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作者在电子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有关途径,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电子技术学科课堂教学问题情境
当学生接触的学习内容与原有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就会产生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即问题情境,其形成包括未知事物或目的、思维动机的产生、学生的知识水平三个要素,同时又依赖于问题。没有了问题,学生就不会产生心理困境;教师若不能正确处理问题的学习与知识系统性之间的关系,就无法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大多出现在知识获得的首尾。在知识学习之前,问题被作为导入的引子,一旦完成引入作用,就被扔在一边而不去解决;知识学习过程中若有需要再引入一个问题,完成其功能后,又被扔在一边;知识获得后,再拿另外一些问题供学生练习以巩固知识。这种问题情境把知识的获得与应用割裂开来了。当围绕某知识而出现的各问题之间的关系松散零碎,缺乏系统联系时,教师如能用一个问题连贯之,伴随知识获得的始终,再辅以其他的变式问题,便能促成知识的灵活迁移。如果所提有问题只是为引导新知识而加工的,缺乏生活基础,对学生而言,这样的问题有点突如其来,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以电子技术学科为例探索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
1.运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电子技术学科教学中,精心设计的实验能促进学生在产生的问题情境中形成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探索。教授“多谐振荡电路”时,笔者先做一组演示实验,呈现红绿两个发光二极管(LED)交替发光现象,学生看后很惊讶,此时设问:“该电路并没有与信号源连接,按理说没输出信号,但为什么有电压交替变化输出信号呢?”接着改变可变电位器阻值大小,观察LED闪烁快慢变化;保持可变电位器阻值不变,改变电容器的容量,观察LED的闪烁频率变化情况。由实验现象请学生思考振荡频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并确定正比或反比关系,运用观察、对比、提问,学生由实验现象和推理得到正确的定性结果,不仅引出和加深了对振荡电路频率计算公式的记忆,而且探索了多谐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
2.运用启发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有些内容可由学生对旧知的掌握程度设置启发性的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方法。教学“多级放大电路”时,笔者依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启发学生:“放大电路分为几类?什么电路既能放大电压信号又能放大电流信号?放大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放大电路之间有几种耦合形式?多级放大电路的总放大倍数如何计算?”学生回顾已学的基础放大电路的知识,举一反三,掌握了多级放大电路工作原理与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也逐渐弄清了“直流信号”与“交流信号”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3.运用纠错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遇到新问题时,会因原有知识经验或思维定势的影响,得到错误的结果。如教学“放大电路”时,笔者提出问题:“一个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是否越大越好?”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是”。事实上一个高放大倍数的放大器不稳定且失真也大,故答案是否定的。此时学生感到惊讶,迫切地想找到问题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这时引导学生“非线性失真”、“放大器动态范围”、“自激振荡”等知识,帮助学生解决认知冲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运用课堂讨论创设问题情境
讨论对激发学生的思维非常有效。利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引起矛盾冲突,引导学生讨论。讨论中学生希望被认可的愿望很强烈,教师鼓励发表意见的同时,适时地引导他们冷静分析,从不同侧面去认识解决问题。学习“光敏二极管的运用”后,我提出“光敏二极管除了用于光控电路自动控制电灯外还有他用吗?”学生讨论:可用于饮水机自动加热控制,可做光敏式防盗报警器,可把二极管装到电话机中,使振铃声具有智能功能……讨论中问题解决了,更将知识生活化了。
5.运用叙述科学家史实创设问题情境
科学家的科学发现经历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有激励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其生动素材恰构成一种有效的问题情境。如欧姆定律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科学认识的提高和真理的发现要经历漫长艰辛的探索研究过程,学生既树立探究科学奥秘的意识,又加深知识的记忆。
二、对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
1.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投给学生一个特定信号,比平铺直叙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自觉地问问题,无形中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同时又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2.巧妙的问题情境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上善于发问、巧于发问对师生双方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课堂上巧妙设置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围绕情境逐步为学生创造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3.科学的问题情境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有层次的问题,用组合、铺垫和设台阶等方法提高问题情境的整体效应,学生在逐层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综合概括和表达能力,养成言之有物、有序、有理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能帮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学习求知欲,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与情感共鸣,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感悟与体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张桂春编著.高等教育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朝阳.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原则.职教通讯,2006,(1).
关键词: 电子技术学科课堂教学问题情境
当学生接触的学习内容与原有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就会产生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即问题情境,其形成包括未知事物或目的、思维动机的产生、学生的知识水平三个要素,同时又依赖于问题。没有了问题,学生就不会产生心理困境;教师若不能正确处理问题的学习与知识系统性之间的关系,就无法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大多出现在知识获得的首尾。在知识学习之前,问题被作为导入的引子,一旦完成引入作用,就被扔在一边而不去解决;知识学习过程中若有需要再引入一个问题,完成其功能后,又被扔在一边;知识获得后,再拿另外一些问题供学生练习以巩固知识。这种问题情境把知识的获得与应用割裂开来了。当围绕某知识而出现的各问题之间的关系松散零碎,缺乏系统联系时,教师如能用一个问题连贯之,伴随知识获得的始终,再辅以其他的变式问题,便能促成知识的灵活迁移。如果所提有问题只是为引导新知识而加工的,缺乏生活基础,对学生而言,这样的问题有点突如其来,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以电子技术学科为例探索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
1.运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电子技术学科教学中,精心设计的实验能促进学生在产生的问题情境中形成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探索。教授“多谐振荡电路”时,笔者先做一组演示实验,呈现红绿两个发光二极管(LED)交替发光现象,学生看后很惊讶,此时设问:“该电路并没有与信号源连接,按理说没输出信号,但为什么有电压交替变化输出信号呢?”接着改变可变电位器阻值大小,观察LED闪烁快慢变化;保持可变电位器阻值不变,改变电容器的容量,观察LED的闪烁频率变化情况。由实验现象请学生思考振荡频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并确定正比或反比关系,运用观察、对比、提问,学生由实验现象和推理得到正确的定性结果,不仅引出和加深了对振荡电路频率计算公式的记忆,而且探索了多谐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
2.运用启发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有些内容可由学生对旧知的掌握程度设置启发性的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方法。教学“多级放大电路”时,笔者依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启发学生:“放大电路分为几类?什么电路既能放大电压信号又能放大电流信号?放大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放大电路之间有几种耦合形式?多级放大电路的总放大倍数如何计算?”学生回顾已学的基础放大电路的知识,举一反三,掌握了多级放大电路工作原理与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也逐渐弄清了“直流信号”与“交流信号”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3.运用纠错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遇到新问题时,会因原有知识经验或思维定势的影响,得到错误的结果。如教学“放大电路”时,笔者提出问题:“一个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是否越大越好?”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是”。事实上一个高放大倍数的放大器不稳定且失真也大,故答案是否定的。此时学生感到惊讶,迫切地想找到问题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这时引导学生“非线性失真”、“放大器动态范围”、“自激振荡”等知识,帮助学生解决认知冲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运用课堂讨论创设问题情境
讨论对激发学生的思维非常有效。利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引起矛盾冲突,引导学生讨论。讨论中学生希望被认可的愿望很强烈,教师鼓励发表意见的同时,适时地引导他们冷静分析,从不同侧面去认识解决问题。学习“光敏二极管的运用”后,我提出“光敏二极管除了用于光控电路自动控制电灯外还有他用吗?”学生讨论:可用于饮水机自动加热控制,可做光敏式防盗报警器,可把二极管装到电话机中,使振铃声具有智能功能……讨论中问题解决了,更将知识生活化了。
5.运用叙述科学家史实创设问题情境
科学家的科学发现经历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有激励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其生动素材恰构成一种有效的问题情境。如欧姆定律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科学认识的提高和真理的发现要经历漫长艰辛的探索研究过程,学生既树立探究科学奥秘的意识,又加深知识的记忆。
二、对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
1.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投给学生一个特定信号,比平铺直叙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自觉地问问题,无形中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同时又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2.巧妙的问题情境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上善于发问、巧于发问对师生双方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课堂上巧妙设置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围绕情境逐步为学生创造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3.科学的问题情境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有层次的问题,用组合、铺垫和设台阶等方法提高问题情境的整体效应,学生在逐层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综合概括和表达能力,养成言之有物、有序、有理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能帮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学习求知欲,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与情感共鸣,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感悟与体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张桂春编著.高等教育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朝阳.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原则.职教通讯,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