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学校以培养满足生产一线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己任,如何加强专业建设以满足社会需求值得探索。针对职业学校的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从职业需求出发,在职业需求、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方案三者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分析职业需求对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对其专业设置课程项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 专业人才 培养 方案
随着21世纪电子技术的新发展及随着我省战略政策的实施,先进技术的利用规模将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专业人才。因此,电子技术专业职业人才培养具有长远而广阔的社会需求。
我校自设立电子技术专业以来,经过多年来的市场调研和不断的教学改革,对该专业的教学理念和专业培养目标已经十分明确。可以说,目前我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建设是基于市场导向,符合电子类行业的人才需求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采取实验教学模拟仿真和引进企业实岗实训的模式进行培养,逐渐探索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电子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1.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体表现
如果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按照常规模式,顺着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时间进行学科式的知识体系安排,以理论上的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为方案设计追求的目标,就容易出现职业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学生从学校到就业过渡不畅。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要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站在用人单位和职业岗位的角度换位思考,沿着学生从就业到入学的时间进程,以职业为导向,筹划各学期的课程。为保证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市场对职业需求、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方案三者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培养方案为培养目标提供可靠的服务和支撑。在设计培养方案过程中,一是根据学校所在地区企业相关专业的岗位需求,找准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所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把它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组质量特征;二是综合把握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采取设计课程体系,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互依托,组成稳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将相关专业的岗位需求一方面从专业方向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到普通教育课程逐层传导,另一方面由项目应用开发训练、项目能力训练、操作技能性实训到认识性实习逐层传递,确保所设计的课程体系能够对人才培养发挥保障作用,使这门课程都明确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电子技术人才培养需要注重职业内在要求
质量就是要有适用性,所谓适用性就是服务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牢记这样的质量观有助于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键看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才培养分类的方法,结合我国电子技术专业教育现状,以及社会需要的多样性,将职业学校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为研究应用型和应用技术型两种类型。针对我校发展实际,结合我们对我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情况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掌握了企业对高层决策管理人员、产品研发人员、生产线上各层次的应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市场开发人员以及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的技术性操作人员需求情况,了解到应用技术型是电子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数量最大的。同时调研了其他职业学校的做法,确定职业类学校电子类专业的培养目标类型为应用技术型。即面向企业一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电工电子、电气控制、检测与仪表、计算机应用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解决普遍电子技术和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电气自动化、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从事系统的分析、集成、研究、设计、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技术型电子类专业人才。
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正确理解三者的内涵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素质是灵魂,能力是核心,知识是载体。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必须通过知识的传授和适当的实践环节来培养,能力是知识的综合体现,是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经训练和锻炼而形成,素质则是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良好品质的总和。知识和能力是相得益彰,良好的素质则能够促进知识和能力的扩展。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评判合格的自动化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用“谈起来”认为“像”,“干起来”认为“行”,“用起来”认为“值”来衡量:谈起来认为“像”,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认可;干起来认为“行”,是对学生能力的认可;用起来认为“值”,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认可。因此,电子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立足职业需求,使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3. 根据电子技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电子技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扎实的基础理论为前提,以电子技术应用为主线,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设计各方向所必需的课程项目。电子化技术专业可按企业相应技术岗位划分出几个专业方向,即计算机辅助方向、电子设备维修方向。为确保培养目标与职业需求的符合、课程体系设计与培养目标的符合,采用理论课程以系统、基础知识为内核,以专业方向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普通教育课程,以适应市场需求。
系统知识针对电子技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的领域,从学生未来从事该类工作所直接需要的专业知识出发设置专业方向学习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意愿学习开设专业方向相同的基础课,然后对不同的方向开设不同的专业主体课程,进行实训联系,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遵循能力形成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根据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以及人才成长所必经的发展阶段,集中实践教学。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电子技术专业的操作对象及本专业的职业特性,获得感性认识,明确本专业学习目的。在操作技能性实训课程中,包括电工实训、电子工艺实训、维修电工实训等,该课程旨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适应生产操作岗位工作的需要,同时为学生开展应用性创新活动打好基础。计算机辅助方向模块课程,包括计算机绘图技术课程设计、PLC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电气设备维护技能能训练。这些课程进行分项的设计训练,使学生可以胜任分配的工作,在学校可以参加科技作品制作活动。在综合能力训练课程中,计算机辅助方向模块课程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综合实践,锻炼学生在给定任务的前提下,集成各项资源解决问题的统筹能力,实践课程系统不是孤立设置的,它既自成体系又与理论课程体系在学期安排上相互呼应,在学习内容上相互衔接。
总之,职业学校电子专业以实际的岗位需求为起点设计应用技术人才的方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电子技术直接参与到相关工作岗位,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水平。保持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并驾齐驱,彼此相辅相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让电子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作用,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使职业教育发展与装备制造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 鹿晓阳,柴琦,吴亚男,王继伟,孙德明. 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
[2] 吴国平,郭福春.推进专业内涵建设转型 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J]. 大家, 2010, (24).
[3] 尚慧文,王志勇.以产学合作来打造“寓学于工”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03).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 专业人才 培养 方案
随着21世纪电子技术的新发展及随着我省战略政策的实施,先进技术的利用规模将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专业人才。因此,电子技术专业职业人才培养具有长远而广阔的社会需求。
我校自设立电子技术专业以来,经过多年来的市场调研和不断的教学改革,对该专业的教学理念和专业培养目标已经十分明确。可以说,目前我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建设是基于市场导向,符合电子类行业的人才需求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采取实验教学模拟仿真和引进企业实岗实训的模式进行培养,逐渐探索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电子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1.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体表现
如果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按照常规模式,顺着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时间进行学科式的知识体系安排,以理论上的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为方案设计追求的目标,就容易出现职业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学生从学校到就业过渡不畅。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要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站在用人单位和职业岗位的角度换位思考,沿着学生从就业到入学的时间进程,以职业为导向,筹划各学期的课程。为保证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市场对职业需求、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方案三者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培养方案为培养目标提供可靠的服务和支撑。在设计培养方案过程中,一是根据学校所在地区企业相关专业的岗位需求,找准电子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所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把它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组质量特征;二是综合把握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采取设计课程体系,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互依托,组成稳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将相关专业的岗位需求一方面从专业方向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到普通教育课程逐层传导,另一方面由项目应用开发训练、项目能力训练、操作技能性实训到认识性实习逐层传递,确保所设计的课程体系能够对人才培养发挥保障作用,使这门课程都明确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电子技术人才培养需要注重职业内在要求
质量就是要有适用性,所谓适用性就是服务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牢记这样的质量观有助于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键看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才培养分类的方法,结合我国电子技术专业教育现状,以及社会需要的多样性,将职业学校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为研究应用型和应用技术型两种类型。针对我校发展实际,结合我们对我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情况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掌握了企业对高层决策管理人员、产品研发人员、生产线上各层次的应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市场开发人员以及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的技术性操作人员需求情况,了解到应用技术型是电子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数量最大的。同时调研了其他职业学校的做法,确定职业类学校电子类专业的培养目标类型为应用技术型。即面向企业一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电工电子、电气控制、检测与仪表、计算机应用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解决普遍电子技术和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电气自动化、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从事系统的分析、集成、研究、设计、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技术型电子类专业人才。
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正确理解三者的内涵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素质是灵魂,能力是核心,知识是载体。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必须通过知识的传授和适当的实践环节来培养,能力是知识的综合体现,是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经训练和锻炼而形成,素质则是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良好品质的总和。知识和能力是相得益彰,良好的素质则能够促进知识和能力的扩展。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评判合格的自动化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用“谈起来”认为“像”,“干起来”认为“行”,“用起来”认为“值”来衡量:谈起来认为“像”,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认可;干起来认为“行”,是对学生能力的认可;用起来认为“值”,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认可。因此,电子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立足职业需求,使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3. 根据电子技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电子技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扎实的基础理论为前提,以电子技术应用为主线,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设计各方向所必需的课程项目。电子化技术专业可按企业相应技术岗位划分出几个专业方向,即计算机辅助方向、电子设备维修方向。为确保培养目标与职业需求的符合、课程体系设计与培养目标的符合,采用理论课程以系统、基础知识为内核,以专业方向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普通教育课程,以适应市场需求。
系统知识针对电子技术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的领域,从学生未来从事该类工作所直接需要的专业知识出发设置专业方向学习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意愿学习开设专业方向相同的基础课,然后对不同的方向开设不同的专业主体课程,进行实训联系,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遵循能力形成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根据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以及人才成长所必经的发展阶段,集中实践教学。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电子技术专业的操作对象及本专业的职业特性,获得感性认识,明确本专业学习目的。在操作技能性实训课程中,包括电工实训、电子工艺实训、维修电工实训等,该课程旨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适应生产操作岗位工作的需要,同时为学生开展应用性创新活动打好基础。计算机辅助方向模块课程,包括计算机绘图技术课程设计、PLC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电气设备维护技能能训练。这些课程进行分项的设计训练,使学生可以胜任分配的工作,在学校可以参加科技作品制作活动。在综合能力训练课程中,计算机辅助方向模块课程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综合实践,锻炼学生在给定任务的前提下,集成各项资源解决问题的统筹能力,实践课程系统不是孤立设置的,它既自成体系又与理论课程体系在学期安排上相互呼应,在学习内容上相互衔接。
总之,职业学校电子专业以实际的岗位需求为起点设计应用技术人才的方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电子技术直接参与到相关工作岗位,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水平。保持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并驾齐驱,彼此相辅相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让电子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作用,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使职业教育发展与装备制造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 鹿晓阳,柴琦,吴亚男,王继伟,孙德明. 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
[2] 吴国平,郭福春.推进专业内涵建设转型 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J]. 大家, 2010, (24).
[3] 尚慧文,王志勇.以产学合作来打造“寓学于工”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