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认为“定量”学习法,就是学习者在内容或技能方面有计划有目的确定适宜的数量或次数,实现识记,掌握和应用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把“定量”引入教学过程是可行的,建立“定量学习方法”是必要的,也是细化教书育人过程的新形式,更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途径。
【关键词】 探讨;定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49-01
在新学期到新学校,我面临着新任务,探讨教育教研的新课题:确立提高有效教学的新措施新途径?我思索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怎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围绕“有效教学”这个主题,我阅读了江苏省赵国忠、方国才、王铁军等到专家学者的著作《新课程最有效的教学》、《教师最需要什么》、《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细节》和《学校管理》杂志等书刊,我的教育理念受到了启迪:“上帝创造了世界,细节决定了成败。”“学校创造的每一个奇迹都依赖于他们的管理细节”。我现在从事着“培养上帝”的神圣工作,细节是关键。
我反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回顾和梳理教书育人过程中各个环节,哪些细节是无效的?哪些细节是低效的?哪些细节有问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学校在制定教学任务目标、修订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和完善班级管理量化细则等制度时,给了我启发:学校在各个制度细则中,对教师应完成的工作中,从“量化”上细化,规定十分具体明确,而对学生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是模糊的,是笼统的,甚至未做要求。
我捕捉到一个字眼“量”,意识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量化”的想法。事情的成败往往决定于观念。更新观念,创新观念,也许就是成功的起點。我开始探讨“定量”学习方法的理论依据及其可行性。
我认为“定量”学习法,就是学习者在内容或技能方面有计划有目的确定适宜的数量或次数,实现识记,掌握和应用的教学目标。简单一点,就是学习者应完成学习活动的量。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名言,也表达了一种学习方法,向学习者提出了量的要求。这句话强调的“量”是“熟读”和“三百首”。“熟读”就是多次读,反复读,精读。显然,将《唐诗三百首》读一遍是不能吟诗的。而《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清朝乾隆年间江苏人孙洙编选的,他的书名出自于民谚。民谚经历了唐朝到清朝的流传,说明了后人在学习中得出结论,读三百首唐诗,是强调读诗在量的方面要求多,并不是非要达到或符合三百这个数量。反证一下,将一首唐诗读三百遍,绝对是不能吟诗的。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就讲了读书学习的量:如果书看的多,文章就写的好。尽管万卷书不可能读完读懂,但要求学习者读通读懂1到N本书,完全是可以办到的;普通人在一生中,读几十本到几百本书是大有可能的。我们常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强调学习与实践的“量”的要求,既要多读书,又要多实践。假设只读一本书,只行一里路,恐怕是成不了学问,成不了的人才。可见,古人在学习中,十分强调“量”的积累。
法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885年发表的实验中,描绘了“遗忘曲线图”,就揭示了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与时间的变化规律,说明了学习需要“量”和“变量”相结合的要求。
在2008年4月18日,中国徐州矿工报载了一条信息:“义安矿推行一帮二,师带徒”定量定性学习法(http://www.xsdcb.com/)。这个短讯提到了定量定性学习法,但没有具体的论述。在2010年12月7日甘肃省民乐县政务信息网上有一则信息的标题是:“定量学习”提升社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工作。内容为:在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中实施“读、听、看、写、讲、思、研、用”的定量学习。如“月学一专题,月听一辅导,月读一本书,月看一电影(警示片),月调一道课题,月写一体会……”,对学习的“量”做了相对明确的规定。
我们查阅相关文件资料,也能从中得到有关学习的“量”的规定。在《国家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规定,从学生的健康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时间提出了“定量“的要求;小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中学生不得超过8小时,大学生不得超过10小时。在《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要求:“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其中“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是提出了限制“量”的规定。在《陕西省2010年中考政治说明》中规定考点59个,这也是个“量”的规定,对参加中考的学生做出了指导。陕西省宝鸡市第一中学《教学工作常规要求》中规定:(中学生)作业量以每天不超过1.5小时为宜,是从时间方面规定了学习者的学习“量”……以上这些文件规定,无论是从时间的角度,还是从作业的角度,都涉及到了学习定量的问题。
哲学中讲: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从古到今,从理论到实践,对学习进行“量”的规定或要求,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也被广泛地应用。我认为把“定量”引入教学过程是可行的,建立“定量学习方法”是必要的,也是细化教书育人过程的新形式,更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途径。我认为在建立“定量学习法”的操作中,可以分不同的目的、范围、类别、层次和对象进行要求与实施:1、按义务教育的新课程标准,进行“量”的要求,有利于基础教育的发展。2、按“三维目标”与教学任务,对学生提出相关的学习“量”,比如,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从0到N(题、次、小时)做不同的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强教学与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对不同的科目,可以提出不同的学习“量”,教学的各个环节更加细化,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从素质教育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上讲,定量学习,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良好的习惯。5、从活动与实践方面来讲,强调学生的参与“量”,更是有助于学生的应用、创新和发展……相反,没有“量”的要求,学习效果就比较差。当然,在目前的教学中,或多或少地有“量”的要求,还没有建立比较系统的全面的细致的体系,对“定量学习方法”的实效性、可操作性等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实践和总结;也期望各位同仁指正建议,进行参与合作,共同探讨,建立和推广“定量学习法”,增强教育活力,改进教法和学法,增强教学效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新的努力。
【关键词】 探讨;定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49-01
在新学期到新学校,我面临着新任务,探讨教育教研的新课题:确立提高有效教学的新措施新途径?我思索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怎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围绕“有效教学”这个主题,我阅读了江苏省赵国忠、方国才、王铁军等到专家学者的著作《新课程最有效的教学》、《教师最需要什么》、《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细节》和《学校管理》杂志等书刊,我的教育理念受到了启迪:“上帝创造了世界,细节决定了成败。”“学校创造的每一个奇迹都依赖于他们的管理细节”。我现在从事着“培养上帝”的神圣工作,细节是关键。
我反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回顾和梳理教书育人过程中各个环节,哪些细节是无效的?哪些细节是低效的?哪些细节有问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学校在制定教学任务目标、修订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和完善班级管理量化细则等制度时,给了我启发:学校在各个制度细则中,对教师应完成的工作中,从“量化”上细化,规定十分具体明确,而对学生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是模糊的,是笼统的,甚至未做要求。
我捕捉到一个字眼“量”,意识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量化”的想法。事情的成败往往决定于观念。更新观念,创新观念,也许就是成功的起點。我开始探讨“定量”学习方法的理论依据及其可行性。
我认为“定量”学习法,就是学习者在内容或技能方面有计划有目的确定适宜的数量或次数,实现识记,掌握和应用的教学目标。简单一点,就是学习者应完成学习活动的量。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名言,也表达了一种学习方法,向学习者提出了量的要求。这句话强调的“量”是“熟读”和“三百首”。“熟读”就是多次读,反复读,精读。显然,将《唐诗三百首》读一遍是不能吟诗的。而《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清朝乾隆年间江苏人孙洙编选的,他的书名出自于民谚。民谚经历了唐朝到清朝的流传,说明了后人在学习中得出结论,读三百首唐诗,是强调读诗在量的方面要求多,并不是非要达到或符合三百这个数量。反证一下,将一首唐诗读三百遍,绝对是不能吟诗的。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就讲了读书学习的量:如果书看的多,文章就写的好。尽管万卷书不可能读完读懂,但要求学习者读通读懂1到N本书,完全是可以办到的;普通人在一生中,读几十本到几百本书是大有可能的。我们常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强调学习与实践的“量”的要求,既要多读书,又要多实践。假设只读一本书,只行一里路,恐怕是成不了学问,成不了的人才。可见,古人在学习中,十分强调“量”的积累。
法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885年发表的实验中,描绘了“遗忘曲线图”,就揭示了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与时间的变化规律,说明了学习需要“量”和“变量”相结合的要求。
在2008年4月18日,中国徐州矿工报载了一条信息:“义安矿推行一帮二,师带徒”定量定性学习法(http://www.xsdcb.com/)。这个短讯提到了定量定性学习法,但没有具体的论述。在2010年12月7日甘肃省民乐县政务信息网上有一则信息的标题是:“定量学习”提升社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工作。内容为:在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中实施“读、听、看、写、讲、思、研、用”的定量学习。如“月学一专题,月听一辅导,月读一本书,月看一电影(警示片),月调一道课题,月写一体会……”,对学习的“量”做了相对明确的规定。
我们查阅相关文件资料,也能从中得到有关学习的“量”的规定。在《国家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规定,从学生的健康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时间提出了“定量“的要求;小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中学生不得超过8小时,大学生不得超过10小时。在《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要求:“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其中“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是提出了限制“量”的规定。在《陕西省2010年中考政治说明》中规定考点59个,这也是个“量”的规定,对参加中考的学生做出了指导。陕西省宝鸡市第一中学《教学工作常规要求》中规定:(中学生)作业量以每天不超过1.5小时为宜,是从时间方面规定了学习者的学习“量”……以上这些文件规定,无论是从时间的角度,还是从作业的角度,都涉及到了学习定量的问题。
哲学中讲: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从古到今,从理论到实践,对学习进行“量”的规定或要求,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也被广泛地应用。我认为把“定量”引入教学过程是可行的,建立“定量学习方法”是必要的,也是细化教书育人过程的新形式,更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途径。我认为在建立“定量学习法”的操作中,可以分不同的目的、范围、类别、层次和对象进行要求与实施:1、按义务教育的新课程标准,进行“量”的要求,有利于基础教育的发展。2、按“三维目标”与教学任务,对学生提出相关的学习“量”,比如,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从0到N(题、次、小时)做不同的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强教学与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对不同的科目,可以提出不同的学习“量”,教学的各个环节更加细化,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从素质教育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上讲,定量学习,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良好的习惯。5、从活动与实践方面来讲,强调学生的参与“量”,更是有助于学生的应用、创新和发展……相反,没有“量”的要求,学习效果就比较差。当然,在目前的教学中,或多或少地有“量”的要求,还没有建立比较系统的全面的细致的体系,对“定量学习方法”的实效性、可操作性等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实践和总结;也期望各位同仁指正建议,进行参与合作,共同探讨,建立和推广“定量学习法”,增强教育活力,改进教法和学法,增强教学效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新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