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课堂教学。如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本文试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分析:创设问题情境;重视教材潜在功能的挖掘;实施合作学习;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营造教学氛围;提高教师素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 教师职业素养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不仅是知识,而且是经验和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为此,教师要结合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开展探究活动。如在讲“幂的运算”之前,讲芝麻与太阳的质量:一粒芝麻的质量不到0.01克,它与太阳的质量是根本无法相比的。但是,如果把一粒芝麻作为第一代种子播种下去,收获的芝麻作为第二代,把第二代再播种下去……如果播种下去的芝麻全部发芽成长,这样一直到第十三代,芝麻的质量竟是太阳质量的5倍。这是一个惊人的增长,学生对此感到无比惊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导入幂的运算。再如创设实验情境,在讲授“证明”时,拿出一条长长的纸带,把一头反面与另一头的正面粘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圆圈,问学生:把这个纸圈沿着纸带中心线剪开,会得到什么结果?学生会说变成两个纸圈。教师拿起剪刀沿中心线剪开,学生个个睁大眼睛:并没有得到两个纸圈,而是比原来长度增加一倍的大纸圈。这说明在数学上单凭想象是靠不住的,从而引出推理和下结论必须步步有据。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听课劲头十足。
二、挖掘教材潜在功能,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如何能让学生从浩瀚的题海中解放出来而又不削弱教学效果;如何能立足教材,并以教材为起点,更好地挖掘教材的潜在功能,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近几年的中考新题,在例习题中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突出对课本基础知识、典型例习题的潜在功能的挖掘。
首先,要重视教材中例习题的特殊结论所蕴含的一般性质。数学学习和研究从不满足于特殊情况的结果,而是通过归纳、类比等方法去探究各种对象的一般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材中有不少的例习题反映的是一些特殊概念或特殊情形所蕴含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类比,猜测、推理等得出一般概念或一般情形下的有关性质。这也体现了数学认识与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手段:从特殊到一般。
其次,要重视教材中例习题的推广、变形与引申。课本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课本上的例习题具有典型性,简明扼要,难易适当,编排合理,面向大多数学生。若对课本上的例习题进行推广,变形与引申,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例如,苏科版九上96页的例2:某商店6月份的利润是2500元,要使8月份的利润达到3600元,这两个月的月平均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此题在解决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公式:a(1 x)n=b,其中a——起始量,b——结果量,x——增长率,n——增长的次数。最后,要重视教材知识形成过程所渗透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数学方法和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说:“完善的思想方法犹如北极星,许多人通过它而找到正确的道路。”很多数学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但数学思想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能使人收益终生。初中阶段经常运用的数学思想有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
三、有效开展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主要看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高效自然水到渠成。我校的“导学练合一”教学模式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学习上成立了异质合作小组(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见解,对不爱发言的学生,也在小范围内留给他表现的空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每个学生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质疑中放手让学生学数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适当地引导,只要分析合理就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倡导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获得感悟。从而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做准备。
四、做好数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工作
由于新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仅靠一盒粉笔、一块黑板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做好数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工作,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在许多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又是重点的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画出函数图像,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像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事实证明,通过数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如果过分依赖学习者的经验或感性世界,即纯粹的经验堆积,而不是通过认识活动对经验进行加工,那么学习将会出现危机。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是解决这种危机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联系,再在多媒体上演示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的过程,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相当于矩形的长和宽,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演示与讲解、观察与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学习不再枯燥乏味,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五、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愉悦时大脑皮层神经才能形成兴奋中心,思维变得迅速敏捷,处于最佳的状态。教师千万不可板着脸上课,要知道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心态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心情舒畅地不由自主地接受知识与被动勉强地死记硬背效果当然不同,长期郁闷、压抑的心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效率是不高的。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的语言、放下架子,在课堂上与学生“同甘共苦”,真诚地和学生交朋友。这样,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讨论、发言才会热烈,学生才会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的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活跃。
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课堂教学不管怎么改革,都是人来操作的。教师的整体素养决定课程改革的成效。影响教师素养的最基本的东西是文化、心理、技能。从当前教师队伍的状况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状况看,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是不容怀疑的,但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的长期影响,人们只注重学生的成绩。教师在备课、讲课、批改作业中忙忙碌碌,既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又忽视学生其他品质的培养,一部分教师的现有素质难以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需要。这部分教师缺乏的不是责任和经验,而是科学理论知识的指导,所以要求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使自己能够不断地适应新情况,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我们要勇敢地接受新事物的挑战,努力地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和素养,把职业素养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的一部分,从而游刃有余地调控课堂,实现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发展,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促进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何齐宗.当代教育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06).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 教师职业素养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不仅是知识,而且是经验和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为此,教师要结合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开展探究活动。如在讲“幂的运算”之前,讲芝麻与太阳的质量:一粒芝麻的质量不到0.01克,它与太阳的质量是根本无法相比的。但是,如果把一粒芝麻作为第一代种子播种下去,收获的芝麻作为第二代,把第二代再播种下去……如果播种下去的芝麻全部发芽成长,这样一直到第十三代,芝麻的质量竟是太阳质量的5倍。这是一个惊人的增长,学生对此感到无比惊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导入幂的运算。再如创设实验情境,在讲授“证明”时,拿出一条长长的纸带,把一头反面与另一头的正面粘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圆圈,问学生:把这个纸圈沿着纸带中心线剪开,会得到什么结果?学生会说变成两个纸圈。教师拿起剪刀沿中心线剪开,学生个个睁大眼睛:并没有得到两个纸圈,而是比原来长度增加一倍的大纸圈。这说明在数学上单凭想象是靠不住的,从而引出推理和下结论必须步步有据。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听课劲头十足。
二、挖掘教材潜在功能,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如何能让学生从浩瀚的题海中解放出来而又不削弱教学效果;如何能立足教材,并以教材为起点,更好地挖掘教材的潜在功能,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近几年的中考新题,在例习题中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突出对课本基础知识、典型例习题的潜在功能的挖掘。
首先,要重视教材中例习题的特殊结论所蕴含的一般性质。数学学习和研究从不满足于特殊情况的结果,而是通过归纳、类比等方法去探究各种对象的一般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材中有不少的例习题反映的是一些特殊概念或特殊情形所蕴含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类比,猜测、推理等得出一般概念或一般情形下的有关性质。这也体现了数学认识与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手段:从特殊到一般。
其次,要重视教材中例习题的推广、变形与引申。课本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课本上的例习题具有典型性,简明扼要,难易适当,编排合理,面向大多数学生。若对课本上的例习题进行推广,变形与引申,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例如,苏科版九上96页的例2:某商店6月份的利润是2500元,要使8月份的利润达到3600元,这两个月的月平均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此题在解决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公式:a(1 x)n=b,其中a——起始量,b——结果量,x——增长率,n——增长的次数。最后,要重视教材知识形成过程所渗透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数学方法和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说:“完善的思想方法犹如北极星,许多人通过它而找到正确的道路。”很多数学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但数学思想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能使人收益终生。初中阶段经常运用的数学思想有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
三、有效开展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主要看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高效自然水到渠成。我校的“导学练合一”教学模式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学习上成立了异质合作小组(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见解,对不爱发言的学生,也在小范围内留给他表现的空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每个学生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质疑中放手让学生学数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适当地引导,只要分析合理就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倡导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获得感悟。从而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做准备。
四、做好数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工作
由于新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仅靠一盒粉笔、一块黑板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做好数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工作,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在许多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又是重点的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画出函数图像,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像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事实证明,通过数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如果过分依赖学习者的经验或感性世界,即纯粹的经验堆积,而不是通过认识活动对经验进行加工,那么学习将会出现危机。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是解决这种危机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联系,再在多媒体上演示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的过程,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相当于矩形的长和宽,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演示与讲解、观察与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学习不再枯燥乏味,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五、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愉悦时大脑皮层神经才能形成兴奋中心,思维变得迅速敏捷,处于最佳的状态。教师千万不可板着脸上课,要知道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心态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心情舒畅地不由自主地接受知识与被动勉强地死记硬背效果当然不同,长期郁闷、压抑的心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效率是不高的。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的语言、放下架子,在课堂上与学生“同甘共苦”,真诚地和学生交朋友。这样,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讨论、发言才会热烈,学生才会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的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活跃。
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课堂教学不管怎么改革,都是人来操作的。教师的整体素养决定课程改革的成效。影响教师素养的最基本的东西是文化、心理、技能。从当前教师队伍的状况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状况看,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是不容怀疑的,但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的长期影响,人们只注重学生的成绩。教师在备课、讲课、批改作业中忙忙碌碌,既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又忽视学生其他品质的培养,一部分教师的现有素质难以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需要。这部分教师缺乏的不是责任和经验,而是科学理论知识的指导,所以要求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使自己能够不断地适应新情况,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我们要勇敢地接受新事物的挑战,努力地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和素养,把职业素养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的一部分,从而游刃有余地调控课堂,实现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发展,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促进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何齐宗.当代教育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