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对2006-2009年在我科救治的64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结果:64例患者采取了我们的护理措施后,除6例因特重颅脑损伤死亡外,56例顺利拔管,有2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但经积极抢救治疗护理后,最终拔管。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做好全面系统的基础护理,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掌握熟练的护理技术与操作技能, 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正确及时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防止并发症、缩短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
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护理尤为重要,护理不当常可引起肺部感染、出血以及窒息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直接影响抢救成功与预后。现将6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6~2009年收治的64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男35例,女29例,年龄8~76岁,平均带管治疗(40.00 ± 5.08)d,其中最长62 d,最短15 d。
2 护理措施
2.1 气管套管、吸痰管的正确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在合理应用范围内选用较粗的气管套管,因可减轻呼吸道阻力、便于吸痰选择低压型单套气囊,一般注入气囊内的气体量为3~5 ml,维持囊内压在2.45 kPa以内。注意当气管壁受压超过4 kPa时,可使血流中断,引起气管黏膜缺血性坏死、溃疡。
2.2 气管切口处皮肤的护理 气管切开局部保持清洁、干燥;根据分泌物的多少及敷料的清洁程度决定换药次数,每日最少换药2次,被痰液浸渍的纱布随时更换;切口周围用0.5%碘伏棉球消毒,2次/d;并观察有无感染、出血及皮下血肿发生;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对于护理过程中不合作、不清醒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约束保护,随时擦拭外管口的分泌物,并对外管口下垫衬的纱布及时更换。
2.3 口腔护理 每天应进行2次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时注意清洁口咽深部分泌物,可减少口腔内细菌的寄生、繁殖,预防呼吸道感染。
2.4 鼻饲的护理 鼻饲前应确诊胃管在胃内,并抽空胃液;鼻饲时抬高床头15-30度,鼻饲半小时内不宜翻身及吸痰刺激,以防食物返流。
2.5 气道湿化护理 患者气管切开后失去了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管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我们对本组38例痰多、粘稠且不易吸出的患者以输液泵控制速度气管内持续滴注湿化液,将硫酸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 000 U加入0.9%氯化钠200 ml~250 ml中,将输液瓶連接输液器, 再将输液器装入输液泵内,调整好速度持续泵入,一般以3 ml/h~9 ml/h为宜,将头皮针去掉针头,软管直接放入套管内5 cm~6 cm,用胶布固定于外周;并且在气管套管口进行雾化吸入,每6 h一次,雾化液是0.9%的生理盐水加氨溴索30 mg和地塞米松5 mg,气管套管口盖双层无菌湿纱布,以增加吸入空气湿度,以防空气中细菌、灰尘及异物吸入;痰液粘稠难吸且有呼吸道阻力增加,在患者呼气末向气管内轻快、准确注入湿化液5~10m等1-2分钟后吸引,这样的冲洗吸痰可以重复3-5次,直到听不到痰鸣音为止,每次冲洗吸痰应将冲洗液吸净,以免坠积,此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
2.6 严格掌握吸痰指征,正确有效的吸痰 当气道内分泌物多时才吸引,原则上尽力减少刺激,将吸引的频率减少到最低限度,以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和不必要的损伤。正确选用吸痰管及维持吸引负压,通常吸痰管的外径不超过气管套管内径的1/2,吸痰管不能插入过深,负压维持在100 mmHg~200 mmHg(1 mmHg=0.133 kPa)为宜。为避免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吸痰前后给予吸入纯氧1 min~2 min或吸痰时持续吸氧,患者颅内压较高时,应缩短吸痰时间,一般不超过10 s,吸引动作要轻柔,以免刺激引起颅内压增高[1]。我们吸痰方法是: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后松开负压,进管到气管隆突处刺激咳嗽后稍往上提0.5~1cm加负压边提边吸边旋转退管,切忌在同一部位长时间反复提插,避免拉锯式动作以免刺激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跳骤停。
3 护理结果
本组治愈56 例,占87.5%;护理过程中6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占9.375%;2例发生肺部感染,占3.125%,见表 1。在治愈的患者中,有3例出现功能障碍,主要有一侧肢体活动受限,语言表达不清,精神状况及辨识力、记忆力等减退,大小便失禁等。死亡病例均为脑疝形成,死亡原因是功能脏器损伤,呼吸循环衰竭,外伤性体克等。
表1 64 例患者的治疗结果构成比(%)
4 小结与体会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反射迟钝、加之气管切开后因声门失去作用,不能形成咳嗽前的气道高压,因而不能达到有效的咳嗽,呼吸道分泌物易于积聚阻塞气道而出现气道阻力增高、通气不畅进而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加重脑缺氧。而肺部感染的危险随吸痰次数增加而增加[2],因此严格掌握吸痰指征,正确有效的吸痰对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控制感染极为重要。此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肺部感染发,原发病的危重程度是致死最主要的原因。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预防、合理应用敏感抗菌药物,可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余莉, 曾劲松.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机械通气的临床研究[J]. 护理研究. 2002, 16(3):135.
[2]余琬如, 许淑琴. 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9):7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
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护理尤为重要,护理不当常可引起肺部感染、出血以及窒息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直接影响抢救成功与预后。现将6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6~2009年收治的64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男35例,女29例,年龄8~76岁,平均带管治疗(40.00 ± 5.08)d,其中最长62 d,最短15 d。
2 护理措施
2.1 气管套管、吸痰管的正确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在合理应用范围内选用较粗的气管套管,因可减轻呼吸道阻力、便于吸痰选择低压型单套气囊,一般注入气囊内的气体量为3~5 ml,维持囊内压在2.45 kPa以内。注意当气管壁受压超过4 kPa时,可使血流中断,引起气管黏膜缺血性坏死、溃疡。
2.2 气管切口处皮肤的护理 气管切开局部保持清洁、干燥;根据分泌物的多少及敷料的清洁程度决定换药次数,每日最少换药2次,被痰液浸渍的纱布随时更换;切口周围用0.5%碘伏棉球消毒,2次/d;并观察有无感染、出血及皮下血肿发生;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对于护理过程中不合作、不清醒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约束保护,随时擦拭外管口的分泌物,并对外管口下垫衬的纱布及时更换。
2.3 口腔护理 每天应进行2次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时注意清洁口咽深部分泌物,可减少口腔内细菌的寄生、繁殖,预防呼吸道感染。
2.4 鼻饲的护理 鼻饲前应确诊胃管在胃内,并抽空胃液;鼻饲时抬高床头15-30度,鼻饲半小时内不宜翻身及吸痰刺激,以防食物返流。
2.5 气道湿化护理 患者气管切开后失去了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管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我们对本组38例痰多、粘稠且不易吸出的患者以输液泵控制速度气管内持续滴注湿化液,将硫酸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 000 U加入0.9%氯化钠200 ml~250 ml中,将输液瓶連接输液器, 再将输液器装入输液泵内,调整好速度持续泵入,一般以3 ml/h~9 ml/h为宜,将头皮针去掉针头,软管直接放入套管内5 cm~6 cm,用胶布固定于外周;并且在气管套管口进行雾化吸入,每6 h一次,雾化液是0.9%的生理盐水加氨溴索30 mg和地塞米松5 mg,气管套管口盖双层无菌湿纱布,以增加吸入空气湿度,以防空气中细菌、灰尘及异物吸入;痰液粘稠难吸且有呼吸道阻力增加,在患者呼气末向气管内轻快、准确注入湿化液5~10m等1-2分钟后吸引,这样的冲洗吸痰可以重复3-5次,直到听不到痰鸣音为止,每次冲洗吸痰应将冲洗液吸净,以免坠积,此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
2.6 严格掌握吸痰指征,正确有效的吸痰 当气道内分泌物多时才吸引,原则上尽力减少刺激,将吸引的频率减少到最低限度,以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和不必要的损伤。正确选用吸痰管及维持吸引负压,通常吸痰管的外径不超过气管套管内径的1/2,吸痰管不能插入过深,负压维持在100 mmHg~200 mmHg(1 mmHg=0.133 kPa)为宜。为避免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吸痰前后给予吸入纯氧1 min~2 min或吸痰时持续吸氧,患者颅内压较高时,应缩短吸痰时间,一般不超过10 s,吸引动作要轻柔,以免刺激引起颅内压增高[1]。我们吸痰方法是: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后松开负压,进管到气管隆突处刺激咳嗽后稍往上提0.5~1cm加负压边提边吸边旋转退管,切忌在同一部位长时间反复提插,避免拉锯式动作以免刺激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跳骤停。
3 护理结果
本组治愈56 例,占87.5%;护理过程中6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占9.375%;2例发生肺部感染,占3.125%,见表 1。在治愈的患者中,有3例出现功能障碍,主要有一侧肢体活动受限,语言表达不清,精神状况及辨识力、记忆力等减退,大小便失禁等。死亡病例均为脑疝形成,死亡原因是功能脏器损伤,呼吸循环衰竭,外伤性体克等。
表1 64 例患者的治疗结果构成比(%)
4 小结与体会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反射迟钝、加之气管切开后因声门失去作用,不能形成咳嗽前的气道高压,因而不能达到有效的咳嗽,呼吸道分泌物易于积聚阻塞气道而出现气道阻力增高、通气不畅进而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加重脑缺氧。而肺部感染的危险随吸痰次数增加而增加[2],因此严格掌握吸痰指征,正确有效的吸痰对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控制感染极为重要。此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肺部感染发,原发病的危重程度是致死最主要的原因。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预防、合理应用敏感抗菌药物,可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余莉, 曾劲松.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机械通气的临床研究[J]. 护理研究. 2002, 16(3):135.
[2]余琬如, 许淑琴. 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