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我校英语专业在校大学生英语经典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强调了可理解性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方式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同时表明被动输出对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的效果甚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英语阅读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经典阅读;被动输出
一、引言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出21世纪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语言基本功要扎实、知识面要拓宽、思路要开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较高的素质。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英语专业知识,还要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等。经典名著阅读对提高英语专业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重要手段之一。在网络背景下,如何开展经典名著阅读,不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困扰着英语专业在校大学生。
Kran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指出在可理解性的基础上进行大量输入对提高二语习得至关重要。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指出外语学习者要有可理解的语言输出,在输出中发展正确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运用中检验所学内容的正确性,锻炼输出能力,强化输入效率。然而,输出对二语习得的作用似乎未被广泛采纳,比如被动的输出不一定比可理解输入效果好。现实状况中,多数大学生从大学才开始接触英文名著,很少有学生会进行常规化的自主阅读,早期阶段,常见的现象就是看不懂名著,加之阅读兴趣不浓厚,无形中就会产生被动输出、疲倦输出。200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针对中高级英语水平学习者的特点,就英语技能课程的改革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认为在外语教学方面,相比于输入,输出对学习外语的驱动力更大,输出驱动不仅可以促进语言知识的运用,还能激发学习者对学习新语言知识的兴趣与渴望。笔者认为不仅要进行可理解输入,而且要主动输出,即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输入和输出的习惯,并强化输出方式。为此,笔者对钱江学院英语专业在校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在缺乏输出的条件下,输入量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并无明显作用;同时,被动式的输出对提高二语习得也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提高英文经典名著阅读的建议与措施。
二、数据分析
钱江学院对学生的英语阅读高度重视,连续十七年推行“百部名著”工程,即要求在校大学生完成100部英文经典名著的阅读,分六个学期完成,共计三个学分,纳入学业考核,对完成名著任务的学生每学期给予0.5学分,鼓励学生更加注重名著的阅读,但是忽视了对学生输出的监测与强化,单项强调阅读任务对提高二语习得效果甚微,造成学生被动输出,甚至疲于应付。为了充分验证观察结果,保障数据的有效性,笔者随机抽取了大学一、二、三年级各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00名在校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基于学校对英语经典阅读要求,有55.33%的学生每学期完成了8-9本的英文名著阅读量。实际上,这一表面数据存在一定的假象,通过细致的调研,发现只有39%的学生能够正真完成每学期8-9本阅读量,26.67%的学生每学期完成5-6本的阅读量,27%学生每学期只能完成2-4本经典名著的阅读,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大约为3.67%,能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阅读任务。但是,调查发现,假若学校取消对英语经典阅读的强制要求,结果显示有61.67%的学生选择每学期完成2-4本的英文经典阅读,只有7%的学生选择继续完成学校原有的任务量。两组数据对比说明,并不是布置的任务量越多,实际阅读的输入质量就越好。其中折射的问题,值得我院进行反思,重新制定符合学生可理解输入的典籍阅读任务。
网络背景下,能够自主阅读的学生寥寥无几,上图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是从大学才开始接触文学经典阅读,关于阅读兴趣,一般和不喜欢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6.83%和65%,由此可见,阅读兴趣的差异与阅读量的多少密切相关。为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有15.33%的学生以观看相关名著电影代替名著阅读,这种“偷工减料”的阅读方式对提高英文阅读能力,效果是微乎其微的。不可否认,观看相关电影可以加深对人物、情节、主题的理解,但决不可替代真正的阅读。调查结果显示,41.67%的学生每周进行名著阅读的时间不足1小时,39.67%的学生每周进行1-2小时的阅读,投入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也足以表明大部分学生根本不可能真正地完成学校布置的阅读任务;同时,这组数据也显示当代大学生英文经典阅读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即不能保证最基本的阅读时间。在问及其中原因时,51.67%的学生表示经典著作难以读懂,54%的学生称没有耐心看完整本书。文学经典是经过时间的沉浸保留下来的,但凡能感受到其散发出的魅力,以上两种原因都将不成立。同时,从侧面反映出,当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基础知识积累还有待提高。另外,还有57.33%的学生认为上课时间紧,没有时间阅读经典,而实际上,从我院英语专业课程安排来看,远没有学生所反映的那么紧张,不至于没有时间阅读名著。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大学生的主要课余时间多花在浏览手机的各种界面上,长篇文学经典很难吸引到大学生,学生能主动挤时间阅读的人数不多,积极性也不高。
三、加强英语阅读的建议
(1)难易分类与分层指导
大多数学生是在大学阶段才接触英文名著,因此,阅读材料应难易分类。基于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建议按阅读水平进行分层,尽可能让阅读水平相同或相似的学生在同一组,根据阅读水平的差异,不同组的阅读任务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布置。如对于在大学阶段初次接触英文经典阅读的学生,阅读任务应从最基础的英文经典开始,逐步进阶;而对于中学阶段已开始阅读英文名著的学生,其阅读任务難度系数应该稍微提高。
(2)定期开展阅读输出活动,加强学生阅读合作
为促使学生主动输出,学校在制度层面和教师指导层面都应施以激励措施。可以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积极开展讨论,对喜欢的某一个章节或一个人物进行探讨,或是对较难理解的内容研讨,师生发表各自见解等,从而增强对作品的理解深度。当然,根据大学的实际状况,可以寝室成员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对一些长篇经典,可以采取分工协作,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各自完成不同章节的阅读任务,共同读完一本书,最后小组之间分享不同的阅读精髓,并进行记录。同时,还可以组织开展英文经典影视作品英语配音比赛活动,加强对人物和表达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阅读输出。
(3)转变精读和泛读课程,翻转英文阅读课堂
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精读和泛读课程绝不能仅限于教材,做题讲解的模式不再适应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培养,过度强调做题的正确性,只会让学生感受到应试的压力,而不会注重欣赏和享受阅读。适当加入英文经典阅读的任务,或增加文学经典阅读课程,不仅可以丰富阅读课堂,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英文经典阅读能力。
四、结语
阅读能力是否能提高与其培养过程紧密关联。如果只注重输入的量,而忽视输入和输出过程,必然导致大部分学生应付任务、被动输出,而不是本能地、带着兴趣去阅读,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无法取得实质性提升。初级阶段的培养,关键在于引导,阅读能力是否能得到提升,关键在于引导质量,培养学生主动输入和输出的习惯,强化输出的方式才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生的主动输入和主动输出,将知识内化并最终将内化的知识化为已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经典阅读;被动输出
一、引言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出21世纪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语言基本功要扎实、知识面要拓宽、思路要开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较高的素质。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英语专业知识,还要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等。经典名著阅读对提高英语专业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重要手段之一。在网络背景下,如何开展经典名著阅读,不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困扰着英语专业在校大学生。
Kran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指出在可理解性的基础上进行大量输入对提高二语习得至关重要。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指出外语学习者要有可理解的语言输出,在输出中发展正确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运用中检验所学内容的正确性,锻炼输出能力,强化输入效率。然而,输出对二语习得的作用似乎未被广泛采纳,比如被动的输出不一定比可理解输入效果好。现实状况中,多数大学生从大学才开始接触英文名著,很少有学生会进行常规化的自主阅读,早期阶段,常见的现象就是看不懂名著,加之阅读兴趣不浓厚,无形中就会产生被动输出、疲倦输出。200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针对中高级英语水平学习者的特点,就英语技能课程的改革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认为在外语教学方面,相比于输入,输出对学习外语的驱动力更大,输出驱动不仅可以促进语言知识的运用,还能激发学习者对学习新语言知识的兴趣与渴望。笔者认为不仅要进行可理解输入,而且要主动输出,即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输入和输出的习惯,并强化输出方式。为此,笔者对钱江学院英语专业在校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在缺乏输出的条件下,输入量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并无明显作用;同时,被动式的输出对提高二语习得也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提高英文经典名著阅读的建议与措施。
二、数据分析
钱江学院对学生的英语阅读高度重视,连续十七年推行“百部名著”工程,即要求在校大学生完成100部英文经典名著的阅读,分六个学期完成,共计三个学分,纳入学业考核,对完成名著任务的学生每学期给予0.5学分,鼓励学生更加注重名著的阅读,但是忽视了对学生输出的监测与强化,单项强调阅读任务对提高二语习得效果甚微,造成学生被动输出,甚至疲于应付。为了充分验证观察结果,保障数据的有效性,笔者随机抽取了大学一、二、三年级各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00名在校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基于学校对英语经典阅读要求,有55.33%的学生每学期完成了8-9本的英文名著阅读量。实际上,这一表面数据存在一定的假象,通过细致的调研,发现只有39%的学生能够正真完成每学期8-9本阅读量,26.67%的学生每学期完成5-6本的阅读量,27%学生每学期只能完成2-4本经典名著的阅读,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大约为3.67%,能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阅读任务。但是,调查发现,假若学校取消对英语经典阅读的强制要求,结果显示有61.67%的学生选择每学期完成2-4本的英文经典阅读,只有7%的学生选择继续完成学校原有的任务量。两组数据对比说明,并不是布置的任务量越多,实际阅读的输入质量就越好。其中折射的问题,值得我院进行反思,重新制定符合学生可理解输入的典籍阅读任务。
网络背景下,能够自主阅读的学生寥寥无几,上图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是从大学才开始接触文学经典阅读,关于阅读兴趣,一般和不喜欢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6.83%和65%,由此可见,阅读兴趣的差异与阅读量的多少密切相关。为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有15.33%的学生以观看相关名著电影代替名著阅读,这种“偷工减料”的阅读方式对提高英文阅读能力,效果是微乎其微的。不可否认,观看相关电影可以加深对人物、情节、主题的理解,但决不可替代真正的阅读。调查结果显示,41.67%的学生每周进行名著阅读的时间不足1小时,39.67%的学生每周进行1-2小时的阅读,投入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也足以表明大部分学生根本不可能真正地完成学校布置的阅读任务;同时,这组数据也显示当代大学生英文经典阅读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即不能保证最基本的阅读时间。在问及其中原因时,51.67%的学生表示经典著作难以读懂,54%的学生称没有耐心看完整本书。文学经典是经过时间的沉浸保留下来的,但凡能感受到其散发出的魅力,以上两种原因都将不成立。同时,从侧面反映出,当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基础知识积累还有待提高。另外,还有57.33%的学生认为上课时间紧,没有时间阅读经典,而实际上,从我院英语专业课程安排来看,远没有学生所反映的那么紧张,不至于没有时间阅读名著。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大学生的主要课余时间多花在浏览手机的各种界面上,长篇文学经典很难吸引到大学生,学生能主动挤时间阅读的人数不多,积极性也不高。
三、加强英语阅读的建议
(1)难易分类与分层指导
大多数学生是在大学阶段才接触英文名著,因此,阅读材料应难易分类。基于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建议按阅读水平进行分层,尽可能让阅读水平相同或相似的学生在同一组,根据阅读水平的差异,不同组的阅读任务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布置。如对于在大学阶段初次接触英文经典阅读的学生,阅读任务应从最基础的英文经典开始,逐步进阶;而对于中学阶段已开始阅读英文名著的学生,其阅读任务難度系数应该稍微提高。
(2)定期开展阅读输出活动,加强学生阅读合作
为促使学生主动输出,学校在制度层面和教师指导层面都应施以激励措施。可以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积极开展讨论,对喜欢的某一个章节或一个人物进行探讨,或是对较难理解的内容研讨,师生发表各自见解等,从而增强对作品的理解深度。当然,根据大学的实际状况,可以寝室成员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对一些长篇经典,可以采取分工协作,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各自完成不同章节的阅读任务,共同读完一本书,最后小组之间分享不同的阅读精髓,并进行记录。同时,还可以组织开展英文经典影视作品英语配音比赛活动,加强对人物和表达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阅读输出。
(3)转变精读和泛读课程,翻转英文阅读课堂
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精读和泛读课程绝不能仅限于教材,做题讲解的模式不再适应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培养,过度强调做题的正确性,只会让学生感受到应试的压力,而不会注重欣赏和享受阅读。适当加入英文经典阅读的任务,或增加文学经典阅读课程,不仅可以丰富阅读课堂,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英文经典阅读能力。
四、结语
阅读能力是否能提高与其培养过程紧密关联。如果只注重输入的量,而忽视输入和输出过程,必然导致大部分学生应付任务、被动输出,而不是本能地、带着兴趣去阅读,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无法取得实质性提升。初级阶段的培养,关键在于引导,阅读能力是否能得到提升,关键在于引导质量,培养学生主动输入和输出的习惯,强化输出的方式才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生的主动输入和主动输出,将知识内化并最终将内化的知识化为已用。
参考文献:
[1] Krashen,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1985: 54.
[2] Swain,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76.
[3]曹志希.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输入输出平衡模式[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