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罪與罚》是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主人公拉斯科利尼科夫深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毒害,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善良无辜的妹妹扎韦塔,自己无法逃脱自己所犯下罪行的折磨,不断寻找内心的救赎。本文就“罪行”一词研究它所包含作者伟大的语言世界图景和民族情怀。
关键词:《罪与罚》;罪行;观念
一、观念的基本内容
观念是用语言文字表达世界科学文化中心范畴,帮助人类了解客观的现实生活中法展开的物体机能,并且观念是思维形象,平且这种思维形象在没有确定某一类型物体其可能性的思维。毫无疑问,观念是扩展文化的,思维,人民思潮的工具。
俄语词“концепт(观念)”在《苏联百科辞典》中释义为:“概念内涵,即名词(符号)的意义,即概念内容。其外延为名词所指的事物(如名词‘月亮’的意义为‘地球’天然卫星)。语言文化学中的观念是具有条件性的、思维性的、三维一体的单位,也就是说在文化创造中语言的统一体:
(1)意识-概念停留的部门(观念停留在意识中)
(2)文化决定观念(观念-文化因素的思维结果)
(3)观念在语言或者言语中被确定
艺术文本通常被认为是复杂的符号,它表达了作者对于行为的理解和认知。语言世界图景和文艺世界图景反映出民族的世界图景和间接的个人对于世界的体验,文艺文本作为民族思潮的来源可以帮助民族文化的阐释。作者的主要思想观念是通过艺术文本传达的。所以要研究其文化,必要明白观念的民族心智和民族性格。
二、“罪行”的基本内涵
广义的罪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违法行为,即指违反刑法法律的行为汉语揭示为“犯罪行为”。但在俄罗斯民族里,人们长期受东正教的影响,“罪行”一词在俄罗斯大多民众心中也是感性的精神感受。俄罗斯人的生母情节也与罪恶情怀相关。俄罗斯历史上的东正教圣徒,都赞扬基督宽恕,听从,屈从。他们面对对自身不利的事情默默忍受,不反抗,遭遇凌辱大度宽容,屠刀面前引颈就戮。俄罗斯历史上高度评价这样的圣徒。陀思妥耶夫斯基更是把这种与苦难相关的宽容,忍耐。
陀思妥耶夫斯基所理解的犯罪不是一般刑罚上的犯罪,陀思妥耶夫斯基看待犯罪有着自己的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犯罪是生活所提出的一个宗教伦理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承认人性本恶,人性中天生就包含着罪恶,是上天赋予的,是人类的原罪。但这恶的表现形式不同,可能外在也可能内在,内在的就是人类的灵魂深处就藏着罪恶;无论在哪一种社会制度之下,恶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的心灵仍然是不正常状态和罪过的发源地。” 心灵是善恶的发源地,善恶并存。真正的俄罗斯精神,并把它看做俄罗斯希望的存在。但陀思妥耶夫斯基信奉“爱能拯救世界”,“爱能征服世界”。
三、“罪行”在《罪与罚》中的表现
作者给该文本命名为《罪与罚》,由书名可知,“罪”可组词为罪行、罪名、犯罪、罪人等等,其中“罪”释义为“作恶或犯法的行为”。罪可分为两类,一为宗教上的罪,二为法律上的罪。何为宗教上的罪?其实就是一种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或者实施了这种行为的状态。通常这种行为准则由一个神(如亚伯拉罕诸教中的天主:上帝、神;真主)来裁定。圣经中的罪不是以神为创造一切、长官一切的神,不是畏神,不服从神,违反耶和华的旨意,偏离耶和华的旨意。是关乎神与人的关系,是以神的旨意为标准的,而不是简单是指人做错了什么,做了什么违背道德、良心的事情等等。
《罪与罚》中的罪行分别为两类:
1.主人公拉斯科里尼科夫因为自己的超人理论,即超人理论:人按照天性法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的人(平凡的人),也就是,可以说,他们仅仅是繁殖后代的工具;而另一类则是这样一群人,也就是说,具有天禀和才华的人,在当时的社会能发表新的见解的人,“不平凡的人有权扫除一切障碍”推进这个世界,引导它的走向目标。拉斯科里尼科夫就是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而贪婪,残忍,愚蠢,又聋又病的老太婆,是社会上的“虱子”,而自己则是当今社会的“拿皮仑”,所以他充当英雄杀死了凶恶的高利贷老太婆阿廖娜.伊万诺夫娜和妹妹扎韦塔,无论在道德还是法律上多犯下了罪行,他变的精神不定,时常恍惚到分不清现实和梦境,自己本来认为杀死阿廖娜.伊万诺夫娜的行为是高尚的,是为社会除掉了万恶的罪人,但自己的内心却逐渐冷漠残酷,看不到希望。放逐西比利亚是他对自己所犯罪行的救赎,索菲亚是他寒冷灰暗生活的一道光,无限的宽容和无限的爱才是解救于一个人关键所在
2.拉斯科里尼科夫因杀人犯下了罪行,而斯维里加洛夫也是一个十足的恶棍。斯维德里盖洛夫设圈套杀死了自己的爱人,强奸少女并致其自杀,此人风流成性,玩弄女子,并企图对拉斯科利尼科夫的妹妹图谋不轨。斯维里加洛夫是一个十足的恶棍,可即使他杀过人,风流成性,也未曾因为罪恶而痛苦不能生活,平静是他生活的代名词,但是他在最平不过的早晨自杀了,而斯维里加洛夫所犯下的罪行所受的惩罚是心灵上的惩罚。斯维里加洛夫在他自杀的那一刻他所犯下的罪得到了救赎,是死亡使他罪恶的一生得到解脱,死亡预示着新生,爱而不得和罪恶感,激发了他内心的无尽绝望与痛苦,但斯维里加洛夫用自杀的方式希望获得救赎,但同时也走向了他的美好和理想,他的自杀成了“罪与罚”的升华,是罪的解脱与理想的实现与新生。
救赎在基督教义中是基督以生命为代价,使得上帝能从罪的市场把信徒们购买回来,得解放,其实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赎,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你生命的主宰。拉斯科利尼科夫因为逃脱不了罪行的牢笼而惶惶度日,对索菲亚全盘而出自己的罪行是他解放自己的开始,索菲亚是他的安慰,是他的温暖,是他精神上的引导者。善良与爱,宽容与隐忍,在破败不堪的现实生活中有时候会显得微不足道,但却是这些人性中最本质,最美好的品质是人们在经受困难,迷茫,不知所措时候的启明灯。人性中本就有善良和罪恶,如何选择还是要看自己的修行,这漫漫人生路,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宰。成长是一个孤立无援的过程,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都要咽下不少的苦,承受不少的伤,从某种本质来讲,成长的本质就是自我的救赎。拉斯科利尼科夫在犯下罪行之后并没有自我放弃,而是在寒冷的西伯利亚去学会体谅,学会理解,完成对自我的救赎。
作者姓名:魏婷婷,出生日期:1994年12月4日,性别:女,籍贯:民族:汉,学历:硕士 专业:俄语语言文学研究方向:
关键词:《罪与罚》;罪行;观念
一、观念的基本内容
观念是用语言文字表达世界科学文化中心范畴,帮助人类了解客观的现实生活中法展开的物体机能,并且观念是思维形象,平且这种思维形象在没有确定某一类型物体其可能性的思维。毫无疑问,观念是扩展文化的,思维,人民思潮的工具。
俄语词“концепт(观念)”在《苏联百科辞典》中释义为:“概念内涵,即名词(符号)的意义,即概念内容。其外延为名词所指的事物(如名词‘月亮’的意义为‘地球’天然卫星)。语言文化学中的观念是具有条件性的、思维性的、三维一体的单位,也就是说在文化创造中语言的统一体:
(1)意识-概念停留的部门(观念停留在意识中)
(2)文化决定观念(观念-文化因素的思维结果)
(3)观念在语言或者言语中被确定
艺术文本通常被认为是复杂的符号,它表达了作者对于行为的理解和认知。语言世界图景和文艺世界图景反映出民族的世界图景和间接的个人对于世界的体验,文艺文本作为民族思潮的来源可以帮助民族文化的阐释。作者的主要思想观念是通过艺术文本传达的。所以要研究其文化,必要明白观念的民族心智和民族性格。
二、“罪行”的基本内涵
广义的罪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违法行为,即指违反刑法法律的行为汉语揭示为“犯罪行为”。但在俄罗斯民族里,人们长期受东正教的影响,“罪行”一词在俄罗斯大多民众心中也是感性的精神感受。俄罗斯人的生母情节也与罪恶情怀相关。俄罗斯历史上的东正教圣徒,都赞扬基督宽恕,听从,屈从。他们面对对自身不利的事情默默忍受,不反抗,遭遇凌辱大度宽容,屠刀面前引颈就戮。俄罗斯历史上高度评价这样的圣徒。陀思妥耶夫斯基更是把这种与苦难相关的宽容,忍耐。
陀思妥耶夫斯基所理解的犯罪不是一般刑罚上的犯罪,陀思妥耶夫斯基看待犯罪有着自己的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犯罪是生活所提出的一个宗教伦理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承认人性本恶,人性中天生就包含着罪恶,是上天赋予的,是人类的原罪。但这恶的表现形式不同,可能外在也可能内在,内在的就是人类的灵魂深处就藏着罪恶;无论在哪一种社会制度之下,恶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的心灵仍然是不正常状态和罪过的发源地。” 心灵是善恶的发源地,善恶并存。真正的俄罗斯精神,并把它看做俄罗斯希望的存在。但陀思妥耶夫斯基信奉“爱能拯救世界”,“爱能征服世界”。
三、“罪行”在《罪与罚》中的表现
作者给该文本命名为《罪与罚》,由书名可知,“罪”可组词为罪行、罪名、犯罪、罪人等等,其中“罪”释义为“作恶或犯法的行为”。罪可分为两类,一为宗教上的罪,二为法律上的罪。何为宗教上的罪?其实就是一种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或者实施了这种行为的状态。通常这种行为准则由一个神(如亚伯拉罕诸教中的天主:上帝、神;真主)来裁定。圣经中的罪不是以神为创造一切、长官一切的神,不是畏神,不服从神,违反耶和华的旨意,偏离耶和华的旨意。是关乎神与人的关系,是以神的旨意为标准的,而不是简单是指人做错了什么,做了什么违背道德、良心的事情等等。
《罪与罚》中的罪行分别为两类:
1.主人公拉斯科里尼科夫因为自己的超人理论,即超人理论:人按照天性法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的人(平凡的人),也就是,可以说,他们仅仅是繁殖后代的工具;而另一类则是这样一群人,也就是说,具有天禀和才华的人,在当时的社会能发表新的见解的人,“不平凡的人有权扫除一切障碍”推进这个世界,引导它的走向目标。拉斯科里尼科夫就是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而贪婪,残忍,愚蠢,又聋又病的老太婆,是社会上的“虱子”,而自己则是当今社会的“拿皮仑”,所以他充当英雄杀死了凶恶的高利贷老太婆阿廖娜.伊万诺夫娜和妹妹扎韦塔,无论在道德还是法律上多犯下了罪行,他变的精神不定,时常恍惚到分不清现实和梦境,自己本来认为杀死阿廖娜.伊万诺夫娜的行为是高尚的,是为社会除掉了万恶的罪人,但自己的内心却逐渐冷漠残酷,看不到希望。放逐西比利亚是他对自己所犯罪行的救赎,索菲亚是他寒冷灰暗生活的一道光,无限的宽容和无限的爱才是解救于一个人关键所在
2.拉斯科里尼科夫因杀人犯下了罪行,而斯维里加洛夫也是一个十足的恶棍。斯维德里盖洛夫设圈套杀死了自己的爱人,强奸少女并致其自杀,此人风流成性,玩弄女子,并企图对拉斯科利尼科夫的妹妹图谋不轨。斯维里加洛夫是一个十足的恶棍,可即使他杀过人,风流成性,也未曾因为罪恶而痛苦不能生活,平静是他生活的代名词,但是他在最平不过的早晨自杀了,而斯维里加洛夫所犯下的罪行所受的惩罚是心灵上的惩罚。斯维里加洛夫在他自杀的那一刻他所犯下的罪得到了救赎,是死亡使他罪恶的一生得到解脱,死亡预示着新生,爱而不得和罪恶感,激发了他内心的无尽绝望与痛苦,但斯维里加洛夫用自杀的方式希望获得救赎,但同时也走向了他的美好和理想,他的自杀成了“罪与罚”的升华,是罪的解脱与理想的实现与新生。
救赎在基督教义中是基督以生命为代价,使得上帝能从罪的市场把信徒们购买回来,得解放,其实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赎,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你生命的主宰。拉斯科利尼科夫因为逃脱不了罪行的牢笼而惶惶度日,对索菲亚全盘而出自己的罪行是他解放自己的开始,索菲亚是他的安慰,是他的温暖,是他精神上的引导者。善良与爱,宽容与隐忍,在破败不堪的现实生活中有时候会显得微不足道,但却是这些人性中最本质,最美好的品质是人们在经受困难,迷茫,不知所措时候的启明灯。人性中本就有善良和罪恶,如何选择还是要看自己的修行,这漫漫人生路,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宰。成长是一个孤立无援的过程,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都要咽下不少的苦,承受不少的伤,从某种本质来讲,成长的本质就是自我的救赎。拉斯科利尼科夫在犯下罪行之后并没有自我放弃,而是在寒冷的西伯利亚去学会体谅,学会理解,完成对自我的救赎。
作者姓名:魏婷婷,出生日期:1994年12月4日,性别:女,籍贯:民族:汉,学历:硕士 专业:俄语语言文学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