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自画
我叫胡雨蝶,天真美丽,雨中成蝶。然而我更愿做一条书虫,在古往今来的书籍里咬文嚼字,汲取养分。梦想有一天,丰满了羽翼,能像大鹏那样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展翅飞翔!
全球化时代,如机遇的星河,但亦如薄冰之路。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笃定向前,如何使我们已然拥有的不成为未来的桎梏?这需要我们回归并思索“学以成人”这个哲学命题。
首先,我们不妨理解:何为“学”?
在笔者看来,“学”包含三个维度,且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
第一个维度——向外求。宋代理学家朱熹倡导格物致知,以“向外求”的方式学习新东西并且掌握新技能。在某种意义上,这与实践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从人类意识的角度看,向外求正是为客观存在的抽象转化——向内求,提供了必要基础。
第二个维度——向内求。陆象山曾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从此处我们可以看到其向内心求真谛过后的感悟。孔子曰:“學而时习之。”你每“学”一次,便是将客观事物赋予人所独有的灵性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你在经历一种“悟境”。此“悟”在某种条件下会转化为你通往“世界的桥梁”——学会“自觉”。
第三个维度,返璞归真。这里所讲的返璞归真,并非老子所倡导的“无欲无求”的消极之观念,抑或当今出现的“佛系之心”。恰恰相反,这是在反求诸己而“开悟”后形成的人格上的“自觉”,具有极深厚的入世底蕴。换句话说,是在认清世界后,更加“成熟”地热爱世界。
学的目的在于“成人”,那么何为“人”?
从近现代自然科学的角度解释,人是在距今约130多亿年的大爆炸后逐渐发展而来的,是建立在地球、生命的出现这一基础上的。
既非偶然,也非某种超越外在的力量使然,而是经由长期的演化出现的,以此为基,儒家提出了“人是具体的,活生生的”这一观念。它表现为不怨天,不尤人,在非意志所能转移的客观条件下发展自我,创造自我。
其次,人具有社会性的特征。
作为个体的“我”并非孤立的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讲,实践具有社会性。那么,作为实践主体的人,亦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换句话说,人是社会的产物。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的社会性于此可见一斑。
此外,人具有“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
作为物质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
从当代生态学的角度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和谐共生。而作为实现“共存”的重要动力资源,人类所独具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无疑举足轻重。面对优美的自然之景化作钢筋水泥的欲望之城,人心会不安,因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体”,换言之,天理就在人体之中。从演化论的角度看,人类为自然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自然亦是人类生命中不可分解的一部分。
言罢“学”与“人”,再看“学”与“人”之间究竟有何关联?为何要“学以成人”?
在笔者看来,“学”将人与客观世界和自我内心的精神世界串联,进而建构起理性与人文交相辉映的价值体系,指导并鼓励着人们行走在新的时代之路上。
具体而言,向外求让我们不至于陷入偏意志的泥淖,懂得实践出真知;向内求,让我们不至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懂得人性中的创造力之美;返璞归真让我们不至于偏激、消极,懂得以“自觉”之勇气,开拓人性的又一片天,开拓人类社会的又一碧海蓝天。
而“学”所产生的积极效益与人类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高度契合的。“学”的过程中,人们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实现与自然界的良性互动,成就自己的独立人格,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凡此种种,皆归于“学以成人”这一哲学命题。在和平发展成为主流的今日,拓展对“学”的认知,有助于从多个方面推动“成人”的实现。进一步说,要超越时空的限制,于人类的精神深处定义“成人”,并在动态的实践中,彰显人性光辉的绚烂多彩。
(指导老师:彭 建)
创作感言:
“学以成人”是2018年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词,可见,写作难度是有的,但只要我们紧扣着标题“学以成人”这个概念来思考、追问即可:如何学、学什么、怎么学,学的目的、指向是什么?通过标题可知“学”的目的是“成人”,我们又可以再次追问:“成人”是到底成怎样的“人”?“学”与“人”之间究竟有何关联?为何要“学以成人”?如此一来,我们写作的思路就打开了,下笔就容易了。
我叫胡雨蝶,天真美丽,雨中成蝶。然而我更愿做一条书虫,在古往今来的书籍里咬文嚼字,汲取养分。梦想有一天,丰满了羽翼,能像大鹏那样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展翅飞翔!
全球化时代,如机遇的星河,但亦如薄冰之路。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笃定向前,如何使我们已然拥有的不成为未来的桎梏?这需要我们回归并思索“学以成人”这个哲学命题。
首先,我们不妨理解:何为“学”?
在笔者看来,“学”包含三个维度,且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
第一个维度——向外求。宋代理学家朱熹倡导格物致知,以“向外求”的方式学习新东西并且掌握新技能。在某种意义上,这与实践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从人类意识的角度看,向外求正是为客观存在的抽象转化——向内求,提供了必要基础。
第二个维度——向内求。陆象山曾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从此处我们可以看到其向内心求真谛过后的感悟。孔子曰:“學而时习之。”你每“学”一次,便是将客观事物赋予人所独有的灵性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你在经历一种“悟境”。此“悟”在某种条件下会转化为你通往“世界的桥梁”——学会“自觉”。
第三个维度,返璞归真。这里所讲的返璞归真,并非老子所倡导的“无欲无求”的消极之观念,抑或当今出现的“佛系之心”。恰恰相反,这是在反求诸己而“开悟”后形成的人格上的“自觉”,具有极深厚的入世底蕴。换句话说,是在认清世界后,更加“成熟”地热爱世界。
学的目的在于“成人”,那么何为“人”?
从近现代自然科学的角度解释,人是在距今约130多亿年的大爆炸后逐渐发展而来的,是建立在地球、生命的出现这一基础上的。
既非偶然,也非某种超越外在的力量使然,而是经由长期的演化出现的,以此为基,儒家提出了“人是具体的,活生生的”这一观念。它表现为不怨天,不尤人,在非意志所能转移的客观条件下发展自我,创造自我。
其次,人具有社会性的特征。
作为个体的“我”并非孤立的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讲,实践具有社会性。那么,作为实践主体的人,亦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换句话说,人是社会的产物。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的社会性于此可见一斑。
此外,人具有“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
作为物质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
从当代生态学的角度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和谐共生。而作为实现“共存”的重要动力资源,人类所独具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无疑举足轻重。面对优美的自然之景化作钢筋水泥的欲望之城,人心会不安,因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体”,换言之,天理就在人体之中。从演化论的角度看,人类为自然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自然亦是人类生命中不可分解的一部分。
言罢“学”与“人”,再看“学”与“人”之间究竟有何关联?为何要“学以成人”?
在笔者看来,“学”将人与客观世界和自我内心的精神世界串联,进而建构起理性与人文交相辉映的价值体系,指导并鼓励着人们行走在新的时代之路上。
具体而言,向外求让我们不至于陷入偏意志的泥淖,懂得实践出真知;向内求,让我们不至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懂得人性中的创造力之美;返璞归真让我们不至于偏激、消极,懂得以“自觉”之勇气,开拓人性的又一片天,开拓人类社会的又一碧海蓝天。
而“学”所产生的积极效益与人类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高度契合的。“学”的过程中,人们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实现与自然界的良性互动,成就自己的独立人格,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凡此种种,皆归于“学以成人”这一哲学命题。在和平发展成为主流的今日,拓展对“学”的认知,有助于从多个方面推动“成人”的实现。进一步说,要超越时空的限制,于人类的精神深处定义“成人”,并在动态的实践中,彰显人性光辉的绚烂多彩。
(指导老师:彭 建)
创作感言:
“学以成人”是2018年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词,可见,写作难度是有的,但只要我们紧扣着标题“学以成人”这个概念来思考、追问即可:如何学、学什么、怎么学,学的目的、指向是什么?通过标题可知“学”的目的是“成人”,我们又可以再次追问:“成人”是到底成怎样的“人”?“学”与“人”之间究竟有何关联?为何要“学以成人”?如此一来,我们写作的思路就打开了,下笔就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