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园林艺术作为人与自然交接面上的特殊艺术,是表达人与自然关系最直接、联系最紧密的一种物质手段和精神创作。所以它深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与地质地貌、水文、植物等自然因素联系非常密切。造园时多利用当地的材料和自然的山水条件,进行创作,因而带有明显的地域因素。但是中西园林艺木虽然存在于不同的时空中,两者在诸多方面也存在着深刻的同一性。
关键词:国内外园林艺术;对比;结合
一、中西方社会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园林景观的差异
优越的地理环境,使中国人安于现状,没有了改造自然的动力。传统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技术墨守成规,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广较慢,使人们意识形态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都怀着恐惧和敬畏的心理,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保持着一种浓厚的神秘性。另外,作为中国古代的最主要的思想意识的儒家、道家、佛教,他们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均主张顺其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客观与主观的双重原因,逐渐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对山水自然的总体意识和态度,即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崇尚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保持和谐统一,这种观念直接联系着古典哲学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从崇拜自然,再到模拟自然,师法自然,写意自然的发展过程。“自然”是传统园林艺术中恒久不变的主题,不管是现实中的自然,还是人们理想中的自然。把“山水美”视其为“自然美”的象征,山水美就是最理想的“自
然美”。所以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观”主要表现为“山水即自然”,“曲即自然”,“天然即自然”。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把山水美作为重点来表现,尤其是私家园林,通过小中见大的手法,象征性地表现自然,“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而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西方人要生存就必须以“征服者”的姿态来面对自然界,就必须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因而人们把自然界作为彻底征服和改造的对象,这是使自然服从于人,人定胜天西方传统自然观形成的基础。另外西方古代很多哲学家都认为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所以把认识论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纲。随着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培根、霍布士为代表的唯物主义者和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论,强调人类可以征服自然界,能在自然界得到人所需要的任何财富。西方哲学这种人与自然处于对立的关系,进一步推动了西方传统自然观的发展——人要改造自然,人要战胜自然。西方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观”,强调人工美高于自然美,体现了西方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在西方传统园林设计中认为自然之物是粗糙不美的,唯有通过人的加工,使它们严格服从于数、
秩序、匀称、整齐等,才能用于园林欣赏。古希腊园林中矩形布局以及“黄金分割”的运用;罗马时期对园林里的树木进行几何形的修剪;到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园林更是达到了顶峰,轴线对称,几何图案的组织,体现出布局均匀、秩序井然的风格,使人深深感受到人类是自然的征服和改造者。追求园林的整齐、规整和比例、秩序便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审美特征。
二、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同一性
中西园林艺术的人类同十性。中西园林艺术的太类同1性还可从园林式样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挤一点娜籽卿抨:园林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良然,但归根结底还是人创造的,所以人的思想,特别是人对自然的态度便很自然地反映十园林样式上。中西园林艺术在共同的环境问题面前,殊途同归,共同走向白然生态的新园林。中西园林艺术的这种趋同现象使两者的人类伺一性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
中西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一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夺封建时代,中国和西方两大文化区虽然相互隔绝(丝绸产路上的交往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由于社合制度大体相同,来定了大体相同的社会意识,当然_也决定了园林艺术的中西之同多于中西之异。园林艺术在社会特性上的中西同一性突出地表那在园林艺术的服务对象上·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下性也表现在西方发达的再现艺术和中国发达的表现艺术的高度融合上。中方园林艺术在塑造园林美景的同时,注重艺术已经的创造。西方现代艺术典型向意境塑造转化,从而使东西方艺术殊途同归,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的融合。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物质同一性。从造园材料方面我们亦可看出园林艺术的同一性。在园林构成中中西园林艺术品的那些物质材料也是天地间的一些及平凡之物:土地,山石,水体,树木,花草,建筑……丝毫没有什么奇特之处。我们只需在山水花木这些物质形态的水平上便可窥见两者同一性的存在。柏树,杜鹃在中国园林中属于珍贵花木,它们到了西方园林,同样是创造园林艺术的极好素材。在花木配置方面,繁花似锦,重瓣美艳,香气怡人,四季常青……不管哪个名族,无一例外,恐怕都会喜欢吧。
中西方园林艺术交流的同一性。从歇洲人对中国园林艺术的赞美与仿造的史实中,以汉当令中国园林又尸度引起欧洲的兴趣,我们完个可以悟出园林文化的人类同一性。要不然,出现在中国土地上的园林文化,怎么能够打动生活在逝远的西方仁地上的人心?如果没有这种同一性,作为西方文化的故长,又怎能容纳东方文化的泛滥?当然,这只是中西园林艺术辛流的一个方两。大概在16、17世纪的时候,基督教会在我国出一资兴建了不少西式建筑,园庭作为建筑的引伸。随着西方思潮和物质文明的入浸,尤其是建莽艺术的西化,在绿化境上也不可避免地出观了西式园林,澳门、广州、扬州、安庆等地不仅有许多西式建筑,也出现了一些仿西式园林,如扬州有仿西式建筑和园林的澄碧堂,水竹居,左靠山。
由是观之,园林艺术确实存在着全人类的深层的同一性。中西园林艺术两者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黑格尔说过:“种子已包含整个植物在内”。恩格斯更进一步指出:个体发育史乃是整个人类进化史的缩黔。而列宁的论述最精妙:“任何个别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现代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各民族的文化(包括园林)其实是大同小导的。庄子的话自有其辩证法在:“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二也,”、确乎如此!不仅人类同源、世界一体、人性同一,而且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无不具有深刻的同一性,属于同一种意识形态的中、西方园林艺术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 毛子强《中西传统园林的相互影响》.
[2] 郑智聪 《 中西园林文化与现代居住景观设计的关系》.
关键词:国内外园林艺术;对比;结合
一、中西方社会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园林景观的差异
优越的地理环境,使中国人安于现状,没有了改造自然的动力。传统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技术墨守成规,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广较慢,使人们意识形态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都怀着恐惧和敬畏的心理,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保持着一种浓厚的神秘性。另外,作为中国古代的最主要的思想意识的儒家、道家、佛教,他们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均主张顺其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客观与主观的双重原因,逐渐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对山水自然的总体意识和态度,即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崇尚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保持和谐统一,这种观念直接联系着古典哲学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从崇拜自然,再到模拟自然,师法自然,写意自然的发展过程。“自然”是传统园林艺术中恒久不变的主题,不管是现实中的自然,还是人们理想中的自然。把“山水美”视其为“自然美”的象征,山水美就是最理想的“自
然美”。所以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观”主要表现为“山水即自然”,“曲即自然”,“天然即自然”。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把山水美作为重点来表现,尤其是私家园林,通过小中见大的手法,象征性地表现自然,“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而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西方人要生存就必须以“征服者”的姿态来面对自然界,就必须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因而人们把自然界作为彻底征服和改造的对象,这是使自然服从于人,人定胜天西方传统自然观形成的基础。另外西方古代很多哲学家都认为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所以把认识论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纲。随着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培根、霍布士为代表的唯物主义者和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论,强调人类可以征服自然界,能在自然界得到人所需要的任何财富。西方哲学这种人与自然处于对立的关系,进一步推动了西方传统自然观的发展——人要改造自然,人要战胜自然。西方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观”,强调人工美高于自然美,体现了西方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在西方传统园林设计中认为自然之物是粗糙不美的,唯有通过人的加工,使它们严格服从于数、
秩序、匀称、整齐等,才能用于园林欣赏。古希腊园林中矩形布局以及“黄金分割”的运用;罗马时期对园林里的树木进行几何形的修剪;到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园林更是达到了顶峰,轴线对称,几何图案的组织,体现出布局均匀、秩序井然的风格,使人深深感受到人类是自然的征服和改造者。追求园林的整齐、规整和比例、秩序便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审美特征。
二、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同一性
中西园林艺术的人类同十性。中西园林艺术的太类同1性还可从园林式样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挤一点娜籽卿抨:园林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良然,但归根结底还是人创造的,所以人的思想,特别是人对自然的态度便很自然地反映十园林样式上。中西园林艺术在共同的环境问题面前,殊途同归,共同走向白然生态的新园林。中西园林艺术的这种趋同现象使两者的人类伺一性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
中西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一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夺封建时代,中国和西方两大文化区虽然相互隔绝(丝绸产路上的交往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由于社合制度大体相同,来定了大体相同的社会意识,当然_也决定了园林艺术的中西之同多于中西之异。园林艺术在社会特性上的中西同一性突出地表那在园林艺术的服务对象上·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下性也表现在西方发达的再现艺术和中国发达的表现艺术的高度融合上。中方园林艺术在塑造园林美景的同时,注重艺术已经的创造。西方现代艺术典型向意境塑造转化,从而使东西方艺术殊途同归,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的融合。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物质同一性。从造园材料方面我们亦可看出园林艺术的同一性。在园林构成中中西园林艺术品的那些物质材料也是天地间的一些及平凡之物:土地,山石,水体,树木,花草,建筑……丝毫没有什么奇特之处。我们只需在山水花木这些物质形态的水平上便可窥见两者同一性的存在。柏树,杜鹃在中国园林中属于珍贵花木,它们到了西方园林,同样是创造园林艺术的极好素材。在花木配置方面,繁花似锦,重瓣美艳,香气怡人,四季常青……不管哪个名族,无一例外,恐怕都会喜欢吧。
中西方园林艺术交流的同一性。从歇洲人对中国园林艺术的赞美与仿造的史实中,以汉当令中国园林又尸度引起欧洲的兴趣,我们完个可以悟出园林文化的人类同一性。要不然,出现在中国土地上的园林文化,怎么能够打动生活在逝远的西方仁地上的人心?如果没有这种同一性,作为西方文化的故长,又怎能容纳东方文化的泛滥?当然,这只是中西园林艺术辛流的一个方两。大概在16、17世纪的时候,基督教会在我国出一资兴建了不少西式建筑,园庭作为建筑的引伸。随着西方思潮和物质文明的入浸,尤其是建莽艺术的西化,在绿化境上也不可避免地出观了西式园林,澳门、广州、扬州、安庆等地不仅有许多西式建筑,也出现了一些仿西式园林,如扬州有仿西式建筑和园林的澄碧堂,水竹居,左靠山。
由是观之,园林艺术确实存在着全人类的深层的同一性。中西园林艺术两者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黑格尔说过:“种子已包含整个植物在内”。恩格斯更进一步指出:个体发育史乃是整个人类进化史的缩黔。而列宁的论述最精妙:“任何个别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现代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各民族的文化(包括园林)其实是大同小导的。庄子的话自有其辩证法在:“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二也,”、确乎如此!不仅人类同源、世界一体、人性同一,而且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无不具有深刻的同一性,属于同一种意识形态的中、西方园林艺术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 毛子强《中西传统园林的相互影响》.
[2] 郑智聪 《 中西园林文化与现代居住景观设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