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避发展方式的公共风险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ng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率不提高,发展方式转换将无从谈起,公共风险将进一步积聚
  
  现阶段中国发展方式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低消费,高储蓄;高投资,低效能;出口导向。这种发展方式在积累公共风险,并会不断扩散开来。
  所谓公共风险,是相对于个体风险而言,所有社会成员所共同面临的风险。从短期来看,当前的发展方式使国民经济失衡,实现稳定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从长期来看,国民经济的脆弱性加大,发展后劲衰减,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显著下降。
  
  五类非良性循环
  
  现行发展方式的公共风险是由五个方面的非良性循环所致。
  第一,消费率不足导致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循环不畅。
  从整个社会来看,物的生产和人的生产(即人的消费)是互为条件的,处于一种循环状态。其决定因素是消费。消费衔接上述两种生产,既是物质财富生产或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同时也是人的生产或人力资本形成的过程。
  从短期看,消费率低迷意味着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弱,势必导致经济失衡;从长期看,则意味着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积累停滞,发展后劲不足。
  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依靠食品消费、健康消费、教育消费、文化消费来形成的。消费不足,在短期看也许可以靠投资和外需来弥补,不影响短期的经济增长。但人的生产状况最终决定了物的生产,也就是从根本上决定了经济的长期发展。就此看,若消费率不断下滑,会使中国的上述两类生产处于恶性循环状态,经济的脆弱性就会积累,可持续风险就会不断加大。
  第二,是投资与分配的循环不畅。
  投资形成资本,而资本是要参与分配的。在国民经济中投资的份额越大,同时意味着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份额也越大。这是利润比重上升、工资比重下降的重要宏观条件。在经济主要依靠投资来推动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富差距、收入差距也就会相应地拉大。尽管短期看,投资增加同时扩大了就业岗位,似乎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但这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临界点的,否则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中国的高投资率与收入分配差距在世界上均居前列,二者同时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这种自我循环状态若继续下去,就会走向反面,投资下降,经济滑坡,而分配差距却不会缩小,最终可能落入“拉美陷阱”而不能自拔。
  第三,是投资与外需的循环不畅。
  在经济增长对外部依存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路径依赖就已形成。一旦外需萎缩,经济就会快速下滑。为了防止下滑,就不得不依靠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由此进一步推高投资率。每一次外部危机,都会成为投资率进一步升高的垫脚石。不言而喻,国民经济的脆弱性也由此不断积累。
  第四,是投资与环境的循环不畅。
  投资率不断提高的结果是全社会产能的不断扩大,从而导致资源与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依然离不开投资。而且随着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政府、企业用于这方面的投资就会越多。这样,就形成了如下循环:投资率上升—排放和污染扩大—环境形势严峻—扩大环境投资—投资率进一步上升。投资与环境的相互推动,一方面是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则促使投资率进一步提高。
  第五,是消费与投资的循环不畅。
  在比较理想的状态下,消费带动投资,投资带来增长,增长带来更多的消费,更多消费带动更多的投资,国民经济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但在一定时期内,投资可以脱离消费而自我扩张,导致产能扩大,这时就需要更多的投资来消化这些产能。政府干预,扩大公共投资,会缓解市场投资不足,并进一步刺激生产投资品的部门扩大产能。这样就可能出现消费下降、投资上升的反向循环。联系到投资与分配的循环关系,我们不难想到,在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条件下,社会的最终消费同样会下降。
  消费不足,必然导致经济增长滑坡,失业增加。面对危机,政府干预主要是两个方面:扩大公共投资和扩大公共消费。从道理上讲,政府应该更多地扩大公共消费,但现实生活中,政府往往更加偏好投资手段,因为见效更快。政府投资扩张的结果就会出现前面所说的那种情况,很容易导致投资与消费的反向循环。
  实际上,中国经济的脆弱性来自消费率的不断下降,这次危机导致的结果是进一步推高了投资率。在这种宏观条件下,要提高消费率将变得艰难。而消费率不提高,发展方式转换将无从谈起。
  
  转换发展方式关键在消费
  
  转换发展方式,其实质是通过政府的干预来改变社会再生产的循环过程,或者说是改变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循环,而不是自始至终地去干预某一个方面。在紧急状态下,政府干预的思路,如果是投资不足就刺激投资,投资过热则抑制投资,那就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这种方法用到转换发展方式上来则是行不通的。
  要实现发展方式的转换,还要着眼于改变前述的各种循环,使之从非良性循环转变为良性循环状态。一旦循环的初始状态改变,则可以借助于经济循环自身的力量来矫正,不再需要政府的过多干预。这里有两层含义:
  一是问题表现在A,但不一定针对A来采取措施,而可能是针对B来进行干预。因为在循环过程中A是B导致的。直接从A入手并不会有效果。
  二是注重初始状态。经济中的各种循环进入或良性或非良性状态,取决于初始状态。现行发展方式走到今天这一步,也是从一个初始状态起步的。现在要转换发展方式,则要通过各种干预手段来形成进入良性循环的一个新的初始状态。这个新的初始状态一旦形成,则意味着即将进入良性循环,干预政策可以退出。
  在社会再生产循环过程中,对于各种经济循环具有基础性影响的是消费,干预消费是形成新的初始状态的关键。也许有人认为,消费决定于分配,只有调整分配结构,才能改变消费。但从上述分析可知,分配与投资存在循环关系,而投资与消费又存在循环关系,这两个循环状态的改变,则依赖于消费。只有消费率上升了,投资率才会下降,分配差距才会缩小;也只有消费率提高了,人力资本积累才会增加,进入市场的各个主体才会有个相对公平的起点,这也有利于缩小分配差距。在消费率下滑的情况下,干预收入分配将不会有成效,甚至出现政府越是重视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差距反而越大的现象。
  因此,转换发展方式,关键在消费。这对政府来说,意味着要把各种干预手段聚焦到消费上来,着力改变消费状态:一是提升消费的总水平,二是缩小消费的差距,三是保障消费的安全。扩大公共消费,如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增加消费补贴,如对农民的各种补贴、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改善社会保障,如逐步实现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障的全覆盖,提高保障水平;增加有助于消费的投资,如此等等,都可以成为政府干预消费的政策手段。
  (作者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其他文献
以改善民生、破解制约发展深层次矛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依归,通过经济、环境、社会再调整,寻找最佳路径去实现经济绿色发展与包容性增长    1月19日,在国家发改委联合亚洲开发银行举行的“中国‘十二五’规划的方向和政策国际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对外宣布,中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围绕这一规划,中国政府将数百个课题面向全球公开招标,首度就五年发展规划联手国际机构开展课题研
期刊
至今为止,电网公司还是希望将送变电等核心辅业资产留下来;这些关键的资产能否剥离成为主辅分离改革最大的难题    2010年初,关于在电力行业实施主辅分离的改革方案再次摆上主管部门负责人的案头。  此时,距决策层对央企主辅分离的原定期限——2008年12月31日——已一年有余。而在电力行业内部,关于新改革方案的讨论依然“没有达成一致”。  “方案出台的时间表还没有最后确定。”国务院国资委的一位相关负
期刊
摘 要:企业的高质量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引入财务指标作为高质量创新绩效衡量指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企业高质量创新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均能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但只有财政补贴能提升企业的高质量创新绩效,税收优惠却抑制了企业的高质量创新绩效,这种效应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中。从而说明财政补贴作为一种“强监管”手段能更有效地激励企业的高质量创新
期刊
用当地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只有身处海南岛,你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人们喜欢用“疯狂”来形容失去理智的炒作    以对土地项目“停供”、“停工”为主旨的海南房地产“双停”政策近日引发争议。其背后是海南省政府对骤热的房地产形势掩饰不住的焦虑。  伴随《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布,炒房团大举进军,房价节节攀升,既得利益者欢欣鼓舞……然而,暂时还没有人能回
期刊
关键是要推动制度创新,重点是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方向是要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和发展质量    中国的城镇化在今后一段时间将进入加快发展的阶段。  1975年,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对世界上多个国家城镇化人口比重的研究发现,城镇化进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规律。诺瑟姆把城镇化分为几个阶段,他认为,当城镇化率在50%上下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城镇化发展最快,而且有一种加快发展的趋势,这种加快趋势一直要等到城市人口
期刊
在不远的将来,平民百姓的“通天举报”的梦想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变成现实,  “网络反腐”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1月11日,中纪委员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出,要“拓宽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渠道,加强反腐倡廉舆情网络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处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这一表述,第一次出现在中纪委的全会公报中,被党建专家解读为中纪委对“网络反腐”的认可与看重。  “平民百姓的‘通天举报’的梦想或许可以
期刊
关键词: 产业集聚;引力模型;区域创新网络;社会网络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21)04-0123-08   一、引 言  “十四五”时期,我国处在坚持创新驱动和数字化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阶段。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湖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
期刊
摘 要:基于2015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模式由“辖区监管”转向“行业监管”的背景,借鉴制度变迁理论考察信息披露分行业监管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辖区监管模式,分行业监管模式能显著提升会计信息可比性,而且在受到重点监管和发布信息披露指引的行业内公司效果更好。这种监管模式变更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升效果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和内部控制质量低的公司更显著,信息透明度的改善成为分行业监管模
期刊
摘 要: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不同类型环境规制与FDI对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发现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发展促进作用非常显著;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与FDI的交互效应能明显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与FDI的交互效应对工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与中国港澳
期刊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收紧的同时,一场监管与反监管的游戏也同时上演    上调存款准备金、严格控制信贷节奏等调控政策出台,商业银行再次和监管层玩起了“监管与反监管”的游戏。    博弈监管     由于早有政策收紧预期,不少银行已经布下应对之策。  突击放贷,成为其选择之一。  “现在是一个月的前20天、后10天,冰火两重天。”某大型银行人士告诉记者。  由于担心2月份会有进一步的紧缩措施出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