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调研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等,为构建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实践 实效性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能更好地亲近社会、了解国情、服务社会,从而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组织协调能力,提高个人修养,增强个人自豪感,培养环境适应能力,培养处事应变能力。
1.调查对象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五年级)的在校学生。
2.数理统计
此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4.07%。问卷的数据处理则主要采用SPSS 17.0统计处理软件。
3.结果与分析
3.1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社会实践,参与具体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不断培养技能、品格的教育活动[1]。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了解、认识社会的过程,而且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累积社会实践的经验及提高能力,符合认识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于认识的规律。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表1所示),发现认为通过社会实践能增强学生能力的占73.47%。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主动与社会接触,认识社会,锻炼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表1 社会实践所能培养的素质(多选)
社会实践是一个过程,只有实践过后的思考、反思,才是社会实践的最大意义。通过调查,有60.27%的学生认为在社会实践后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个人实践经验与收获(表2所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多与社会紧密联系,这能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为日后就业、创业等奠定基础。大多数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到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还很薄弱,通过社会实践有助于更好地认清自身的不足,激发学习兴趣。社会实践往往是由学生自主组织、自主开展的,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综合应变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灵活变通能力等。
表2 社会实践后的象
据调查表明(表3所示),71.95%的学生希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获得综合能力。普遍反映了学生希望通过社会实际锻炼自身综合能力,学生对于自身能力培养有一定的意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将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趋势。因此,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表3 参与社会实践的目的
3.2社会实践内容具有多样化。
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不一。据调查表明,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的占43.14%,实践教学的占44.71%,社区服务的占56.86%,就业实践的占29.80%,见习实习的占43.92%。学生的社会实践形式和内容不一,比例相当。社会实践还与思想政治教育多个版块相互交叉、互为联系。有59.43%的学生想参加志愿者社会服务类,如品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有37.70%的学生想参加创业活动类。有43.78%的学生希望通过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得到科研实践机会。社会实践内容和品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及科研活动有不同程度的交叉与联系。因此,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应该多方面联系和多考虑学生的需求,注意与品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科研活动相结合,以适当的形式配合相应实际内容进行社会实践。
表4 所参与的实践活动(多选)
3.3社会实践投入时间与参与次数较少。
调查数据表明,参加社会实践的投入时间为10—20小时占46.40%,20—30小时占24.00%,30—40小时占12.80%,40—50小时或以上仅占16.80%。学生投入社会实践集中于10—20小时,投入时间相对较少,仅仅只有1—3天左右,这大大阻碍了实践活动的深入,以及学生素质技能的提高。而每学期参加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次数为1次占27.71%,2次占42.17%,3次占17.67%,4次或以上占12.45%。多数学生每学期参加社会实践为2次,参与实践次数也普遍较少。究其原因,学生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68.14%的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校内社团活动而参与社会实践。由于学生与社会缺乏联系,多数只有通过校内社团活动参与实践。因此,为扩大学生参与度,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投入时间和参与次数,校内应提供一个平台,创造更多机会,使学生能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
表5 参与社会实践时间
4.完善社会实践工作的思考
4.1社会实践与校园品牌活动相结合。
社会实践与品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相互交联,相互渗透。多数学生是通过校内社团活动而参加社会实践的,所以品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社会实践应该凭着品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内在活力,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校园文化活动还应该结合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等主题鲜明、凸显时代特征的主题教育活动和团日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2]。例如,2011年为建党90周年,校园文化活动应围绕此主题主办,并透过校园文化活动带动社会实践的进行。
4.2社会实践与科研活动相结合。
调查发现,不少学生以参加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工作基于科学研究项目。科研活动与社会实践相互联系。学校应该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社会课题调研等。校内还应加大力度开展学术科技活动,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不断激发大学生参与学术科研活动的热情和潜力,充分发挥学术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提高了科研创新能力,提高了思考能力、综合应变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灵活变通能力等综合能力,满足了学生自我培养、自我锻炼的需要。
4.3社会实践与专业学科知识相结合。
大多数学生认为针对专业而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更能吸引他们参与。科研活动,品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应该尽量融入学生的专业,以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指导活动的进行,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以致用的平台。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参与,扩大学生的参与度,使更多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4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热情高涨,参与次数与投入时间少,往往是由于缺乏参与途径,不知道要通过什么途径参与社会实践。再者,部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主要是就业实践和见习、实习等形式。因此高校要有意识地加强校企合作,尽最大努力与社会各行业建立多种形式的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建立实践基地时,坚持互利互惠的原则,把社会实践与地方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实践基地在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要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3]。实践基地的建立,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实践、见习实习机会,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平台,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打开方便之门,有利于学生增加参与的次数与时间。
参考文献:
[1]覃红燕,宗智慧.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吉首大学学报,2009,30(1):170-172.
[2]盛洁.从社会实践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9(12):43.
[3]岳云强,吕素霞.对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思考[J].理论学报,2010.3.
通讯作者:林彬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实践 实效性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能更好地亲近社会、了解国情、服务社会,从而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组织协调能力,提高个人修养,增强个人自豪感,培养环境适应能力,培养处事应变能力。
1.调查对象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五年级)的在校学生。
2.数理统计
此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4.07%。问卷的数据处理则主要采用SPSS 17.0统计处理软件。
3.结果与分析
3.1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社会实践,参与具体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不断培养技能、品格的教育活动[1]。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了解、认识社会的过程,而且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累积社会实践的经验及提高能力,符合认识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于认识的规律。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表1所示),发现认为通过社会实践能增强学生能力的占73.47%。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主动与社会接触,认识社会,锻炼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表1 社会实践所能培养的素质(多选)
社会实践是一个过程,只有实践过后的思考、反思,才是社会实践的最大意义。通过调查,有60.27%的学生认为在社会实践后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个人实践经验与收获(表2所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多与社会紧密联系,这能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为日后就业、创业等奠定基础。大多数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到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还很薄弱,通过社会实践有助于更好地认清自身的不足,激发学习兴趣。社会实践往往是由学生自主组织、自主开展的,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综合应变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灵活变通能力等。
表2 社会实践后的象
据调查表明(表3所示),71.95%的学生希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获得综合能力。普遍反映了学生希望通过社会实际锻炼自身综合能力,学生对于自身能力培养有一定的意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将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趋势。因此,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表3 参与社会实践的目的
3.2社会实践内容具有多样化。
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不一。据调查表明,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的占43.14%,实践教学的占44.71%,社区服务的占56.86%,就业实践的占29.80%,见习实习的占43.92%。学生的社会实践形式和内容不一,比例相当。社会实践还与思想政治教育多个版块相互交叉、互为联系。有59.43%的学生想参加志愿者社会服务类,如品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有37.70%的学生想参加创业活动类。有43.78%的学生希望通过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得到科研实践机会。社会实践内容和品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及科研活动有不同程度的交叉与联系。因此,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应该多方面联系和多考虑学生的需求,注意与品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科研活动相结合,以适当的形式配合相应实际内容进行社会实践。
表4 所参与的实践活动(多选)
3.3社会实践投入时间与参与次数较少。
调查数据表明,参加社会实践的投入时间为10—20小时占46.40%,20—30小时占24.00%,30—40小时占12.80%,40—50小时或以上仅占16.80%。学生投入社会实践集中于10—20小时,投入时间相对较少,仅仅只有1—3天左右,这大大阻碍了实践活动的深入,以及学生素质技能的提高。而每学期参加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次数为1次占27.71%,2次占42.17%,3次占17.67%,4次或以上占12.45%。多数学生每学期参加社会实践为2次,参与实践次数也普遍较少。究其原因,学生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68.14%的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校内社团活动而参与社会实践。由于学生与社会缺乏联系,多数只有通过校内社团活动参与实践。因此,为扩大学生参与度,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投入时间和参与次数,校内应提供一个平台,创造更多机会,使学生能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
表5 参与社会实践时间
4.完善社会实践工作的思考
4.1社会实践与校园品牌活动相结合。
社会实践与品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相互交联,相互渗透。多数学生是通过校内社团活动而参加社会实践的,所以品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社会实践应该凭着品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内在活力,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校园文化活动还应该结合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等主题鲜明、凸显时代特征的主题教育活动和团日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2]。例如,2011年为建党90周年,校园文化活动应围绕此主题主办,并透过校园文化活动带动社会实践的进行。
4.2社会实践与科研活动相结合。
调查发现,不少学生以参加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工作基于科学研究项目。科研活动与社会实践相互联系。学校应该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社会课题调研等。校内还应加大力度开展学术科技活动,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不断激发大学生参与学术科研活动的热情和潜力,充分发挥学术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提高了科研创新能力,提高了思考能力、综合应变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灵活变通能力等综合能力,满足了学生自我培养、自我锻炼的需要。
4.3社会实践与专业学科知识相结合。
大多数学生认为针对专业而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更能吸引他们参与。科研活动,品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应该尽量融入学生的专业,以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指导活动的进行,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以致用的平台。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参与,扩大学生的参与度,使更多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4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热情高涨,参与次数与投入时间少,往往是由于缺乏参与途径,不知道要通过什么途径参与社会实践。再者,部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主要是就业实践和见习、实习等形式。因此高校要有意识地加强校企合作,尽最大努力与社会各行业建立多种形式的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建立实践基地时,坚持互利互惠的原则,把社会实践与地方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实践基地在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要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3]。实践基地的建立,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实践、见习实习机会,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平台,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打开方便之门,有利于学生增加参与的次数与时间。
参考文献:
[1]覃红燕,宗智慧.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吉首大学学报,2009,30(1):170-172.
[2]盛洁.从社会实践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9(12):43.
[3]岳云强,吕素霞.对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思考[J].理论学报,2010.3.
通讯作者:林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