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墨脱科考小组6月初出发,拟定的线路是从林芝坐车到米林县的派镇,再从派镇的松林口徒步翻越多雄拉山,经拉格,大岩洞,汗密、1号桥,背崩到墨脱县城,途中从背崩经地东到希让再返回背崩。
从林芝地区生态研究所出发,我们沿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支流尼洋河顺流而下,经过35公里的行车就来到了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的交汇处,举目眺望,眼前一片嫩绿,6月的林芝一片生机。经过汇合处,我们就一路沿雅鲁藏布江而下,在汽车行进过程中,我们也看到,雅鲁藏布江米林段两岸坡地有沙化现象,江边白色的大沙丘成了西藏江南林芝林区的一道风景,点缀着两岸山坡翠绿的林木。经过分析发现,雅鲁藏布江经过米林县境宽阔的河谷时,流速变得缓慢,而江水中携带的泥沙也就慢慢沉于河道中。冬春季节,是西藏林芝的枯水期和风季,由于雅鲁藏布江水位下降,布满沙的河床暴露出来,加上风的作用,把沙吹向山坡,也就有了“飞沙上山”的景观,而在风口侧面形成大的沙丘也就容易理解了。
下午四点左右,我们顺利到达了进入墨脱的必经之地——派镇。由于提前进行了准备,我们到达后两小时内,就安排好了协助我们科考的向导和背夫。从这里,我们将用双腿丈量墨脱的里程,在不同海拔的不同森林植物类型中留下我们的足迹,从海拔2920米的派镇出发,首先穿过一片纯高山松林,继续向上,再穿过林芝云杉,冷杉,西藏落叶松林形成的混交林,再经过由山花杜鹃,黄杯杜鹃,雪层杜鹃,高山柳等组成的高山灌丛,就到了雪线,我们在向导和民工留下的深雪中艰难行进,远处雪白一片中苍翠的冷杉“旗树”好似在指引我们的方向。这里所说的“旗树”是树冠的形状类似红旗,主要是由于树木常年受同一方向风的作用,使迎风面的树枝生长受阻,而背风面的树枝继续生长而形成类似红旗的树冠,大约在中午11点左右我们就到了海拔4200米,的多雄拉山口,尽管天气较好,可山顶的风仍然很大,为保证安全,我们在山顶停留片刻就一路顺山而下。
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在墨脱周边从海拔750米的希让村到4100米多雄拉山口,从热带季雨林到高山灌丛,从面积20米×30米到50米×100米,一共进行了一百多块样地的调查,在样地调查中,我们对每块样地的乔木树种都进行种类,树高,胸径,冠幅。郁闭度等测定,对灌木树种则设置5~20个5米×5米的样方进行种类,平均高,丛径,盖度等测定,设置10~30个1米×1米的样方对草本进行种类,平均高,盖度或多度调查。
由于海拔越低林分的郁闭度越大,林木种类也越多,工作的难度也就特别大。在海拔750米的希让村进行群落调查时,由于分布生长的热带季雨林,根据最小样地面积设置要求,我们设置的样地面积为50米×100米,仅进行样地设置就用了一天时间,加上调查,一共用了三天才完成了一块样地的群落调查。时雨时晴让科考组成员在考察的30天里没有一天穿过干衣服,更厉害的是林内的麦蚊,牛虻和不知名的昆虫时刻都在侵袭着我们,让人防不胜防,半个月下来每个人手上都会被叮咬至少35次以上,最多的一个倒霉鬼被咬了54次,整个手肿得像馒头一样。虽然无比艰苦的考察让人十分疲惫,蚊虫的侵袭让人苦不堪言,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整理发现,墨脱植物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带,从低海拔向上依次分布了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温带松林,寒温带暗针叶林,寒温带高山灌丛,这主要是与完整的垂直气候带有直接的关系。墨脱植物具有很高的多样性和特有性,通过初步统计,墨脱共有维管束植物162科562属1200余种,占西藏维管束植物科的78%。而局限分布于墨脱的特有种达122种,占西藏特有种的13%。此外墨脱分布的珍稀植物也很多,如桫椤,干果榄仁等。由于墨脱地势陡峭,水土流失严重,使墨脱植物生态系统特别脆弱,沟谷的森林一旦被破坏,单一的桤木林和野生芭蕉林就会替代原有复杂的常绿阔叶林。
通过调查也发现,墨脱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食用植物,药用植物,观赏植物等。我们在科考中经常在返回途中采,挖鱼腥草黄精嫩芽,仙人掌等,改善一下生活,品味原始野生森林蔬菜。艰苦的考察中也领略了墨脱观赏植物的美丽,光兰科植物就有三十多种,常见的有长叶兰黄蝉兰,石斛等,名贵一些的有西藏虎头兰、水晶兰等。杜鹃花,报春花等野生观赏花卉更是数不胜数。在多雄拉山进行高山灌丛调查时,如果缺氧,可以挖些红景天泡水喝,有缓解高山反应,抗疲劳的功效,如果上火,可挖些云南黄莲泡水,有立竿见影响之效果。随手可得的药物,真是有些奢侈之感。
从林芝地区生态研究所出发,我们沿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支流尼洋河顺流而下,经过35公里的行车就来到了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的交汇处,举目眺望,眼前一片嫩绿,6月的林芝一片生机。经过汇合处,我们就一路沿雅鲁藏布江而下,在汽车行进过程中,我们也看到,雅鲁藏布江米林段两岸坡地有沙化现象,江边白色的大沙丘成了西藏江南林芝林区的一道风景,点缀着两岸山坡翠绿的林木。经过分析发现,雅鲁藏布江经过米林县境宽阔的河谷时,流速变得缓慢,而江水中携带的泥沙也就慢慢沉于河道中。冬春季节,是西藏林芝的枯水期和风季,由于雅鲁藏布江水位下降,布满沙的河床暴露出来,加上风的作用,把沙吹向山坡,也就有了“飞沙上山”的景观,而在风口侧面形成大的沙丘也就容易理解了。
下午四点左右,我们顺利到达了进入墨脱的必经之地——派镇。由于提前进行了准备,我们到达后两小时内,就安排好了协助我们科考的向导和背夫。从这里,我们将用双腿丈量墨脱的里程,在不同海拔的不同森林植物类型中留下我们的足迹,从海拔2920米的派镇出发,首先穿过一片纯高山松林,继续向上,再穿过林芝云杉,冷杉,西藏落叶松林形成的混交林,再经过由山花杜鹃,黄杯杜鹃,雪层杜鹃,高山柳等组成的高山灌丛,就到了雪线,我们在向导和民工留下的深雪中艰难行进,远处雪白一片中苍翠的冷杉“旗树”好似在指引我们的方向。这里所说的“旗树”是树冠的形状类似红旗,主要是由于树木常年受同一方向风的作用,使迎风面的树枝生长受阻,而背风面的树枝继续生长而形成类似红旗的树冠,大约在中午11点左右我们就到了海拔4200米,的多雄拉山口,尽管天气较好,可山顶的风仍然很大,为保证安全,我们在山顶停留片刻就一路顺山而下。
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在墨脱周边从海拔750米的希让村到4100米多雄拉山口,从热带季雨林到高山灌丛,从面积20米×30米到50米×100米,一共进行了一百多块样地的调查,在样地调查中,我们对每块样地的乔木树种都进行种类,树高,胸径,冠幅。郁闭度等测定,对灌木树种则设置5~20个5米×5米的样方进行种类,平均高,丛径,盖度等测定,设置10~30个1米×1米的样方对草本进行种类,平均高,盖度或多度调查。
由于海拔越低林分的郁闭度越大,林木种类也越多,工作的难度也就特别大。在海拔750米的希让村进行群落调查时,由于分布生长的热带季雨林,根据最小样地面积设置要求,我们设置的样地面积为50米×100米,仅进行样地设置就用了一天时间,加上调查,一共用了三天才完成了一块样地的群落调查。时雨时晴让科考组成员在考察的30天里没有一天穿过干衣服,更厉害的是林内的麦蚊,牛虻和不知名的昆虫时刻都在侵袭着我们,让人防不胜防,半个月下来每个人手上都会被叮咬至少35次以上,最多的一个倒霉鬼被咬了54次,整个手肿得像馒头一样。虽然无比艰苦的考察让人十分疲惫,蚊虫的侵袭让人苦不堪言,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整理发现,墨脱植物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带,从低海拔向上依次分布了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温带松林,寒温带暗针叶林,寒温带高山灌丛,这主要是与完整的垂直气候带有直接的关系。墨脱植物具有很高的多样性和特有性,通过初步统计,墨脱共有维管束植物162科562属1200余种,占西藏维管束植物科的78%。而局限分布于墨脱的特有种达122种,占西藏特有种的13%。此外墨脱分布的珍稀植物也很多,如桫椤,干果榄仁等。由于墨脱地势陡峭,水土流失严重,使墨脱植物生态系统特别脆弱,沟谷的森林一旦被破坏,单一的桤木林和野生芭蕉林就会替代原有复杂的常绿阔叶林。
通过调查也发现,墨脱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食用植物,药用植物,观赏植物等。我们在科考中经常在返回途中采,挖鱼腥草黄精嫩芽,仙人掌等,改善一下生活,品味原始野生森林蔬菜。艰苦的考察中也领略了墨脱观赏植物的美丽,光兰科植物就有三十多种,常见的有长叶兰黄蝉兰,石斛等,名贵一些的有西藏虎头兰、水晶兰等。杜鹃花,报春花等野生观赏花卉更是数不胜数。在多雄拉山进行高山灌丛调查时,如果缺氧,可以挖些红景天泡水喝,有缓解高山反应,抗疲劳的功效,如果上火,可挖些云南黄莲泡水,有立竿见影响之效果。随手可得的药物,真是有些奢侈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