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剑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东邻鹤庆,南接洱源,西与兰坪、云龙接壤,北与丽江毗连。剑川景色秀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以风景名胜石宝山、石钟山石窟与木雕艺术著称于世。1996年文化部将剑川命名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
墨斗山的传说
剑川坝子四面环山,群山环绕的中心地带耸立着一座孤零零的小山,山顶还有一座古塔。在青翠农田的映衬之下,显得特别突兀。远远望去,整个山形像一个平放在盆中央的“墨斗”,当地人称其为“墨斗山”。
剑川流传着一个关于墨斗山的古老传说,相传观音菩萨为了让勤劳的白族人民更加聪明能干,就给洱源西山的人丢下一本打歌的书,从此西山男女老少都会唱曲打歌;她给邓川的人丢下泥板瓦刀,邓川人就将泥瓦匠活做得特别好;她给剑川人丢下一只墨斗,剑川的木匠活便远近驰名。从此墨斗山成了剑川的圣地,而剑川木匠在墨斗山的庇佑下,年复一年地将这份天赐的手艺薪火相传。
明代沈德符曾在《野获编》中载;“元时下大理,选其工匠最者入禁中(皇宫)。至我国初(明代),收为郡县,滇工布满内府。今御用监供用库诸设,皆其子孙也。”这些自元朝起布满内府的“滇工”中,也不乏剑川木雕的“最者”。云南民间一直流传着剑川木匠参与修建北京故宫的故事,虽然查不到明确的文献史料,从《野获编》所载的史实来看,这种传闻有极大的可能性。
《白族简史》中记载:“元明清以来……在观足山修建的大刹72座,庵堂360所的堂皇华丽的建筑,多出自远近闻名的‘剑川木匠’之手,剑川巧匠们百年来以他们精湛的建筑技术遍及云南,远及川黔。所建寺院、牌坊、房屋皆极精致,经久不圮。而且斗栱重叠、屋角飞翘,门窗用透雕法刻出一层层的人物花鸟,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剑川木匠的代表作除全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的“鸡足山”外,还有巍山的“巍宝山”、丽江的“木府”、昆明标致建筑“金马碧鸡坊”等省内的著名古建筑。
木雕构建的剑川民居
清代张泓在《滇南新语》中记载:“剑川民众世业木工,滇之七十余县及邻滇之黔、川等省,善规矩斧凿者,随地皆剑民”。
传统的剑川木雕,以家居、寺庙楼台亭阁建筑和家具什物为主。从房屋的木构件一直到大门的斗栱、窗棂的装饰都由剑川木匠承担完成。其中,最能展现木雕工艺的是房屋中的“格子门”。
白族民居有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布局,围着四方形的天井,多数家居三面建房,一面为照壁。正对照壁的为正房,正房由三间组成,正中一间为正堂。正堂装格子门,一般为6扇和8扇。正堂的格子门是整个建筑中的点睛之笔,是展示主人家财力地位和文化修养的重要“窗口”。解放前,剑川木匠在外地为有钱人家雕格子门时,雕花的工价以雕出来的木屑重量来计算——雕出来的木屑越重,说明雕得深透和精细。
格子门为长条形的门扇组成,每一扇分为上板、上裙板、中腰板、下裙板、下板五个部份。上板、中腰板、下板的面积较小,均为抽象简单的浅浮雕。下裙板的面积较大,采用浅浮雕,构图为圆形,增加了格子门在视觉上的丰富感。下裙板圆形图案常见的内容是有蝠(福)、鹿(禄、乐)、象(太平有象)、羊(吉祥)、狮(镇宅)、马(忠)、凤凰(受情美满)等谐音喻意的吉祥动物,也有纯装饰性的“团花”、“草龙”、“草凤”等。
格子门的上裙板面积最大,是格子门的重要部位。为了透光透气,上裙板都采用缕空透雕,最精彩的画面和精巧的工艺往往集中于此。上裙板的最底层为几何形的窗格,有斜方形、圆形、万家、寿字等多种图形,是精雕细刻的主题透雕的背景。上裙板画面内容极为丰富,有花鸟、山水、人物、博古等。家居一般以花鸟为主,最普遍的有“富贵根基”(牡丹、公鸡)、“百年和好”(荷花、鸳鸯)、“年年有余”(水中游鱼)等美好的祝愿。“博古”则体现了主人家为书香门第,内容多为“琴棋书画”和“文房四宝”。
而寺庙的格子门则以人物故事为主,譬如剑川工匠曾在昆明西山华亭寺的102扇格子门上雕刻了《西游记》。此外,还有着“十八罗汉”、“八仙过海”、“二十四孝”等诸多神话传说。
白族民居的正堂家具摆设,惯例为正中放一长条形的供棹,供棹正面上端有客人能看到的方格组合的长条图案。以花鸟为主,浅浮雕,画面密集精美,雕工讲究。供棹前为“八仙棹”,左右置一对“太师椅”,其靠背也雕有精美的图案。正堂两侧则摆设“川橙”,“八仙棹”和“川橙”上也有少量的线雕或浅浮雕。
白族每户家中都设有“家堂”,其位置在正堂上方的楼上。白族人相信逝去的祖先一直在保佑后人,故称其为“家神”。“家堂”就是“家神”居住的地方,每到逢年过节都会在“家堂”礼拜“家神”。制作华贵精美的“家堂”被视为后嗣子孙昌盛富足的象征,旧社会许多有钱人家不惜重金邀请剑川木匠营造自家的“家堂”,留下了不少剑川木雕的传世杰作。
“家堂”的式样都为一高两低的牌楼式,飞檐翘角、气势庄严,有密集的斗栱、窗与格子门。斗栱有一斗二升,一斗三升,单栱、双栱多种,又有素面和雕饰之别,斗栱雕饰最常见的为凤首。木雕“家堂”都为彩绘,以红底金线为主调,使“家堂”更加显得金碧辉煌、庄严华贵。“家堂”是缩小了的牌楼建筑,这种微型景观只能采用微雕的手法,其工艺难度和工艺价值可见一斑。
天井左右两侧的厢房都装“格子门”,多数设计成几何图案式,常见的图案有;织锦纹、如意花草、球纹、井字嵌菱等。
民居的雕花部分还有撑栱、梁柱、雀替、月梁等部位。月梁中间常设计成扇形,线雕传统文人写意画的梅兰菊竹,或书法吉祥语和诗句。而这些书画都由剑川木匠来挥毫,展现了剑川“匠人”良好的文化素质。
“雕琢对联”的剑川木匠
剑川自古素有“文献名邦”的美誉,从古到今都有重视培养教育子女的优良传统,家里再穷也要让子女读书识字。“祝天下太平无事,愿吾家耕读有人”是剑川人代代相传的生活理想和纯朴的美德。
古代许多剑川木匠出门做活时,既做木匠又当教书先生,留下不少动人的故事。清朝末年,剑川海东村有一位名叫杨世俊的青年。虽然他满腹经纶但由于家境贫寒,只好学习木匠手艺以养家糊口。一次他到腾冲李根源家中做活,房子盖好后,从大门到中堂后院所有门上都要粘红联。于是,李根源的父亲请了当地的文人墨客来撰写对联。大家写成以后,李老觉得都十分俗气,很不满意。杨木匠毛遂自荐,一口气把满院子的对联写了出来,他的对联对杖工整、语句脱俗生动,得到了主人家的认同。
当地的文人们当然不会服气一个剑川无名木匠,就拿腾冲滴水岩的上联让他对出下联。滴水岩不知何时被人写了上联,但长久来无人对出下联而成为绝对,上联是:滴水成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杨世俊思考片刻,立即对上:苍山有石,无需淡墨画成图。
李老先生非常佩服杨世俊的才学,请他留下做了家庭老师。他的学生李根源官至陕西省省长、讲武学堂教务长,是开国元帅朱德、叶剑英的老师;也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和史学家,一时被传为佳话。
走出国门的剑川木雕
解放后,剑川木雕在传统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大理石和木雕相结合的“云木家具”系列,使剑川木雕走向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剑川“云木家具”已远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20世纪50年代,剑川木匠故事《雕龙记》成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拍摄的第一部动画片,该片曾荣获1960年布加勒斯特国际电影节二等奖。故事不仅歌颂了剑川木匠的勇敢与正义,更赞美了剑川木雕生动传神的高超技艺。
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昆明观光时,为她特意制作的“龙床”和“梳妆台”,受到女皇的高度赞扬。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的“孔雀山茶”大屏风,标志着剑川木雕开始走向纯艺术欣赏的新领域。昆明西山华亭寺木雕壁画“八相成道”,昆明基督教堂的“最后的晚餐”和云南民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木雕复制《张胜温画卷》”预示剑川木雕人物的不断成熟。从102扇《西游记》格子门到大型壁画,再到圆雕佛像、本主、名人雕像与旅游小件,传统的剑川木雕有了长足进展。
脱胎于“格子门”上裙板的“四条屏”,是近几年来最走俏的新产品。“四条屏”的意义是将剑川木雕从原来的以实用性为主转成以观赏性为主。无论是宾馆客厅或居家,古朴典雅的木雕“四条屏”增添了不少东方文化的雅趣,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喜爱,许多人都把它作为木雕艺术珍品收藏。
为了给世人留下艺术精品,有的工艺师潜心研究、精心雕刻,花费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完成一件“四条屏”。疏密有致、变化统一的饱满构图,穿插缠绕,重重叠叠的层层透雕,无不让观赏者发出由衷的赞叹。
(图片由剑川古典木雕家具厂提供)
墨斗山的传说
剑川坝子四面环山,群山环绕的中心地带耸立着一座孤零零的小山,山顶还有一座古塔。在青翠农田的映衬之下,显得特别突兀。远远望去,整个山形像一个平放在盆中央的“墨斗”,当地人称其为“墨斗山”。
剑川流传着一个关于墨斗山的古老传说,相传观音菩萨为了让勤劳的白族人民更加聪明能干,就给洱源西山的人丢下一本打歌的书,从此西山男女老少都会唱曲打歌;她给邓川的人丢下泥板瓦刀,邓川人就将泥瓦匠活做得特别好;她给剑川人丢下一只墨斗,剑川的木匠活便远近驰名。从此墨斗山成了剑川的圣地,而剑川木匠在墨斗山的庇佑下,年复一年地将这份天赐的手艺薪火相传。
明代沈德符曾在《野获编》中载;“元时下大理,选其工匠最者入禁中(皇宫)。至我国初(明代),收为郡县,滇工布满内府。今御用监供用库诸设,皆其子孙也。”这些自元朝起布满内府的“滇工”中,也不乏剑川木雕的“最者”。云南民间一直流传着剑川木匠参与修建北京故宫的故事,虽然查不到明确的文献史料,从《野获编》所载的史实来看,这种传闻有极大的可能性。
《白族简史》中记载:“元明清以来……在观足山修建的大刹72座,庵堂360所的堂皇华丽的建筑,多出自远近闻名的‘剑川木匠’之手,剑川巧匠们百年来以他们精湛的建筑技术遍及云南,远及川黔。所建寺院、牌坊、房屋皆极精致,经久不圮。而且斗栱重叠、屋角飞翘,门窗用透雕法刻出一层层的人物花鸟,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剑川木匠的代表作除全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的“鸡足山”外,还有巍山的“巍宝山”、丽江的“木府”、昆明标致建筑“金马碧鸡坊”等省内的著名古建筑。
木雕构建的剑川民居
清代张泓在《滇南新语》中记载:“剑川民众世业木工,滇之七十余县及邻滇之黔、川等省,善规矩斧凿者,随地皆剑民”。
传统的剑川木雕,以家居、寺庙楼台亭阁建筑和家具什物为主。从房屋的木构件一直到大门的斗栱、窗棂的装饰都由剑川木匠承担完成。其中,最能展现木雕工艺的是房屋中的“格子门”。
白族民居有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布局,围着四方形的天井,多数家居三面建房,一面为照壁。正对照壁的为正房,正房由三间组成,正中一间为正堂。正堂装格子门,一般为6扇和8扇。正堂的格子门是整个建筑中的点睛之笔,是展示主人家财力地位和文化修养的重要“窗口”。解放前,剑川木匠在外地为有钱人家雕格子门时,雕花的工价以雕出来的木屑重量来计算——雕出来的木屑越重,说明雕得深透和精细。
格子门为长条形的门扇组成,每一扇分为上板、上裙板、中腰板、下裙板、下板五个部份。上板、中腰板、下板的面积较小,均为抽象简单的浅浮雕。下裙板的面积较大,采用浅浮雕,构图为圆形,增加了格子门在视觉上的丰富感。下裙板圆形图案常见的内容是有蝠(福)、鹿(禄、乐)、象(太平有象)、羊(吉祥)、狮(镇宅)、马(忠)、凤凰(受情美满)等谐音喻意的吉祥动物,也有纯装饰性的“团花”、“草龙”、“草凤”等。
格子门的上裙板面积最大,是格子门的重要部位。为了透光透气,上裙板都采用缕空透雕,最精彩的画面和精巧的工艺往往集中于此。上裙板的最底层为几何形的窗格,有斜方形、圆形、万家、寿字等多种图形,是精雕细刻的主题透雕的背景。上裙板画面内容极为丰富,有花鸟、山水、人物、博古等。家居一般以花鸟为主,最普遍的有“富贵根基”(牡丹、公鸡)、“百年和好”(荷花、鸳鸯)、“年年有余”(水中游鱼)等美好的祝愿。“博古”则体现了主人家为书香门第,内容多为“琴棋书画”和“文房四宝”。
而寺庙的格子门则以人物故事为主,譬如剑川工匠曾在昆明西山华亭寺的102扇格子门上雕刻了《西游记》。此外,还有着“十八罗汉”、“八仙过海”、“二十四孝”等诸多神话传说。
白族民居的正堂家具摆设,惯例为正中放一长条形的供棹,供棹正面上端有客人能看到的方格组合的长条图案。以花鸟为主,浅浮雕,画面密集精美,雕工讲究。供棹前为“八仙棹”,左右置一对“太师椅”,其靠背也雕有精美的图案。正堂两侧则摆设“川橙”,“八仙棹”和“川橙”上也有少量的线雕或浅浮雕。
白族每户家中都设有“家堂”,其位置在正堂上方的楼上。白族人相信逝去的祖先一直在保佑后人,故称其为“家神”。“家堂”就是“家神”居住的地方,每到逢年过节都会在“家堂”礼拜“家神”。制作华贵精美的“家堂”被视为后嗣子孙昌盛富足的象征,旧社会许多有钱人家不惜重金邀请剑川木匠营造自家的“家堂”,留下了不少剑川木雕的传世杰作。
“家堂”的式样都为一高两低的牌楼式,飞檐翘角、气势庄严,有密集的斗栱、窗与格子门。斗栱有一斗二升,一斗三升,单栱、双栱多种,又有素面和雕饰之别,斗栱雕饰最常见的为凤首。木雕“家堂”都为彩绘,以红底金线为主调,使“家堂”更加显得金碧辉煌、庄严华贵。“家堂”是缩小了的牌楼建筑,这种微型景观只能采用微雕的手法,其工艺难度和工艺价值可见一斑。
天井左右两侧的厢房都装“格子门”,多数设计成几何图案式,常见的图案有;织锦纹、如意花草、球纹、井字嵌菱等。
民居的雕花部分还有撑栱、梁柱、雀替、月梁等部位。月梁中间常设计成扇形,线雕传统文人写意画的梅兰菊竹,或书法吉祥语和诗句。而这些书画都由剑川木匠来挥毫,展现了剑川“匠人”良好的文化素质。
“雕琢对联”的剑川木匠
剑川自古素有“文献名邦”的美誉,从古到今都有重视培养教育子女的优良传统,家里再穷也要让子女读书识字。“祝天下太平无事,愿吾家耕读有人”是剑川人代代相传的生活理想和纯朴的美德。
古代许多剑川木匠出门做活时,既做木匠又当教书先生,留下不少动人的故事。清朝末年,剑川海东村有一位名叫杨世俊的青年。虽然他满腹经纶但由于家境贫寒,只好学习木匠手艺以养家糊口。一次他到腾冲李根源家中做活,房子盖好后,从大门到中堂后院所有门上都要粘红联。于是,李根源的父亲请了当地的文人墨客来撰写对联。大家写成以后,李老觉得都十分俗气,很不满意。杨木匠毛遂自荐,一口气把满院子的对联写了出来,他的对联对杖工整、语句脱俗生动,得到了主人家的认同。
当地的文人们当然不会服气一个剑川无名木匠,就拿腾冲滴水岩的上联让他对出下联。滴水岩不知何时被人写了上联,但长久来无人对出下联而成为绝对,上联是:滴水成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杨世俊思考片刻,立即对上:苍山有石,无需淡墨画成图。
李老先生非常佩服杨世俊的才学,请他留下做了家庭老师。他的学生李根源官至陕西省省长、讲武学堂教务长,是开国元帅朱德、叶剑英的老师;也是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和史学家,一时被传为佳话。
走出国门的剑川木雕
解放后,剑川木雕在传统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大理石和木雕相结合的“云木家具”系列,使剑川木雕走向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剑川“云木家具”已远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20世纪50年代,剑川木匠故事《雕龙记》成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拍摄的第一部动画片,该片曾荣获1960年布加勒斯特国际电影节二等奖。故事不仅歌颂了剑川木匠的勇敢与正义,更赞美了剑川木雕生动传神的高超技艺。
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昆明观光时,为她特意制作的“龙床”和“梳妆台”,受到女皇的高度赞扬。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的“孔雀山茶”大屏风,标志着剑川木雕开始走向纯艺术欣赏的新领域。昆明西山华亭寺木雕壁画“八相成道”,昆明基督教堂的“最后的晚餐”和云南民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木雕复制《张胜温画卷》”预示剑川木雕人物的不断成熟。从102扇《西游记》格子门到大型壁画,再到圆雕佛像、本主、名人雕像与旅游小件,传统的剑川木雕有了长足进展。
脱胎于“格子门”上裙板的“四条屏”,是近几年来最走俏的新产品。“四条屏”的意义是将剑川木雕从原来的以实用性为主转成以观赏性为主。无论是宾馆客厅或居家,古朴典雅的木雕“四条屏”增添了不少东方文化的雅趣,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喜爱,许多人都把它作为木雕艺术珍品收藏。
为了给世人留下艺术精品,有的工艺师潜心研究、精心雕刻,花费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完成一件“四条屏”。疏密有致、变化统一的饱满构图,穿插缠绕,重重叠叠的层层透雕,无不让观赏者发出由衷的赞叹。
(图片由剑川古典木雕家具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