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故事具有极大的趣味性与连贯性,不但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故事巧妙渗透到教学内容里,能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掌握与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故事;巧妙渗透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理性化、抽象化的学科。对于正处在教育启蒙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数学教学如果过于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质量,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重点课题。将有趣的小故事巧妙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水平。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故事”巧妙渗透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正处于爱玩好动、好奇心旺盛的年龄段,因此在枯燥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不利于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很难达到数学科目的教学目标[1]。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故事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并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利用活泼生动的故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更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主动投入到数学知识内容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数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将故事巧妙渗透在数学知识内容中,使学生们能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吸收知识,让学生们充分体会数学知识的奥妙与魅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有助于实现教育意义
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使学生通过故事情节感悟到积极健康的内涵哲理,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从而充分实现教育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能够智育与德育共同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故事”渗透时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要明确故事的目的
数学科目本身具有科学化、概念化、严谨化的特点,而故事则是文学体裁的一部分,强调情感,具有生动化、连贯化等特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故事的目的,使其能够与教学目标进行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从故事中学到数学知识。此外,在故事的内涵上,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最好能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以便提高教学成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从而选择更恰当的故事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要注意控制故事的时长
小学数学教师在将故事渗透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故事的节奏,合理安排故事的时长,避免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教师要分清课堂教学的主次,教学内容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故事仅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不能代替正规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科学地设计故事,不宜选择篇幅过长的故事,还要充分考虑故事所包含的寓意,使其既能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又不会过多地影响教学时间,以致无法达成教学目标,降低教学效率。
(三)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
小数数学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将故事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时,不要以灌输式的方式一味进行讲述,这种使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不能体现故事融入的有效性,而是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使学生受到引导性的启发,从而体现故事融入的意义。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故事”巧妙滲透的策略
(一)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故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故事内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此外,在选择故事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点,不可选择过于深奥的,以免学生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关于“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节时,教师可以将故事融入数字中,便于学生掌握。以数字“3”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述《三只小猪盖房子》或者《三个和尚》的故事,不仅能将数字通过故事角色进行有效区分,有助于学生的掌握与理解,而且使学生懂得故事背后的哲学道理,有效体现教育的意义。
(二)在教学内容中巧妙渗透故事
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小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延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关于“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节时,教师将《熊出没》动画片中的角色引进来,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为学生设计一个这样的故事:“森林的很多树木被光头强给砍伐了,小鸟都没有筑窝的地方了,于是熊大与熊二决定一起去森林里植树,为了提高干活的效率,他们还准备进行比赛,看谁在一天之内植的树最多。结果后来一统计,熊大植了41棵树,熊二植了36棵树。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他们谁植的树比较多?他们一共植了多少棵树吗?”教师通过这种方法,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与学生们熟悉的动画人物进行有机融合,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又能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本节内容的记忆。
(三)合理安排故事渗透的时机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适当融入故事的时机,否则容易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不利于其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教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中关于“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有的学生总是难以分清分子是1的情况下分数的大小。对此,教师可以及时引入小故事:“哆啦A梦想找大雄出去玩,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最后在大雄妈妈那儿打听到,大雄原来躲在衣橱里偷吃铜锣烧。同学们都知道,哆啦A梦最喜欢吃铜锣烧,于是就找到了大雄,要求分吃铜锣烧的1/2,大雄听了很高兴,说自己要吃铜锣烧的1/4,同学们,你们说说,他们两个到底谁吃得多?”这时候,学生们开始纷纷讨论起来,有的说大雄吃得多,有的说是哆啦A梦吃得多。于是教师适时引入多媒体课件,通过动态图,向学生们演示铜锣烧1/2的分法以及1/4的分法。最后学生可以很直观地分辨出,原来1/2比1/4大,而且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每一份就越小。教师用这种方式,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也使学生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四)利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强化故事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故事教学时,不必局限在固定模式内,不是非要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才能达到效果,而是可以充分利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课堂时间足够的情况下,安排学生参与故事的演绎。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中关于“混合运算”一节时,教师设计了一个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为背景的小故事,并由学生们来扮演其中的角色:学生甲扮演喜羊羊,学生乙扮演美羊羊,学生丙扮演沸羊羊,学生丁扮演懒羊羊。其中“喜羊羊”本身有6个青草蛋糕,“沸羊羊”又送给了它8个,而“喜羊羊”把其中的5个送给了“美羊羊”。这时“懒羊羊”来找喜羊羊玩,喜羊羊说如果“懒羊羊”能猜到他现在一共还有多少个青草蛋糕,他就都送给懒羊羊。就是这样简短的小剧情,让小学生们都觉得非常开心,同时,大家也都在帮“懒羊羊”计算,到底“喜羊羊”还有多少青草蛋糕。最后学生们通过共同努力,得出结论:“喜羊羊”还有9个青草蛋糕。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增强了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五)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在设计故事时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合适的故事情节,以便凸显故事渗透的有效性。如前文所述,无论是《熊出没》,还是《哆啦A梦》,其故事情节都比较长,而且不能与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融合,没有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联系,因此,不适合直接引入教学过程。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对学生们所喜爱的故事进行合理改编,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從而使故事短小精悍,既能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数学知识,又能使其从中得到生活上的感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巧妙融入符合教学目标的小故事,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故事的巧妙设计,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记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充分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邱颖裕.浅谈文本资源开发之小学数学故事创作[J].黑河教育,2014(09):53.
[2] 左达超.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策略与效用[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7(06):95-96.
[3] 肖传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策略[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7(05):106-10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故事;巧妙渗透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理性化、抽象化的学科。对于正处在教育启蒙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数学教学如果过于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质量,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重点课题。将有趣的小故事巧妙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水平。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故事”巧妙渗透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正处于爱玩好动、好奇心旺盛的年龄段,因此在枯燥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不利于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很难达到数学科目的教学目标[1]。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故事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并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利用活泼生动的故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更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主动投入到数学知识内容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数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将故事巧妙渗透在数学知识内容中,使学生们能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吸收知识,让学生们充分体会数学知识的奥妙与魅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有助于实现教育意义
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使学生通过故事情节感悟到积极健康的内涵哲理,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从而充分实现教育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能够智育与德育共同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故事”渗透时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要明确故事的目的
数学科目本身具有科学化、概念化、严谨化的特点,而故事则是文学体裁的一部分,强调情感,具有生动化、连贯化等特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故事的目的,使其能够与教学目标进行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从故事中学到数学知识。此外,在故事的内涵上,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最好能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以便提高教学成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从而选择更恰当的故事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要注意控制故事的时长
小学数学教师在将故事渗透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故事的节奏,合理安排故事的时长,避免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教师要分清课堂教学的主次,教学内容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故事仅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不能代替正规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科学地设计故事,不宜选择篇幅过长的故事,还要充分考虑故事所包含的寓意,使其既能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又不会过多地影响教学时间,以致无法达成教学目标,降低教学效率。
(三)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
小数数学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将故事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时,不要以灌输式的方式一味进行讲述,这种使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不能体现故事融入的有效性,而是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使学生受到引导性的启发,从而体现故事融入的意义。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故事”巧妙滲透的策略
(一)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故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故事内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此外,在选择故事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点,不可选择过于深奥的,以免学生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关于“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节时,教师可以将故事融入数字中,便于学生掌握。以数字“3”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述《三只小猪盖房子》或者《三个和尚》的故事,不仅能将数字通过故事角色进行有效区分,有助于学生的掌握与理解,而且使学生懂得故事背后的哲学道理,有效体现教育的意义。
(二)在教学内容中巧妙渗透故事
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小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延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关于“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节时,教师将《熊出没》动画片中的角色引进来,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为学生设计一个这样的故事:“森林的很多树木被光头强给砍伐了,小鸟都没有筑窝的地方了,于是熊大与熊二决定一起去森林里植树,为了提高干活的效率,他们还准备进行比赛,看谁在一天之内植的树最多。结果后来一统计,熊大植了41棵树,熊二植了36棵树。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他们谁植的树比较多?他们一共植了多少棵树吗?”教师通过这种方法,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与学生们熟悉的动画人物进行有机融合,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又能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本节内容的记忆。
(三)合理安排故事渗透的时机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适当融入故事的时机,否则容易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不利于其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教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中关于“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有的学生总是难以分清分子是1的情况下分数的大小。对此,教师可以及时引入小故事:“哆啦A梦想找大雄出去玩,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最后在大雄妈妈那儿打听到,大雄原来躲在衣橱里偷吃铜锣烧。同学们都知道,哆啦A梦最喜欢吃铜锣烧,于是就找到了大雄,要求分吃铜锣烧的1/2,大雄听了很高兴,说自己要吃铜锣烧的1/4,同学们,你们说说,他们两个到底谁吃得多?”这时候,学生们开始纷纷讨论起来,有的说大雄吃得多,有的说是哆啦A梦吃得多。于是教师适时引入多媒体课件,通过动态图,向学生们演示铜锣烧1/2的分法以及1/4的分法。最后学生可以很直观地分辨出,原来1/2比1/4大,而且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每一份就越小。教师用这种方式,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也使学生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四)利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强化故事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故事教学时,不必局限在固定模式内,不是非要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才能达到效果,而是可以充分利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课堂时间足够的情况下,安排学生参与故事的演绎。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中关于“混合运算”一节时,教师设计了一个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为背景的小故事,并由学生们来扮演其中的角色:学生甲扮演喜羊羊,学生乙扮演美羊羊,学生丙扮演沸羊羊,学生丁扮演懒羊羊。其中“喜羊羊”本身有6个青草蛋糕,“沸羊羊”又送给了它8个,而“喜羊羊”把其中的5个送给了“美羊羊”。这时“懒羊羊”来找喜羊羊玩,喜羊羊说如果“懒羊羊”能猜到他现在一共还有多少个青草蛋糕,他就都送给懒羊羊。就是这样简短的小剧情,让小学生们都觉得非常开心,同时,大家也都在帮“懒羊羊”计算,到底“喜羊羊”还有多少青草蛋糕。最后学生们通过共同努力,得出结论:“喜羊羊”还有9个青草蛋糕。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增强了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五)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在设计故事时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合适的故事情节,以便凸显故事渗透的有效性。如前文所述,无论是《熊出没》,还是《哆啦A梦》,其故事情节都比较长,而且不能与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融合,没有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联系,因此,不适合直接引入教学过程。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对学生们所喜爱的故事进行合理改编,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從而使故事短小精悍,既能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数学知识,又能使其从中得到生活上的感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巧妙融入符合教学目标的小故事,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故事的巧妙设计,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记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充分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邱颖裕.浅谈文本资源开发之小学数学故事创作[J].黑河教育,2014(09):53.
[2] 左达超.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策略与效用[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7(06):95-96.
[3] 肖传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故事的策略[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7(0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