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可否“分级”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岁末,我们见证了钢琴“双子星”的碰撞。先是李云迪,后是郎朗。和当初赢得世界瞩目成就时相比,成熟、稳重和艺术上的深刻成了评论界最多的用词。两个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莫扎特的奏鸣曲与舒曼的大型套曲作为上半场曲目,显示了过人的胆略和真材实学。即便平日里对他们颇有微辞的专业界人士,也不得不屏息凝神地聆听他们的演绎。李云迪演奏的《狂欢节》和郎朗演奏的《C大调幻想曲》都堪称2006年最让人难忘的钢琴盛宴。
  与台上的火热较量相比,台下的反应还真是南辕北辙的不协调。两首莫扎特的奏鸣曲(无一例外地三乐章)让大多数听众昏昏欲睡。乐章之间捣乱一般的掌声不绝于耳。舒曼的作品更是让大多数听众茫然不知所措,本该赢得无数“Bravo”的演奏被轻描淡写的掌声替代,更多的人急于起身离开沉寂的大厅。不知道李云迪和郎朗在台上会如何想,即便是坐在偏僻角落的我也难抚心中的不满。倒是在演奏过程中,此起彼伏的咳嗽声,生生地打断了舒曼精心构建的音符之诗。
  细细观察,发现那些咳嗽声和乐章间漫无目的的鼓掌均来自观众中的未成年人。占据了相当比例的小朋友观众或许是这次琴坛双子星碰撞的又一道风景。早就听说李云迪和郎朗被许多琴童奉为偶像,其实但凡经历过琴童人生的人都知道,这不过就是望子成龙的父母们的一厢情愿。被苦苦压抑在琴凳上的小不点们,有多少打心底里佩服李云迪和郎朗?还埋头于拜尔、车尔尼与巴赫乐谱中的他们又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钢琴家对舒曼的诠释?说实话,这样的音乐会在大多数小朋友们看来不过就是无聊的时光。
  前一阵有人提出要推行中国电影的分级制度,为的不仅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更是有效保护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现在想想,非但是电影,我们的音乐会是不是也应该说说“儿童不宜”的话题么?李云迪和郎朗的回国演出自然是准备充分,要拿出位于钢琴艺术象牙塔尖的曲目也并不出人意料。只是这些曲目对辛苦了一年又一年的琴童,能有多大帮助?
  当然,话也要分两头说。既然我在呼吁要有“儿童不宜”的音乐会,自然也要为下一代考虑设计一些专门为他们度身定制的音乐会。其实在国外,这类音乐会数量很多。许多专业院团会在节假日期间为小朋友专设演出场次。曲目内容更加生动,现场气氛更加活跃。遥想当年有作曲家布里顿,为小朋友创作的即兴表演歌剧;近日里,BBC交响乐团也组织了社区音乐会,邀请小朋友上台与乐团合奏。前些日子还有个美国人带着足球主题音乐会来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让小朋友在听音乐的同时也尽情地玩耍。相比之下,我们的艺术家,我们的家长,我们的乐团和剧场,似乎为小朋友们想得太少,也做得太少了吧?
其他文献
在一次与新闻界见面的工作午餐上,纽约爱乐现任音乐总监洛林·马泽尔再次透露他将举荐丹尼尔·巴伦勃伊姆作为他的继任人。  马泽尔是在意大利罗马某青年管弦乐团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透露这个消息的。在纽约时报早些时候的一篇文章中,马泽尔曾说巴伦勃伊姆是音乐总监的不二人选,还说巴伦勃伊姆具有作为音乐总监的综合而全面的知识,具有经营管理的才能和令人信服的指挥技巧,是一位颇有深度的音乐家,他成熟的心理素质在与众多音乐
期刊
教师手记    人之初,听到最美的第一声,是母亲轻柔的摇篮曲。  人,一直往前走,音乐永远陪伴着,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爱的音乐人生。  德国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人称20世纪的哥白尼、牛顿。小时候,他几乎天天都在偷偷的聆听妈妈弹奏出的悠悠钢琴声。渐渐地,他爱上了音乐声中的大千世界。音乐声中的美与爱,深深地吸引住小爱因斯坦的心灵。这种爱,深切纯丽,这种美,五彩缤纷。顺其自然,他逐渐喜欢上了钢琴和小提琴。
期刊
本报瑞典哥德堡2月20日专电(记者 安瑞)真正是瑞雪兆丰年。对于极少见到雪景的浙江民族乐团来说,2月20日在瑞典迎来2007年的第一场春雪,正是时候。当日正值该团赴欧洲巡演第7场,当返场曲——瑞典名曲《新年好》由中国民乐在哥德堡音乐厅并不熟练地奏响时,观众发出友好的笑声、热情的掌声。  该团于2月10日晚抵达欧洲。荷兰时间2月11日晚8:15分,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大厅,一曲高奏凯歌的《将军
期刊
越南人爱唱中国歌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不少激情昂扬的中国革命歌曲传到越南。在今天的越南,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无论是外来华人还是越南本地人,都喜欢随口哼上一首中国歌。  越南人通常会把中国歌曲的歌词直接翻译成越语,而曲调不变。有时,甚至还把中国云南地方小调翻唱成越南小曲。目前,《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铁血丹心》和《黄昏》等中国歌曲在当地很流行。   早期的中国歌曲传入越南,主要
期刊
英国皇家歌剧院新年传来好消息,歌剧院终于摆脱了常年亏损的状况。歌剧院首席执行官托尼·霍尔透露,目前皇家歌剧院的账簿已经连续第7年收支平衡。而这位昔日的艺术门外汉,也刚刚与歌剧院续签了新的5年任期合同。  霍尔在皇家歌剧院最艰难的时期接任首席执行官一职,近日在接受采访时,回顾了他伴随歌剧院摆脱困境的历程。  五年前,霍尔离开了BBC新闻总监的职位,开始接手剧院。当时,评论界称,这是他接手“艺术界最棘
期刊
音教关注    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欢快的节日气氛之中时,2月23日-3月4日,美丽的深圳迎来了来自全国32个省区市的3700多名师生,他们怀揣着精彩的艺术节目,在深圳尽情地展示对艺术的追求和向往。一场场别具特色的节目,一句句温情的话语,一次次会心的交流,一个个纯真的笑颜,热闹欢腾的气氛无时不令人感动。整个活动呈现出的“向善 向真 向上”的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质,更是让关注中国校园文化发展的各方人士异常
期刊
王建民17年前以《第一二胡狂想曲》饮誉中国民乐坛,至今已留下十余部广为流传的新创力作。其“三狂”更是掀起了二胡曲创作的又一次高潮,在二胡曲的技术性、艺术性、群众性方面做了全新的尝试。  《第三二胡狂想曲》是王建民近年来的一部新作,它是应2003年的金钟奖组委会委约而作。作为第三届金钟奖二胡比赛青年组决赛指定曲目,该曲以优美的新疆韵味旋律、丰富的调式变化、富于律动而多变的节奏、色彩绚丽的和声烘托,迅
期刊
画家陈丹青议论音乐,在《音乐爱好者》上发了许多文章,集成一本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取名《陈丹青音乐笔记》。从2002年3月出版,如今已5次印刷,读者不少。  “笔记”开头一篇是《灵堂琴声》,写89年钢琴家霍洛维兹去世,他在纽约凭吊时的见闻。这些海外音乐见闻一直写到《贝多芬故居》,加上国内的体会成为一本书。最后加上两篇附录,一篇谈旧上海的“洋文化”,一篇回答编辑的采访提问,耳闻目击之感受随手写下来,
期刊
今年9月4日是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逝世100周年纪念日。中国交响乐团为纪念这位在西方音乐史上有着“北欧的萧邦”之称的伟大作曲家,1月27日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名为“清澈北国——纪念格里格逝世100周年”交响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由国交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邵恩执棒,值得一提的是,格里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特邀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国
期刊
中国电子音乐活动开始于1981年世界电子音乐大师让-雅尔在北京和上海举行的音乐会。1984年,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电子音乐实验组,为中国现代电子音乐教育教学的形成和发展揭开了序幕。随着武汉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专业音乐院校成立电子音乐教学和研究的专门机构,中国电子音乐的发展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系统化迈进。21世纪,各类院校的电子音乐教学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电子音乐学科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