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猿人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p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晗(1909~1969),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明史专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曾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1960年写成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因此于1969年10月被迫害致死。代表作有《朱元璋传》,先后写作四稿,投入毕生精力,是明史研究的权威经典之作。
  从人的形体上讲,儿子总是像父亲的,不过又不完全像父亲;父亲总是像祖父的,不过又不完全像祖父。照此往上推,我们的远祖,以至人类的祖先,一定有些地方是和我们现代人相像的,也一定有很多地方是和我们现代人不相同的。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
  1927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北京西南五十公里的周口店龙骨山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古代脊椎动物化石,其中有一种牙齿和下牙床化石,既像人的,也像猿的,到底是什么动物的?不禁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注意。后来经过研究,才知道原来这是一种“猿人”的化石。“猿人”,是介于人和古猿(古代的猿)之间的一种原始人类。考古学家们把在周口店发现的这种猿人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者简称为“中国猿人”,俗名叫作“北京人”。1929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又在同一地区发掘,发现了一块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牙齿、下颚骨、躯干骨化石,另外还有许多猿人制造和使用过的石器。建国后,继续发掘,新的发现也很多。这样,就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北京人”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料。
  “北京人”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大约有五十万年(也有人推定为四十万年)。现在让我们看看,“北京人”和我们今天的人,在外貌上究竟有哪些地方相像、哪些地方不相像。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我们知道:“中国猿人”的上肢骨和现代人的极其相似,下肢骨虽然也具备了现代人的某些特征,但是还保留了明显的原始性质。至于其头部保存的原始性质,则更为显著,像低平的前额,隆起的眉脊骨,高高的颧骨,上下齿喙向前突出,没有下颏,脑壳比现代人厚一倍,脑髓的重量只有现代人的80%,等等。但是,从肢骨发达的情况来看,可以肯定,“中国猿人”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同时根据发现的石器,还可以肯定,它们能够制造工具。直立行走,这是从猿转变到人的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能制造工具,这是人和一般动物一个很重要的区别。使人从普通动物中区分出来的原因是什么?是由于劳动。猿人进化到脱离动物的范畴,进入人类的领域,首先就是从双手得到解放,成为劳动的器官,能够劳动、创造工具这一点开始的。“北京人”的上肢骨和现代人的上肢骨极为相像,就是劳动的结果;下肢骨的进化比上肢骨落后,头部的进化相对比较缓慢,这正是说明下肢和脑部的发展是随着手足的分工而进化的。“中国猿人”体质形态的变化,正好证实了恩格斯所说的“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这一真理。
  四五十万年前,我国华北的气候要比今天温暖得多,那时周口店附近,林深草密,莽莽榛榛,到处是各种飞禽野兽出没的场所,也是“北京人”生活活动的地方。在这块原始的土地上,谁是真正的主人呢?不成问题,是“北京人”。
  “北京人”成群地居住在龙骨山边的洞穴里,过着比野兽稍强的、极其简单的原始人群的生活。他们从离自己住处不远的河滩上,拣来了大小不同的鹅卵石,打砸成各式各样的砍斫器、刮削器和尖状器,作为围捕野兽、采集植物果实和根茎的工具,或者作为防御猛兽袭击的武器。这种工具,只是经过初步加工,还相当粗糙,科学家们把它叫作“旧石器”。所谓旧石器,是和以后人类进步了的石器——新石器比较,相对而言的。“北京人”不但能制造石器,还能利用吃剩下来的兽骨,制成各种骨器。考古学家们在他们居住过的洞穴里,还发现有用火烧过的石块、骨骼,还有木炭和深浅不同的灰烬堆积。由这些可以断定,“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火,知道了用火烧熟食物,具备了一定的管制火的能力。火的使用,在人类生活上有着极重大的意义。
  由于用火,肉类可以熟食,这样便大大缩短了胃肠的消化过程,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由于用火,人类便增加了防御猛兽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总之,“中国猿人”为了迫使自然界服务于自己的生存目的而付出的各种劳动,已经在他们居住的四周环境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记。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大致了解几十万年前人类祖先生活的粗略概况,主要就是因为这些遗留下来的劳动印记(包括他们创造的劳动工具),给我们提供了不少令人信服的证据和科学的线索。
其他文献
1985年,时年八十一岁高龄的巴金先生,收到了江苏无锡钱桥中心小学“十个寻找理想的孩子”寄来的求助信。这十个正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因被彼时乍起的“为金钱工作、为金钱学习”等社会现象所迷惑,因此向他们心目中拥有“神奇力量”的巴金爷爷致信,以期望得到“打开心灵窗户的钥匙”。   当时正经受着帕金森症折磨的巴金先生每天只能写几十个字。为怕孩子们等得焦急,他先是回写了一封短信,告知他们来信已收到,五十多
教育不是要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疯狂报班,教育不是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就万事大吉,教育更不是让孩子用自己的人生去完成大人的愿望。那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如何与孩子沟通?家长、学校、社会三方应当承担哪些责任?蒋勋老师以教師的视角,与大家分享几点与此有关的思考。  01 |沟通  很多青春期的行为,在大人眼中常常被定位为“坏”,造成青春期很大的压抑。可是如果大人能够了解这样的世界,中间的沟通一旦进行,青春期的教
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去回忆小时候,那时总爱在夏日的大晴天早上,躺在离家不远的江边的沙滩上。当然,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沉思,我不会踱着步子在江边,让思绪和水一起涌动。我也还没学会细数江沙,将心底一切不愉,伴着指缝里闪耀的流逝,一点点埋在沙底。  那时候,我只是纯粹想在凉凉的沙上躺一会儿。风小,风凉;沙细,沙软。却惬意了整个童年。  那时候的童年是简单的。一捧细沙、一个地瓜,就能让我玩乐一整个酷
有些沙枣花向着天上的一颗星星开,那些花香我们闻不见。她穿过夜空,又穿过夜空,香气越飘越淡。在一个夜晚,终于开败了。  可能那束花香还在向远空飘,走得并不远,如果喊一声,她会听见。  可是,谁的叫声会让一束花香听见,那又是怎样的一声呼唤。她回过头,然后一切都会被看见——一棵开着黄白碎花的沙枣树,枝干曲扭,却每片叶子都朝上长,每朵花都朝天开。树下的人家,房子矮矮的,7口人,男人在远路上,5岁的孩子也不
那天  云是先你一步到来的  阴凉回到了树上  风摆你长发成乡村的荣耀  我更愿意相信  你的孤单是月光编织的  用朔月的清冷  与望月的伤感  因为你走后  雨珠落地时  带着戏腔并溅起了银两  后来,你全猜到了  我想你的时候  鱼就屏氣,天就放晴  草就登临山冈  草真的登上了山冈
我们这座山像是一个秃顶的老头,头顶没有树木,只有长得很慢的酸枣树和草本植物。松树、柏树还有枫树等等都在半山腰和山下。山腰到处是石头和树,山上是一层层的梯田,这种地貌叫塬。  我们的村子就在塬上凹进去的小山沟里,村子里有巨大的槐树、桐树、椿树,夏天,村子就被隐在接连不断的树冠里。这村子的人们对树有很大的需求。家里有孩子的早早种几棵榆树桐树或者槐树,等孩子大了,做家具使。家里有老人的种几棵柳树,等老人
百合亦称啊米哈、白百合、蒜脑薯、卷连子、向百吕等。百合含多种生物碱、蛋白质、淀粉、脂肪、钙、磷、铁、维生素C、B-胡萝卜素、还原糖、维生素B2等成分。研究认为:百合具有滋阴润肺、清心安神、止咳化痰等功效,适应于燥热咳嗽、痰中带血、心神不安、肺结核咯血等病症。  民间治胃痛:百合50g,乌药15g,水煎,日服2次。治肺结核:百合15g,川贝10g,共研细末,分3次,1日服完。治咯血:百合9g,藕节6
锦绣中华,如果是勾角相连、逶迤于东方的华庐美居,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再加上港、澳、台,是相通连体的三十四套房子,这其中,新疆就是祖国西边最大、最美的一间。  这最大最美的一间,家具也出奇得大:  横贯东西的天山,是一个安稳、无垠的书案或餐桌。47个民族,包括13个世居民族,我们围着这个大书案或大餐桌,排排坐。下面是绿洲的软垫。大家学习、阅读、思考、工作、生活。  天池、赛里木湖,是早已备好的两
我国食笋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诗经》中就有“其蔌维何,维笋及蒲”的诗句。宋代赞宁专门编了一部《笋谱》,书中介绍了不同种类的竹笋,总结了历代流传的竹笋采挖、烹食经验,集古代竹笋知识之大成,可以说是一部竹笋方面的专业辞典。  一代文豪苏轼也是有名的美食家,他嗜笋也是人所共知的,曾在《初到黄州》一诗中写道:“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在他所写的诸多评竹论笋的诗文中,说的最为精辟诙谐的是:“宁可
悖论常常反映事物的本质,世界的真正的模样。庄子笔下的樗树,树干臃肿,枝条卷曲,完全不合乎工匠的要求,因而得以免遭斤斧,自由生长。格拉斯的《铁皮鼓》中的主人公奥斯卡也正由于是鸡胸驼背的侏儒,才在二战的炮火中成功地躲过了好几次性命之虞。  有一天我忽然想到一句话:大事不着急。  什么事让我们魂不守舍、心跳加快、血流加速?一篇一个小时内就要写出交稿的新闻特写,报纸就等它付印了;火车三分钟后就要开了,还未