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看到书名时,既感到一股阳光似的温暖,又感到了一种冰雪般的凝重。为什么本来就应该如阳光般的“教育”,不仅未让人感到温暖,反而令人一想起来就觉得冷气嗖嗖、寒风拂面呢?“教育之根”本来就是“人性”的,而人性又本来就是“善”的、是人文的,教育是“走向人的教育”,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发展”的。因而教育本来就应该是“温暖”的,“温暖”应该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为什么?为什么到了今天这样的现代社会却反而要大力提倡“做温暖的教育者”呢?这是教育的进步还是教育的退步呢?我们不禁要扪心自问:我们的教育所给予人的是“温暖”还是“寒冷”?如果是后者,又是什么造成了我们今天这样“冷冰冰”的教育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真的敢于直面这惨淡的教育现实吗?!
在面对“我们的‘教育机器’每天都在不停运转,每天都在‘来料加工’”、“我们的实践大都用‘工业化’、‘流水线’式的‘加工’来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饥渴”(第3页)的教育现状时,陈震老师以自己对教育的深切感受以及对教育的深刻思考,认为“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素质教育步履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功能、教育价值的单一化”(第4页)。当教育已不再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时,当教育只是把“学生”当作要“加工”的机器时,教育的“冷冰冰”就不可避免了,教育的寒冬就因此降临了。面对这严酷的教育现实,以教育为己任的陈震老师痛心疾首,他要把教育“温暖”的本质还原。于是他以一生的精力来追逐太阳的光辉,为的是要让教育与阳光一起飞扬,把温暖洒满每一位学生的心间。捧读陈震老师的这本书,你分明能从字里行间听见他椎心泣血般的呼喊:做温暖的教育者。
“温暖的教育者”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以爱满天下之爱心爱自己的学生”;“温暖的教育者”是一个充满真心的人,以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己任;“温暖的教育者”是一个充满公心的人,他/她“出以公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温暖的教育者”也应该是一个充满慧心的人,有着“乐群助人、善解人意、巧于疏导的教育机智”。陈震老师极力推崇的“温暖的教育者”就是这样拥有“四心”的人:“爱心是温暖的源泉,在此基础上,真心是真切地爱,公心是平等地爱,慧心是理解地爱”。这样的教育者是“用生命去温暖生命”,这样的教育者才是“温暖的教育者”。
如何能让教育始终与阳光一起飞扬、始终保有阳光般的温暖?陈震老师在他的教育“逐日”历程中,用汗水和思想凝聚的这篇篇文章,给我们这些想要“做温暖的教育者”的人,指明了一条通向教育之源的阳光路径。
“温暖的教育者”致力于“转变教育质量增长方式”,追求一种“精致教育”来发展受教育者。陈震老师深知,“既往的教育往往热衷于拼时间、拼消耗、拼体力”、“是一种不讲效益、不计成本的粗放型教学”(第65页),于是“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健康人生”,于是教育就变得“冷冰冰”了。因此,陈震老师大声呼吁,教育要“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注重质量和效益,降低‘能耗’,实现教育质量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第65页)。陈震老师这样阐释他所倡导的“精致教育”——“用精致的教育策略与管理策略,实施精准目标为导向、精细过程为推动、精良结果为归宿,关注个性、重视细节、着眼优质的科学与艺术有机结合的教育”(第64页)。这样的“精致教育”的前景是学生能感受到教育的“温暖”,达成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老师在享受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也能吸取到教育“阳光”的温暖,提升自己对“温暖的教育者”的理解。
“温暖的教育者”在追求“精致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是一个“智慧的研究者”,他/她“享有思想的尊严”,有着对教育的理想和信念的追求。于是这个“温暖的教育者”会努力从“教知识”到“教方法”到“教心态”,走过“教育的三境界”;于是这个“温暖的教育者”会常常“徜徉在魅力课堂”,并且喜欢“用革新的方法解决问题”;于是这个“温暖的教育者”在新课程改革中,在“草根化”的教育科研中,在他的一切教育活动中,努力培养他/她作为优秀教师所具有的教师的第六感觉——“教育感”。“教育感”作为一种经验的提纯、直觉的综合、理性的烛照与反思的结晶,是教师综合素养的直接反映。陈震老师认为,在教育实践中,“把工作研究化,使研究工作化,在教育科研中丰富、提升教师的教育感。这样,教育感会伴随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因不断拓展而广延化、因不断锤炼而个性化、因不断打磨而灵敏化”(第81页)。拥有这样优良“教育感”的教师应该是陈震老师理想的“温暖的教育者”的一个重要特征。
看陈震老师在书中似乎信手拈来的以“格律诗”与“自由诗”的比较来反观教育的“规训”与“自由”,用“三菜一母”的意象来比喻教育的各种形态,而“用本地货,烧家常菜,品海鲜味”的生动描述则展示了课改的“美味”前景,读来不禁会心而笑。古时有“诗痴”一说,所见所闻所感皆可为诗,于是有贾岛“推敲”的传说,于是有李贺一布袋“醉舞的诗句”;而陈震老师一生为教育所迷,于是“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教育词’”。想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遂成画坛大师;陈老师讲台春秋几十载,一直“追求有境界的人生”,于是“观千剑而后识器”,终悟教育之义。陈老师以一百五十三篇短文,洋洋洒洒二十七余万字对何谓教育、何谓教师、何谓教学等教育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广博而又深刻的思考与研究。陈老师正是以这种“想大问题,写小文章”的风格,这种对生活点点滴滴的采撷,对教育游刃有余的理解,来为优良的“教育感”的养成作最好的诠释。是的,“诗思”是必然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才能得来的,而“温暖的教育者”的优良的“教育感”是必然在不断的教育实践、思考与研究中才能养成的。
感受着冬日的温暖,感受着书中文字的温暖和思想的温暖,陈震老师以自身“温暖的教育者”的形象“温暖”着我们心中教育的梦想,使我们心中已近枯萎的教育理想又逐渐地苏醒过来、丰润起来,最终能够开出阳光般的花朵“温暖”千千万万的我们的学生,实现我们的教育与阳光一起飞扬的美丽梦想。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我推荐的三本书
1.《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美】杰·唐纳·华特士著,林莺译,四川大学出版社
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成功?如何才能活得好?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准备,迎向人生的挑战?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大教室。不只是孩子,包括我们自己,都该听听生命怎么说。本书扩展了当前学校教育的定义,将教育转化成浑然一体的过程——完美地融合了书本的学习和人生的体验,为父母、教育者以及关心教育的人士提供了有效的技巧。
2.《教育阅读的爱与怕》,闫学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个特级教师闫学的阅读心路,一个智慧女性闫学的生命惊喜。书里跳动着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文字,更是她思想的节拍、生命的节律。闫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情怀与教育力量、教师的专业尊严与专业价值、教师的灵性与智慧、教师的秩序与自由,无不蕴藏在“教育阅读”中。
3.《深度教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王玉强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深度教学是一个好的角度。如何让教学有个性、有特色?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展现独特的视角?如何让你的教学与学生的心灵相连?课堂教学有没有规律可循?课堂教学如何能有更深层次的探求?可不可以从一个文本中提炼出一类作品的表达规律与方法?本书与你共勉。
在面对“我们的‘教育机器’每天都在不停运转,每天都在‘来料加工’”、“我们的实践大都用‘工业化’、‘流水线’式的‘加工’来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饥渴”(第3页)的教育现状时,陈震老师以自己对教育的深切感受以及对教育的深刻思考,认为“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素质教育步履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功能、教育价值的单一化”(第4页)。当教育已不再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时,当教育只是把“学生”当作要“加工”的机器时,教育的“冷冰冰”就不可避免了,教育的寒冬就因此降临了。面对这严酷的教育现实,以教育为己任的陈震老师痛心疾首,他要把教育“温暖”的本质还原。于是他以一生的精力来追逐太阳的光辉,为的是要让教育与阳光一起飞扬,把温暖洒满每一位学生的心间。捧读陈震老师的这本书,你分明能从字里行间听见他椎心泣血般的呼喊:做温暖的教育者。
“温暖的教育者”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以爱满天下之爱心爱自己的学生”;“温暖的教育者”是一个充满真心的人,以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己任;“温暖的教育者”是一个充满公心的人,他/她“出以公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温暖的教育者”也应该是一个充满慧心的人,有着“乐群助人、善解人意、巧于疏导的教育机智”。陈震老师极力推崇的“温暖的教育者”就是这样拥有“四心”的人:“爱心是温暖的源泉,在此基础上,真心是真切地爱,公心是平等地爱,慧心是理解地爱”。这样的教育者是“用生命去温暖生命”,这样的教育者才是“温暖的教育者”。
如何能让教育始终与阳光一起飞扬、始终保有阳光般的温暖?陈震老师在他的教育“逐日”历程中,用汗水和思想凝聚的这篇篇文章,给我们这些想要“做温暖的教育者”的人,指明了一条通向教育之源的阳光路径。
“温暖的教育者”致力于“转变教育质量增长方式”,追求一种“精致教育”来发展受教育者。陈震老师深知,“既往的教育往往热衷于拼时间、拼消耗、拼体力”、“是一种不讲效益、不计成本的粗放型教学”(第65页),于是“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健康人生”,于是教育就变得“冷冰冰”了。因此,陈震老师大声呼吁,教育要“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注重质量和效益,降低‘能耗’,实现教育质量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第65页)。陈震老师这样阐释他所倡导的“精致教育”——“用精致的教育策略与管理策略,实施精准目标为导向、精细过程为推动、精良结果为归宿,关注个性、重视细节、着眼优质的科学与艺术有机结合的教育”(第64页)。这样的“精致教育”的前景是学生能感受到教育的“温暖”,达成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老师在享受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也能吸取到教育“阳光”的温暖,提升自己对“温暖的教育者”的理解。
“温暖的教育者”在追求“精致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是一个“智慧的研究者”,他/她“享有思想的尊严”,有着对教育的理想和信念的追求。于是这个“温暖的教育者”会努力从“教知识”到“教方法”到“教心态”,走过“教育的三境界”;于是这个“温暖的教育者”会常常“徜徉在魅力课堂”,并且喜欢“用革新的方法解决问题”;于是这个“温暖的教育者”在新课程改革中,在“草根化”的教育科研中,在他的一切教育活动中,努力培养他/她作为优秀教师所具有的教师的第六感觉——“教育感”。“教育感”作为一种经验的提纯、直觉的综合、理性的烛照与反思的结晶,是教师综合素养的直接反映。陈震老师认为,在教育实践中,“把工作研究化,使研究工作化,在教育科研中丰富、提升教师的教育感。这样,教育感会伴随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因不断拓展而广延化、因不断锤炼而个性化、因不断打磨而灵敏化”(第81页)。拥有这样优良“教育感”的教师应该是陈震老师理想的“温暖的教育者”的一个重要特征。
看陈震老师在书中似乎信手拈来的以“格律诗”与“自由诗”的比较来反观教育的“规训”与“自由”,用“三菜一母”的意象来比喻教育的各种形态,而“用本地货,烧家常菜,品海鲜味”的生动描述则展示了课改的“美味”前景,读来不禁会心而笑。古时有“诗痴”一说,所见所闻所感皆可为诗,于是有贾岛“推敲”的传说,于是有李贺一布袋“醉舞的诗句”;而陈震老师一生为教育所迷,于是“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教育词’”。想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遂成画坛大师;陈老师讲台春秋几十载,一直“追求有境界的人生”,于是“观千剑而后识器”,终悟教育之义。陈老师以一百五十三篇短文,洋洋洒洒二十七余万字对何谓教育、何谓教师、何谓教学等教育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广博而又深刻的思考与研究。陈老师正是以这种“想大问题,写小文章”的风格,这种对生活点点滴滴的采撷,对教育游刃有余的理解,来为优良的“教育感”的养成作最好的诠释。是的,“诗思”是必然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才能得来的,而“温暖的教育者”的优良的“教育感”是必然在不断的教育实践、思考与研究中才能养成的。
感受着冬日的温暖,感受着书中文字的温暖和思想的温暖,陈震老师以自身“温暖的教育者”的形象“温暖”着我们心中教育的梦想,使我们心中已近枯萎的教育理想又逐渐地苏醒过来、丰润起来,最终能够开出阳光般的花朵“温暖”千千万万的我们的学生,实现我们的教育与阳光一起飞扬的美丽梦想。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我推荐的三本书
1.《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美】杰·唐纳·华特士著,林莺译,四川大学出版社
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成功?如何才能活得好?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准备,迎向人生的挑战?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大教室。不只是孩子,包括我们自己,都该听听生命怎么说。本书扩展了当前学校教育的定义,将教育转化成浑然一体的过程——完美地融合了书本的学习和人生的体验,为父母、教育者以及关心教育的人士提供了有效的技巧。
2.《教育阅读的爱与怕》,闫学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个特级教师闫学的阅读心路,一个智慧女性闫学的生命惊喜。书里跳动着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文字,更是她思想的节拍、生命的节律。闫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情怀与教育力量、教师的专业尊严与专业价值、教师的灵性与智慧、教师的秩序与自由,无不蕴藏在“教育阅读”中。
3.《深度教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王玉强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深度教学是一个好的角度。如何让教学有个性、有特色?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展现独特的视角?如何让你的教学与学生的心灵相连?课堂教学有没有规律可循?课堂教学如何能有更深层次的探求?可不可以从一个文本中提炼出一类作品的表达规律与方法?本书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