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利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师:通过前面的讲述,相信大家已经对电压表有了大致了解.接下来,大家分成小组,利用电压表测量两节干电池的电压.在实验操作中,大家一定不要忘记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分组完毕,学生开始亲自动手实验.)……生1:我们小组测得的结果是两节干电池的电压是2.8V.生2:可是根据课本上说的,应该是3V才对.师:你们小组自己找一找,问题出在哪里?同时,教师走到生1的小组旁边,检查他们的实验.生3:我们小组测出的结果也是2.8V.生4:我们小组也是.生5:我们也是.报告测量结果不为3V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师要求以组为单位仔细再检查一遍各自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生2:是不是这些电池都用过了,电压有些下降?师:大家觉得呢?生3:他说的不对,电池的电压是不受这个影响的. 师:大家思考一下问题出在哪里.教师正在思考如何向学生解释这个问题.这时生5大喊:真奇怪.师:怎么奇怪了?生5:前面我是在电路中连了个小灯泡,用电压表并联小灯泡测量的,刚才我无意间把电压表接在电池的正负极,上面显示的是3V.师灵光一闪:其他小组也按照生5的方法试一试.几分钟后,其他小组:没错,的确变成3V了.师:大家思考一下这是怎么回事?生3:我们刚刚测量的是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自以为是电源电压,事实上不是. 师:说得好.不过这说明了什么?大家可以接着往下思考吗?生4:是不是那样接的导线太长了,会把电压分走?生3:导线的电阻很小,课本上都说可以忽略不计的,况且这个电路很简单.生4:我找两根短导线试试.两分钟后,结果出来了,事实证明并非导线的问题.师:导线的问题排除了,问题还可能出在哪里?生3:是电源.师:电源怎么了?刚刚直接测电源正负极,正好是3V啊.生3:可不可以这样认为:电源本身就是一个电阻,我们拿其他用电器和它串联,电源自身要分走一部分电压.师赞许地点点头:你能画出一个正确表达出自己意思的电路图吗?生3点点头,开始画图.师:通过这次实验发现,在真正的电路中,电源自身会有一定额度的电阻,我们称为“内阻”.
二、案例评析
通过这样一个实验,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正确使用电压表,而且通過亲自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的方式提前向他们讲解了关于内阻的概念.这样的讲解生动、深刻,比单纯在课堂上通过理论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教师因为事先没有准备而慌乱无措,或者无视这个问题,简单概括为误差的话,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生成性资源,而且偏离了事实,违背了物理学科的基本要求.事实上,出错与失误、问题和意外在课堂上会经常出现,即使是准备充分的预设教学也难以避免.这些错误有些来自学生,也有些来自教师.不同的是,在生成性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会放过任何意料之外出现的问题.通过交流和讨论、研究与分析,教师和学生能够一起抛弃无用的问题,留下有用的信息.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场考验.
三、案例拓展反思
以上案例是对知识与技能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处理.此外,还有对过程与方法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处理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不仅应该只正视和谐的声音,而且应该重视不和谐的声音.所谓“不和谐”,只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与预设内容产生偏离的新思想.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视“不和谐”的内容而定,将其中有用的思想和信息挖掘出来,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其引向正规.同时,在生成性教育的思维模式下,每一节课都会接触到大量的新型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善于将这些生成性资源进行正确的评价与整合,让其在思想和内容上产生升华.
生成性资源的产生和不断发展,是生成性教学思维模式的形成与推广的结果.在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同时,教师在面对学生漫无目的发散至四面八方毫无规律和方向的“动态资源”,有可能出现混乱无序的状态.这就给教师的教学过程带来一定的挑战.课堂上出现的突发问题以及学生的临时提问,有一些问题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及时引导与师生交流将其解决,可以把它转化为宝贵的资源.然而有些问题未必对课堂内容有帮助,甚至可能干扰课堂教学节奏及教学思维,如果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或者课前准备不充分,许多问题还有可能难倒教师.显然,生成性教学模式的出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成性教学考验的是教师的智慧、学识和教育理念.
师:通过前面的讲述,相信大家已经对电压表有了大致了解.接下来,大家分成小组,利用电压表测量两节干电池的电压.在实验操作中,大家一定不要忘记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分组完毕,学生开始亲自动手实验.)……生1:我们小组测得的结果是两节干电池的电压是2.8V.生2:可是根据课本上说的,应该是3V才对.师:你们小组自己找一找,问题出在哪里?同时,教师走到生1的小组旁边,检查他们的实验.生3:我们小组测出的结果也是2.8V.生4:我们小组也是.生5:我们也是.报告测量结果不为3V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师要求以组为单位仔细再检查一遍各自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生2:是不是这些电池都用过了,电压有些下降?师:大家觉得呢?生3:他说的不对,电池的电压是不受这个影响的. 师:大家思考一下问题出在哪里.教师正在思考如何向学生解释这个问题.这时生5大喊:真奇怪.师:怎么奇怪了?生5:前面我是在电路中连了个小灯泡,用电压表并联小灯泡测量的,刚才我无意间把电压表接在电池的正负极,上面显示的是3V.师灵光一闪:其他小组也按照生5的方法试一试.几分钟后,其他小组:没错,的确变成3V了.师:大家思考一下这是怎么回事?生3:我们刚刚测量的是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自以为是电源电压,事实上不是. 师:说得好.不过这说明了什么?大家可以接着往下思考吗?生4:是不是那样接的导线太长了,会把电压分走?生3:导线的电阻很小,课本上都说可以忽略不计的,况且这个电路很简单.生4:我找两根短导线试试.两分钟后,结果出来了,事实证明并非导线的问题.师:导线的问题排除了,问题还可能出在哪里?生3:是电源.师:电源怎么了?刚刚直接测电源正负极,正好是3V啊.生3:可不可以这样认为:电源本身就是一个电阻,我们拿其他用电器和它串联,电源自身要分走一部分电压.师赞许地点点头:你能画出一个正确表达出自己意思的电路图吗?生3点点头,开始画图.师:通过这次实验发现,在真正的电路中,电源自身会有一定额度的电阻,我们称为“内阻”.
二、案例评析
通过这样一个实验,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正确使用电压表,而且通過亲自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的方式提前向他们讲解了关于内阻的概念.这样的讲解生动、深刻,比单纯在课堂上通过理论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教师因为事先没有准备而慌乱无措,或者无视这个问题,简单概括为误差的话,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生成性资源,而且偏离了事实,违背了物理学科的基本要求.事实上,出错与失误、问题和意外在课堂上会经常出现,即使是准备充分的预设教学也难以避免.这些错误有些来自学生,也有些来自教师.不同的是,在生成性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会放过任何意料之外出现的问题.通过交流和讨论、研究与分析,教师和学生能够一起抛弃无用的问题,留下有用的信息.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场考验.
三、案例拓展反思
以上案例是对知识与技能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处理.此外,还有对过程与方法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处理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不仅应该只正视和谐的声音,而且应该重视不和谐的声音.所谓“不和谐”,只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与预设内容产生偏离的新思想.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视“不和谐”的内容而定,将其中有用的思想和信息挖掘出来,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其引向正规.同时,在生成性教育的思维模式下,每一节课都会接触到大量的新型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善于将这些生成性资源进行正确的评价与整合,让其在思想和内容上产生升华.
生成性资源的产生和不断发展,是生成性教学思维模式的形成与推广的结果.在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同时,教师在面对学生漫无目的发散至四面八方毫无规律和方向的“动态资源”,有可能出现混乱无序的状态.这就给教师的教学过程带来一定的挑战.课堂上出现的突发问题以及学生的临时提问,有一些问题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及时引导与师生交流将其解决,可以把它转化为宝贵的资源.然而有些问题未必对课堂内容有帮助,甚至可能干扰课堂教学节奏及教学思维,如果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或者课前准备不充分,许多问题还有可能难倒教师.显然,生成性教学模式的出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成性教学考验的是教师的智慧、学识和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