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型时期的焦虑,正成为一种普遍状态,蔓延于传统企业管理层。无论产品系统还是营销系统,都被急速变化的市场搞得措手不及。
新兴竞争者随时可能出现?自有产品更新速度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品牌传播起不到既定的作用?公司整体目标常常难以实现?团队因缺乏斗志而效率低下,并导致市场更加低迷?……
传统组织的“群体陷阱”
传统企业组织和商业生态正在被移动互联网浪潮大规模地重构。效率、连接、敏捷、智能、快速演进成为新兴企业的关键词。
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传统组织的基本特征是信息不对称,这就会导致组织内部人员的目标不一致,从而让组织的整体效率低于一个人或少数人的效率,就是通常所说的“群体陷阱”。
这种低效不是因为组织内个体无能,而是因为缺乏一套方法论解决组织内部人员实时在线、组织虚拟化、信息对称、目标一致,甚至文化一致的系列问题。
一旦有一套机制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新兴组织中就会产生无限“智能”。
以组织效率为目标,重新构建适应市场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正是王汉超创立i到位的初衷。他希望自己所服务的企业中,每个系统每个个体都能真正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他强调“到位率”。
移动时代的到位率和传统时代的到岗率既相同又相异。比如,员工到单位打卡,是到岗,但要工作有效率,就得“到位”。又比如,销售人员拜访客户,拜访质量越高,成交量可能就越大。而拜访质量取决于你与对方沟通的细节。
用王汉超的话说,不到位的移动,是无效移动,是“盲动”。
从“人到位”看系统到位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最大难题就是人的效率问题,考核方法、管理文化,人才培养,都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组织架构下实施,大多数时候,信息传播速度缓慢,且严重依赖少数几个人的决策。
那么如何实现人的到位管理?
答案是通过一个入口,全面连接平台与企业管理系统,倒推组织调整。
实现“人到位”的最优入口,就是ABM系统,即基础行为管理系统,因为人们日常使用最多,也最能为所有层级所接受。今天的移动设备,完全可以满足ABM系统的延伸需求,管理者在出差、开会等条件下也能随时随地办公。
移动下的ABM系统如何能让人更加到位呢?
那就是不断扩充应用场景,实现及时有效沟通。
关于这一点,做集成系统的W老板,接触最早,也最有发言权。他那拥有百人团队的企业,正是通过ABM系统“黏”上了i到位。
接触i到位之前,W已经将市面上能够看到的移动办公系统通通研究一遍。在他看来,移动管理作为未来的必然趋势,除了基础办公,还需要不断引入其他功能。而目前这些系统在很多方面与他的管理思想有出入,难以匹配,在使用舒适度上,也有所欠缺。他更希望有一个系统,可以融入自己的管理思想,毕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公司的真正状态……
就这样,多层次提供自定义管理程序的i到位,进入了W的视野,在与众多移动管理系统比对之后,他发现,这个以ABM作为入口的管理系统,不只能够让他投入管理思想,更能通过互联网思维调整他现有的公司管理状态,实现新人与老人之间的快速融合,使人人成为“发动机”。
按照当时的要求,i到位产品能满足W大约80%的管理系统需求,已经是同行业里面相对来说比较高的。但王汉超仍然承诺,双方管理思想共享,然后通过不断的产品升级迭代来完善产品,慢慢实现W管理融合的目标。
打磨产品,尤其是与服务同步进行的互联网产品,是非常痛苦的过程,正如小米王川所说,做极致产品,就是要把自己逼疯。
W提供核心需求,i到位匹配产品定位,一个一个功能区测试。
单就一个考勤,就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哪些部门弹性工作?需要什么样的考核标准?哪些部门实行标准化考核?什么情况下用量考核?什么情况下以质考核?量与质由谁来判断和把握?把握标准是什么?弹性工作的加班如何设计?集团与分公司考勤机制需要有何种差异?
这些传统上以“人”来权衡的指标,一旦纳入系统管理,需要完全拆开分解,并以数字化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个完全不同的使用者。
仅仅与ABM相关的系统,就会集合考勤、计划、客户、项目等各种各样的产品交互、设计界面,甚至每个个体的使用习惯。即便在一个单一的系统中,要想实现对既定客户的精确掌握,对员工合理拜访的良好引导,也需要处理大量的细节问题。
从2013年到2016年,W老板与i到位之间形成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客户关系,而是一种紧密的合作。i到位为W提供了大量从ABM到组织、到商品,甚至到渠道管理层面的多种信息系统服务,而W则通过分享管理心得,将企业管理系统烙上自己的思想痕迹,他成功获得了专属的移动管理系统。
移动着的“中国式管理”
这套移动管理系统,与传统企业以往所谓的“大而全”完全不同,双方共同研发、共享数据、注入各自的管理思想,将刚柔并济的中国式管理突显出来。
在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管理都处在需要进一步优化的阶段,制度和流程都在不断探索和验证的过程中,管理的柔性问题非常突出。
事实上,再完美的流程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跨国公司善于把重复的、经常性的事情上升到制度,是为了让制度得到不变形的执行。但很多种情况下,中国企业管理需要在固有流程上加入更多人参与,强化柔性。因为不管流程怎样,整个过程就是人怎么办事的过程。
王汉超的i到位系统,似乎更符合中国人对管理的期待。有流程有自定义,能用自己的思想管理自己的企业;有刚性标准也能柔性变通,能有效管理到每个个体素质差别巨大的岗位;有技术有艺术有妥协……这个系统更像是中国企业管理系统的直接映射。
话说回来,想用一个移动互联网工具从各个角度去解决管理问题,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绝对是i到位未来的核心竞争能力。
新兴竞争者随时可能出现?自有产品更新速度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品牌传播起不到既定的作用?公司整体目标常常难以实现?团队因缺乏斗志而效率低下,并导致市场更加低迷?……
传统组织的“群体陷阱”
传统企业组织和商业生态正在被移动互联网浪潮大规模地重构。效率、连接、敏捷、智能、快速演进成为新兴企业的关键词。
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传统组织的基本特征是信息不对称,这就会导致组织内部人员的目标不一致,从而让组织的整体效率低于一个人或少数人的效率,就是通常所说的“群体陷阱”。
这种低效不是因为组织内个体无能,而是因为缺乏一套方法论解决组织内部人员实时在线、组织虚拟化、信息对称、目标一致,甚至文化一致的系列问题。
一旦有一套机制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新兴组织中就会产生无限“智能”。
以组织效率为目标,重新构建适应市场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正是王汉超创立i到位的初衷。他希望自己所服务的企业中,每个系统每个个体都能真正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他强调“到位率”。
移动时代的到位率和传统时代的到岗率既相同又相异。比如,员工到单位打卡,是到岗,但要工作有效率,就得“到位”。又比如,销售人员拜访客户,拜访质量越高,成交量可能就越大。而拜访质量取决于你与对方沟通的细节。
用王汉超的话说,不到位的移动,是无效移动,是“盲动”。
从“人到位”看系统到位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最大难题就是人的效率问题,考核方法、管理文化,人才培养,都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组织架构下实施,大多数时候,信息传播速度缓慢,且严重依赖少数几个人的决策。
那么如何实现人的到位管理?
答案是通过一个入口,全面连接平台与企业管理系统,倒推组织调整。
实现“人到位”的最优入口,就是ABM系统,即基础行为管理系统,因为人们日常使用最多,也最能为所有层级所接受。今天的移动设备,完全可以满足ABM系统的延伸需求,管理者在出差、开会等条件下也能随时随地办公。
移动下的ABM系统如何能让人更加到位呢?
那就是不断扩充应用场景,实现及时有效沟通。
关于这一点,做集成系统的W老板,接触最早,也最有发言权。他那拥有百人团队的企业,正是通过ABM系统“黏”上了i到位。
接触i到位之前,W已经将市面上能够看到的移动办公系统通通研究一遍。在他看来,移动管理作为未来的必然趋势,除了基础办公,还需要不断引入其他功能。而目前这些系统在很多方面与他的管理思想有出入,难以匹配,在使用舒适度上,也有所欠缺。他更希望有一个系统,可以融入自己的管理思想,毕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公司的真正状态……
就这样,多层次提供自定义管理程序的i到位,进入了W的视野,在与众多移动管理系统比对之后,他发现,这个以ABM作为入口的管理系统,不只能够让他投入管理思想,更能通过互联网思维调整他现有的公司管理状态,实现新人与老人之间的快速融合,使人人成为“发动机”。
按照当时的要求,i到位产品能满足W大约80%的管理系统需求,已经是同行业里面相对来说比较高的。但王汉超仍然承诺,双方管理思想共享,然后通过不断的产品升级迭代来完善产品,慢慢实现W管理融合的目标。
打磨产品,尤其是与服务同步进行的互联网产品,是非常痛苦的过程,正如小米王川所说,做极致产品,就是要把自己逼疯。
W提供核心需求,i到位匹配产品定位,一个一个功能区测试。
单就一个考勤,就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哪些部门弹性工作?需要什么样的考核标准?哪些部门实行标准化考核?什么情况下用量考核?什么情况下以质考核?量与质由谁来判断和把握?把握标准是什么?弹性工作的加班如何设计?集团与分公司考勤机制需要有何种差异?
这些传统上以“人”来权衡的指标,一旦纳入系统管理,需要完全拆开分解,并以数字化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个完全不同的使用者。
仅仅与ABM相关的系统,就会集合考勤、计划、客户、项目等各种各样的产品交互、设计界面,甚至每个个体的使用习惯。即便在一个单一的系统中,要想实现对既定客户的精确掌握,对员工合理拜访的良好引导,也需要处理大量的细节问题。
从2013年到2016年,W老板与i到位之间形成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客户关系,而是一种紧密的合作。i到位为W提供了大量从ABM到组织、到商品,甚至到渠道管理层面的多种信息系统服务,而W则通过分享管理心得,将企业管理系统烙上自己的思想痕迹,他成功获得了专属的移动管理系统。
移动着的“中国式管理”
这套移动管理系统,与传统企业以往所谓的“大而全”完全不同,双方共同研发、共享数据、注入各自的管理思想,将刚柔并济的中国式管理突显出来。
在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管理都处在需要进一步优化的阶段,制度和流程都在不断探索和验证的过程中,管理的柔性问题非常突出。
事实上,再完美的流程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跨国公司善于把重复的、经常性的事情上升到制度,是为了让制度得到不变形的执行。但很多种情况下,中国企业管理需要在固有流程上加入更多人参与,强化柔性。因为不管流程怎样,整个过程就是人怎么办事的过程。
王汉超的i到位系统,似乎更符合中国人对管理的期待。有流程有自定义,能用自己的思想管理自己的企业;有刚性标准也能柔性变通,能有效管理到每个个体素质差别巨大的岗位;有技术有艺术有妥协……这个系统更像是中国企业管理系统的直接映射。
话说回来,想用一个移动互联网工具从各个角度去解决管理问题,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绝对是i到位未来的核心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