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导引系统事业部是一支年轻化、专业化、充满朝气的团队。近年来,事业部团支部秉承“服务科研任务,服务青年成长”的理念,坚定“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围绕空空导弹事业,不断提升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为国防事业贡献青春力量。以第24届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王炜强、第十四届河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郭玉霞为代表,先后有9名青年获得地市级以上荣誉称号;以天线与天线罩专业室为代表的青年集体获得洛阳市青年文明号等2项地市级以上荣誉。
导引系统事业部团支部引领团员青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航空工业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持续推进“青年大学习”,组织团员青年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罗阳、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李天、“航空科技英才”董秉印等航空先进人物事迹,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引导团员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防事业建设中去。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事业部团支部通过情景报告会、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将党的理论青年化阐释,让党的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在清明节组织青年开展“学党史 祭英烈”活动,深入学习“航空科技英才”董秉印事迹,传承老一辈航空人优良传统;在洛阳市革命烈士陵园,学习洛阳解放的艰难历史和洛阳籍革命烈士的事迹,开展沉浸式教学,激发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国防事业的决心。95后青年牛子豪表示:“当代青年要铭记烈士们的英雄事迹、铭记革命精神、铭记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传承红色基因,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而努力奋斗。”
事业部团支部聚焦国防建设需要,持续开展基于“工作特征模型”的青年突击队活动,发挥青年敢于夺红旗、争第一的气概,在重点型号工程中展现青年风采。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国际局势剧烈动荡的形势下,事业部团支部青年突击队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完成急难险重任务15项,直接参与青年168人次,累计加班近万小时,有效地解决了型号研制中的难点,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多个型号研制任务,在双线作战中展现出航空青年的青春担当。
某型号项目技术指标高,创新风险大。面对挑战,研发团队成员没有向压力低头,没有在困难和失利面前气馁,而是挺直脊梁,奋发图强,激发出更加强劲的奋斗动力,把研制步伐迈得更稳健更坚实。陈伟从系统需求着手,深入分析,勇于打破常规,提出了全新的软件架构规划;杨丽丽、邢川、马悦琪、国磊等人紧密配合,不断完善补充各个模块间的逻辑关系与代码细节,多少次因为一个问题不能解决而深入研讨到深夜,实验室的灯已经不记得多少次彻夜点亮。经过一轮轮的深入讨论与修改,这个平均年龄仅33岁的团队在极其有限的时间之内研发出全新的系统软件。
事业部团支部实施“牵手——放手”青年培养计划,进行一对一职业导师指导,制定青年近、中、远期成长目标,畅通青年职业通道。组织青年揭榜挂帅,开展创新课题研究,促进青年“型号成功我成才”。
89年出生的青年吴元伟,因为性格沉稳、办事可靠,加之面相天生有些老成,获得了与其年龄不太相称的外号——“老吴”。老吴紧跟项目需求,立足专业方向,为了保证产品性能在严苛的指标考核中脱颖而出,创新性提出新的设计思路,开发了环境适应性评估软件,使得技术方案论证更具针对性、定量化、可视化,为后续其他项目方案的论证,提供了一套简洁、高效的评估方法。
2016年夏,事業部预见性地成立了计算驱动的创新技术研发团队,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潮,着力开展相应创新技术在航空工业领域的应用研究,力图实现“弯道超车”。研究工作伊始,摆在团队面前的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只能通过自己的探索一步步向前推进。庄旭阳带领团队成员一边积极查阅文献资料学习基础理论,一边苦苦思索实际应用问题。成功,就是比失败多一次的尝试。经过团队成员的不懈探索,实现了前沿技术由学术研究层面到工程化实现的突破。自此,事业部项目研制进入“数据驱动与知识引导”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一项项技术突破的取得,是事业部青年不怕失败、日夜坚守的反复探索与尝试,是青年不断创新、超越自我的自强奋进之路。
以服务型号、服务一线、服务外场为重点,导引系统事业部团支部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定期开展“爱祖国,爱航空,航空科普进校园”活动,点亮孩子们的航空梦。团支部连续12年坚持开展“情系陈湾”联系慰问洛阳市新安县陈湾小学活动,进行捐助及家访,鼓励受助学生努力读书、树立人生理想。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广大青年在疫情防控战线上开展体温测试、排查登记、分餐送餐、消毒清理、自愿捐款等工作,制作微视频、创作“同心战‘疫’”书法绘画作品,传递了疫情防控青春正能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事业部的青年紧密团结,弘扬“航空报国”精神,担当“航空强国”使命,在科技创新之路上稳扎稳打,不断前行,用自身的行动,书写着当代青年建设国防事业新篇章。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
导引系统事业部团支部引领团员青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航空工业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持续推进“青年大学习”,组织团员青年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罗阳、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李天、“航空科技英才”董秉印等航空先进人物事迹,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引导团员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防事业建设中去。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事业部团支部通过情景报告会、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将党的理论青年化阐释,让党的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在清明节组织青年开展“学党史 祭英烈”活动,深入学习“航空科技英才”董秉印事迹,传承老一辈航空人优良传统;在洛阳市革命烈士陵园,学习洛阳解放的艰难历史和洛阳籍革命烈士的事迹,开展沉浸式教学,激发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国防事业的决心。95后青年牛子豪表示:“当代青年要铭记烈士们的英雄事迹、铭记革命精神、铭记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传承红色基因,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而努力奋斗。”
航空报国,彰显青春力量
事业部团支部聚焦国防建设需要,持续开展基于“工作特征模型”的青年突击队活动,发挥青年敢于夺红旗、争第一的气概,在重点型号工程中展现青年风采。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国际局势剧烈动荡的形势下,事业部团支部青年突击队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完成急难险重任务15项,直接参与青年168人次,累计加班近万小时,有效地解决了型号研制中的难点,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多个型号研制任务,在双线作战中展现出航空青年的青春担当。
某型号项目技术指标高,创新风险大。面对挑战,研发团队成员没有向压力低头,没有在困难和失利面前气馁,而是挺直脊梁,奋发图强,激发出更加强劲的奋斗动力,把研制步伐迈得更稳健更坚实。陈伟从系统需求着手,深入分析,勇于打破常规,提出了全新的软件架构规划;杨丽丽、邢川、马悦琪、国磊等人紧密配合,不断完善补充各个模块间的逻辑关系与代码细节,多少次因为一个问题不能解决而深入研讨到深夜,实验室的灯已经不记得多少次彻夜点亮。经过一轮轮的深入讨论与修改,这个平均年龄仅33岁的团队在极其有限的时间之内研发出全新的系统软件。
浓厚创新氛围,助力青年成长
事业部团支部实施“牵手——放手”青年培养计划,进行一对一职业导师指导,制定青年近、中、远期成长目标,畅通青年职业通道。组织青年揭榜挂帅,开展创新课题研究,促进青年“型号成功我成才”。
89年出生的青年吴元伟,因为性格沉稳、办事可靠,加之面相天生有些老成,获得了与其年龄不太相称的外号——“老吴”。老吴紧跟项目需求,立足专业方向,为了保证产品性能在严苛的指标考核中脱颖而出,创新性提出新的设计思路,开发了环境适应性评估软件,使得技术方案论证更具针对性、定量化、可视化,为后续其他项目方案的论证,提供了一套简洁、高效的评估方法。
2016年夏,事業部预见性地成立了计算驱动的创新技术研发团队,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潮,着力开展相应创新技术在航空工业领域的应用研究,力图实现“弯道超车”。研究工作伊始,摆在团队面前的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只能通过自己的探索一步步向前推进。庄旭阳带领团队成员一边积极查阅文献资料学习基础理论,一边苦苦思索实际应用问题。成功,就是比失败多一次的尝试。经过团队成员的不懈探索,实现了前沿技术由学术研究层面到工程化实现的突破。自此,事业部项目研制进入“数据驱动与知识引导”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一项项技术突破的取得,是事业部青年不怕失败、日夜坚守的反复探索与尝试,是青年不断创新、超越自我的自强奋进之路。
践行青年责任,传递青春正能量
以服务型号、服务一线、服务外场为重点,导引系统事业部团支部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定期开展“爱祖国,爱航空,航空科普进校园”活动,点亮孩子们的航空梦。团支部连续12年坚持开展“情系陈湾”联系慰问洛阳市新安县陈湾小学活动,进行捐助及家访,鼓励受助学生努力读书、树立人生理想。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广大青年在疫情防控战线上开展体温测试、排查登记、分餐送餐、消毒清理、自愿捐款等工作,制作微视频、创作“同心战‘疫’”书法绘画作品,传递了疫情防控青春正能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事业部的青年紧密团结,弘扬“航空报国”精神,担当“航空强国”使命,在科技创新之路上稳扎稳打,不断前行,用自身的行动,书写着当代青年建设国防事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