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原则之一,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德育渗透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为此,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优势,积极探索在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实践活动中加强德育渗透。
一、课堂渗透,培育学生健康人格
语文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文本中德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道德人格的引导和渗透,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小事和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加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如,我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和杨新雨的《养母》时,联系生活,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品所体现的浓浓父子情、母子情。课堂上学生们的发言充满激情,并在课后写出了读后感,表达了自己对亲情的重新认识,也写出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又如,我在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让学生在背诵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课外查找资料,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和为人处世,体会文天祥的爱国之情。学生从文天祥的慷慨正气中感受到了在面临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应该怎样取舍,应该怎样面对生与死。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面临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应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为了祖国,为了集体,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学生自然而然会说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之类豪言壮语。在这堂课上,应该说学生从理性上学会了如何面对生与死,如何作出人生的重大抉择。
再比如,我在教学《黄河化险》一文时,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面对逆境,我们应该怎样去做?经过激烈的课堂讨论,同学们也达到了共识:要逆流勇进。有同学还引用名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如“幸运固然令人羡慕,但战胜逆境则令人敬佩。”“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会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从这一句句的名言中,我听出了同学们战胜逆境的决心,也听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
还有,在品读臧克家先生的经典作品《有的人》时,引导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感受伟岸人格的魅力,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学习《邓稼先》这一课时,邓稼先无视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投身于我国国防事业的决心,使孩子们深深地懂得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居里夫人和一克镭》中,居里夫人以极其顽强的毅力潜心科学研究,她坦然面对名利,痴迷于科学世界的坚定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孩子们的心灵……
二、主题活动,丰富学生健康情感
开展主题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机会,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语文老师应有序地开展具体的主题活动。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故事会、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读书活动等诸多语文活动,都是丰富学生健康情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舞台。
比如:在举办“悠悠中华情”诗歌朗诵会时,全班学生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尤其在进行朗诵比赛时,全体学生更是热情高涨。台上朗诵的学生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台下的听众不时掌声雷动,并跟着台上同学一起朗诵起来,台上台下成了朗诵爱国诗歌的海洋。有的同学配乐朗诵,更是别具一格。和着优美的音乐节拍,参赛选手你方唱罢我登场,用悦耳动听的嗓音,自然大方的举止,抑扬顿挫的节奏,热烈奔放的情感将对神州的爱、华夏的情痛快淋漓地演绎出来。有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有的抑扬顿挫,节奏分明;有的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有的激昂高亢,激情澎湃……聆听吟诵,领略激情,全班同学一起接受了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洗礼。朗诵会之后,同学们又写出了一篇篇热情洋溢的感想,有位学生在感想中这样写:“这次诗歌朗诵会,让我进一步深深地了解了我的祖国,了解了我的祖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了解了我的祖国遭受的深重灾难。我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把爱国之情化作一个个具体的行动,现在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让我的祖国更加强大。”还有一位学生在感想中这样写到:“我站在台上,面对着‘悠悠中华情’几个大字,我心潮澎湃,脑海里浮现出的是鲜艳的五星红旗,心里是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举办《祖国在我心中》书信作文大赛时,全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积极参加了比赛。在学生的作文中,我看到了学生对祖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了解,对祖国所遭受的屈辱历史的痛心,对伟大祖国飞速发展的骄傲……一篇篇习作,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话语,表达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之情。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在教学中,我们应不失时机,从一点一滴做起,并不断地积累、探索和研究,让德育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在提高学生良好德育素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造就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甘肃白银市第六中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德育渗透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为此,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优势,积极探索在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实践活动中加强德育渗透。
一、课堂渗透,培育学生健康人格
语文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文本中德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道德人格的引导和渗透,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小事和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加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如,我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和杨新雨的《养母》时,联系生活,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品所体现的浓浓父子情、母子情。课堂上学生们的发言充满激情,并在课后写出了读后感,表达了自己对亲情的重新认识,也写出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又如,我在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让学生在背诵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课外查找资料,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和为人处世,体会文天祥的爱国之情。学生从文天祥的慷慨正气中感受到了在面临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应该怎样取舍,应该怎样面对生与死。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面临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应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为了祖国,为了集体,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学生自然而然会说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之类豪言壮语。在这堂课上,应该说学生从理性上学会了如何面对生与死,如何作出人生的重大抉择。
再比如,我在教学《黄河化险》一文时,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面对逆境,我们应该怎样去做?经过激烈的课堂讨论,同学们也达到了共识:要逆流勇进。有同学还引用名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如“幸运固然令人羡慕,但战胜逆境则令人敬佩。”“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会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从这一句句的名言中,我听出了同学们战胜逆境的决心,也听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
还有,在品读臧克家先生的经典作品《有的人》时,引导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感受伟岸人格的魅力,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学习《邓稼先》这一课时,邓稼先无视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投身于我国国防事业的决心,使孩子们深深地懂得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居里夫人和一克镭》中,居里夫人以极其顽强的毅力潜心科学研究,她坦然面对名利,痴迷于科学世界的坚定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孩子们的心灵……
二、主题活动,丰富学生健康情感
开展主题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机会,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语文老师应有序地开展具体的主题活动。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故事会、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读书活动等诸多语文活动,都是丰富学生健康情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舞台。
比如:在举办“悠悠中华情”诗歌朗诵会时,全班学生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尤其在进行朗诵比赛时,全体学生更是热情高涨。台上朗诵的学生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台下的听众不时掌声雷动,并跟着台上同学一起朗诵起来,台上台下成了朗诵爱国诗歌的海洋。有的同学配乐朗诵,更是别具一格。和着优美的音乐节拍,参赛选手你方唱罢我登场,用悦耳动听的嗓音,自然大方的举止,抑扬顿挫的节奏,热烈奔放的情感将对神州的爱、华夏的情痛快淋漓地演绎出来。有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有的抑扬顿挫,节奏分明;有的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有的激昂高亢,激情澎湃……聆听吟诵,领略激情,全班同学一起接受了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洗礼。朗诵会之后,同学们又写出了一篇篇热情洋溢的感想,有位学生在感想中这样写:“这次诗歌朗诵会,让我进一步深深地了解了我的祖国,了解了我的祖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了解了我的祖国遭受的深重灾难。我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把爱国之情化作一个个具体的行动,现在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让我的祖国更加强大。”还有一位学生在感想中这样写到:“我站在台上,面对着‘悠悠中华情’几个大字,我心潮澎湃,脑海里浮现出的是鲜艳的五星红旗,心里是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举办《祖国在我心中》书信作文大赛时,全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积极参加了比赛。在学生的作文中,我看到了学生对祖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了解,对祖国所遭受的屈辱历史的痛心,对伟大祖国飞速发展的骄傲……一篇篇习作,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话语,表达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之情。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在教学中,我们应不失时机,从一点一滴做起,并不断地积累、探索和研究,让德育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在提高学生良好德育素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造就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甘肃白银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