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硬膜外阻滞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有效性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双管硬膜外阻滞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有效性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我院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待分娩孕妇114例,将其按随机双盲方法分为观察组57例与对照组57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单管硬膜外阻滞方法给予分娩镇痛;观察组产妇采用双管硬膜外阻滞方法给予分娩镇痛,将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分娩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所用时间、总产程所用时间、产妇缩宫素的使用率、会阴侧切率、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双管硬膜外阻滞方法应用于产妇分娩镇痛中,效果比较明显,其能够消除产妇在分娩时的突破性疼痛,降低剖宫产、会阴侧切、机械助产发生机率,并且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双管硬膜外阻滞 单管硬膜外阻滞 产妇分娩 镇痛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04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36-01
  分娩是产妇必需经历的过程,分娩时产生的疼痛会给产妇带来极大的痛苦,特别是初产妇,对其影响较大,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1]。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将分娩疼痛做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被临床公认为最有效的镇痛方法,其是采用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联合阻滞或单管硬膜外阻滞,但是对第二产程的突破性疼痛的镇痛效果不是很理想,本文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待分娩孕妇114例,采用双管硬膜外阻滞与单管硬膜外阻滞方法给予分娩镇痛,旨在分析两种硬膜外阻滞对产妇分娩镇痛与分娩结果影响,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们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待分娩孕妇114例,将其按随机双盲方法分为观察组57例与对照组57例。114例产妇均为初产妇,其中:年龄在23—36岁,平均年龄为(29.4±2.1)岁;孕周在36—41周,平均孕周为(38.7±1.4)周。入选标准:预计胎儿的体重为2500—4000g;产妇无内科合并症;产妇无产科合并症。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经过统计学处理后,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其相关资料与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产妇采用单管硬膜外阻滞方法给予分娩镇痛:选取T12-L1(上管)、L5-S1(下管)间隙置管,各给予0.1%盐酸罗哌卡因1g/L与舒芬太尼0.5g/L的混合药液6ml,将其做为初始量,45分钟后,上管处接自控镇痛泵,将其背景量设定为4ml/小时;自控药量设定为2ml/15分钟。产妇宫口开全后停止给药。下管处麻醉医生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给予混合药液注入,注入量为6ml,产妇宫口近全时,给药1次。
  观察组产妇采用双管硬膜外阻滞方法给予分娩镇痛:选取L2-L3间隙处置管,注入混合药液5ml,将其作为初始量,45分钟后接自控止痛泵,将其背景量设定为8ml/小时;自控药量设定为2ml/15分钟,当产妇有镇痛不完全情况出现时给药,至分娩结束止。
  两组产妇均在初始量给药半小时后,给予缩宫素,调整宫缩的时间与强度。
  1.3 评价指标。
  (1)采用VAS评分方法对产妇分娩时疼痛给予评分[2],分值在0—4分,分值越高表明产妇疼痛感越强。
  (2)采用阿氏评分标准对新生儿1分钟、5分钟时身体状况进行评分[3],分值在7—10分为正常;分值低于7分为有窒息症状。
  1.4 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17.0软件包对所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作为计量资料表示的方法,采取T对方差齐性检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检验的水准设定为a=0.05。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镇痛混合液的使用剂量、新生儿阿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镇痛混合液的使用剂量、新生儿阿氏评分对比表
  2.2 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所用时间为(46.3±31.7)分钟;总产程所用时间为(532.7±140.5)分钟。对照组产妇第二产程所用时间为(60.8±34.3)分钟;总产程所用时间为(608.4±152.7)分钟。两组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观察组产妇在第二产程时镇痛效果评分为(1.2±1.3)分;对照组产妇在第二产程时镇痛效果评分为(4.5±2.4)分,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观察组产妇缩宫素的使用率、会阴侧切率、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妊娠结局对比表(%)
  3 讨论
  分娩疼痛是正常生理现象,预示着产程的开始,但是剧烈、持续性的疼痛不仅增加产妇的痛苦,也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分娩。将罗呱卡因与舒芬太尼配伍应用于分娩中,镇痛效果比较显著,舒芬太尼其脂溶性较高,能够快速进入组织及脊髓中,镇痛作用明显且持久[4];罗哌卡因在低浓度时,能够显示出较明显的运动与感觉神经阻滞的分离迹象,是临床较理想的局麻药物。
  双管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运用灵活,当产妇宫口开全时,上管停止注入镇痛混合药液,这样能够较好的保持腹肌下屏力与子宫收缩力,而下管继续注入镇痛混合药液,消除了产妇第二产程出现的突破性疼痛,使产妇保持良好排便感,利于分娩顺利进行[5],另外,雙管硬膜外阻滞与单管硬膜外阻滞相比,其针对性更高,腔外药物的分布基本与产痛来源点相一致,减小了对胎头旋转与下降产生的影响,缩短了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增加了顺产的机率。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充分了双管硬膜外阻滞是产妇分娩镇痛较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井柱,王明山,纪向虹等.双管硬膜外阻滞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有效性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11):23—25
  [2] 李井柱,亢林萍,纪向虹等.双、单管硬膜外阻滞对产妇潜伏期分娩镇痛及分娩结局影响的比较[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48(2):16
  [3] 李井柱,王燕,纪向虹等.三种椎管内潜伏期分娩镇痛方法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的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7):17—19
  [4] 罗正勇,何锴,李溥.双管硬膜外阻滞镇痛联合心理疗法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1023—1024
  [5] 任为,肖梅,谭志华.中期妊娠引产孕妇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时机的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4):44—4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和病理基础进行分析。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15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进行CT平扫和CT增强扫描,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对15例患者的CT诊断情况进行总结,CT平扫有10例密度不均匀,存在囊状和条状的密度区,5例密度均匀。通过CT增强扫描,有6例肿瘤无强化,9例出现轻度或中度强化。有5例门静脉边缘不全薄环强化,7例不定形强化,3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电子环扫超声内镜(EUS)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96例胃癌患者于术前一周内分别行EUS及MSCT检查,判断出肿瘤的TNM分期,将术后病理结果与术前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EUS判断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89.6%、79.2%、79.2%。MSCT判断T、N、M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68.8%、81.3%、93.8%。EUS对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创伤性失血导致休克的患者实行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探讨该项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0例因创伤性失血导致休克的患者,60例患者被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作为常规组,另一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作为限制组,比较患者的凝血功能、体温、碱剩余和血浆乳酸含量。对限制组和常规组中治愈、死亡的发生率做好统计,并对两组中出现的
期刊
摘要:目的:分级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研究如何针对患者病情对其进行分级护理。方法:通过对分级护理内容和患者病情的详细分析,研究分级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体征变化大、病情复杂,在发病期或是手术前后的期间内需要采用较高等级的护理标准。当患者术后稳定或者进入恢复期时,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状况降低监护等级为二、三级护理。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等级的选择需要结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低剂量对比剂与常规剂量对比剂CT肺动脉成像(CTPA)的影像质量,探讨128层螺旋CTPA检查中低剂量对比剂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CTPA检查,A组对比剂方案50ml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B组30ml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的肺动脉节段、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左心房的CT值以及肺动脉显影的影像质量。结果:两组中肺动脉节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就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DM-AMI)PCI治疗应用中的价值与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1月至2013年09月期间收治的180例老年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M-AMI),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患者各60例。A组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B组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基础上+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C组在阿司匹林+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躯干控制训练对小儿脑瘫在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上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瘫患儿23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0例,在采取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躯干控制训练;对照组114例,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实验组患儿的运动能力平均得分为31.24±2.98,对照组为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门诊细节管理在病人满意率中非技术因素的影响和应用。分析门诊细节管理在病人非技术因素影响的满意率中和作用。方法:比较分析我院2012年下半年及2013年上半年的门诊病人服务满意度调查中满意率及意见反馈的非技术影响因素的情况,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价的标准,组织门诊人员进行培训和规范,明确细节管理的要求,确定非技术因素中的细节并施行持续管理。结果:施行细节管理的病人意见反馈问题总量下降49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相关耐药基因及整合酶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美国MicroScan96鉴定药敏分析仪测定菌株及其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型及整合酶基因。结果:3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20.3%,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30.3%和46.3%,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高达70.0%以上。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28株(84.8%)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两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Vitalstim电刺激仪结合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二组患者均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