言技能灵活运用到英语交际中去。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贯彻交际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他们在社会交流中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教学活动,并通过任务型教学活动等形式,加强学生在学习英语口语时的自学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技能提高了,词汇障碍和听力障碍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3.2强化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知
受专业不同的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于欧美文化了解不是很多。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中英文化差异,了解欧美文化特点。教师需要营造跨文化的语言文化环境,以转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受本民族思维模式影响的思维定势,这样,才能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做到文化移情和文化认同。除了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创设情境,还应正确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与英美文化相关的书籍或者刊物,让学生定期撰写读书报告,促使学生留心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社会风俗、社会关系等,将母语的干扰降低到最小。
3.3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增加口语练习时间
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英语读写课上由于教材中的语言知识较多,课文较长,语句结构复杂且句义难以理解,所以,教师一般会讲解的比较详细,导致课程进展相对缓慢,学生也失去了很多锻炼英语口语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增加英语口语练习的机会。比如,将传统模式中的一问一答评论式,改为小组讨论或辩论形式,也可以适当增加口语话剧、小品等多种口语表演形式,使课堂布局始终呈现动态,也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用英语发表观点。熟能生巧,艺高人胆大,心里障碍自然可以得到化解。
4 结语
英语口语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认真研究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互动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真正加强师生互动及学生的互动交际,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互动交际能力和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铭言.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交际策略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5:177-178.
[2]于淮. 农业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调查研究[J]. 农业教育研究,2014,04:32-34.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互动交际
【中图分类号】H319
1 英语口语互动交际能力的定义及分类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 Hymes) 于 1972 年提出“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之后,卡内尔和维斯恩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海姆斯的“交际能力”概念,并提出了交际能力模式。交际能力模式包含四个部分: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这一模式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根据以上理论基础,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指英语学习者在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及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所处的语言环境、社会环境,与不同的交际对象进行不同交际话题的能力,并且在交际过程中能够适时采用不同的交际策略完善交际。从本质上来讲,交际过程需要“你来我往”,会话双方根据需要转换角色、转换话轮,英语语言作为媒介在会话者之间来回轮替,这便是交际所具有的互动性。
2 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2.1 词汇障碍
词汇是语言输出的基本材料,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背诵了大量的单词。但是在开口说英语的时候,很多学生搜肠刮肚却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汇,使用时也是错误百出。语言输出需要两个过程:词汇通达和产出策略。词汇通达是指为表达特定的含义而激活大脑词库中的某些词汇和其语法形式,词汇通达之后,利用产出策略,才可以进行语言输出。非英语专业的很多学生没有达到“词汇通达”的程度,只是记住了单词的中文基本词义,无法将词汇转化成产出性词汇,在口语表达时自主使用。
2.2 听力障碍
听力是日常交际活动的核心,在交际活动中占很大比重。听是获得语言信息的主要途径,是语言信息的输入,而说是表达语言感受的途径,是语言感受的输出。非英语专业的很多学生听不懂英语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记忆单词时发音关没有过,听到某个单词要考虑半天才能有所反应;二是对正常的连贯性说话中经常出现的语音变化,如失去爆破、弱读、连读、省音、同化和语音语调,缺乏识别能力;三是在听力过程中每逢听到生词时,学生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生词上面,因而错过了后面的内容,影响了整体的理解。此外英语中包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听力过程中会频繁接触到。学生缺乏基本的语言文化知识,必定影响对听力内容的理解,也制约开口能力。
2.3 母语干扰
许多实证研究表明,母语干扰是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是在基本掌握母语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及其他知识经验的影响。学生在开口说英语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先用汉语进行思维,然后转换成英语进行表达。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以及文化上存在很多的差异,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错误。
2.4 心理障碍
语言学习者的动机、 自信心及忧虑程度等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效果。学习者的心理障碍越小,即动机水平越高、自信心越强、焦虑程度越低,则情感过滤程度越低,那么他们的语言输入量就越大。反之亦然。心理障碍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影响尤为严重,对参与课堂口语交际活动反应冷淡;胆小,害怕开口讲话。开口讲英语时总会表现出一种很不自然的紧张。害怕自己说出来的英语因为某些错误遭人嘲笑因而不敢开口。心理上的障碍也制约了口语能力的提高。
3 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互动交际能力的对策
3.1 坚持交际教学法为教学导向
交际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语言教学法。它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技能,还要教他们将这些语言技能灵活运用到英语交际中去。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贯彻交际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他们在社会交流中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教学活动,并通过任务型教学活动等形式,加强学生在学习英语口语时的自学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技能提高了,词汇障碍和听力障碍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3.2强化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知
受专业不同的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于欧美文化了解不是很多。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中英文化差异,了解欧美文化特点。教师需要营造跨文化的语言文化环境,以转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受本民族思维模式影响的思维定势,这样,才能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做到文化移情和文化认同。除了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创设情境,还应正确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与英美文化相关的书籍或者刊物,让学生定期撰写读书报告,促使学生留心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社会风俗、社会关系等,将母语的干扰降低到最小。
3.3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增加口语练习时间
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英语读写课上由于教材中的语言知识较多,课文较长,语句结构复杂且句义难以理解,所以,教师一般会讲解的比较详细,导致课程进展相对缓慢,学生也失去了很多锻炼英语口语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增加英语口语练习的机会。比如,将传统模式中的一问一答评论式,改为小组讨论或辩论形式,也可以适当增加口语话剧、小品等多种口语表演形式,使课堂布局始终呈现动态,也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用英语发表观点。熟能生巧,艺高人胆大,心里障碍自然可以得到化解。
4 结语
英语口语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认真研究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互动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真正加强师生互动及学生的互动交际,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互动交际能力和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铭言.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交际策略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5:177-178.
[2]于淮. 农业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调查研究[J]. 农业教育研究,2014,0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