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度影评
好莱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所感受到的一个巨大威胁,便是电视的横空出世夺去了电影的观众。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人们就已经开始研究电视。1934年,RCA公司发明了优秀的放像和收像设备,并迅速投入市场。1946年11月正式获得了企业化的播出许可,当时的电视台只在纽约等东部六大城市设立,收像机约有6千部左右,1947年已经激增至15万8千部,1948年增加到86万4千部、电视台51个;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增至约收像机8百万部、电视台108个。
进入五十年代后的美国电视业,发展更是一日千里,差不多每个美国家庭中都配备了电视机。1953年的某天晚上,西德·凯撒在一段电视新闻里说:“这周将被载入电视史的史册,因为12月17日周四,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批准了兼容的彩色电视。”彩色电视上市后深受消费者欢迎,价格也很快就降了下来,美国购买彩电的家庭越来越多,彩色的电视节目也司空见惯了。
美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电视上出现了电视剧、智力竞猜节目、游戏节目和情景喜剧。喜剧王后露西·鲍尔出演的《我爱露西》深受观众喜爱:露西扮演一名家庭主妇,她的丈夫是纽约一个乐队的老板,露西梦想跟丈夫一样出名。这套剧集经久不衰。同时期,包括剧作家罗德·赛林、悬疑大师希区柯克、喜剧演员杰克·班尼等都投入到电视领域中来。
电视机这样普遍的发展,对好莱坞(电影)的影响自然是非常重大的。电视和电影相同,都是视听娱乐,且电视优于电影的地方是可以在家中观看,不必到电影院中。尽管电视机银幕较小,但在家中收看不必付钱买票,更无影院影票售罄的事。
但好莱坞没有办法阻止新型的电视的发展,且电视的力量已渐渐伸入好莱坞。
首先是好莱坞一部分影星被电视台所吸收,签订电视表演合约,转向这个新的事业中去了。其次是好莱坞各电影公司明知电视是他们的敌人,却仍旧与其合作,把过去所拍摄的影片拷贝转卖给电视公司,在电视台播放。最初卖拷贝给电视台的只是二三流小公司,将旧西部片出售。之后连米高梅、华纳等大公司,也将旧片卖给电视台。第三是电视公司不单卖好莱坞的影片,而且还收买电影公司的制片厂,拍摄电视专用的影片。如雷电华、派拉蒙等电影公司都出售了自己的拍摄场地,以至电影公司反而要租用电视公司所有的制片厂拍片。这种反客为主的现象正象征着美国电影业在电视威胁下的窘态。这也是电影业在1952年至1954年催生新艺拉玛巨型宽银幕电影和3D立体电影,以及所谓4D互动应运而生的原因。
月度推荐和电视有关的电影:
推荐理由 :融合社会评论与闹剧于一身,正迎合了当时风起云涌的电视时代。口才卓越的乡巴佬通过电视成为风云人物,导演借此抨击了很多文化现象。安迪·格里菲斯驾驭该角色超级有魅力,充满激情。在鲍勃·迪伦的传记中,他曾表示本片对他的青年时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与安迪·格里菲斯的性格产生过强烈共鸣,认为他与角色几乎一样。
《荧光幕后》(1976年)
推荐理由:疯狂的电视制作者和以自杀博取收视率的主持人,令电视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将人扭曲异化的形式。彼得·芬奇疯癫且极具煽动性的表演最后也以一个极为讽刺的结局告终,真是娱乐至死。影片每一处都充满讽刺,写作与表演均已登峰造极。
《富贵逼人来》(1979年)
推荐理由:导演哈尔·阿什比以讽刺喜剧闻名,本片即是他对媒体与集体盲目的讽刺。以一个所有知识都是从电视汲取而来的老实人成为全国意见领袖为出发点,讽刺现代人对外貌的重视甚于本质,并批评大众媒体(尤其是电视)包装、强化此类价值观;此外,导演对现代人价值迷失、急于追求真理的盲目做出了反讽。
《肥皂拼盘》(1991年)
推荐理由:本片讲述了一部流行电视肥皂剧的演员及工作人员的台前幕后,戏内戏外的角色转换令人捧腹。剧本写作方面很优秀,它本身就是模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电视肥皂剧的写作方式。有很多疯狂的角色在其中绕来绕去,让故事变得异常热闹。
《一团乱麻》(1991年)
推荐理由:该片说白了就是编剧的白日梦:肥皂剧编剧置身于剧本之中,以一个外来人的角色在自己写的故事中游走,而他的打字机可以控制剧情的走向。最好笑的是编剧吐槽片厂的故事太狗血。不过这些只是场景和段落的拼凑,并没有带给情节多少推动。
《机智问答》(1994年)
推荐理由:电视——人类自己创造的“魔鬼”。此片根据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最大的电视丑闻案改编,讲述了电视上像《开心辞典》这种益智问答游戏节目的作假黑幕。不要怪媒体操纵了大众,它只不过是一种载体,将我们每个人的心魔聚集在一起,反过来操纵着参与其中的每一个自己。
《欢乐谷》(1998年)
推荐理由:该片背景设置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群孩子掉进电视世界,冒险随之而来。通过观看一档电视节目《欢乐谷》来逃避现实世界不愉快的日常生活。五十年代的电视似乎已经将它们希望灌输的政治观点和社会习俗渗透到美国家庭中,并延续至今。片子对黑白和彩色的运用也相当有趣。
好莱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所感受到的一个巨大威胁,便是电视的横空出世夺去了电影的观众。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人们就已经开始研究电视。1934年,RCA公司发明了优秀的放像和收像设备,并迅速投入市场。1946年11月正式获得了企业化的播出许可,当时的电视台只在纽约等东部六大城市设立,收像机约有6千部左右,1947年已经激增至15万8千部,1948年增加到86万4千部、电视台51个;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增至约收像机8百万部、电视台108个。
进入五十年代后的美国电视业,发展更是一日千里,差不多每个美国家庭中都配备了电视机。1953年的某天晚上,西德·凯撒在一段电视新闻里说:“这周将被载入电视史的史册,因为12月17日周四,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批准了兼容的彩色电视。”彩色电视上市后深受消费者欢迎,价格也很快就降了下来,美国购买彩电的家庭越来越多,彩色的电视节目也司空见惯了。
美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电视上出现了电视剧、智力竞猜节目、游戏节目和情景喜剧。喜剧王后露西·鲍尔出演的《我爱露西》深受观众喜爱:露西扮演一名家庭主妇,她的丈夫是纽约一个乐队的老板,露西梦想跟丈夫一样出名。这套剧集经久不衰。同时期,包括剧作家罗德·赛林、悬疑大师希区柯克、喜剧演员杰克·班尼等都投入到电视领域中来。
电视机这样普遍的发展,对好莱坞(电影)的影响自然是非常重大的。电视和电影相同,都是视听娱乐,且电视优于电影的地方是可以在家中观看,不必到电影院中。尽管电视机银幕较小,但在家中收看不必付钱买票,更无影院影票售罄的事。
但好莱坞没有办法阻止新型的电视的发展,且电视的力量已渐渐伸入好莱坞。
首先是好莱坞一部分影星被电视台所吸收,签订电视表演合约,转向这个新的事业中去了。其次是好莱坞各电影公司明知电视是他们的敌人,却仍旧与其合作,把过去所拍摄的影片拷贝转卖给电视公司,在电视台播放。最初卖拷贝给电视台的只是二三流小公司,将旧西部片出售。之后连米高梅、华纳等大公司,也将旧片卖给电视台。第三是电视公司不单卖好莱坞的影片,而且还收买电影公司的制片厂,拍摄电视专用的影片。如雷电华、派拉蒙等电影公司都出售了自己的拍摄场地,以至电影公司反而要租用电视公司所有的制片厂拍片。这种反客为主的现象正象征着美国电影业在电视威胁下的窘态。这也是电影业在1952年至1954年催生新艺拉玛巨型宽银幕电影和3D立体电影,以及所谓4D互动应运而生的原因。
月度推荐和电视有关的电影:
推荐理由 :融合社会评论与闹剧于一身,正迎合了当时风起云涌的电视时代。口才卓越的乡巴佬通过电视成为风云人物,导演借此抨击了很多文化现象。安迪·格里菲斯驾驭该角色超级有魅力,充满激情。在鲍勃·迪伦的传记中,他曾表示本片对他的青年时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与安迪·格里菲斯的性格产生过强烈共鸣,认为他与角色几乎一样。
《荧光幕后》(1976年)
推荐理由:疯狂的电视制作者和以自杀博取收视率的主持人,令电视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将人扭曲异化的形式。彼得·芬奇疯癫且极具煽动性的表演最后也以一个极为讽刺的结局告终,真是娱乐至死。影片每一处都充满讽刺,写作与表演均已登峰造极。
《富贵逼人来》(1979年)
推荐理由:导演哈尔·阿什比以讽刺喜剧闻名,本片即是他对媒体与集体盲目的讽刺。以一个所有知识都是从电视汲取而来的老实人成为全国意见领袖为出发点,讽刺现代人对外貌的重视甚于本质,并批评大众媒体(尤其是电视)包装、强化此类价值观;此外,导演对现代人价值迷失、急于追求真理的盲目做出了反讽。
《肥皂拼盘》(1991年)
推荐理由:本片讲述了一部流行电视肥皂剧的演员及工作人员的台前幕后,戏内戏外的角色转换令人捧腹。剧本写作方面很优秀,它本身就是模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电视肥皂剧的写作方式。有很多疯狂的角色在其中绕来绕去,让故事变得异常热闹。
《一团乱麻》(1991年)
推荐理由:该片说白了就是编剧的白日梦:肥皂剧编剧置身于剧本之中,以一个外来人的角色在自己写的故事中游走,而他的打字机可以控制剧情的走向。最好笑的是编剧吐槽片厂的故事太狗血。不过这些只是场景和段落的拼凑,并没有带给情节多少推动。
《机智问答》(1994年)
推荐理由:电视——人类自己创造的“魔鬼”。此片根据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最大的电视丑闻案改编,讲述了电视上像《开心辞典》这种益智问答游戏节目的作假黑幕。不要怪媒体操纵了大众,它只不过是一种载体,将我们每个人的心魔聚集在一起,反过来操纵着参与其中的每一个自己。
《欢乐谷》(1998年)
推荐理由:该片背景设置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群孩子掉进电视世界,冒险随之而来。通过观看一档电视节目《欢乐谷》来逃避现实世界不愉快的日常生活。五十年代的电视似乎已经将它们希望灌输的政治观点和社会习俗渗透到美国家庭中,并延续至今。片子对黑白和彩色的运用也相当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