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疼痛管理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hung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通过多模式的疼痛管理, 可有效减轻骨科患者疼痛, 提高患者休息质量, 促使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进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骨科收治的200 例患者进行准确疼痛评估、制定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有效地药物治疗和综合心理护理等。结果:针对骨科患者疼痛的原因、特点, 采用多模式的疼痛管理, 使患者的疼痛阈明显提高, 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结论:在骨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多模式疼痛管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利于身体恢复,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 疼痛管理; 骨科; 护理
   疼痛是大多数骨科患者就诊的首要主诉, 常伴随着骨科患者治疗的始终。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 而且能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出现, 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 解除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在临床护理中采取了识别疼痛、正确评估、个性化止疼、合理用药等多模式疼痛管理方法, 较好地控制了骨科患者的疼痛, 减少了患者住院天数, 提高了护理质量。
  1 临床资料
   2010 年1 月~ 10 月骨科患者200 例, 其中男134 例、女66例; 年龄5~ 70 岁, 平均36 岁; 上肢骨折46 例, 下肢骨折94例, 髋部骨折32 例, 胸腰椎骨折28 例。
  2 方法
  2.1 识别疼痛: 患者的主诉是识别疼痛的关键。只要患者说它存在, 疼痛就存在。要相信患者, 相信患者的感受。要仔细观察患者, 当患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呼吸浅快、痛苦呻吟或喊叫时即表明患者有疼痛。
  2.2 疼痛评估
  2.2.1 正确评估疼痛要排除患者及护士的影响因素。患者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背景; 心理和认识因素; 年龄、性别、生理和感觉因素; 对健康和医护人员认识的态度及个人行为等都会对疼痛的评估产生影响。护士的疼痛知识也会影响对疼痛的正确评估。
  2.2.2 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疼痛评估有数字疼痛量表 ( NRS) , 描述疼痛量表( VRS) 及视觉模拟疼痛评估法( VAS) 等。测量疼痛的方法包括自我评定、行为观察法和生理反应。患者的描述和自诉仍然是评估疼痛及其强度最为准确的证据。良好的沟通可了解患者喜欢的疼痛描述语言, 获得患者喜欢的疼痛术语是全面评估疼痛的重要部分,疼痛术语也是评估疼痛的重要工具。
   本组选用视觉模拟疼痛评估法( VAS) 对200 名骨科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200 名患者入院时均有疼痛之主诉, 用视觉模拟疼痛评估法( VAS) 进行评估, 初评得8~ 10 分者即非常疼86 例, 其中男60 例, 女26 例; 得6~ 8 分者即很痛72 例, 其中男38 例, 女34 例; 得6 分以下者即痛42 例, 其中男36 例, 女6 例。
  2.2.3 恰當及时的疼痛评估对于急性疼痛每2~ 4 小时评估一次; 对于慢性疼痛以及急性疼痛轻微或得到较好控制时每8小时评估一次。每次评估后认真记录并与前次、前期做比较,观察疼痛管理效果并决定护理干预措施和干预的频次等。
  2.3 疼痛的护理
  2.3.1 急性疼痛时应查明原因, 根据情况清创包扎、妥善固定、适当抬高患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解除疼痛致因。
  2.3.2 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减少疼痛的刺激。主动服务,理解患者对疼痛的反应, 耐心听取其主诉, 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据文献报道, 护士与患者仅做5~ 10 分钟的必要谈话, 可使患者的镇痛效果持续18 小时 。护理、治疗及移动患者时动作轻柔, 减少疼痛刺激。
  2.3.3 争取家属配合, 全方位止疼。患者疼痛时, 家属会受到患者的影响, 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 这种情绪又反过来影响患者, 致使患者疼痛加重。另外, 对于癌症疼痛, 家庭的影响力和调节力非常重要。
  2.3.4 药物止疼。遵医嘱使用止痛药, 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对疼痛原因清楚, 性质明确的患者, 采用预防用药和定时用药, 而不是患者疼痛得难以忍受时再用药。
  2.3.5 理疗止痛, 是疼痛治疗的辅助方法, 急性期冷疗能使局部炎症肿胀减轻; 创伤72 小时后热疗可以缓解肌肉痉挛, 也有减轻疼痛的作用。红外线、腊疗、磁疗等也可有止疼作用。
  2.3.6 心理护理。疼痛常使患者出现脆弱、焦虑、恐惧、消极被动等心理反应, 这些反应是使疼痛加重的因素。有研究结果表明, 疼痛与焦虑水平呈正相关 , 且疼痛和焦虑(恐惧)相互影响, 形成恶性循环。
  3 结果
   本组200 例患者通过多模式疼痛管理, 按控制疼痛的标准即: VAS 评估法的疼痛强度< 3 或达到0; 24 小时内突发性疼痛次数< 3 次; 24 小时内需要镇痛药的次数< 3 次, 进行统计, 达到目标168 例, 占总例数的84%。统计结果还显示, 男性痛阈较女性为低, 痛感较剧, 在护理工作中应给与加强疼痛管理。通过对患者采用多模式联合的疼痛管理, 患者疼痛感自述明显减轻, 能早期进行功能康复, 住院时间平均缩短1~ 2天, 临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4 小结
   骨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采取及时识别疼痛、准确评估疼痛、预防性用药之痛、多方法、多渠道止痛。疼痛管理中特别应强调尊重患者的主诉, 及时有效止疼。应重视心理护理对缓解疼痛的作用。护士与患者有效的沟通不仅能全面掌握疼痛特点, 便于采取妥善干预措施, 还可稳定患者情绪, 缓解疼痛。在准确评估患者后, 根据患者特点采用多模式疼痛管理能有效止痛、使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春华, 徐丽华. 疼痛教育项目对护士疼痛知识、态度及评估实践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 26) : 30.
  [2] 荣全明. 疼痛的基础与临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3, 5( 22) : 218
  [3] 傅爱凤, 黄日妹. 护理干预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 2002, 17( 8) : 603
其他文献
【摘要】 术后疼痛是骨科患者手术后的常见症状,这不仅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而且剧烈的疼痛还可导致患者衰竭甚至休克。本文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进行探讨,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关键词】 骨折;术后疼痛;护理   有研究和临床资料发现,手术后1~3d内疼痛发生率高达90%以上,可见,术后疼痛是骨科患者手术后的常见症状,这不仅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而且剧烈的疼痛还可导致患者衰竭甚至休克。所以,对于医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对2006-2009年在我科救治的64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结果:64例患者采取了我们的护理措施后,除6例因特重颅脑损伤死亡外,56例顺利拔管,有2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但经积极抢救治疗护理后,最终拔管。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做好全面系统的基础护理,严格的
期刊
【摘要】 方法:由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PICC管,使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目的:①长期连续输液②周边静脉状况不良③同时给予多种静脉输入药物④使用配伍禁忌的药物⑥血小板过低⑦肥胖病人⑧周身严重浮肿病人,它能为病人建立较好的静脉通道,可减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置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首
期刊
腹外疝是普外科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腹外疝按照疝门所在的部位分为腹股沟疝、股疝等。腹外疝形成的原因,一般认为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近期研究发现腹外疝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发病率高达13.5%.由于疝的发生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嵌顿疝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所以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前提。半岁以上的腹外疝的患者保守治疗一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普外科老年患者术后的疼痛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15例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医护人员针对老年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分别给予心理支持、精神安慰、观察护理以及药物治疗等措施。结果 本组15例普外科老年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均战胜了术后疼痛,最终康复出院。结论 术后疼痛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缓解老年患者的疼痛不适感觉,从而减轻了老年
期刊
【摘要】 近年来,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应用得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妇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作为妇科疾病的诊疗新技术,对护理工作提出高要求。尤其是加强对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有针对性地做好围手术期护理,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才能有效的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在妇科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腹腔镜技术日趋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的护理资料与体会,制定护理质量管理路径表并有效实施。结果 11例患者按照护理质量管理路径表实施术前积极的准备与指导,术中术后细致的观察宣教,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制定完备的护理质量管理路径表,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實施全程护理, 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的抢救成功率,有效促进术后康
期刊
【摘要】 失眠是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大多数精神病病人几乎都是以失眠为主要症状。精神病患者失眠往往可以反映出病情病情变化,如一些患者因为失眠出现焦虑不安;有一些患者因为失眠而增加胡思乱想或兴奋吵闹的时间,促使其幻觉妄想更为严重,甚至导致冲动及消极行为。精神病人的睡眠状况直接关系到病人病情的好坏。因此,在精神科的临床工作中,仔细了解观察精神病人的睡眠情况,做好睡眠护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护理意义。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09年7月对手术者的护理工作中引入人性化护理,比较在施行人性化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实施人性化护理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对实施人性化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实施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癌症患者80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性的护理措施,较缺乏互动,多为宣教式、安慰式护理,无预定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护理后评定,治疗组的SCL-90评分中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得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一般性的护理措施,较缺乏互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