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心理咨询的多重咨访关系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wellerym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高校心理咨询的多重咨访关系,从心理咨询中咨访关系的重要性出发,分析高校多重咨访关系中来访者的特点、咨询师的角色、心理督导对咨访关系的影响等,提出确定咨访关系的纯粹性、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发挥双重咨询关系的作用、激励心理咨询师定期接受心理督导等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途径,以提高高校心理咨询效果。
  【关键词】高校 心理咨询 多重咨访关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128-03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与伦理守则》(以下简称《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中规定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即咨访关系)应该是纯粹的咨询关系,不能存在其他关系,这些设置不仅保护来访者的利益,更保护咨询师的利益,保证心理咨询的专业性和独立性。高校是重要的育人环境,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不仅有咨访关系,还存在其他复杂关系,如高校心理咨询师队伍中有的是教师,有的是行政管理人员,或者咨询师与来访者都和其他某位教师有关系,咨询师与来访者有时候在学校的某个场合会相遇,咨访双方至少存在间接的师生关系,这些现象都属于多重关系。《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一条第七款指出:“心理师要清楚地了解多重关系(例如与寻求专业帮助者发展家庭的、社交的、经济的、商业的或者亲密的个人关系)对专业判断力的不利影响及其伤害寻求专业服务者福祉的潜在危险性,尽可能避免与寻求专业服务者发生多重关系。”多重关系下的心理咨询有伤害和剥削来访者的潜在危险,考验咨询师在咨询中的觉察性、感受力。多重关系下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如何减少多重关系给咨询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心理咨询的效果,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要共同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心理咨询中咨访关系的重要性
  在心理咨询中重要的疗效因子是咨访关系,良好的咨询关系是来访者获得有效帮助最重要的保证。其一,因心理问题前来咨询的大学生中,多数是因为人际关系等问题导致焦虑、抑郁、强迫、情绪不佳,或无法正常地学习和生活,良好的咨访关系能使来访者产生新的情感体验。其二,良好的咨访关系能增强来访者的安全感,修正其缺乏安全感的体验,增强自体功能,主动探索新的健康人际关系模式。其三,来访者和咨询师在咨询中会重现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活现其与父母的关系模式,咨询师在咨询现场要有敏锐的感受和理解,才能看到和理解来访者与咨询的关系。其四,咨询师对来访者表现的接纳性和包容性,让来访者感到被重要他人理解和尊重,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悦纳,有力量去修复创伤体验,从而获得疗愈。
  二、高校多重咨访关系现状
  (一)来访者的特点
  从来访者的角度来说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希望咨询的教师是自己熟悉的,可以在咨询室以外的地方存在关系,这样比较容易打开自己;二是希望单纯只是咨询关系,不想让人知道自己进行过咨询。这两种情况可能同时存在。一方面,学生如果是因辅导员、班主任或者课程教师等身份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任,从而约谈进行咨询,那么,受限于心理咨询师的双重身份而被转介给其他咨询师,学生潜意识就会处在一个稍微弱的位置,可能会产生较高的心理防御,不愿意在陌生的咨询师面前过多地暴露自己。当人们自我力量不足时,正常情感反应、信号性情感以及创伤性情感反应都可能会触发防御。这些防御情感会影响心理咨询的效果。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只希望和咨询师存在单纯的咨询关系,原因在于学校里的咨询师有限,同学们都认识,学生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进行过心理咨询,进而被贴上标签。
  (二)咨询师的角色
  从咨询师的角度而言,双重关系的体现要比学生角度更复杂一些,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目前高校咨询师配比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配备的专职心理咨询师数量未达到教育部规定1∶4000的标准,仅仅依靠专职心理咨询师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很多高校通过在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师中选拔培训,教师考取相关的证书后持证上岗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思政教师和辅导员身份的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上面对的学生比较多,来访者预约到自己认识的心理咨询师的可能性较大,来访者选择咨询师受到限制。二是教育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从咨询师的角度来说,高校对学生有监管责任,咨询师作为教育者,在咨询时往往不能完全脱离教育者的角色,面对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采取说教的方式。从来访者的角度来说,一方面,来访者对咨询师能否做到完全保密心存疑虑,在一定程度上担心咨询师把自己的情况告知辅导员,甚至告知家长,在咨询中不能完全信任咨询师。另一方面,咨询师和教师双重身份的权威感太重,有时出现假性治愈而不易觉察。来访者在咨询了一段时间后,感觉症状减轻、情绪缓解,怕麻烦教师,甚至觉得不变好点对不起教师的帮助,暗示自己已经解决问题而主动结束咨询,实际上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可能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重现。三是人情关系方面的问题。学校资源具有有限性,这限制了来访者的咨询选择。在面对来访者是同事或者其他熟悉的人转介而来的情况时,再加上来访学生会更愿意寻找熟悉的咨询师求助,作为咨询师的心理教师往往很难直接拒绝来访学生的要求。
  (三)心理督导对咨访关系的影响
  心理咨询是一项需要长期学习和成长的工作,高校心理咨询师的来源多样,咨询师的职业素养有较大差异。有的咨询师虽然是学习心理学专业,但是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工作,从未亲自体验来访者角色,也没有做过心理咨询、督导,缺少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更加需要不断学习、体验、督导。高校加强对咨询师的督導能提升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感受力,提高在咨询关系中的内观能力,运用适合来访者的咨询技术,对来访者的移情、反移情、阻抗、投射、自体状态、客体关系等有较好的觉察能力,觉察咨访关系的状态,看到来访者的情感模式,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比如,咨询师此刻的做法是否遵守咨询伦理?咨询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吗?来访者把咨询师当成教师还是咨询师?咨询师在咨询中是否做到去学生化的角色对待?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的主体责任了吗?咨询师是否给予过多的指导和保护,因而阻碍了来访者自我成长的力量?等等。类似这些问题因为教师的双重身份面临更大的挑战,更难以觉察,需要有更高水平的心理咨询师做监督和指导,减少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化解心理咨询带来的负面情绪,增强咨询的效果。   三、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途径
  双重关系对于咨询过程和来访者有利有弊。从理论上来说,避免双重关系是为了保证咨询效果,更好地解决问题,咨询师与来访者在工作之前或之后不存在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是最符合标准的追求。当双重关系无法消除,那么,多重关系下如何开展心理咨询?如何解决多重关系给咨询工作带来的影响,保证心理咨询的效果?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确定咨访关系的纯粹性
  纯粹的咨访关系更有利于双方的深入探索,减少不必要的移情和投射,咨询师应尽量避免给授过课的学生做咨询,辅导员应尽量避免给工作上直接管理的学生做咨询。咨询师在工作中应增强伦理意识,向来访者说明专业设置情况及设置的目的,签署知情同意书,把多重关系的学生转介给别的咨询师,尽量减少因转介造成来访者流失,给学生提供周到服务,满足学生需求。咨询师的角色和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角色要求不一样,在咨询结束前后,咨询师与来访者不因学习、工作、生活有交往,不收受来访者的礼物,避免发生咨访以外的关系。高校教师建立纯粹的咨访关系,要正确把握时空关系的原则和要求,在开展心理咨询时,在心理咨询室的场所,双方只能有一种关系,即咨访关系,在非心理咨询的时候,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和咨询室以外场所,双方不谈心理咨询的问题,这样能避免多重关系对咨询的负面影响。
  (二)加大知识普及和宣传,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
  当前,高校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越来越重視,对疑似心理障碍的学生关注比较多,但是难以发现防御性较强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即使发现心理危机事件也是学校要求咨询师主动约谈学生,不是学生主动寻求帮助,学生主体意识不强,咨访关系不纯粹。高校心理咨询不收取来访者任何费用,心理咨询更像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在此情形下约谈的效果有限。“助人自助”,只有意识到要用心理咨询来帮助自己的时候,学生自身的主体责任才更清晰,主动性才更强,在咨询中才能减少防御,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挥自身更强的内在力量,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咨访关系,促进咨询的进展。因此,高校应加大知识普及和宣传,例如,教师可以在授课中加强心理科普知识、心理咨询的宣传,课后通过发放心理健康手册等各种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心理健康的常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力度。应建立相关的辅导机制,以宿舍、班级为单位,发挥学生的朋辈督导作用,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入人心,扩大心理知识的受众面。通过这些措施,引导学生有需求的时候主动走进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从而为建立纯粹的咨访关系,提高心理咨询的效果提供保障。
  (三)发挥双重咨询关系的作用,减少不利影响
  在高校背景下,即使避开课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辅导员和学生的师生关系,至少还存在着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绝对纯粹的咨访关系是难以实现的,关键是如何扬长避短,尽量减少双重关系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虽然双重关系影响双方咨访的深入开展,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因为学校环境和咨询师的多重关系,相比于社会行业的心理咨询师,来访者信任感更强一些,有利于在初次访谈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再者,咨询师在了解到来访者的现实困难后,可以求助来访者的辅导员或者上级部门解决其在现实层面的困难,减轻现实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初次访谈中咨询师借助双重咨访关系,让来访者了解心理咨询的设置内容、设置目的,让学生有知情权,学生容易接受咨询师的双重身份,减少心理负担。同时,心理咨询师在开展咨询工作时要把握好尺度,在基本的咨询伦理框架下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实施有利于促进来访者成长的做法。
  (四)激励心理咨询师参加学习培训,定期接受心理督导
  汤芳和张静波提出,行业伦理规范体系不完善,伦理教育课程缺位等问题使我国心理咨询在避免双重关系的伦理规范上存在着困难,为寻求伦理规范而进行心理督导是充分必要的。因此,心理咨询工作者要经常参加学习与培训,多体验,多成长。是否定期接受督导,会影响到高校心理咨询师在双重关系下的保密态度与决策。高校心理咨询师在经过相关培训或者考取证书正式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后,仍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心理咨询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增加个人成长体验,对自己的人格有全面的了解和接纳,能很好地觉察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并反馈给来访者;应对学生在咨询室呈现的状态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较强的洞察力,让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的理解、尊重、稳定、安全、包容。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客体关系,有利于来访者把这种良好客体关系的感觉带入现实生活,从而重新拥有良好自体感受,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模式。
  高校的心理督导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如学校心理咨询师定期共同学习心理咨询的知识,共同讨论心理咨询方法,相互督导咨询的案例(规范保密措施)。高校应完善心理咨询师培训体系,保证心理督导的专项培训经费,定期派咨询师参加高质量的正规培训和个人成长体验课程,提升人格水平和咨询技术,拓宽咨询的视野。同时,咨询师也要有自我提升的意愿,主动参加督导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监督、指导,减少因咨询量过多积累的无力感和焦虑感,缓解职业倦怠,有能力和不同的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把握咨询的进程,保护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欧文·亚龙.爱情刽子手[M].张美惠,译.太原:希望出版社,2008.
  [2]J.布莱克曼.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邓晶,钱铭怡.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人际关系性人格对双重关系伦理行为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1).
  [4]汤芳,赵静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双重关系的实然现状与应然追求[J].中国心理卫生,2013(7).
  [5]朱蓉蓉,王衎.学校心理咨询师在双重关系和保密原则上的态度和决策[J].中国心理卫生,2018(3).
  注: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课题“大学生校园冷暴力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2019SZ077)
  【作者简介】陈 香(1973— ),女,汉族,广西贵港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甘 瑜(1992— ),女,广西玉林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何田田)
其他文献
小 引rn读完《文城》最后一句:“要在正月初一前把大哥和少爷送回家中.”正是庚子年岁末的腊月二十九晚上七时十五分,这个凄美的传奇浪漫悲情故事时时不息地拨动着我的心弦,
期刊
近年来,随着移动应用技术和智能传播设备的快速发展,媒介用户的使用体验问题成为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认知神经传播学,通过EEG脑电实验法和行为实验法,具体探讨媒介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和欣赏薛忆沩的创作.最早是关注他作品中的哲学思考——如他的处女作《遗弃》;后来是欣喜地发现他的作品中所引入的一种历史感——如他的《历史中的一个转
期刊
谁都知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的处世哲学不适用于文学批评,否则文学便无需进步.但当批评家拿起小说家的笔,这个常识就变成了“双刃剑”,他们的创作注定经受更严苛的审
期刊
城市新移民迁入新城市后与“本地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反映了该群体的社会融入程度,关系着中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日益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新媒体系统在弥合社会距离的过程中发
【摘 要】本文认为移动式学习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适应新课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进行反复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效果,针对移动式学习应用中存在的未能与实际课堂相结合、移动设备较为缺乏使实际操作受到较大限制、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提出将实际课堂与移动式学习相结合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操作、利用移动式学习实现“师生联动”、结合移动式学习优化教学评价方式等移动式学习应用
本文阐述物业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建立“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三进三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校企互聘共培的“双导师”师资队伍等方面论述物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并总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提高学生就业对口率、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等方面的实施成效。
近年来,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和大国地位的提升,文化作为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的“软实力”也在“走出去”战略中得以加速发展和传播,中国文化在国际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为基点,借鉴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资本、惯习等社会学概念,提出“短视频”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以实践为“逻辑起点”;“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关系、方法、环境等方面造成“惯习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远离“短视频”,而是应该正确认识和使用;“短视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在构建新的场域和新的惯习实践中,进行人的发展的“价值共建”,以在知识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为认识与批判现代社会加速现象提供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方法论.因此,该文在梳理社会加速研究的理论嬗变基础之上,试图将社会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