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新课标中针对“写作”有以下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在学生习作中常出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词汇、语法现象或是外来词,这些“个性化”的语言,有时会阻碍学生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但同时又能真实的再现学生的内心世界。应正视这一现象,并合理、多角度地看待这一现象。
【关键词】“个性化”语言;写作;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老师走进班级里,长长的戒尺让人不觉明历。”“妈妈经常唠叨,真是醉了。”“这个偶巴好帅!”这三段文字出自中学生作文,这样的语言,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及学习生活中。语文作文教学里提倡学生使用的个性化语言是指,用形象、生动、优美、凝练和具有一定节奏的语言写出真挚感情和独特体验,而学生所使用的“个性化”语言虽然形象、生动甚至新奇,但不了解这些语言的读者很难明白文中所要表达的意义。这些“个性化”语言包括方言、网络流行语、学生自创语言(火星文)等语言,具有鲜明的特点,并且对学生写作能力产生影响。
一、“个性化”语言的特点
中学生习作中较常使用的“个性化”语言主要包括方言、网络流行语、学生自创语言(有共同爱好的群体约定俗成的文字,例如“火星文”、动漫用语等)、图标式文字等。这类文字在学生群体中广为流传,随着网络交流成为人类沟通最频繁的渠道,也随着外国文化、文字的渗透,“快餐式”文化盛行等大环境的因素,当代青少年能够涉猎的文字类型丰富多彩。因此,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也适量地加入了这样的文字。
“个性化”语言具有几个显著特征:口语化、形象化、简约化、新奇化。更多类似于口语的表述,由于简单易懂而被广泛使用;同时通过大量符号、图画式的文字让语言更加形象;当然,青少年为了追求新奇与不同,用词组、短语来表达意思,用受众较少的某行业领域的术语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二、“个性化”语言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
“个性化”语言在学生的习作中普遍存在,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系统,带着新事物特有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抗衡着传统规范的书面语言。而在学生的习作中使用这些语言,到底是好是坏,常常成为教师争论的焦点。
(一)“个性化”语言对写作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1.使用“个性化”语言,可以使写作更加真实。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目标中强调,学生要“表现自己的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真是个人的独特感受”“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经验”“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个性化”语言均来自于日常生活,表达真实情感。无论是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方言、在网络中约定俗成的网络流行语还是广为青少年使用的“火星文”,其产生和发展的需求均是现实生活中的要求。
2.使用“个性化”语言,可以使文章风格轻快明丽。
在自由的空间产生的“个性化”语言,不断向人们展示着它不可思议的构词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新的词语新的话语不断产生并广为流传。“打酱油”“人生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等那些活泼而又怪诞、幽默而又富有哲理,往往在作文中使用这些新奇的词语,能让文章的语句简短精练,却又能够较为轻松地表达内心的想法,且使文章更加轻快明丽。
(二)“个性化”语言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消极影响
无论是方言、网络流行语抑或是“火星文”,虽然使用者广,但终究没有相应的成规范的约束,青少年乱用网络语言给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教学带来极大的干扰。
1.易使规范汉字、汉语的使用受到影响。
这些“个性化”语言,容易让学生接受错别字。例如:“偶=我”“里=你”“史定了=死定了”“河蟹=和谐”等谐音字广泛使用,学生在使用时不会深入追究错字别字,更有甚者乐于使用不正确的汉字;此外,这些“个性化”语言,容易导致语法顺序失范。例如:“我走先”“我喝水先”“你不见了相当久”“鄙视你很严重” “你敢不敢不理我”等语法错误的句子被广泛运用于学生聊天内容中,甚至赢得学生青睐。当作文中的句子大量使用这些特殊的语句时,便抛弃原有的汉语语法规律,而趋向自由化、随意性的词句组合。
2.易使表达粗俗化。
随手翻一翻学生的周记,“靠被”“林被”“妖兽”“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C(脑残)”这一类源于方言及网络用语中的粗话时常出现,若是出现在人物的对话中,似乎可以被理解为是反映人物形象特点的语言,但是这样的脏话已经扩散到叙述的话语中,若不加以制止,则会丧失文章的语言价值。
3.易产生消极的价值取向。
这一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网络语言中。当课堂教授的传统作文内容与网络内容形成矛盾时,学生更偏向于模仿当下流行的文章。这些文字,大多是空洞、虚假而雷同,与今日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相去甚远,与作者们的真实生活更相去甚远。这种与主流文学背道而驰、新鲜刺激的语言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使一部分学生沉溺其中不可自拔,更有甚者放大了逆反心理,越是批评这类文章他越要写这样的文字,着实令教师苦恼。
三、结论
“个性化”语言对学生写作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作用。学生对“个性化”语言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作为教师,首先应因势利导,在肯定“个性化”语言存在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探讨“个性化”语言的特点;其次,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探究平台,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从语言文字及文学角度认知、评价“个性化”语言;最后,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个性化”语言,结合汉语言规范以及“个性化”语言中突出的、积极的特点,进行整合,创造出新的写作教学模式。这种“大教育观”的学习方式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为中学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发展空间。
(编辑:陈岑)
【关键词】“个性化”语言;写作;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老师走进班级里,长长的戒尺让人不觉明历。”“妈妈经常唠叨,真是醉了。”“这个偶巴好帅!”这三段文字出自中学生作文,这样的语言,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及学习生活中。语文作文教学里提倡学生使用的个性化语言是指,用形象、生动、优美、凝练和具有一定节奏的语言写出真挚感情和独特体验,而学生所使用的“个性化”语言虽然形象、生动甚至新奇,但不了解这些语言的读者很难明白文中所要表达的意义。这些“个性化”语言包括方言、网络流行语、学生自创语言(火星文)等语言,具有鲜明的特点,并且对学生写作能力产生影响。
一、“个性化”语言的特点
中学生习作中较常使用的“个性化”语言主要包括方言、网络流行语、学生自创语言(有共同爱好的群体约定俗成的文字,例如“火星文”、动漫用语等)、图标式文字等。这类文字在学生群体中广为流传,随着网络交流成为人类沟通最频繁的渠道,也随着外国文化、文字的渗透,“快餐式”文化盛行等大环境的因素,当代青少年能够涉猎的文字类型丰富多彩。因此,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也适量地加入了这样的文字。
“个性化”语言具有几个显著特征:口语化、形象化、简约化、新奇化。更多类似于口语的表述,由于简单易懂而被广泛使用;同时通过大量符号、图画式的文字让语言更加形象;当然,青少年为了追求新奇与不同,用词组、短语来表达意思,用受众较少的某行业领域的术语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二、“个性化”语言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
“个性化”语言在学生的习作中普遍存在,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系统,带着新事物特有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抗衡着传统规范的书面语言。而在学生的习作中使用这些语言,到底是好是坏,常常成为教师争论的焦点。
(一)“个性化”语言对写作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1.使用“个性化”语言,可以使写作更加真实。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目标中强调,学生要“表现自己的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真是个人的独特感受”“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经验”“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个性化”语言均来自于日常生活,表达真实情感。无论是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方言、在网络中约定俗成的网络流行语还是广为青少年使用的“火星文”,其产生和发展的需求均是现实生活中的要求。
2.使用“个性化”语言,可以使文章风格轻快明丽。
在自由的空间产生的“个性化”语言,不断向人们展示着它不可思议的构词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新的词语新的话语不断产生并广为流传。“打酱油”“人生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等那些活泼而又怪诞、幽默而又富有哲理,往往在作文中使用这些新奇的词语,能让文章的语句简短精练,却又能够较为轻松地表达内心的想法,且使文章更加轻快明丽。
(二)“个性化”语言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消极影响
无论是方言、网络流行语抑或是“火星文”,虽然使用者广,但终究没有相应的成规范的约束,青少年乱用网络语言给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教学带来极大的干扰。
1.易使规范汉字、汉语的使用受到影响。
这些“个性化”语言,容易让学生接受错别字。例如:“偶=我”“里=你”“史定了=死定了”“河蟹=和谐”等谐音字广泛使用,学生在使用时不会深入追究错字别字,更有甚者乐于使用不正确的汉字;此外,这些“个性化”语言,容易导致语法顺序失范。例如:“我走先”“我喝水先”“你不见了相当久”“鄙视你很严重” “你敢不敢不理我”等语法错误的句子被广泛运用于学生聊天内容中,甚至赢得学生青睐。当作文中的句子大量使用这些特殊的语句时,便抛弃原有的汉语语法规律,而趋向自由化、随意性的词句组合。
2.易使表达粗俗化。
随手翻一翻学生的周记,“靠被”“林被”“妖兽”“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C(脑残)”这一类源于方言及网络用语中的粗话时常出现,若是出现在人物的对话中,似乎可以被理解为是反映人物形象特点的语言,但是这样的脏话已经扩散到叙述的话语中,若不加以制止,则会丧失文章的语言价值。
3.易产生消极的价值取向。
这一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网络语言中。当课堂教授的传统作文内容与网络内容形成矛盾时,学生更偏向于模仿当下流行的文章。这些文字,大多是空洞、虚假而雷同,与今日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相去甚远,与作者们的真实生活更相去甚远。这种与主流文学背道而驰、新鲜刺激的语言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使一部分学生沉溺其中不可自拔,更有甚者放大了逆反心理,越是批评这类文章他越要写这样的文字,着实令教师苦恼。
三、结论
“个性化”语言对学生写作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作用。学生对“个性化”语言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作为教师,首先应因势利导,在肯定“个性化”语言存在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探讨“个性化”语言的特点;其次,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探究平台,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从语言文字及文学角度认知、评价“个性化”语言;最后,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个性化”语言,结合汉语言规范以及“个性化”语言中突出的、积极的特点,进行整合,创造出新的写作教学模式。这种“大教育观”的学习方式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为中学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发展空间。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