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1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批准实施《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力争到2020年试验区植被平均覆盖度提高25~30个百分点,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状态。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发布
国土资源部正式印发《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未来五年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将围绕全面调查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现状及潜力、开展先进适用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建设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示范工程以及构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四大任务展开。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为主线,以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矿山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政策引导和制度约束,严格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准入,加强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监管,扩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规模,确保资源的高效开发和有效保护,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动矿业走节约、绿色、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规划》确立了“十二五”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总体目标。《规划》还确定,“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在油气资源、煤炭与煤层气资源、铀矿资源、金属矿产、化工及非金属矿产、矿山尾矿和固体废弃物等六大领域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
“十一五”探明7个亿吨级油田
“十一五”期间,我国相继探明7个亿吨级油田和10个千亿立方米气田;石油年产量跃上2亿吨,天然气年产量942亿立方米,分别位居世界第四位和第六位。
7个亿吨级油田分别是:新疆塔河油田(5.26亿吨)、陕西华庆油田(5.22亿吨)、河北南堡油田(4.45亿吨)、陕西姬塬油田(3.48亿吨)、辽宁兴隆台油田(1.27亿吨)、天津埕海油田(1.26亿吨)、黑龙江古龙油田(1.05亿吨)。
10个千亿立方米气田分别是:陕西苏里格气田(5671亿立方米)、新疆塔中1号气田(3168亿立方米)、重庆合川气田(2296亿立方米)、四川普光气田(1470亿立方米)、四川新场气田(1393亿立方米)、四川广安气田(1351亿立方米)、陕西靖边气田(T288亿立方米)、四川安岳气田(1171亿立方米)、黑龙江徐深气田(1035亿立方米),新疆克拉美丽气田(1055亿立方米)。
“十一五”期间,全国油气勘探累计投资2788亿元,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7.5亿吨,天然气3.1万亿立方米,分别较“十五”增长15.4%和14.8%。
国土资源部发布最新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
2011年11月24日,国土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最新成果。最新评价成果显示,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52万亿立方米,石油地质资源量881亿吨。与2007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相比,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增长49%,石油地质资源量增长15%。
最新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获得了对我国油气资源潜力的新认识:我国石油地质资源量881亿吨,比2007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增加116亿吨,增长15%;天然气地质资源量52万亿立方米,增加17万亿立方米,比2007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增长49%。
我国深部探测计划构建大学科框架
“我国深部探测计划构建了多目标、多学科的大科学框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表示,深部探测计划呼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地与矿产资源勘查、自然灾害预警相结合,综合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学等多学科,融合了深部结构探测、物质组分探测。地球活动性探测,大陆科学钻探和地球动力学模拟等多种技术方法,同时启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探测仪器和装置,对全面推动地球科学各学科共同发展至关重要,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引领地球科学的深部探测领域,美国、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和地区先后发起地壳探测计划、欧洲探测计划、岩石圈探测计划、玻璃地球计划、地球透镜计划,成为该领域的“马首”,30年后。我国深部探测迎头赶上,水平正在逐渐与国际同行接近。国外专家一致认为,我国深部探测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上已经很成熟,揭示和刻画了显微的地壳结构细节,超出30年前国外深部探测计划的技术水平。
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量或超41亿吨标准煤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增加8亿至10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4.8%至5.5%,到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达41亿至42.51亿吨标准煤。
报告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特点:能源消费总量居世界第一,但人均能源消费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耗强度逐步下降,但节能空间依然较大;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但中西部地区用能增长较快,煤炭消费占主导地位,但清洁能源比重有所上升,工业用能占主导地位,但生活、商业用能比重有所提高。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发布明确八项目标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明确了“十二五”期间防灾减灾工作的8项目标。
根据《规划》,为实现发展目标将开展以下重大项目:第一,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工程,编制全国、省、市及灾害频发易发区县级行政单元自然灾害风险图和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图。第二,国家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第三,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建设工程。第四,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工程。第五,环境减灾卫星星座建设工程。第六,国家重特大自然灾害防范仿真系统建设工程。第七,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避难场所建设工程。第八,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科普工程。
中编办批准国家海洋局设海岛管理司
据国家海洋局透露,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同意国家海洋局机关设立海岛管理司,负责拟订海岛管理政策与技术规范,编制并实施海岛保护规划,承担海岛使用的论证评估,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出让、登记和使用金征收,海岛名称管理,海岛综合调查和监视监测等工作。我目海域可燃冰达41亿吨油当量
2011年11月19日,从全国海洋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上传来消息,我国对海域可燃冰的专题调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在南海圈定了25个成矿区块,控制资源量达到41亿吨油当量。
专题调查团队已圈出南海北部7个远景区,19个成矿区带,仅神狐钻探区内11个可燃冰矿体,面积就达到约23平方千米,气体资源量约为194亿立方米。
全国新增耕地4200多万亩
近年来,国土资源系统每年筹集资金近1000亿元,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全国新增耕地4200多万亩,为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 期间将新建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补充耕地2400万亩。加强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重点县建设,改造提高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助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将新建5000处万亩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整治后基本农田平均提高1个等级,粮食亩产增加100公斤以上。复垦损毁土地2600万亩。同时,创新土地整治实施模式,充分发挥农村集体和农民的主体作用,通过以补代投,以补促建,让农民“用国家的钱,整自己的地”,提高农民建设和保护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积极性。
低品位钾矿开采难题破解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青海别勒滩低品位固体钾矿液化开发的关键技术》项目日前通过验收。
该项目成功研发出低品位固体钾矿多级暗道(渠)溶矿开采技术,对以往难采的部分钾矿可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对未来我国开发大面积低品位难采钾矿具有重大意义。据了解,作为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青海察尔汗盐湖的钾矿资源达5.4亿吨,但其中有2.96亿吨低品位固体钾资源因为技术缺乏,迄今没有利用。
我国将在南极投放海底地震仪
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两台海底地震仪将随第28次南极科考队前往南极,并将投放于南极普里兹湾以北海域,对南极大陆及其周边海域的地震情况进行观测。这是我国首次在南极地区投放海底地震仪。
“雪龙”号科考船将在今年12月初前往中山站途中投放海底地震仪,并于明年3月初从中山站返回国内时回收。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准建设
科学技术部批准建设4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列其中。实验室主任为许志琴。这是国土资源部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部在批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中指出,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间,实验室应进一步凝练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升科研水平,加强队伍和实验条件建设,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努力成为国家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建设计划完成后,科学技术部将组织专家验收。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
我国首台万米钻机问世
2011年12月20日,我国第一台万米大陆科学钻探钻机竣工仪式在四川省广汉市举行。该钻探装备的竣工出厂,为我国“入地”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标志着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取得里程碑式的进展。
整套钻机高60米,重1000吨,占地约1万平方米,计划2012年初运抵大庆,与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联合实施松辽盆地科学钻探2井工程,计划钻进66Q0米,获取松辽盆地白垩系地层的完整岩心,以期获得白垩纪时期亚洲东部高分辨率气候环境变化记录。该钻机由国家深部探测专项资助、吉林大学建工学院设计、四川宏华集团公司生产制造,并通过了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办公室和吉林大学组织的评审验收。
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首席科学家董树文表示,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研制成功实现了全套设备的国产化,是我国深部探测计划自主能力建设的重要突破,为后续国家地壳探测工程的全面实施、探求地球深部奥秘提供了高技术手段。
中国天空地一体化勘察获重大进展
2011年,我国成功研制出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轴航磁梯度勘察系统、地面氦光泵磁测系统、高灵敏度航空伽玛能谱勘察系统,及首套勘探型航空重力勘察技术系统。集成了大幅宽、高空间分辨率、高精度定量化等特点的星载高光谱成像仪原理样机成功研制,填补了我国地质高谱成像光谱仪的空白。此外,大功率多功能电法仪的国产化,破解了该仪器长期依赖进口的难题。基于我国卫星的野外地质调查服务于管理系统的成功运行,极大提高了野外工作效率。
“十二五”煤层气产量将达300亿立方米
我国煤层气利用“十二五”规划于2011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政府将通过增加财政补贴、促进民企参与投资等多项政策提高煤层气产量和利用率。2015年,煤层气的产量将达到300亿立方米。2010年我国煤层气产量仅为15亿立方米,这也意味着5年内国内煤层气产量将是2010年产量的20倍。
页岩气获批成为新的独立矿种
以甲烷为主要成分、非常规天然气形武存在的页岩气,2011年底正式成为我国第172种矿产,国土资源部也将按独立矿种制定投资政策,进行页岩气资源管理。
页岩气作为一种新能源,需要全新的勘查开采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页岩气开发高度依赖于技术进步,如果按照常规油气思路开发,必然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业内人士预计,此次页岩气矿种地位的确立,有利于各种资本投入到页岩气开发中去,使我国页岩气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程加快。
我国新增4块国际重要湿地
2011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湿地文化节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据悉,我国新增4块国际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总数已达41块。
新增的4块湿地是黑龙江省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省南翁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省珍宝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省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发布
国土资源部正式印发《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未来五年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将围绕全面调查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现状及潜力、开展先进适用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建设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示范工程以及构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四大任务展开。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为主线,以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矿山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政策引导和制度约束,严格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准入,加强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监管,扩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规模,确保资源的高效开发和有效保护,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动矿业走节约、绿色、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规划》确立了“十二五”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总体目标。《规划》还确定,“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在油气资源、煤炭与煤层气资源、铀矿资源、金属矿产、化工及非金属矿产、矿山尾矿和固体废弃物等六大领域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
“十一五”探明7个亿吨级油田
“十一五”期间,我国相继探明7个亿吨级油田和10个千亿立方米气田;石油年产量跃上2亿吨,天然气年产量942亿立方米,分别位居世界第四位和第六位。
7个亿吨级油田分别是:新疆塔河油田(5.26亿吨)、陕西华庆油田(5.22亿吨)、河北南堡油田(4.45亿吨)、陕西姬塬油田(3.48亿吨)、辽宁兴隆台油田(1.27亿吨)、天津埕海油田(1.26亿吨)、黑龙江古龙油田(1.05亿吨)。
10个千亿立方米气田分别是:陕西苏里格气田(5671亿立方米)、新疆塔中1号气田(3168亿立方米)、重庆合川气田(2296亿立方米)、四川普光气田(1470亿立方米)、四川新场气田(1393亿立方米)、四川广安气田(1351亿立方米)、陕西靖边气田(T288亿立方米)、四川安岳气田(1171亿立方米)、黑龙江徐深气田(1035亿立方米),新疆克拉美丽气田(1055亿立方米)。
“十一五”期间,全国油气勘探累计投资2788亿元,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7.5亿吨,天然气3.1万亿立方米,分别较“十五”增长15.4%和14.8%。
国土资源部发布最新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
2011年11月24日,国土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最新成果。最新评价成果显示,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52万亿立方米,石油地质资源量881亿吨。与2007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相比,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增长49%,石油地质资源量增长15%。
最新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获得了对我国油气资源潜力的新认识:我国石油地质资源量881亿吨,比2007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增加116亿吨,增长15%;天然气地质资源量52万亿立方米,增加17万亿立方米,比2007年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增长49%。
我国深部探测计划构建大学科框架
“我国深部探测计划构建了多目标、多学科的大科学框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董树文表示,深部探测计划呼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地与矿产资源勘查、自然灾害预警相结合,综合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学等多学科,融合了深部结构探测、物质组分探测。地球活动性探测,大陆科学钻探和地球动力学模拟等多种技术方法,同时启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探测仪器和装置,对全面推动地球科学各学科共同发展至关重要,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引领地球科学的深部探测领域,美国、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和地区先后发起地壳探测计划、欧洲探测计划、岩石圈探测计划、玻璃地球计划、地球透镜计划,成为该领域的“马首”,30年后。我国深部探测迎头赶上,水平正在逐渐与国际同行接近。国外专家一致认为,我国深部探测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上已经很成熟,揭示和刻画了显微的地壳结构细节,超出30年前国外深部探测计划的技术水平。
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量或超41亿吨标准煤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增加8亿至10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4.8%至5.5%,到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达41亿至42.51亿吨标准煤。
报告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特点:能源消费总量居世界第一,但人均能源消费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耗强度逐步下降,但节能空间依然较大;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但中西部地区用能增长较快,煤炭消费占主导地位,但清洁能源比重有所上升,工业用能占主导地位,但生活、商业用能比重有所提高。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发布明确八项目标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明确了“十二五”期间防灾减灾工作的8项目标。
根据《规划》,为实现发展目标将开展以下重大项目:第一,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工程,编制全国、省、市及灾害频发易发区县级行政单元自然灾害风险图和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图。第二,国家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第三,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建设工程。第四,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工程。第五,环境减灾卫星星座建设工程。第六,国家重特大自然灾害防范仿真系统建设工程。第七,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避难场所建设工程。第八,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科普工程。
中编办批准国家海洋局设海岛管理司
据国家海洋局透露,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同意国家海洋局机关设立海岛管理司,负责拟订海岛管理政策与技术规范,编制并实施海岛保护规划,承担海岛使用的论证评估,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出让、登记和使用金征收,海岛名称管理,海岛综合调查和监视监测等工作。我目海域可燃冰达41亿吨油当量
2011年11月19日,从全国海洋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上传来消息,我国对海域可燃冰的专题调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在南海圈定了25个成矿区块,控制资源量达到41亿吨油当量。
专题调查团队已圈出南海北部7个远景区,19个成矿区带,仅神狐钻探区内11个可燃冰矿体,面积就达到约23平方千米,气体资源量约为194亿立方米。
全国新增耕地4200多万亩
近年来,国土资源系统每年筹集资金近1000亿元,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全国新增耕地4200多万亩,为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 期间将新建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补充耕地2400万亩。加强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重点县建设,改造提高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助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将新建5000处万亩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整治后基本农田平均提高1个等级,粮食亩产增加100公斤以上。复垦损毁土地2600万亩。同时,创新土地整治实施模式,充分发挥农村集体和农民的主体作用,通过以补代投,以补促建,让农民“用国家的钱,整自己的地”,提高农民建设和保护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积极性。
低品位钾矿开采难题破解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青海别勒滩低品位固体钾矿液化开发的关键技术》项目日前通过验收。
该项目成功研发出低品位固体钾矿多级暗道(渠)溶矿开采技术,对以往难采的部分钾矿可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对未来我国开发大面积低品位难采钾矿具有重大意义。据了解,作为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青海察尔汗盐湖的钾矿资源达5.4亿吨,但其中有2.96亿吨低品位固体钾资源因为技术缺乏,迄今没有利用。
我国将在南极投放海底地震仪
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两台海底地震仪将随第28次南极科考队前往南极,并将投放于南极普里兹湾以北海域,对南极大陆及其周边海域的地震情况进行观测。这是我国首次在南极地区投放海底地震仪。
“雪龙”号科考船将在今年12月初前往中山站途中投放海底地震仪,并于明年3月初从中山站返回国内时回收。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准建设
科学技术部批准建设4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列其中。实验室主任为许志琴。这是国土资源部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部在批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中指出,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间,实验室应进一步凝练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升科研水平,加强队伍和实验条件建设,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努力成为国家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建设计划完成后,科学技术部将组织专家验收。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
我国首台万米钻机问世
2011年12月20日,我国第一台万米大陆科学钻探钻机竣工仪式在四川省广汉市举行。该钻探装备的竣工出厂,为我国“入地”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标志着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取得里程碑式的进展。
整套钻机高60米,重1000吨,占地约1万平方米,计划2012年初运抵大庆,与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联合实施松辽盆地科学钻探2井工程,计划钻进66Q0米,获取松辽盆地白垩系地层的完整岩心,以期获得白垩纪时期亚洲东部高分辨率气候环境变化记录。该钻机由国家深部探测专项资助、吉林大学建工学院设计、四川宏华集团公司生产制造,并通过了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办公室和吉林大学组织的评审验收。
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首席科学家董树文表示,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研制成功实现了全套设备的国产化,是我国深部探测计划自主能力建设的重要突破,为后续国家地壳探测工程的全面实施、探求地球深部奥秘提供了高技术手段。
中国天空地一体化勘察获重大进展
2011年,我国成功研制出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轴航磁梯度勘察系统、地面氦光泵磁测系统、高灵敏度航空伽玛能谱勘察系统,及首套勘探型航空重力勘察技术系统。集成了大幅宽、高空间分辨率、高精度定量化等特点的星载高光谱成像仪原理样机成功研制,填补了我国地质高谱成像光谱仪的空白。此外,大功率多功能电法仪的国产化,破解了该仪器长期依赖进口的难题。基于我国卫星的野外地质调查服务于管理系统的成功运行,极大提高了野外工作效率。
“十二五”煤层气产量将达300亿立方米
我国煤层气利用“十二五”规划于2011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政府将通过增加财政补贴、促进民企参与投资等多项政策提高煤层气产量和利用率。2015年,煤层气的产量将达到300亿立方米。2010年我国煤层气产量仅为15亿立方米,这也意味着5年内国内煤层气产量将是2010年产量的20倍。
页岩气获批成为新的独立矿种
以甲烷为主要成分、非常规天然气形武存在的页岩气,2011年底正式成为我国第172种矿产,国土资源部也将按独立矿种制定投资政策,进行页岩气资源管理。
页岩气作为一种新能源,需要全新的勘查开采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页岩气开发高度依赖于技术进步,如果按照常规油气思路开发,必然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业内人士预计,此次页岩气矿种地位的确立,有利于各种资本投入到页岩气开发中去,使我国页岩气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程加快。
我国新增4块国际重要湿地
2011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湿地文化节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据悉,我国新增4块国际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总数已达41块。
新增的4块湿地是黑龙江省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省南翁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省珍宝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省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