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总结急诊急救的现状,并提出提高创伤救治水平的对策。在救治急诊创伤患者的过程中,实施院前抢救和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抢救对成功挽救患者生命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急诊创伤患者;急救措施;院前抢救
【中图分类号】R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538-01
急诊创伤已发展成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因素之一。患者伤情通常较重,病情发展速度快,且极易发生突变,影响其他正常器官的机能,发病后死亡率相对较高。出现伤情时应从事故现场就开展急救工作,根据患者受伤严重程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或抢救措施,为送达医院救治争取时间。
1 治疗方法
1.1入院前应对
在接到通知赶往事故现场之前,医生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充分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安排护士将需携带的供氧等仪器及药品准备齐全。在到达现场后,要根据患者的受伤程度,依据急救程序,对其实施救治及采用相应的急救措施,为能将患者及时送达医院争取时间。
现场急救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呼吸道处理,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呼吸道度梗阻的现象,是否需要运用其他手段维持其呼吸道通畅;第二,密切分析患者的生命体征,针对不同伤情采取不同的急救方式;第三,维持伤者体内循环系统的正常工作,在实施打开患者静脉通道的操作过程时,须用跪坐的身体姿势,这样可以增加身体的稳定性,有助于一次操作成功几率的提高。在现场对患者静脉注射乳酸林格,密切注意注射时患者出现的反应:当患者在血压恒定的情况下对药品的反应较快,则可以初步判断该患者在事故中损失了小于20%的血液,应该停止大量的对患者静脉注射药物;当患者的反应较慢时,则判断患者大概流失了20%~40%的血液,需要对患者继续静脉注射药品,必要时通知急救站准备血液,进行及时的输血救治,并且迅速找到出血部位,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当患者无明显反应时,则说明该患者需要马上送达医院紧急救治,通常这种情况是很少出现的[1]。
1.2入院后应对
第一,医院方面立刻成立救治组,当患者到达医院后,对其受伤程度进行详细的伤情评估,了解受伤的准确部位及类型,确定下一步救治方案,积极对患者进行治疗。
第二,开辟救治通道,医学界对在受伤后的一个小时称为抢救工作的黄金一小时,尤其对于伤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更是如此,更早一分接受治疗就多一分希望。因此,医院应开辟救治重伤员的专用通道,制定抢救先于治疗的原则,将医院一定范围内划分成若干小区域,每个区域均安排医生负责。
第三,医生应该强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的思想。提升专业技能质量,保证相关设备能够正常工作,为保护患者生命安全的保护创造坚实基础。同时要求急诊室的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操作呼吸机、除颤仪、简易呼吸器及吸痰器设备等各种仪器。要求急诊室的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胸外心脏挤压、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胸腔闭式引流、包扎止血等操作。当出现紧急情况是,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必要的救治,最大限度的争取救治成功。
第四,受伤程度较重的患者经常有休克现象出现,而为了能够安全的治疗该情况,扩容作用就凸显出了其重要性。利用浅表静脉置留针、深靜脉穿刺等技术,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保证在紧急救治的过程中液体补充通道的通畅,及时纠正休克症状,争取减少救治后并发症的出现。
第五,在静脉注射过程中,按患者情况来确定加入碳酸氢钠和地塞米松等药物的药量,以提升患者抗休克的能力。
2 讨论
以国内现有的医学水平来看,受伤后一小时是治疗的黄金时间,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有一定的预见性,必须对患者的受伤程度得出判断,及时了解病人受到损伤的重点部位。及时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处理,保证呼吸道顺畅。受伤程度相对严重的患者病情往往发生变化,急诊医生要依据患者的病情合理的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不能单纯的按照常规治疗来进行。对创伤患者的病情要密切观察,认真实行有效的处理措施。由于创伤程度相对较重的患者,对其治疗常需要多科室之间相互配合,这就需要科室医生面对情况时要能做到综合分析,根据伤者的情况判断出需要优先医治的部位,及时通知相关科室,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急诊医生要培养其良好的抢救思想,增加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熟练各种常用仪器的使用,积极协调好就诊前、抢救过程和治疗过程的关系以及各科室之间的关系,为患者的救治赢得更多的治疗时间,增加治疗效果;同时,针对不同患者,不同受伤程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救治方案,遵循以“病人为核心”的原则,使得治疗过程能够紧密联系[2-4]。
当前,医院的急诊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只有不断努力提高,才能完善绿色抢救通道,为病人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通过建立专门的救治小组,全面正确的了解患者的受伤程度,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来真正提升抢救的效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耿欣.提高急诊外科创伤急救水平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 06(15):520-521.
[2] 王雄明.急诊胸腹联合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 09(19):314-315.
[3] 周开国,付研.一个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领域——急诊外科[J].2012, 50(1):32-33.
[4] 章伟文,王欣,潘佳栋.严重下肢创伤的保肢策略[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2, 35(3):621-622.
【关键词】急诊创伤患者;急救措施;院前抢救
【中图分类号】R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538-01
急诊创伤已发展成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因素之一。患者伤情通常较重,病情发展速度快,且极易发生突变,影响其他正常器官的机能,发病后死亡率相对较高。出现伤情时应从事故现场就开展急救工作,根据患者受伤严重程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或抢救措施,为送达医院救治争取时间。
1 治疗方法
1.1入院前应对
在接到通知赶往事故现场之前,医生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充分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安排护士将需携带的供氧等仪器及药品准备齐全。在到达现场后,要根据患者的受伤程度,依据急救程序,对其实施救治及采用相应的急救措施,为能将患者及时送达医院争取时间。
现场急救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呼吸道处理,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呼吸道度梗阻的现象,是否需要运用其他手段维持其呼吸道通畅;第二,密切分析患者的生命体征,针对不同伤情采取不同的急救方式;第三,维持伤者体内循环系统的正常工作,在实施打开患者静脉通道的操作过程时,须用跪坐的身体姿势,这样可以增加身体的稳定性,有助于一次操作成功几率的提高。在现场对患者静脉注射乳酸林格,密切注意注射时患者出现的反应:当患者在血压恒定的情况下对药品的反应较快,则可以初步判断该患者在事故中损失了小于20%的血液,应该停止大量的对患者静脉注射药物;当患者的反应较慢时,则判断患者大概流失了20%~40%的血液,需要对患者继续静脉注射药品,必要时通知急救站准备血液,进行及时的输血救治,并且迅速找到出血部位,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当患者无明显反应时,则说明该患者需要马上送达医院紧急救治,通常这种情况是很少出现的[1]。
1.2入院后应对
第一,医院方面立刻成立救治组,当患者到达医院后,对其受伤程度进行详细的伤情评估,了解受伤的准确部位及类型,确定下一步救治方案,积极对患者进行治疗。
第二,开辟救治通道,医学界对在受伤后的一个小时称为抢救工作的黄金一小时,尤其对于伤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更是如此,更早一分接受治疗就多一分希望。因此,医院应开辟救治重伤员的专用通道,制定抢救先于治疗的原则,将医院一定范围内划分成若干小区域,每个区域均安排医生负责。
第三,医生应该强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的思想。提升专业技能质量,保证相关设备能够正常工作,为保护患者生命安全的保护创造坚实基础。同时要求急诊室的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操作呼吸机、除颤仪、简易呼吸器及吸痰器设备等各种仪器。要求急诊室的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胸外心脏挤压、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胸腔闭式引流、包扎止血等操作。当出现紧急情况是,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必要的救治,最大限度的争取救治成功。
第四,受伤程度较重的患者经常有休克现象出现,而为了能够安全的治疗该情况,扩容作用就凸显出了其重要性。利用浅表静脉置留针、深靜脉穿刺等技术,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保证在紧急救治的过程中液体补充通道的通畅,及时纠正休克症状,争取减少救治后并发症的出现。
第五,在静脉注射过程中,按患者情况来确定加入碳酸氢钠和地塞米松等药物的药量,以提升患者抗休克的能力。
2 讨论
以国内现有的医学水平来看,受伤后一小时是治疗的黄金时间,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有一定的预见性,必须对患者的受伤程度得出判断,及时了解病人受到损伤的重点部位。及时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处理,保证呼吸道顺畅。受伤程度相对严重的患者病情往往发生变化,急诊医生要依据患者的病情合理的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不能单纯的按照常规治疗来进行。对创伤患者的病情要密切观察,认真实行有效的处理措施。由于创伤程度相对较重的患者,对其治疗常需要多科室之间相互配合,这就需要科室医生面对情况时要能做到综合分析,根据伤者的情况判断出需要优先医治的部位,及时通知相关科室,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急诊医生要培养其良好的抢救思想,增加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熟练各种常用仪器的使用,积极协调好就诊前、抢救过程和治疗过程的关系以及各科室之间的关系,为患者的救治赢得更多的治疗时间,增加治疗效果;同时,针对不同患者,不同受伤程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救治方案,遵循以“病人为核心”的原则,使得治疗过程能够紧密联系[2-4]。
当前,医院的急诊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只有不断努力提高,才能完善绿色抢救通道,为病人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通过建立专门的救治小组,全面正确的了解患者的受伤程度,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来真正提升抢救的效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耿欣.提高急诊外科创伤急救水平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 06(15):520-521.
[2] 王雄明.急诊胸腹联合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 09(19):314-315.
[3] 周开国,付研.一个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领域——急诊外科[J].2012, 50(1):32-33.
[4] 章伟文,王欣,潘佳栋.严重下肢创伤的保肢策略[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2, 35(3):62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