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外烟酒茶》杂志是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主管、漓江出版社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物产地理杂志。《中外烟酒茶》杂志国内统一刊号CN45—1316/Z,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3899,月刊,A4版本,128页。每期定价28元,全年定价336元。 《中外烟酒茶》记录正在繁衍与即将消逝的地理标志物产,以及人类与其互动的行为艺术;也是一本倡导自然主义生活态度的人文读本;一本充满生活质感和温度、全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外烟酒茶》杂志是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主管、漓江出版社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物产地理杂志。《中外烟酒茶》杂志国内统一刊号CN45—1316/Z,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3899,月刊,A4版本,128页。每期定价28元,全年定价336元。
《中外烟酒茶》记录正在繁衍与即将消逝的地理标志物产,以及人类与其互动的行为艺术;也是一本倡导自然主义生活态度的人文读本;一本充满生活质感和温度、全方位、即时更新的养生说明书;一本将慢生活进行诗意表达的休闲读物。
《中外烟酒茶》秉承朴素里蕴含华丽、华丽中展现真诚的叙事风格,不生硬展示地方物产的物理属性,而是将其融于当下的生活、休闲、养生的情景之中,通过人性与时尚的解读,为现代人的生存方式植入健康元素和生活情调,由此传递“天人合一”的中国式特色休闲理念,传播其蔓生出来的普世价值。
文稿内容:本刊目前栏目设置有产业观察、特别问道、茗人茶话、茶言观世、茶漾生活、中外茶事、读者沙龙等,主要内容涉及国内外“茶”及相关领域的“人”、“事”、“物”。本刊现长期征集与以上内容有关的旅行见闻、文化论述、个人感悟、知识介绍及企业与行业发展状况解析等稿件。对于文字优美、见解深刻、观点独特、报道新颖的稿件,本刊将优先刊登。稿件一经选用,通常会在2~6个月内刊出,并奉寄稿酬。为了方便与作者联系,投稿时请务必注明联系电话、E-mail地址及详细的通讯地址。
其他文献
离开生产车间的时候,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不是因为自身的辛苦、疲惫,而是因为茶。一盏香茗,从种植、采摘,到制作,何其不易。这制茶的艰辛,非常人所能体会与承受。至此,品茶的时候又多了一份敬畏与感恩之心。 说是学茶,其实并未正式拜师。茶厂的每一位茶师都是我的师傅。我知道我尚年轻,我知道我经验不足,我知道做茶很辛苦。可是我仍然坚定着这一目标,决心付出多倍的努力,来完成它。因为我答应过你们,要亲手制作属
@茗约 下午茶会,品了不同海拔的台湾茶,每一杯都有不一样的香气,最后以一泡老普洱结束,有师曰:“茶的香气是茶的灵魂,茶的滋味是茶的风骨。”今天算是尝尽味道了吧。 点评:缕缕清香,漂洋过海。普洱的老,普洱的陈,在于那古的气香,在于它的沉沉积韵。茶是中国风的代表之一,茶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茶韵是对中国土地和人的诗意表达和缩影。 @茶农茶舍 一轻:入口轻扬,过舌即空;二甘:后味回甘,回味无穷;
福建省福州茶厂 源于1925年以福州著名的“何同泰”字号 为代表的百余家私营茶行, 迄今有近百年的历史。 福州茶厂主要历史大事记 1.1953年、1955年苏联专家两次来厂考察生产、经营。 2.1961年朱德委员长来厂参观技术设备、勉励进一步搞好技术革新 。 3.1976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全自动花茶窨制联合机,实现了花茶窨制全过程机械化、连续化生产,为国内首创。 4.1980年
在清道光年间与“宁红”同时兴起。龙须茶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风格独特,品质优异。以往漫江各茶行(厂)每年要在出口的第一批优质“宁红”茶箱(俗称贡箱)里放5~24个龙须茶盖面,作为彩头和标记,十分美观,产品畅销苏俄及欧美各国。 茶品名称:龙须茶(红茶) 龙须茶是由江西省修水县漫江乡宁红茶村,采用独特工艺创制而成的特种工夫红茶,在清道光年间与“宁红”同时兴起,因其成茶“身披红袍、外形似须”而得名“龙
作者简介:顾志珊,1970年生人,莆田人氏,自幼喜画,主攻中国画人物。作品多次参加各种展览,2011年,作品《雄镇海西》获福建省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书画作品展一等奖。 七律·茶谣 邵问津 瓦屋纸窗是我家, 歪门斜道去摘茶。 不陈酒席摆茶席, 只把乌纱换紫砂。 半亩心田皆岁月, 一壶山水尽烟霞。 喝干旧卷品新稿, 又见吹芽满树丫。
制作花茶工序太复杂,太繁琐,稍有差池便是差之千里,香气迥然不同。笔者也有幸品尝了张一元的特级花茶,香气浓郁,扑面而来,汤色黄绿透亮,滋味鲜醇,口内齿颊留香,确实是提神醒脑,令人心情愉快。 我国饮茶有句由来已久的俗语:冬红夏绿。“夏绿”意即夏日炎热,骄阳似火,人的体力消耗很多,精神不振,这时以品绿茶为好。因绿茶属未发酵茶,性寒,“寒可清热”,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而“冬红”则指冬天寒邪袭人
名丛之名,既要雅致,又要与茶关联,委实不易。我猜测,当时在取茶名时,可能得益于文人的指点,否则…… 只要一说起武夷岩茶中的名丛,有的茶鬼眼睛就会为之一亮,但聊起来就朦胧了。不须讳言,名丛确实是一个不容易说清楚的东西。 名丛到底是什么?说白了就是武夷茶原生种“菜茶”的众多后代。有的像潘兄小矮,有的似姚明挑高,有的如杨贵妃雍容,有的若林黛玉纤弱……其中原因就是有性繁殖带来的变异。中外茶界专家,将它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触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 无论是唐宋诗人,还是元明画家,他们笔下经常可以读到“茶具”诗句。说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
从汉朝开始烧制陶器,距今1800多年,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诗人陈志岁《景德镇》诗云:“莫笑挖山双手粗,工成土器动王都。历朝海外有人到,高岭崎岖为坦途。”是诗不仅展现着“瓷都”的发展史踪,更写出了景德镇瓷器的国际地位。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青花、玲珑、粉彩、色釉,合称景德镇
年轻的创业者,选择茶业这个古老、传统而充满挑战和想象空间的行业,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在这样的情境下,创业远不是一桩生意,或者一个商业,而是一种哲学,是世界观和价值观。 2010年的8月,各大茶业网站纷纷刊载了一篇名为《中国茶业十八问:谁主沉浮?》(以下简称《茶业十八问》)的茶产业深度分析长文,对于一直缺少话题的茶行业来说,这篇茶业檄文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在中国茶业界引发了空前广泛而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