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未来,审视当下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是推进教育改革的核心力量,近年来我国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呈现逐渐关注,不断深化的趋势。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倾听拔节的声音——初中初任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一书,是一本关注初任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著作,该书采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以初中初任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其专业成长为研究领域,对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细化和深入做了有益的探索,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思考性。
  【关键词】初任教师;专业成长;教育叙事;书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推进教育改革的核心力量。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成长就成为不断关注的焦点,注重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培训,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成长成为教师研究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我国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呈现逐渐关注、不断深化的趋势。不少研究从理论层面对教师专业成长进行了探究,也有研究关注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案例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过程,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既有着各阶段的个性特点也有着整体的共性特征,它是教师入职以后,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审视自己的职业意愿、构建专业理念,完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时期,是其专业成长的“内在关键期”。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专业成长,对其今后的专业发展品质会有深远的影响。而目前我国初任教师的发展,“往往有着自然成熟的倾向”“这种自发、不自觉的成长过程,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为此,对教师初任阶段的研究符合目前深化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需要。初任语文教师承担着母语教学的任务,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语文学科的双重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师所承担责任的重要性。目前我国母语教学还存在着种种问题,语文教师也有着不少困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初任语文教师也不例外。因此,初任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更显示出其必要性和迫切性。由李莉博士撰写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倾听拔节的声音——初中初任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一书,正是一本关注初任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著作,该书采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以初中初任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其专业成长为研究领域,对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细化和深入做了有益的探索。
  在本书中,作者按照初任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时间顺序,呈现了合作教师在其初任阶段经历的成长故事以其带给自身的影响,进而展开思考探究。文中用27个成长故事述说了合作教师们在初任不同时间段所经历的教育故事,简笔勾勒却又不乏细致。作为独立的个体,三位合作教师的成长历程各有特点,他们经历的关键事件不同,各自专业成长的实际情况也存在差异性,但这些故事能够唤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书中对故事的理性探究,既可以为我们展示著者的思考,又可以引发读者的参与和解读。本书在针对三位合作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基础上,还关注了由个体汇聚而成的初中初任语文教师群体,了解初中语文教师们在初任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成长需求,通过访谈获取校方为初任教师提供的成长支持的相关一手资料,了解其指导教师的指导感受和他们对初任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所提的意见建议,并探究了在初任阶段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点。从叙事走向探究,作者把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看作动态的连续的过程,以初任为分界点,从初任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初任教师的职后成长两个角度展开思考,侧重于从成长故事中获得的反思与体味,从中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为读者在研读故事中自己独有的意义诠释做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教育学本身就有实践性特征,教育叙事研究正是从教育研究的自身特征出发,将主观经验世界推向前台,通过对经验事实的深度描述和诠释,呈现实践视野中的教育意义。作为叙事教育研究,本著作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思考性。书中的初任教师成长故事,是个体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是不可复制的,但对故事的领悟却是可迁移的。初任教师们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和自己处于同一专业成长阶段的教师的成长历程,从中体验、感悟、思考;初任教师的指导教师们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可以听到其指导对象的同伴们的心声,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教师职后培训的承担者亦可以由书中的个体故事及探究获得启发,而师范生们,可以从初任教师的成长故事中,展望未来可能的经历,理性规划自己的职前成长。教育是向着未来的,而未来是由不间断的当下组成的。通过教育叙事研究审视当下,通过对初任教师所经历的故事的叙述促进人们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探究与理解,有利于促进初任教师迈向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林沛生.关于促进青年教师职业成熟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3(1).
  [2]丁钢.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吴爱红,女,1970年生,河南开封人,西安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陕西省省级教学能手。研究方向:语文教育与教学。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多媒体课件使用得当,就能使课堂充满情趣,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只要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因为有你而演绎出更多的精彩。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堂;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去年秋季,全省掀起了一股“课内比教学”的热潮,我校也积极响应号召并有步骤地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教学比武活动。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被安排在第一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不应只重视其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教师在教读学生学习每一篇课文时,应充分挖掘课文里的美育作用,因势利导,收到教书和育人双赢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育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校的教育任务,除了教书,还有育人。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而懂得做人的道理和规则是最基本的素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除了
【摘要】本文拟对《庄子·德充符》:“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履,无为爱之。”进行分析,考释名物词“翣”。通过从工具书的义项、相似形制名物对比、大小语境等方面切入研究,对“翣”释义进行解读。  【关键词】《庄子·德充符》;翣;棺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庄子·德充符》中有这样一句话:“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履,无为爱之”。其中,有一个今天已经很少见
【摘要】本文以教学《谏太宗十思疏》为例,探讨了以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议论文;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苏教版必修中的文言文,文体多样,内涵丰富,特别是议论文的选取,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不仅为学生在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上提供了很多实效;而且对于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提供了许多“以古为鉴”的实用方法。  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上,很多老师对于叙
【摘要】在识字教学中掌握识字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我探究了插图识字法、加减识字法、游戏识字法、“生活”识字法、情景识字法、“犯错”识字法、“阅读”识字法等方法,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关键词】探究方法;趣味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的兴趣决定着他们学习的态度、方法、效果。因此,在识字教
【摘要】精彩的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加强对课内文本的解析,同时还需要课外作品的延伸,借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文学素养,提高教学的总体水平。本文在研究中就从课外读物的推荐契机、阅读资源的灵活使用、分享活动的开展、课堂空间的充分延伸等角度入手,分析了如何开展高效的语文课外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初中;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课外阅
【摘要】兴趣是推动学生写作的巨大动力,为此我有步骤地设计习作教学的序列: 巧用“椰壳效应”命题激趣,触动写作灵思;精心设计“作前”趣味作业,解决好“写什么”;创设趣味情境,将视野“导”开,思维“导”活;多角度作文,为孩子提供发散、多维的思维平台;发掘习作闪光点,批语以情动人。  【关键词】趣味;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还未完全摆脱“费时低效
【摘要】设疑质疑在日常教学中意义重大,我们应当从作品的多个角度想方设法质疑,具备这种教学方法,才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关键词】设疑质疑;意义重大;多个角度;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为什么”。而生活的伟大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这个论述告诉我们提出问题越多,
【摘要】妙用评价艺术,就是唤醒和激励学生生命意识和情感需求。它是“快乐语文”的源头,其对于塑造学生人格和提高学生能力具有特殊意义,它是滋养学生心灵的肥沃土壤,它是催开学生心底灼灼的生命之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妙用评价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本文在此对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妙用课堂评价艺术进行浅谈。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评价;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大语文”的教学观念,“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应来源于生活,重视诗歌教学,引导学生多一些诗歌的修养,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多的是多了一份诗情和文才,并反过来指导学生的生活,“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关键词】诗情;修养;垂青;诵读;实践;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专家尹建莉曾经指出:“被诗歌滋养的孩子,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