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评《向深度进发的中学化学教学》

来源 :化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k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的转变是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基本目标,这对我国整个教育教学体系的发展与变革提出了新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深度学习”便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以获取、加工、运用知识的重要能力.中学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基础学科,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与功能,因此它更应该通过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完成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rn现阶段,很多学者对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基础、发生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部分中学化学教师也在实践中尝试探索推进深度学习的方法、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缺乏系统性、可行性,教师对于“怎样做”还存在极大的问题与困惑.由陈广余等人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向深度迸发的中学化学教学》一书于2020年9月出版.该书作者及其编写团队均是长期扎根于化学教学实践的优秀教师、相关工作者,他们在实践中深入研究,把自己的丰富经验汇集起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分析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必修课程主题4的必做实验和教材中相应搭建活动的教学目的 ,结合相关研究构建了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认识模型.深入分析了教材中6个球棍模型搭建活动的教学功能,梳理了有机化合物结构认识方式发展和认识模型的建构过程,并进行了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分析了教学效果,提炼了促进有机化合物结构认识方式发展的模型搭建活动教学策略.
近年来STSE教育即以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4者的协调性为基础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理念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的试题量和分值所占比例逐步上升,它是提升学生必备品格、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帮助学生针对公共生活中利与弊皆有的两难问题做出正确选择的有效抓手,是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STSE的初中学生化学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为初中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快速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高中生对实验曲线理解困难的现状,为挖掘实验曲线的教学价值,以沉淀溶解平衡为例,结合课堂演示实验和教学软件,设计了“宏观-微观-符号-曲线”多重表征教学为一体的实验探究课.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实验证据,绘制实验曲线,构建微观模型和图像,从而培养学生的证据收集与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对曲线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领会各种变化曲线的来源.在曲线理解的基础上建立“溶解-平衡-转化”思维模型,以此为开展“曲线融入式”的问题引导型实验教学提供参考案例.
针对硫和氧化铜的反应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改进实验装置,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对不同条件下的反应产物,进行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征,得出更精确的实验结论.
对不加热不振荡情况下的葡萄糖银镜反应进行正交实验设计,以硝酸银浓度、氢氧化钠浓度、葡萄糖浓度3个因素为变量,设计成三因素四水平实验,利用SPSS25.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得出考虑银镜镜面效果、银镜反应时长和综合考虑2者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最佳实验条件,并结合反应机理对影响因素、最佳条件进行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