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贵金属,白银天然的就是财富的表现手段。因此,在古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朝贺、节令、迎生、送死、婚庆、报喜等等各个关节点上,白银货币作为贵重角色自然免不了要去游走一番。
吉语银锭,是银锭家族中的特殊一员,以其吉利祥和的铭文给冷冰冰的白色金属披上了一层温馨的外衣,令人见而生喜。
银锭自登上历史舞台,即有吉语银锭以贺节、进奉等面目出现。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银锭包括各类吉语银锭便逐渐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上至天子贵胄,下至普罗大众,处处可见其身影。及至明清,各种重量,各种质地,各种形状,各种铭文的吉语银锭(银锭形)出现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清代至民国初年由于大量银楼的参与,吉语银锭的制作和工艺水平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是吉语银锭的巅峰,留存至今的各种吉语银锭实物,就是最好的见证。
存世的各种反映民俗的吉语银锭也是历史文化的实物遗存,影响在当下社会依然存在。福、禄、寿、喜,是最为常见的吉语银锭铭文,还有一些类似但铭文、形制不同的吉语银锭则相对少见。今捡箧中陋藏数品试作说明,期能致玉出之效。
成家、立业,是父辈对子女最基本的期许,也是完整人生的最低标准。婚姻不仅是人生大事,更是成家的前提和必需。因此人们从不吝惜给予最吉祥,最美好的祝愿。古今中外,莫不如是,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婚俗。这两件(套)与此有关的民俗遗物,俗称“压箱元宝”,是旧时女子出嫁时的压箱之物,铭文饱含浓浓的亲情与祝福。这种风俗至今仍然继续着,惟形式稍异。此类元宝还有其他等等不同形制,虽外形有别,但真情如一。
这对压箱元宝(图1、图2)为铤形,银质鎏金,制作精美。在装饰手法称之为“珍珠地”上刻有“夫妇和合,百年偕老”。应为清代江浙地区的产品,是区向称富庶,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各种手工艺品是传统的优势产业,金银加工水平在国内更是首屈一指。目前所见的民俗银锭,就以江浙所制最为精美。
这件马蹄形的压箱元宝(图3)同样是江浙地区的产品,且为著名银楼“裘天宝”所出,工艺极为精美。锭面阴刻双囍,显系为婚嫁只用。锭面另焊接有交叉的毛笔和如意,其中如意的柄尾刻有卍字,寓此如意为“万事如意”。笔谐音必,锭和定同音,整个银锭包括文字部件就呈现出浓浓的祝福—“双喜临门、必定如意”。
立业,在封建时代,只能是男性的专属。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度,不但能光耀门庭,更是立业的首选。同样也为吉语银锭提供了不同的素材。
我国科举制度源于隋,完备于唐,盛于明,没亡于清。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最重要途径,也是寒门士子改变人生命运,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重要途径。金榜题名,是每个士子的梦想。“三元及第”(图4)更是梦想中的梦想。这种愿望更是直观的反映在这件清代云南的吉语锭上。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封建时代,童生要经过重重考试才能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分两个阶段,初级和正式考试。只有通过前者,才能获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童生启蒙后应童试,中试后称生员,也就是秀才。再经过层层优选考试获取参与正式科举考试的机会。接下来的正式考试分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子,卯,午,酉这四年中的八月举行。中式后称孝廉,也就是举人。获此身份,便取得了做官的资格。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乡试后次年二月在京城举行会试,中式者称进士。会试第一名称“会员”。会试后,皇帝在太和殿亲自主持考试,重新排定进士名次,称殿试。殿试分三甲,一甲一名由皇帝钦点,称“状元”。“三元”就是指乡试、会试、殿试皆为头名,又称“连中三元”。有清一代连中三元者仅有苏州人钱启和广西人陈继昌。另一位江西人戴衢亨,存有争议。
“鹿鸣首第”是一件明代与科举有关的吉语锭。此四字铭文表达方式有浓浓的牌匾的味道,直到今天在一些历史文化遗存保护较好的地区,于一些古建筑上常可见到表明自己显赫家世背景的如“尚书第”,“御史第”等等的牌匾。此锭上的“鹿鸣”指的是“鹿鸣宴”。鹿鸣宴起于唐,明清沿之,是地方地方官员于乡试放榜次日,为新晋举人和内外考官举行的宴会,因宴会开始时奏吟《诗经》中《鹿鸣》篇而得名。“首第”可直接理解为“第一家”。“鹿鸣宴”是为中式举人而设,“鹿鸣首第”的意思通俗点就是“解元之家”,此家有人中了解元。类似的祝福用语还有“鹿鸣得意”等。此锭个人理解为中举之家为纪荣耀,铸此用于馈赠。
“喜报”(图5)是枚首见的五两川锭,制作规整大气,颇有官锭风范。古时士子赶考试毕,中式的通知文书有称“喜报”者,有称“捷报”者。因是孤例,故亦将其归入于科举有关的吉语银锭中。
正是吉语银锭带给人们视觉和心理的愉悦感受,各类吉语银锭一直是藏家和爱好者竞相追逐的热门品种。也因其铭文呈现的不同文化内涵而深受不同人群的喜爱。
吉语银锭,是银锭家族中的特殊一员,以其吉利祥和的铭文给冷冰冰的白色金属披上了一层温馨的外衣,令人见而生喜。
银锭自登上历史舞台,即有吉语银锭以贺节、进奉等面目出现。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银锭包括各类吉语银锭便逐渐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上至天子贵胄,下至普罗大众,处处可见其身影。及至明清,各种重量,各种质地,各种形状,各种铭文的吉语银锭(银锭形)出现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清代至民国初年由于大量银楼的参与,吉语银锭的制作和工艺水平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是吉语银锭的巅峰,留存至今的各种吉语银锭实物,就是最好的见证。
存世的各种反映民俗的吉语银锭也是历史文化的实物遗存,影响在当下社会依然存在。福、禄、寿、喜,是最为常见的吉语银锭铭文,还有一些类似但铭文、形制不同的吉语银锭则相对少见。今捡箧中陋藏数品试作说明,期能致玉出之效。
成家、立业,是父辈对子女最基本的期许,也是完整人生的最低标准。婚姻不仅是人生大事,更是成家的前提和必需。因此人们从不吝惜给予最吉祥,最美好的祝愿。古今中外,莫不如是,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婚俗。这两件(套)与此有关的民俗遗物,俗称“压箱元宝”,是旧时女子出嫁时的压箱之物,铭文饱含浓浓的亲情与祝福。这种风俗至今仍然继续着,惟形式稍异。此类元宝还有其他等等不同形制,虽外形有别,但真情如一。
这对压箱元宝(图1、图2)为铤形,银质鎏金,制作精美。在装饰手法称之为“珍珠地”上刻有“夫妇和合,百年偕老”。应为清代江浙地区的产品,是区向称富庶,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各种手工艺品是传统的优势产业,金银加工水平在国内更是首屈一指。目前所见的民俗银锭,就以江浙所制最为精美。
这件马蹄形的压箱元宝(图3)同样是江浙地区的产品,且为著名银楼“裘天宝”所出,工艺极为精美。锭面阴刻双囍,显系为婚嫁只用。锭面另焊接有交叉的毛笔和如意,其中如意的柄尾刻有卍字,寓此如意为“万事如意”。笔谐音必,锭和定同音,整个银锭包括文字部件就呈现出浓浓的祝福—“双喜临门、必定如意”。
立业,在封建时代,只能是男性的专属。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度,不但能光耀门庭,更是立业的首选。同样也为吉语银锭提供了不同的素材。
我国科举制度源于隋,完备于唐,盛于明,没亡于清。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最重要途径,也是寒门士子改变人生命运,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重要途径。金榜题名,是每个士子的梦想。“三元及第”(图4)更是梦想中的梦想。这种愿望更是直观的反映在这件清代云南的吉语锭上。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封建时代,童生要经过重重考试才能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分两个阶段,初级和正式考试。只有通过前者,才能获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童生启蒙后应童试,中试后称生员,也就是秀才。再经过层层优选考试获取参与正式科举考试的机会。接下来的正式考试分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子,卯,午,酉这四年中的八月举行。中式后称孝廉,也就是举人。获此身份,便取得了做官的资格。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乡试后次年二月在京城举行会试,中式者称进士。会试第一名称“会员”。会试后,皇帝在太和殿亲自主持考试,重新排定进士名次,称殿试。殿试分三甲,一甲一名由皇帝钦点,称“状元”。“三元”就是指乡试、会试、殿试皆为头名,又称“连中三元”。有清一代连中三元者仅有苏州人钱启和广西人陈继昌。另一位江西人戴衢亨,存有争议。
“鹿鸣首第”是一件明代与科举有关的吉语锭。此四字铭文表达方式有浓浓的牌匾的味道,直到今天在一些历史文化遗存保护较好的地区,于一些古建筑上常可见到表明自己显赫家世背景的如“尚书第”,“御史第”等等的牌匾。此锭上的“鹿鸣”指的是“鹿鸣宴”。鹿鸣宴起于唐,明清沿之,是地方地方官员于乡试放榜次日,为新晋举人和内外考官举行的宴会,因宴会开始时奏吟《诗经》中《鹿鸣》篇而得名。“首第”可直接理解为“第一家”。“鹿鸣宴”是为中式举人而设,“鹿鸣首第”的意思通俗点就是“解元之家”,此家有人中了解元。类似的祝福用语还有“鹿鸣得意”等。此锭个人理解为中举之家为纪荣耀,铸此用于馈赠。
“喜报”(图5)是枚首见的五两川锭,制作规整大气,颇有官锭风范。古时士子赶考试毕,中式的通知文书有称“喜报”者,有称“捷报”者。因是孤例,故亦将其归入于科举有关的吉语银锭中。
正是吉语银锭带给人们视觉和心理的愉悦感受,各类吉语银锭一直是藏家和爱好者竞相追逐的热门品种。也因其铭文呈现的不同文化内涵而深受不同人群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