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以其短小精简的特点,受到广大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古诗词语言精炼、简约,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高度浓缩品。中学诗词教学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挖掘出它深藏的文化精髓。
【关键词】中学;古诗词;微课教学
古诗词以其高度凝练的语言、极其丰富的想象和真挚感人的情愫传唱千年不朽,成为中国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且为大多数人所偏爱。所以才有唐诗宋词历经千年仍在当今时代“走红”的态势。那么中学语文古诗词的微课教学如何让学生既能够领略其精湛的文化精髓却又不感到枯燥乏味呢?本文在分析总结现有中学微课教学定义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学古诗词微课的教学策略以及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中学古诗词微课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中学微课教学的现状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在中学古诗词教学方面,由于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和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微课的设计应用存在着问题,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内容不“特色”
微课是一节精彩的短课,需要尽量突出该课程的特色,不能做得平铺直叙。现有的许多微课将课堂教学上45分钟的内容,压缩在了微课的10分钟教学时间内,这样的设计掩盖了微课的特点。
2.结构不完全
“微课”应该是有时间限制的教学活动全过程,网络上现有的语文微课,拥有完整课程结构的很少。
3.资源不全面
微课是一种独立的、主题集中的微型学习资源。目前网络上的语文微课多数只是一个教学视频,配套的学习资源少之又少,这样资源不全面的微课,学习者进行学习后,其效果与想象中的也会差之甚远。
二、中学古诗词微课的教学策略
(一)遵循中学古诗词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进行中学古诗词微课教学设计时,不但要考虑古诗词与微课的特点,还要考虑到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因此,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微”原则
在内容选择与设计之前,应尽量将课程内容细化,设计时内容要精要简短,讲解的时间不应超过10分钟,以此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
在设计微课进行语文教学时,将教学方式与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感觉容易接受与理解的、产生學习的心理趋向的、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学习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条不紊、有的放矢。在进行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和学习资源组织时都应围绕学习者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内容选择上,应先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明确什么是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组织上,要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整体教学原则
进行古诗词微课设计时,在知识的讲解上,要从整体上对古诗词的理解进行把握,进行合理取舍。在教法上也要进行系统布局,做好相互之间的照应。
4.多种教学策略的采用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独自的特点,在学习上也不例外。在进行微课设计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在教学时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习惯,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结合使用,保证微课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由于大部分的古诗词都是由文言文所写作的,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特定的语言习惯,而大部分的中学生都没有接受过对应的教学,同时中学生在认知方面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完全的发展,这就使得许多学生对于古诗词当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不是非常的清楚。所以,在微课教学设计中,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场白,同时制造出一定的疑惑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进学生自发地学习古诗词。如教师在讲解李煜的《相见欢》时,教师故意使用一种缓慢的语调,在朗读时教师也可以学古人一样摇头晃脑。通过这种形式开头,学生肯定会感到困惑,会想老师在干什么呢?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古诗词很有趣,并且希望不断获取新知识。同时通过诵读学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古人当时的心情,从而使得自己对于古诗词的理解程度不断加深。
(三)通过诵读把握古诗词的情感基调
诵读的最高境界是读出作者的感情,读出自己的感情,读者与作者融为一体。在微课设计中,教师在微课教学视频中通过诵读,让学生在理解和表达中达到统一,在情和声的统一中,使古诗词的情感基调得到完美体现。如杜甫的《登高》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称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如果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解说诗里包含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学生只会浮光掠影地接收信息,不能深入诗境体验理解诗人的情感。若让学生通过自己有节奏、有气势、有感情、大声地、抑扬顿挫地诵读,就会逐步感受字里行间蕴藏的意义和情感。
古诗词是我国文明史的积淀,汉民族文化的结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美,走进古诗词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这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词微课教学方式。希望利用微课特有的优势,解决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问题,给教师与学生带来帮助。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促进人格的完善。
【关键词】中学;古诗词;微课教学
古诗词以其高度凝练的语言、极其丰富的想象和真挚感人的情愫传唱千年不朽,成为中国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且为大多数人所偏爱。所以才有唐诗宋词历经千年仍在当今时代“走红”的态势。那么中学语文古诗词的微课教学如何让学生既能够领略其精湛的文化精髓却又不感到枯燥乏味呢?本文在分析总结现有中学微课教学定义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学古诗词微课的教学策略以及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中学古诗词微课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中学微课教学的现状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在中学古诗词教学方面,由于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和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微课的设计应用存在着问题,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内容不“特色”
微课是一节精彩的短课,需要尽量突出该课程的特色,不能做得平铺直叙。现有的许多微课将课堂教学上45分钟的内容,压缩在了微课的10分钟教学时间内,这样的设计掩盖了微课的特点。
2.结构不完全
“微课”应该是有时间限制的教学活动全过程,网络上现有的语文微课,拥有完整课程结构的很少。
3.资源不全面
微课是一种独立的、主题集中的微型学习资源。目前网络上的语文微课多数只是一个教学视频,配套的学习资源少之又少,这样资源不全面的微课,学习者进行学习后,其效果与想象中的也会差之甚远。
二、中学古诗词微课的教学策略
(一)遵循中学古诗词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进行中学古诗词微课教学设计时,不但要考虑古诗词与微课的特点,还要考虑到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因此,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微”原则
在内容选择与设计之前,应尽量将课程内容细化,设计时内容要精要简短,讲解的时间不应超过10分钟,以此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
在设计微课进行语文教学时,将教学方式与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感觉容易接受与理解的、产生學习的心理趋向的、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学习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条不紊、有的放矢。在进行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和学习资源组织时都应围绕学习者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内容选择上,应先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明确什么是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组织上,要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整体教学原则
进行古诗词微课设计时,在知识的讲解上,要从整体上对古诗词的理解进行把握,进行合理取舍。在教法上也要进行系统布局,做好相互之间的照应。
4.多种教学策略的采用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独自的特点,在学习上也不例外。在进行微课设计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在教学时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习惯,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结合使用,保证微课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由于大部分的古诗词都是由文言文所写作的,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特定的语言习惯,而大部分的中学生都没有接受过对应的教学,同时中学生在认知方面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完全的发展,这就使得许多学生对于古诗词当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不是非常的清楚。所以,在微课教学设计中,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场白,同时制造出一定的疑惑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进学生自发地学习古诗词。如教师在讲解李煜的《相见欢》时,教师故意使用一种缓慢的语调,在朗读时教师也可以学古人一样摇头晃脑。通过这种形式开头,学生肯定会感到困惑,会想老师在干什么呢?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古诗词很有趣,并且希望不断获取新知识。同时通过诵读学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古人当时的心情,从而使得自己对于古诗词的理解程度不断加深。
(三)通过诵读把握古诗词的情感基调
诵读的最高境界是读出作者的感情,读出自己的感情,读者与作者融为一体。在微课设计中,教师在微课教学视频中通过诵读,让学生在理解和表达中达到统一,在情和声的统一中,使古诗词的情感基调得到完美体现。如杜甫的《登高》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称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如果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解说诗里包含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学生只会浮光掠影地接收信息,不能深入诗境体验理解诗人的情感。若让学生通过自己有节奏、有气势、有感情、大声地、抑扬顿挫地诵读,就会逐步感受字里行间蕴藏的意义和情感。
古诗词是我国文明史的积淀,汉民族文化的结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美,走进古诗词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这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词微课教学方式。希望利用微课特有的优势,解决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问题,给教师与学生带来帮助。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促进人格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