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老爸带女儿下厨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guota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先生老皮,法国人,去过很多遍布世界各地的米其林餐厅,搜集的米其林菜单足够做一个展览。从1981年到现在一直维持3星的Georges Blanc大厨还送了他亲笔签名的菜单。
  老皮爱美食,爱做饭,周末经常泡厨房。在他眼里,做饭就是一种艺术,一道看似简单的虾仁蔬菜,光酱汁就要熬3个小时。
  老皮成为超级吃货加大厨,他的妈妈功不可没——老皮不到2岁,就被妈妈领入“厨门”。老皮自己回忆说:“童年最享受的就是和妈妈一起在厨房做饭。”
  如今,老皮2岁时跟着妈妈下厨房用的围裙,穿戴到了我们女儿小米的身上。
  家有老皮这个大厨,加上小米这个小厨,我已全无用武之地,只好退居二线,负责拍照。虽然没动手,泡在厨房的时间却一样多,耳濡目染,也就明白了老皮带小米下厨的“真经”。
  从“小”开始
  小米还不会走路时,老皮就带她进厨房了,一边抱着小米,一边准备材料或做饭。
  小米第一次帮厨,也是从“小”处开始:洗菜、摘菜,在碗里将面粉、糖和黄油搅拌均匀,打鸡蛋,量一些液体材料等等。这都是一些很小、很简单的任务。
  小米刚开始帮厨时,用的是儿童餐具刀,很钝,割不到手,而且能切香蕉。我们还有一个小台座让她站着,这样,她就能在厨房的工作台上舒适地帮厨了。这些“小人版”的厨具,会让孩子觉得厨房不仅仅是大人的世界,他们自己也能找到存在感;当然,除此之外,小厨具也更安全。
  远离滚烫的锅
  当锅里的水正在沸腾,或者要煎炸东西的时候,老皮从来不让小米独自靠近。“她吓过一次,就可能再也不愿意走进厨房了。”这是老皮的理论。所以他总是提前想好有可能发生的事,比如:
  不将锅柄朝外,以免她去拉锅柄;
  避免一些不适合的菜谱,比如需要用热油炸的。
  不过,老皮只是不让小米“独自”靠近锅和火,在能陪同的情况下,他可是非常鼓励小米体验和感受的。比如下饺子时,老皮会让小米站在自己身边,让她看水从常温变得沸腾,并问她:“愿意把小手伸出来,体验锅里的水蒸气吗?”
  面团玩20分钟也不要紧
  在带孩子下厨时,你很可能会遇到这种状况:孩子对做披萨的面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拿着面团不停地揉,不停地捏,不停地端详,或是用舌头不停地舔,10多分钟过去了,他还是不按步骤进行。这时,你是不是很抓狂,各种劝说,想让他赶快把面团压平,撒上配料,赶紧放进烤箱?
  老皮可从来不这样。
  小米要玩就让她玩,别说10分钟,半个小时也不要紧。有一次,就是因为小米要玩面团,计划中午做的披萨,延后到了晚上。有时候连我这个旁观者都看不下去,老皮却总是劝我:“不要打扰孩子,就让她沉浸其中吧!”
  周末下厨更适合
  基于上述理由,所以如果真的是赶着做一顿饭的话,就不要让孩子帮忙啦。让他来学做饭,最好选在周末,因为周末的节奏比较悠闲,更能营造美好的气氛。
  有一次,小米做蓝莓酸奶棒棒冰。她在把调好的蓝莓酸奶倒进冰棒桶里时,不小心洒了一些到冰棒桶周围。老皮全程没有作声,等小米做完后,他用食指抹着洒在外面的酸奶说:“这些酸奶没有被小米送‘回家’,那就送到爸爸的肚子里吧。”
  不管小米捅了什么娄子、犯了什么错,老皮从来不直接指责,顶多是通过这种婉转的方式提醒她。
  绝不让孩子闲着
  老皮总是强调:一定要让孩子在厨房里有参与感!对此,他的4条建议是:
  首先要选对菜谱,适合带孩子下厨的菜谱不计其数,但他强调3个原则:宝宝爱吃;简单、易做;耗时不能太长。
  其次是避免选择需要昂贵食材的食谱,以免做的过程出错,造成浪费。
  第三是避免用辣椒和一些味道比较刺激的菜,比如蒜、洋葱之类的。
  最后就是家长自己要先将菜谱读几遍,了解所有的步骤,这样才能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把可操作或者有趣的部分预留给孩子,比如事先切好肉,下厨的时候让孩子用小手把盐涂抹在肉上。
  试着将每一个任务分解成多个易操作步骤,会让孩子对自己在做的事有主人翁意识,“如果孩子只是看着大人做,就不要期待他会真正喜欢上厨房。”
其他文献
逢年过节,孩子的肠胃常常受到巨大考验,一不小心就会有各种不舒服的症状,如果家长能做好预防工作及妥善护理,那么孩子的节日就会过得更舒服了。  吃得多 积食  春节的应节食物琳琅满目,家家都备了大量的鱼虾肉蛋、水果零食,孩子想吃就有,而他们还不具备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要看到喜欢吃的东西就会停不住口,常常把小肚子吃得鼓鼓的,这就为积食埋下伏笔。一旦积食,就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口臭、肚子胀、睡眠不安和手脚
妈妈希望给你多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你试着自己想办法,去争取一个满意的结果。  不久前,我陪喆同学在小区里玩耍,他在玩玩滑梯,我便在花坛边等候。正好,两个三岁多的小姑娘饶有兴趣地在花坛里“探险”,一会儿挖出一条蚯蚓,一会儿找到一朵蘑菇,两位妈妈则站在花坛不远处聊天。  这时,两个身材较为高大的男孩,目测有六七岁,气冲冲地走到这两个小女孩跟前,一场孩子间的“抢地盘”之战就此展开了——    实力悬殊的“
孩子上幼儿园前后,是教他分享的最佳时机。  之前在幼儿园实习时,我和老师共同的感受是:虽然孩子们只有3岁多,但是表现出来的素养已是天差地别。  一些孩子比较自私霸道,然而另一些孩子却发展出了惊人的好品性,他们大方把手里的东西分给其他小朋友,暖心到不行。作为老师,也会忍不住对那些有美德、懂分享的孩子多一些指导和夸赞。    这些会分享的孩子也常常散发出一种“小领袖”般的气质,吸引其他孩子围着他们转。
如果想解决孩子们之间的矛盾/问题/冷场,就让他们联合起来,对!付!某!个!大!人!  八月中从美国回来后,女儿天天疯狂地找朋友玩,为什么用疯狂这词儿呢?因为她每天六点天一亮就醒了,睁开眼就要去找小伙伴,早饭都不要吃。这样持续了三五天,后来终于敌不过困倦,又开启了七八点甚至九十点才能醒过来的节奏。  看来美国人口真的是太少了,妞天天只能和我们仨在一起太无聊了。  可是,某天,两个小闺蜜都不在家,没伴
育儿生活中,我们似乎时时刻刻都在和孩子做斗争,孩子与家长总有着不同的立场,一不小心,孩子的脾气就上来了。  孩子从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开始,延续到五六岁,依然经常出现哭闹、吼叫、噘嘴等闹脾气行为,英文叫做Tantrum。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虽然双胞胎奥利和查理在2岁时就爱和我对着干,但真正开始感觉他们的情绪,则是3岁半左右。无论是Terrible Two还是Tantrum,都是孩
还是当宝宝舒服,当爸爸妈妈好累呀。  孩子不合作时,你可以尝试一下角色互换游戏。  让孩子来当妈妈,妈妈来扮演孩子,将你们的冲突戏剧化地再现出来,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自我教育。契机1:睡前冲突屡爆发  元元是个慢性子,刷牙、冲澡都磨蹭不说,最麻烦的环节就是听睡前故事。元元的胃口不小,要一口气听三四个,听完了还有各种问题。妈妈一看,都十点多了,再不睡明早又要成“赖床精”了……劝说无用,终于没忍住
家长在制订旅行计划时,往往先考虑自己的需求,比如冬天就往海边跑,夏天热得不得了还去东南亚。其实,在旅游杂志中曝光率很高的地方,适合大人却不一定适合孩子,既然决定带孩子,就要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承受能力。  有次我们带女儿佳佳去上海,行毕总结:她最喜欢的就是九曲廊边喂鱼的环节,而最耿耿于怀的,则是黄浦江的海底隧道之旅。两岁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尤其是对黑暗和爆裂声音有恐惧的孩子,更不要贸然让他进入“恐
刚来美国时,经常听朋友分享他家孩子在童子军里攀岩走壁的故事,逃逃很为之向往,终于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加入了。其实,它是有点类似于国内的少先队,主要是帮助少年儿童增长知识,掌握技能,成为具有责任感、能够自立的公民和未来的领导者。  不过,要成为真正的童子军,至少要到五年级;他们现在只算是热身的Cub Scout(幼童军)。不过,幼童军也不是装模作样的,逃逃才加入两周左右,就已经参加了“周末户外露营”
在美国的一个学年又飞逝而过,忍不住想盘点一下儿子的各式作业课题,看看美国老师都给小孩布置什么作业,里面都有怎样的趣味、创意和想象力。  假如让你当一天校长。  在作业说明里,先列举了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比如当了校长后,第一个会改变的是什么?会加3门什么样的课程?会把办公室装饰成什么样子?会让咖啡厅加什么样的菜?如果学生行为不好被送到校长办公室会如何处理?等等。  这些问题事实上都在启发孩子的思维。回
回家过年,除了带上必备的药品,家长们最好花上几分钟认真阅读本文,掌握一些必要的应急技能。  没机会用上固然最好;万一碰上了,马上对症处理,孩子不受罪,家长也安心。  呕吐的紧急护理  孩子呕吐多数发生在半夜,家长切勿惊慌失措,及时安抚孩子并处理现场才是关键。  1.避免呛咳。第一时间让孩子坐起,把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  2.清洁口腔。呕吐后用温开水漱口,清洁口腔;婴儿可通过勤喂水达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